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竹器已经达到了捕鱼功能了,就暂时放下,竹器就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微智者不足与道也]。没有智慧、低智慧的人,是不够资格跟他讲这一些的;你讲这些他也听不进去,小心眼、小心量、小根器,这就是要听到《首楞严经》的这个大法,还真是困难!
[丑三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竟。并上大科辛初如来破妄显真竟。]
[楞严经讲义第八卷终]
翻回来经文,我用简单的几分钟,把它再解释一遍:识大,阿难!识的了别性本来就没有根源,识心从哪儿来的呢?因为在六根和六尘互为因缘,而虚妄产生的识心。汝今遍观此会的圣众,用你的眼目循序历览,次第的了解,你的眼睛周围巡视一下,用清净心看一看,那么,你的心就会像镜中显出来的相,没有分别,也没有东西可以分析,在这个无分别处,就是清净的第一念。当他用识心产生第二念的时候,就安上种种的名字,汝识于中,用分别心次第标指,这是文殊师利菩萨、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目犍连、须菩提、舍利弗。这个识心能了别的知,这个识心到底是产生在眼的见根?或者是产生于外尘的相?或者是生于虚空?或者是无所因,突然冒出这个识心?阿难!如果你的识性,单单生于眼根当中的见性,没有外在的明相、暗相、及色、空这四种相,那么,就没有东西可以分别,这本来就没有你的见性,见性都不存在,识从哪里而发呢?
如果你的识性是生于外在的尘境,单尘不生识啊!如果说不从眼根而生识,单从外在的尘相而生识,诸位,没有眼根的见性起作用,既不见明相,也不见暗相,都看不到,就没有色跟空。那么,这个外尘相都没有,那么,你的识心从哪里发出来呢?如果说这个识心是生于虚空,诸位,虚空没有外在的尘相,又不是眼根的见性。如果没有眼根的见性,就没有办法分清楚,当然无法知道明暗色空,离根是无尘的。如果没有外在的尘相,就灭去了外在的境界这个缘,那么能见的见闻觉知这个性,当然也无从安立。处此非相、非见,这个讲到空,空就同无,如果空就算它是有,也不是有形相的东西(这个物)。就算你发出来这个识心,因为没有尘相的物相,你要分别什么?欲何分别?
若无所因,突然而出,冒出来这个分别的识心,为什么不会在白天,突然让你很清楚的分别这个明月在虚空?明月也必须假借因缘。不可以无因而生。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这个见精是依于眼根而存在,就是见性依于眼根而存在;外相就是借重于外在的尘相,才能显出眼根所对的外尘,有相状的就成为有相状的,有相可状就是成为相的色法;如果是无相,便成为空,空相就是无,如是这个生出来的识心了别的因缘,到底从哪里产生的呢?识性是分别的、是动态的,见性是无分别、是澄寂的、澄清的,非和非合,这些闻听觉知的五根之性,也是一样,不应当此识之生起的因缘,完全没有因缘就可以跑出识心,不可能的,必须借重于因缘;但是,因缘当体即空。
如果悟到这个识心其实是无所从来,当体就是空,其实就是我们本性,本如来的藏性,当知了别之识,跟上面所说的见闻觉知之根性,其实是圆满湛然他的性,不是从能缘、所缘而生的;[从所]就是从能缘、所缘而生的,它是绝对的。兼彼无情的虚空、地水火风,包括这个识大,统统名为七大。这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其实都是本性影现出来的有情跟无情,是平等圆融的,如来藏并没有生灭,妄动,叫做变成生灭,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七大其实究竟平等,都是如来藏,并没有所谓的生灭。
阿难!你的心是很粗浮的,不能悟明见闻觉知等这个六根的根性,其实就是如来藏;你也不能发明了知此识性,当体即空,本来就是如来藏,平等不二,识性平等不二,识就是性。汝应观此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种种的差别,到底六根、六尘所引发的这个识心,六种识心是同吗?不对!因为有六用的差别。为异吗?也不对!因为元是一精明。六种识心是空吗?也不对!因为它有了别的作用。六种识心是有吗?也不对!因为全无形相。六种识心是非同的异吗?也不对!元来是一体。六种识心是非异的同吗?也不对!六处之作用是有差别的。六种识心为非空,是有吗?不对!因为离于根尘,元无所有,所以,识心有也不对。讲非有,就是空吗?六种识心讲空也不对,因为能分别诸尘境界。诸位,真正的识心,悟入如来藏性没有能所的时候,讲同是戏论,讲异是戏论;讲空是戏论,讲有是戏论;讲非同是戏论,讲非异是戏论;讲非空是戏论,讲非有,仍然是戏论,绝对就是绝对,没有任何的语言、音声、文字、意识型态,完全没有,进入解脱的真实证量,没有东西、没有能所,绝对的一真,宇宙就是你的家,我家就是你的家,你的家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全部宇宙就是我的本性,平等不二,我们的财富是无量无边的!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你真的不知道,不生灭的如来藏性当中,性具的识,就是妙明的真知,本觉之明,就是性真之识,本妙本觉湛然,凝然遍周法界,没有增减。识性含吐十虚,就是含吐十方没有界限的虚空,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好!哇!这个责任完成了,完成了!你不晓得我很高兴的,比中大乐透更高兴,因为这个很难讲的,这样你就知道说:喔!当师父的是不是很辛苦?诸位,当师父的是不是很辛苦?是不是?(众鼓掌谢师)是很辛苦啊,真的很辛苦啊,要白天准备到晚上,晚上要准备,又怕,我今天的准备就是怕大家听不懂,很辛苦的讲到这个地方,你们的根器又那么利,这到底要怎么讲?要怎么举例子?到底怎么讲?你看,要不然对师父来讲,反正早就体悟了,也不必这么辛苦,但是,为了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将来VCD、DVD做出来,就可以利益很多的众生,有心研读《楞严》的人,他就知道怎么样做。你看,最后还要再重复解释一遍,为什么?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因为师父的这一辈子,大概讲《楞严经》就是这一次;将来就是交给徒弟去讲,但是,要开这个《楞严经》啊,诸位徒弟啊,三藏十二部经典要通,要悟明心性才有办法,否则你千万不要讲这一部经,因为你自己都搞不懂了,底下怎么会听得懂?所以,有一点点卡住,你就不行!明天带什么来?(师问众)乖!很聪明,还真有智慧,一问就知;(笑)这到底是赞叹还是批判呢?好!诸位明天见,带《义贯》来,下课!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