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五

  讲题: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日期:2009.6.13——2009.6.21

  片数:共5片(本片为第5片)DV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楞严经义贯》,我们要用两天的时间把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告一个段落。在《楞严经讲义》经文,我们尽力的诠释和发挥;在《楞严经讲义》的注解也讲得特别详尽,主要是《楞严经》难,研究《楞严经》的人也多,但真正进入义理的,或者是悟到究竟的还是少,主要是《楞严经》太深、太繁。这辈子有因缘讲《楞严经》就把它讲详尽一点,将来无论是文言文、白话,都给众生再一次的机会。我们今天把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再浏览一次,碰到需要解释的师父再诠释一下。诸位!不能用轻忽的角度或者是心态来面对白话文,在这一念之间如果你贯通了,就开悟。所以,不能说文言文比较有水平,白话文你就轻忽它,这心态非常要不得,经典没有高下,要看看各人的根器契不契入。有的人在文言文很受益,但有的人在白话文相同的也很受益,所以不一定。因此我们对圣教,都必须以最虔诚、最恭敬求法的心,来看这一本《义贯》,这种心态,渴望求得正法,不厌其烦,这个是佛弟子、求道的人一个健康的心理跟心态。

  第五节 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注释,[如来常说]:指如来往昔在开示权教之法时常说。权教就是善巧方便、不究竟义,借重一时的时间、空间,给他一种安慰、给他一种依靠,这个叫做权教。[和合因缘]:即因缘和合,生一切法。这是权教所认定、认同的。

  [一切世间种种变化]:[一切世间],即一切世间之法,包括蕴、界、处及七大,他这里称(合称四科)。这跟《讲义》判的不一样,讲义是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才是四科;这个不影响每个大德的著作,完全不影响。此一切法之种种变化。

  [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为什么如来现在却把因缘性与自然性,两种能生的法则,都排斥掉了?如果排斥自然性那没有话讲,为什么连平常所修的因缘法都要排斥、排摈?[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中道了义为第一义究竟之法,超越远离凡、外、权、小一切戏论名言之不究竟法。究竟就是一佛乘,只要不能成佛的统统称为戏论,十方一切法其实就是为一佛乘而准备的。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往昔于开示中[常说和合因缘]生法的道理,而言[一切世间]蕴处界等[种种变化,皆因四大]之[和合]而显[发明]了其性相。[云何]现今[如来]却把[因缘]性与[自然]性[二]种能生法之法则[俱排]除[摈]斥了?[我今]实[不知,斯义]理[所属](所在);[惟]愿如来[垂]示[哀愍,开示]我及[众生中道]第一义究竟[了义]之教,令得超越远离一切凡外权小之言说而入于[无戏论]之[法]。

  诠论:阿难在前面七处破妄之中,已知妙觉明性非因缘和合,但对于世间法则,还是计着它们是因缘和合之法。计着因缘和合之法,它的基本盘是什么?要承认微尘有其实性,就是构成缘起最小颗粒微尘的色法,他是承认是有实体性、是存在的,这个才能构成因缘和合;如果说连这个最微小的临虚尘也不存在、也是性空,那么,众缘就没有东西可以合,因为合空不能成色。换句话说,体空本来就没有能所、本来就没有色法,而色法只是缘起暂时显现的,体性本空,本空就没有能所。所以,要承认缘起法,六根对六尘引发的六识心,一十八界,必须先承认微尘有其实性。

  若说微尘没有实性,那么就是空,空合空不能成色,这个是关键。合空只能成空,意思就是根本就没有缘起法,缘起是相上生灭法在打转,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它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在欺骗我们的真心的。阿难之意以为:妙觉明性可说是非因缘、非和合,但世间法之法性与之不同,故阿难之见为世间法与本性为有差别,而不知世间法与本性非二,世间法乃本性中事也。三藏十二部经典就在这里,意思就是,所有的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法,世间法就是生灭法;本性就是不生不灭。但是,记住!见到本性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生灭跟不生灭这个名相;就像一个成佛的人,自然绝对不会说:我是圣人!所以,一定要了解,不生灭是究竟的证量,证量里面没有言说、没有名相、没有标签。所以,真理的究竟如来藏性,不能有任何的标签,真理它就是本空,本空就是永恒的真理。你要承认有缘起法,就必须承认有色法;承认有色法,就必须承认最小的颗粒微尘的尘性,小乘就是承认微尘有其自性。大乘不同,大乘当体即空,微尘性就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空,本空、合空不能成色,所以,没有东西是因缘法。

  经文,[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注释,[如说药人]:依药书而论说药方之人;亦即,只是依文解义,不达实际。修行的可贵在于实际的行动,这是最可贵的![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大乘],即佛乘。[修大乘者],即志求无上菩提者。[实相],实者,非虚妄也;实相即如来藏清净庄严之相。

  义贯:[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是因为[汝]已[先厌离]了[声闻、缘觉、诸小乘法],而[发]大[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方[为汝开示]究竟佛道的[第一义谛]。你既已听受了第一义谛法,[如何复将]虚妄的[世间]之[戏论、妄想]分别不究竟之权教[因缘]之法,[而自缠绕]不肯放舍?[汝虽多闻]第一(然而,我已经应你所请,而为你详细开示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法皆非因缘、非自然,乃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样至高至深最了义的第一义谛之法——你却不能识得,还要请我开示无戏论的第一义谛法!殊不知因缘、自然即是戏论,离于此戏论即是第一义谛。)

  你这样的情形,正[如]依着药书而论[说药]方之[人],当[真药]之草[现]在其[前]时,却[不能分别]了知是真货,反而疑而弃之,这样的人[如来说为真可怜愍]者![汝今]再好好地[谛]实而[听,吾当为汝]更进一步广[分别开示]一切法非因缘生、非自然有,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无上谛理,令你开悟,[亦令当来修大乘]法[者]也都能[通达]如来藏清净、庄严之[实相]。于是[阿难默然]而[承]听[佛]之[圣旨]。

  经文,[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注释,[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成观法师这里的解释跟《楞严经讲义》的解释切入点完全不同;但是,都符合佛义,所以,师父尊重二位大德的注解,二本都符合佛义,因此,二本都保留。四大之本体,乃如来藏,而非其余。此如来藏体自然是非和合性的;既是非和合性,则不能与其他诸大种相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就如同虚空一样,虚空虽能容纳诸色法(色、声、香、味、触),但是虚空并不与诸色法相和合,因为虚空是绝对的。

  [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变化],变异迁化。若言四大之体是和合性的话,那么四大便与其他物类一样变异迁化;如是则一切法便只有和合生灭,无止尽的变化,如是则法将断灭:因为前法不至后法,后法异于前法,故法法相异,不得相续;法若不相续,即是断灭。而实不然,世间之法并不断灭;世间之法虽有种种变化,但在其变化的同时,其中亦有不变之体性存在,所以世间之法在无情界,与有情界两方面,才能现出在变化中有不变而相续的现象。

  [始终相成,生灭相续]:这是指无情界方面。[始],指成;[终],指空。[始终]亦即代表成住坏空。此言,无情界虽有成住坏空,但始与终皆相衔相成,生与灭也相接相续;不会说历经了成住坏空,一到空以后,就不再继续,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你了解天文学,就是佛讲的这样子;成、住、坏、空,空以后再成、住、坏、空,你看看星球,统统是这样,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佛经也是这样讲:成、住、坏、空,完全符合现在的天文学。换句话说这个星球、太阳系一定毁灭,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

  而是[空]了以后,又有下一个[成],[成]后复[空],[空]后复[成]。生灭也是一样,生后复灭,灭后复生,不会说灭了就永远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指外四大(无情界),之所以能如此,完全是因为四大之本体是如来藏性之故,以此[一线牵],故外四大虽现生灭之相,但总不致断灭——以其以如来藏为本体故,而如来藏之性,非和合而成,故不断、不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这是指有情世间(内四大),虽然现有生死,然生死相续,而不断灭;不会说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之所以能如此的原因,亦是由于众生内四大是以如来藏而为其本体,故能历无量生死而相续不断。诸位!没有本体就变成断灭,有情、无情都是这样子,因为有如来藏性,情与无情,缘起如幻的假相,这样才构成生灭、构成轮回;但是,悟了,这个歇即是菩提,就停止了。

  [如旋火轮,未有休息]:[旋火轮],为点燃火把,旋之成轮。看魔术表演就是这样子,火轮虽见之成轮,然实在并无[轮],只是一支火把在转动,然而以此火把旋转之…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