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起信論講義▪P46

  ..續本文上一頁性的東西)。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一切的煩惱所不能動搖,所以,如如不動)。智體不動(有智慧的人就可以保持這個不生不滅的自性清淨不動,不動念就沒有生滅,生死就了,也沒有佛可成。爲什麼講成佛?因爲沒有起心動念叫做成佛,沒有生滅就成佛了,對不對?自體不動就是成佛了,其實也無佛可成,爲什麼?自體無相當然無佛可成,也無衆生可度)。具足無漏(的本性功德,具足無漏本性的功德)熏衆生故(熏習這個衆生)。】

  (這個)因(熏習性的因)有二義。一能作現法因。二能作內熏因。亦可初是因義。又下熏習義。故雲因熏習也(又可以作因,又可以解釋作熏習,所以,因熏習就是兩個角度加起來,一切法的因,怎麼樣?修行真如的熏習的因,所以,是兩個角度,注意!這個熏習不是染汙的熏習,是清淨心所顯現出來的真如的熏習力量,轉染成淨的力量,顯出本性的智慧,這個熏習是由清淨心去熏習染汙的,轉染汙爲清淨,你不要把熏習都當作是一種染汙的熏習,我們一般把這個習氣都講:熏習、熏習,這個熏習講久了,變成以爲是染汙無明的熏習,不是這個道理,你不要搞錯)。如實不空者(也就是我們如實的,真實的因地去修行,修行到最後就不空,怎麼樣?顯現無量的業用當然不空)。以有自體(你看!以有自體性)。及性功德故(本性就有具足功德,所以,這個因熏習,那是講清淨的,轉變這個染汙,突破這個染汙)。如大圓鏡智。能現一切也(你看!都是講清淨的一面)。世間。指情器正覺叁世間(情、器、正覺,情世間、器世間、正覺世間,情世間就是衆生,器世間就是山河大地,我們所依止的依報,正覺世間就是佛,叁種世間)。十界染淨依正因果。皆在心中。分明顯現。《楞嚴》雲。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因爲有這個心,所以,我們成就一切的體性,都是因爲這個心所顯現出來的)。離此心外。無別自體。以體即真如。真如本無內外。故不從內出。亦不從外入。緣起之法。顯現不無。故不失。所現全體。一一皆真。故不壞(緣起之法:因緣生因緣滅的法,顯現出來你不能說沒有,不無:你不能說沒有,所以說不失,也是心顯現出來的,所現的全體,一一皆真,所顯現出來的全體,都是真心的,所以,師父一直說,一切山河大地,包括我們的身、心,都是真心所現的,就是這個道理,都是我們真心所顯現的,你只要歇:放下,不要強迫自己去煩惱、去執著,統統沒事,一切都是真實的,清清淨淨的,智慧就顯現出來,沒有恩怨,沒有嫉妒,沒有恨,不留任何的痕迹,不留任何的能取舍,沒有得失,好好地去體會空的道理)。如鏡中影。無有出入(就像鏡中的影像,鏡中裏面的影像,你怎麼顯現它都沒有出入,沒有進去,也沒有出來,我們今天也是一樣,其實,我們所有生滅的東西,也沒有所謂的出入,對真心都沒有增加沒有減少,你今天吃下去或者拉出來怎麼樣,這是生滅法的存在,也是當體即空,真心所顯現出來的東西,你只要無著,它就是不壞,所以,就不會被受影響,無有出入)。緣至即現。非刃能傷也(不是刀子可以傷)。常住一心者。會相歸性。離諸生滅(這個對修行就是這個:常住一心,常住就是無所住,無所住就是常住,住于無住叫做常住,若有所住即成非住,南無常住十方佛,意思就是一切的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都無所住、空無自性、不著一法,所以,常住一心者,怎麼樣?會相歸性,爲什麼要會相歸性?如果,你的相是千差萬別,有恨、有嫉妒、有愛、有執著,相是會讓你迷惑的,如果,你了解這個迷惑的外相,怎麼樣?歸性,歸空,空性,那就離諸生滅了,你說修行很難也很難,你說修行很簡單也很簡單,簡單得不得了,就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所以,禅師很懶惰,大徹大悟的人也很懶惰,他若看衆生問不停。唉!好了!不要問了,不要問了,對不對?爲什麼不問?話不投機,所以,我如果看很多的衆生,他來的時候,問的問題問不完,我就告訴他:好了,好了!不要再問了,因爲我會覺得很累。爲什麼?我都告訴他一句話:我用佛法去跟你解釋,你所有的佛法都是疑問,我用佛法跟你解釋,所有的解釋也存在佛法的問題,所以,不要解釋,不要解釋。師父!我痛苦!我痛苦!我說:怎樣?胸口悶悶,師父!您幫我摸看看!啊!胸口悶悶,哇!我又不是醫生,對不起!我不是醫生。邱醫師,哇!所以,我很感激邱醫師,爲什麼?那個精神病、那個絕症、那個癌症,反正那個著魔的我沒有辦法,推給邱醫師,爲了省時間,你去吃邱醫師的藥,吃吃看,看會不會好。師父!吃不會好。不會好,也沒有辦法,我也不會,我沒有辦法,對不對?每天叁點半就是我最恐懼的時間,爲什麼?一下來一大堆,像今天,哇!一下來,臺北來的、花蓮來的、臺中來的、高雄來的,有的人看到慧律法師(法師學別人笑的樣子,發出“嘿……”的笑聲)。我說:有什麼事?沒有!沒事!我只有想看您而已。沒事。所以,有人得罪我,我就叫他做大法師,現在我開始要貼布告欄布告,公告:茲因慧律法師年邁老化,體弱多病,從今以後不予回答、不給加持,所有加持都無效,公告蓋印章。真的,我一定會這樣實行的,要不然,你這樣會受不了的,會受不了的。下午你一下來,他們都一直看那個電梯,叁點半,你看五樓,下來、下來,一看,真的是慧律法師,一一窩蜂地沖上來,誰先來的,誰先的。師父!我先來的,我先問,一個一個問。噢!很累!今天一個屏東技術學院來:師父!我要出家,我要具足什麼條件?很簡單!也許他今天晚上有來聽課也不一定,很簡單,你來文殊講堂住半年,你就知道要不要出家,不要問那麼多,一句話就解決了,一句話。還有什麼問題,來!來!師父!我女兒……,一直形容。雖然是不生不滅,但是體力也會很累,很累。晚上我要上《大乘起信論》,已經四點了,他不讓我走,不讓我走。所以說,以後,茲因體弱多病不能見客,不能加持,加持也無效,但、但是but,but可以供養,這人要寫下去(法師笑),還要寫:但,可以供養)。以一切法。即真如實性。本來平等。猶影之體(就象影子的體性)。即鏡之體。不異真如(你修行如果把一切當作幻影的話,就像鏡子的體性,怎麼樣?不異真如,不異就是不離,不能離開真如,也就是真如)。故雲即真實性(所以,就是真實性)。

  又一切下。明自性本淨。雖隨緣現染。不爲染法所染。正以現染不染。反顯本淨智體。由來不動。非今始淨也(不是現在才開始清淨)。如淨鏡能現穢物。不爲穢物所穢(這個例子很簡單,像鏡子在這邊照,鏡子照什麼?照大便,不會說大便跑來這裏,黏住在這個地方,不可能!對不對?意思就是說當你擁有一顆清淨心的時候,你不管看到很不如意、不如法的東西,不清淨的東西,他都如如不動,那個染汙的東西,統統沒有作用。鏡子照大便,鏡子裏面有大便,怎麼樣?抓不到,怎麼樣?不會染汙它,沒有作用,意思就是說當你顯現到你面前,很不清淨、很不如意的境界的時候,你保持一個如如不動,這境界對你完全沒有作用,了解嗎?這樣知道吧!所以,舉這個大便也很有效,也很有效,大便它不會黏住鏡子,拿鏡子一照,啊!黏在鏡子裏面,不會,它不會,大便怎樣肮髒、怎麼臭,鏡子還是黏不住,對不對?你只要各持一顆如如不動的清淨心,你什麼境界來,你說你的公司有的人很壞,我保持如如不動,你奈我何?你奈我何?你每天都是喜悅,你每天都會唱一首歌,不知道什麼好預兆,一只小鳥亂亂叫,每天都是喜歡的,太好了!不知道什麼喜事已來到,對不對?)。反顯鏡體。本淨無動故(本來就是清淨不動)。末二句。以性具恒沙無漏淨德。能與衆生作內熏之因(內熏之緣,能與衆生作內熏,內熏當然就是真如的熏習。佛菩薩開采的真如,我教給你的,也是真如自性的熏習)。令厭生死(我們有了真如的思想,我們就厭離生死了)。樂求涅槃故(就希望求得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勝鬘經》雲。由有如來藏。能厭生死。樂求涅槃。實仗此體。爲內熏之因也。

  申叁 法出離鏡

  (前兩個就本體來說,後面法出離,以及後面的緣熏習,是就本覺的相來說的。前面兩個是就本覺的體,後面兩個是就本覺的相)

  【叁者法出離鏡。謂不空法。出煩惱礙(不空法,怎麼樣?出煩惱礙)智礙(煩惱的礙,就是我執,智礙就是法執,怎麼樣?)。離和合相(離開這個生滅跟不生滅和合,分開來就沒有這個生滅了)。淳淨明故。】

  法出離者。乃本覺真如之法。出于二障(可以擺脫二障)。離于和合。前明在纏性淨本覺(在煩惱當中,我們的本性清淨,本來就是覺悟)。今明出纏離垢法身(擺脫了這個煩惱礙、所知障以後,離垢的法身)。如《寶性論》雲。有二淨。一自性淨。以同相故。二離垢淨(因爲自性淨是站在空的角度,離垢是站在修行成道以後的角度)。(顯現出來的)以勝相故。不空者。舉法體。謂衆生覺體。本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爲二種障所礙。和合識所纏。不能證得。礙即障也。一粗細染心(第一個就是粗細染心)。昏煩惱亂。名煩惱障。二即染心所依無明。能障真智。名智障。智本非障(智慧本來不是障)。被無明(所)障故(智障就是所知障,所知本來不是障,我們所知道的被障礙了就是智障,所以,智本來不是障,是不是?所知本來也不是障,被無明障故)。乃從所障得名也。和合識。即業相。生滅不生滅和合。今由本覺內熏。始覺有功(始覺有功:發揮這個能力)。返染還淨(返染:把它轉過來,轉這個染,恢複到清淨的)。出二障(之)礙。離和合識中。一分生滅相。無明(的)染心。一切皆盡。故曰淳淨明。以離和合雜相故淳(離這個和合的生滅的雜相)。滅粗細染心故淨(粗的煩惱、細的煩惱統統除掉)。破無明蓋覆故明…

《大乘起信論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