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竹器已經達到了捕魚功能了,就暫時放下,竹器就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微智者不足與道也]。沒有智慧、低智慧的人,是不夠資格跟他講這一些的;你講這些他也聽不進去,小心眼、小心量、小根器,這就是要聽到《首楞嚴經》的這個大法,還真是困難!
[醜叁 圓彰七大即性周遍竟。並上大科辛初如來破妄顯真竟。]
[楞嚴經講義第八卷終]
翻回來經文,我用簡單的幾分鍾,把它再解釋一遍:識大,阿難!識的了別性本來就沒有根源,識心從哪兒來的呢?因爲在六根和六塵互爲因緣,而虛妄産生的識心。汝今遍觀此會的聖衆,用你的眼目循序曆覽,次第的了解,你的眼睛周圍巡視一下,用清淨心看一看,那麼,你的心就會像鏡中顯出來的相,沒有分別,也沒有東西可以分析,在這個無分別處,就是清淨的第一念。當他用識心産生第二念的時候,就安上種種的名字,汝識于中,用分別心次第標指,這是文殊師利菩薩、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目犍連、須菩提、舍利弗。這個識心能了別的知,這個識心到底是産生在眼的見根?或者是産生于外塵的相?或者是生于虛空?或者是無所因,突然冒出這個識心?阿難!如果你的識性,單單生于眼根當中的見性,沒有外在的明相、暗相、及色、空這四種相,那麼,就沒有東西可以分別,這本來就沒有你的見性,見性都不存在,識從哪裏而發呢?
如果你的識性是生于外在的塵境,單塵不生識啊!如果說不從眼根而生識,單從外在的塵相而生識,諸位,沒有眼根的見性起作用,既不見明相,也不見暗相,都看不到,就沒有色跟空。那麼,這個外塵相都沒有,那麼,你的識心從哪裏發出來呢?如果說這個識心是生于虛空,諸位,虛空沒有外在的塵相,又不是眼根的見性。如果沒有眼根的見性,就沒有辦法分清楚,當然無法知道明暗色空,離根是無塵的。如果沒有外在的塵相,就滅去了外在的境界這個緣,那麼能見的見聞覺知這個性,當然也無從安立。處此非相、非見,這個講到空,空就同無,如果空就算它是有,也不是有形相的東西(這個物)。就算你發出來這個識心,因爲沒有塵相的物相,你要分別什麼?欲何分別?
若無所因,突然而出,冒出來這個分別的識心,爲什麼不會在白天,突然讓你很清楚的分別這個明月在虛空?明月也必須假借因緣。不可以無因而生。汝更細詳,微細詳審,這個見精是依于眼根而存在,就是見性依于眼根而存在;外相就是借重于外在的塵相,才能顯出眼根所對的外塵,有相狀的就成爲有相狀的,有相可狀就是成爲相的色法;如果是無相,便成爲空,空相就是無,如是這個生出來的識心了別的因緣,到底從哪裏産生的呢?識性是分別的、是動態的,見性是無分別、是澄寂的、澄清的,非和非合,這些聞聽覺知的五根之性,也是一樣,不應當此識之生起的因緣,完全沒有因緣就可以跑出識心,不可能的,必須借重于因緣;但是,因緣當體即空。
如果悟到這個識心其實是無所從來,當體就是空,其實就是我們本性,本如來的藏性,當知了別之識,跟上面所說的見聞覺知之根性,其實是圓滿湛然他的性,不是從能緣、所緣而生的;[從所]就是從能緣、所緣而生的,它是絕對的。兼彼無情的虛空、地水火風,包括這個識大,統統名爲七大。這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其實都是本性影現出來的有情跟無情,是平等圓融的,如來藏並沒有生滅,妄動,叫做變成生滅,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七大其實究竟平等,都是如來藏,並沒有所謂的生滅。
阿難!你的心是很粗浮的,不能悟明見聞覺知等這個六根的根性,其實就是如來藏;你也不能發明了知此識性,當體即空,本來就是如來藏,平等不二,識性平等不二,識就是性。汝應觀此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種種的差別,到底六根、六塵所引發的這個識心,六種識心是同嗎?不對!因爲有六用的差別。爲異嗎?也不對!因爲元是一精明。六種識心是空嗎?也不對!因爲它有了別的作用。六種識心是有嗎?也不對!因爲全無形相。六種識心是非同的異嗎?也不對!元來是一體。六種識心是非異的同嗎?也不對!六處之作用是有差別的。六種識心爲非空,是有嗎?不對!因爲離于根塵,元無所有,所以,識心有也不對。講非有,就是空嗎?六種識心講空也不對,因爲能分別諸塵境界。諸位,真正的識心,悟入如來藏性沒有能所的時候,講同是戲論,講異是戲論;講空是戲論,講有是戲論;講非同是戲論,講非異是戲論;講非空是戲論,講非有,仍然是戲論,絕對就是絕對,沒有任何的語言、音聲、文字、意識型態,完全沒有,進入解脫的真實證量,沒有東西、沒有能所,絕對的一真,宇宙就是你的家,我家就是你的家,你的家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全部宇宙就是我的本性,平等不二,我們的財富是無量無邊的!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你真的不知道,不生滅的如來藏性當中,性具的識,就是妙明的真知,本覺之明,就是性真之識,本妙本覺湛然,凝然遍周法界,沒有增減。識性含吐十虛,就是含吐十方沒有界限的虛空,甯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好!哇!這個責任完成了,完成了!你不曉得我很高興的,比中大樂透更高興,因爲這個很難講的,這樣你就知道說:喔!當師父的是不是很辛苦?諸位,當師父的是不是很辛苦?是不是?(衆鼓掌謝師)是很辛苦啊,真的很辛苦啊,要白天准備到晚上,晚上要准備,又怕,我今天的准備就是怕大家聽不懂,很辛苦的講到這個地方,你們的根器又那麼利,這到底要怎麼講?要怎麼舉例子?到底怎麼講?你看,要不然對師父來講,反正早就體悟了,也不必這麼辛苦,但是,爲了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將來VCD、DVD做出來,就可以利益很多的衆生,有心研讀《楞嚴》的人,他就知道怎麼樣做。你看,最後還要再重複解釋一遍,爲什麼?因爲生命只有一次,因爲師父的這一輩子,大概講《楞嚴經》就是這一次;將來就是交給徒弟去講,但是,要開這個《楞嚴經》啊,諸位徒弟啊,叁藏十二部經典要通,要悟明心性才有辦法,否則你千萬不要講這一部經,因爲你自己都搞不懂了,底下怎麼會聽得懂?所以,有一點點卡住,你就不行!明天帶什麼來?(師問衆)乖!很聰明,還真有智慧,一問就知;(笑)這到底是贊歎還是批判呢?好!諸位明天見,帶《義貫》來,下課!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