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五▪P10

  ..續本文上一頁用差別,故不得言同;若言是異,則元是一精明,雲何是異?)[爲空、爲有?](若言是空,則它實在現出有了別之作用,故不得言空;若言是有,則識體全無形相可得,故亦不得言有。)[爲非同]非[異?](若說非同,則諸識原本一體,故不得說非同;若說非異,則六用又各殊別,故亦不得言諸識非異。)[爲非空]非[有?](若言非空,然諸識若離于根塵,本無所有,故非非空;若言非有,則諸識實現出能分別諸塵境界,故知亦不得言非有。)——[是故諸識之性,不得言同、言異;言空、言有;亦不得言非同、言非異;或言非空、非有。諸識體性乃離于此等名相言說戲論境界,乃如來藏妙真性。是故汝今應速疾當下放下這一切愚夫言說思議戲論,方能契入無戲論了義第一義谛。]真理沒有標簽就是這個道理,真理畢竟空,不能貼上任何標簽。

  經文,[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虛,甯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注釋,[性識明知]:性具之識即是妙明之真知。[妙覺湛然]:[妙覺]指其性。[湛然]指其體。其性微妙覺了,其體則湛然常寂。[含吐十虛]:[吐],現也。含裹吐現十方虛空。

  義貫:[汝元]不悟真理故[不]了[知]:衆生本具之[如來藏中,性]具之[識]即是妙[明]之真[知],本[覺]之[明]即是性[真]之[識],其性微[妙覺]了,其體則[湛然]常寂,[遍周法界,含]裹[吐]現[十]方[虛]空,(既然如是遍法界、虛空界,則)[甯有]一定點來處之[方所]?實乃九法界之衆生皆各[循]其本[業]而開[發]顯[現]其如來藏中幻化業報之識大。然而[世間]二乘、權教之人,以不悟故[無知]、而將識大[惑爲因緣]和合所生,[及]外道、凡夫惑爲無因之[自然性];凡此[皆是]依第六[識心],妄想[分別]周遍[計]著[度]量,[但有]種種虛妄名相[言說]戲論,[都無實義]。

  因爲我們常常接到電話、傳真,需要《楞嚴經》的課本或教材。因此我們很辛苦的把《楞嚴經義貫》浏覽一遍,最主要的是有字幕,這樣沒有課本的人可以把字幕當作課本。在這裏必須要稍微作一個說明,成觀法師所寫的《義貫》跟圓瑛法師的《講義》,他所诠釋的有某些它的角度是不一樣,但是,都符合佛義,稍微略有差別。所以,我就尊重跟保留,如果有必須改動的我會告訴你,或者是某些地方是怎麼樣寫錯了,就是要改掉。《講義》裏面有某一些東西它的見地上還是不夠透徹,這個絕對不是說我們批評長老,不是這個意思。

  那個時代,我們看的是注解,原文大家都不敢動,因爲是佛說的;自古以來,注解《楞嚴經》有不少本,把它合起來不下十幾種,有白話文、近代人、古代、明朝、清明、民國以來的都有一些。但是,我看了這麼多《楞嚴經》注解,就是圓瑛法師《楞嚴經》寫得最好,最詳細,切入重點不哆嗦,所以,我們采取他的注解。這本《楞嚴經》義貫是後來才出來的。因爲現代人看文言文很難,就像有位居士講的:那個文言文真的是很難,這個聽起來就知道是很難。所以,我們在這麼艱澀的《楞嚴經》,義理這麼深遠,而且又是這麼重要,[開慧的楞嚴],如果不找那個很好的注解,研究下去有時候會誤人子弟的。你要接受這個注解,弘法的人、講經的人一定要有慧眼,能夠判斷這本注解是不是有相當的正面、是不是符合佛陀的正法。

  我就覺得這本講義,還有義貫如楞嚴經鳥之雙翼,展翅而飛。爲什麼爲本《楞嚴經》我需要這樣子呢?是爲了下一代著想,下一代的人,不是我們這個年齡的,說實在,我們以前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統統要倒背如流。我們以前是考孔孟的思想用默寫的,一直背!聯考就是這樣子,現在不一樣,現在多了,網絡、電子、各個的工程學,不一樣,所念的不一樣。這本《楞嚴經講義》五十年前的人看沒有問題,五十年後的今天要看這本講義,有相當的困難度!這本《楞嚴經義貫》出來,喔,寫的頂好,特別好,又把它貫穿起來。大家《講義》給一次機會,我詳細的講;《義貫》再給一次的機會。如果說:師父!這兩次機會我都聽不懂,怎麼辦?那就給第叁次機會,第叁次就是等,就是將來VCD、DVD出來,你就在家裏放著慢慢看,慢慢看的時候也有困難度,因爲不懂的地方還是不懂,因爲那一點還沒有突破;修學佛道就是一點一點一直突破,那個關節還是沒有辦法打通,你在這裏看不懂回去還是看不懂。如果你打通,你看還是看得來,所以這個見性開悟就是一直薰習,然後等待,就是這樣,沒有辦法說哪一個法可以讓你一蹴即成的。

  現在人修行急,急就容易著魔,帶惑見瑞相不能了生死的。我們惑沒有斷,見思惑沒有斷、塵沙惑沒有斷,根本無明沒有斷,一心一意就一直想看到阿彌陀佛、西方叁聖,印光大師說:就憑這個想見佛的念頭,如果經教不通,心性不明,很容易就著魔!爲什麼?它是妄,你要見到西方叁聖是清淨心、念佛的真正的願力,自他融合,佛心、已心清淨心,完全融入,很自然的見到西方的聖境、阿彌陀佛。同時,念佛的人見到這種境界還不能說,還不必誇耀、還不能執著,因爲這個跟了生死是兩碼事。見到佛,給你一點好的訊息,不錯;給你一點感應,不錯;給你一點瑞相、給你有信心,很好,你到這個地方受用就好。修淨土法門的人一定要了解,它的根本道理還是要回歸心性,在心性上或者是經教上,一定要好好的用功。不要每天一直想要看到阿彌陀佛、想要見到西方的聖境,見不到的時候,你就會生病!

  有一個人,每天不眠不休的拜佛,他看了淨土法門,一心想要見佛。我說:這個願力很好,不是壞事。他修行超越他的體力了,飯也不吃,感冒藥也不吃,他認爲拜佛有信心就很好,但是,人不是鋼鐵做的。後來有一次重感冒倒了,兩種病症同時病發,一、重感冒,二、重度憂郁症病發,因爲身體承受不了,日夜顛倒。然後他一直不想看醫生,我要見佛,發瘋了,男衆送精神病院。佛法本來是要救人的,但是因爲沒有善知識引導,一直用自己的方法,而且是錯誤的,硬拼,用體力硬幹,不懂得用耐性要等待因緣。不接受善知識的指引,硬幹;同時著相而求。

  師父!極樂世界不是求生嗎?我說那個[求]字是相應的意思,你有所求,佛要能感應啊,你現在把自己搞得又病苦、又煩惱,爲什麼?你沒見性啊,不聽經、不聞法、硬幹的,然後煩惱用力壓著,拜到使自己疲勞,暫時沒有妄念;可是並不是沒有妄念,你是拜到體力很累,讓自己暫時沒有一點思想,妄想還是在。所以,精進很重要,方法、手段要正確,要了解空性的道理。

  在這裏告訴諸位,修淨土法門要有的態度是什麼:經教悟明,心性也開,豁然開朗,同時念佛,而念的佛,不求任何的見不見,就是這樣念。如果你妄想多,用觀像念佛,觀這個像在你前面,西方叁聖擺在前面就看著佛像念。有一種叫觀想念佛,觀想念佛比較困難,因爲境細心粗,佛的相太微細,佛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八萬四千光明,你沒有辦法,這怎麼觀啊!所以,觀像念佛比較容易,西方叁聖擺在前面看一下,就像忏公教的:看一下五秒鍾,印象映入你的眼簾,再拿起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眼睛再睜開一下,就是重複的像照相機:啪!看一下,五秒鍾、十秒鍾,眼睛再閉起來,務必要把西方叁聖的像,映在心裏。

  因爲你有經教的功夫、你也有心性的功夫,再把西方叁聖的像映到你的心性當中,你的心就是西方叁聖,西方叁聖就是你的心,念佛一定要到這種自他——自心佛心不二的功夫。如果西方叁聖叁張太複雜,單觀阿彌陀佛也行!師父,我比較不喜歡阿彌陀佛,我單觀觀世音菩薩也行,念觀世音菩薩一樣可以了生死,一樣可以往生淨土;通常是念阿彌陀佛。

  如是重複的訓練,將來你不需要看像,一觀,哇!西方叁聖就立刻現前,你的心只有西方叁聖,絕不容許一絲一毫的煩惱,你的心完全清淨,清淨心只有西方叁聖,雖然那個是假相;但是,將來就可以讓你看到真相!沒有這個善巧方便的接引修行方法,就硬要見佛,久了以後就發瘋。方法一定要對,要不然第二種就要用師父所教的:叁叁四,就是十聲,念了十聲以後大拇指壓一下,代表十聲,阿彌陀佛;每念十聲就壓一個手指,十個指頭壓完了;你自己壓就好了,不用很誇張的把手伸出來壓給別人看。十個指頭壓完表示一百,一百的時候就觀想腳趾頭一只。再念,就是一百聲,就壓第二個腳趾頭;第叁個腳趾頭,七百、八百到一千,一千的時候觀想頂部,慢慢算下來,自己的五官:雙眼、雙耳、鼻、喉、心、雙膝,共計一萬。真功夫的,他會一心不亂的!

  有的人說:那不就整天都在算數目了?不是,剛開始會比較勉強,久了以後,他的心就會定在那個地方。很多人都是用忏公的方法,拿大張一點的西方叁聖圖,可以收起來,看五秒鍾眼睛閉上,眼睛就象照相機一樣,啪!觀世音菩薩拿的什麼?是寶瓶、是楊柳;大勢至菩薩是拿著蓮花,還有耳環,不是現在的人才在戴,佛菩薩也一樣在戴耳環。有一個媽媽罵兒子:男孩子跟人家戴什麼耳環!他說:媽媽,你拜的觀世音菩薩也有戴耳環啊!

  到時候西方叁聖全部映在你的心,你的心全部都是西方叁聖,即心就是佛,即佛就是你的心!諸位!淨土法門沒有這一層功夫,臨命終說要萬緣放下,一念提起,提不起來,光是病苦就會把你擊倒了!但是,你現在用那個能所的心,能緣的心,雖然是意識心,還沒有見性,所緣的境界,統統一直映,臨命終,西方叁聖他就會現前。同時不用到臨命終,功夫到家的時候,在夢境當中就會有很多的瑞相,一直瑞相、聞到香味。就像師父以前在逢甲大學念書一樣,一直很精進的念,非常精進,念了在運動場統統聞到香味!世間絕對沒有那種香味,那看起來就是你找不到,那種香非常的香,不是世間的香。所以,我一直深信淨土就在心,那時候非常精進,走路的時候都一直在念佛,爲什麼?那時候是知道生死是很可怕的、六道輪回是很可怕的,尤其是我們出生在那種家庭,真的,師父從小到大,無樂可言,沒有什麼幸福,根本就沒有童年,從小就過貧苦的日子,就是受苦、撿破爛!父母仳離,你看到的都是不幸,要不然就是病苦。

  我們那個屠口,你只要打赤腳回來,回到家都流血了!有一次因爲踩到了破碎的玻璃,整個腳全部裂開來,血排出來。那個地方就是這樣,環境非常糟糕,地上都是排泄物!爲什麼?沒有辦法,以前那種公用的廁所,要跑到很遠的地方,有一點距離,你知道嗎?一出來就是垃圾堆,空氣很不好!那時候沒有衛生紙,都是用冰棒的木片去刮拭,那種環境很難形容!哪有什麼洗?從小到大過那種生活;吃的就是菜市場撿的,有錢人家的學生可以補習,我們就沒錢;有個優點就是很會念書、頭腦好。所以,那種家庭活到現在的回想就是:這個世間就是唯苦無樂;或者是我們有任務再來的,讓你真的體悟到:哎呀!這個世間實在是沒有一處什麼叫做幸福快樂,我們更沒有什麼童年,從小沒過過生日,只有在電視上聽唱過生日快樂,哪有什麼蛋糕?沒有,從來沒有!這個世間透視以後,就知道要修行,如果不了生死,下輩子再來,那就會很慘了!

  念佛要得體、要得力,方法要正確,了生死其實是易如反掌。現在我們快結束了。我們念幾聲佛。實修其實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只想聽經不想念佛不是對的,實修是非常重要的,你悟明心性以後,即心就是佛;但是你一定要事修,這後面講得很清楚,《楞嚴經》的話,他先微密觀照,開采如來藏性出來,後面他就是叫你實修。師父的年歲愈來愈大了,現在講《楞嚴經》,將來我們會開淨土法門;師父的晚年就是二種:一就是修安樂妙寶,二就是念佛,百年後就是這樣走。我們早就下定決定要這樣走,因爲沒有路可以走,就是要好好的念佛、好好的持誦安樂妙寶。安樂妙寶本身就是有非常強大的力量,像師媽往生,我一直很有把握,因爲師媽每次都叫師父給她加持,修安樂妙寶,她從來不缺席,就灌頂,她一定往生。

  每次來第一個吵著要灌頂的就是她!所以,這個力道是很大的,我要走的路線就是這樣,一直到臨命終,就是念佛。所以,實修很重要,念佛的時間跑掉了,是很不應該的!

  諸位請合掌,跟師父念回向: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

  上報四重恩 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