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一▪P7

  ..續本文上一頁虛空的成分,再把它湊合起來,可以變成一個大虛空?佛當然知道說,集鄰虛是不可能變成虛空;集虛空不可能變成色,剖析色也絕對沒有辦法進入虛空,知道吧!所以,問題出在哪裏?問題就出在阿難所執著有一個最小的元素,這個元素跟虛空是等量的,所以阿難認爲析色可以入空,而佛陀說:色本身就是空,不可以讓你剖析。

  《心經》裏面講:觀自在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顧。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個是方便說,底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位體會得出來嗎?佛陀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不二,一切色法當體即空,等同法界虛空,平等心性,沒有任何的色相,叫做色即是空。所有的色跟虛空沒有兩樣,所有的色,當體就是性空,用虛空是方便說。色即是空,所有的色相當體即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討論,因爲虛空不可能拿刀子來切割,色法也必須用這種心態來看待。色法可以分析,方便說;虛空怎麼可以集合呢?

  [此如來以析入,而難合成。良以析色歸空,是小乘之自教,諸法和合,是阿難之自語,今則順彼自教,難以自語,故又曰:鄰虛塵既可析入虛空者,當知色相出生虛空],爲什麼?色相可以分析到最後變成虛空啊,意思就是色相分析到最後可以變出虛空來。那麼,現在我請問你:用多少的種種微塵的色相,[究竟用幾多色相即鄰虛塵合成虛空]?鄰虛含有虛空的成分,可以合成一個大的虛空?[佛明知色非合空所成,空非析色而有],爲什麼?色空不二啊,《心經》裏面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色絕對不是合空所成;空也絕對不是析色而有,所以,佛[故作斯難。阿難不能施辯何也?以順析入],跟著阿難以前的觀念,[則非和合],空絕對不是和合。所以,[與自語諸法和合相違;以依和合,則非析入],如果是講因緣,則非析入,[與自宗析色歸空相背,兩處負墮],兩處都不對,以依和合,則非析入,與自宗析色歸空是互相違背的,兩處都不對,所以就沒辦法講了,[故默無辯]。

  釋迦牟尼佛正確的解答,[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雲何合]?

  這就把正確答案告訴你,如果講極微的鄰虛塵,講色來合,合色就絕對不是空,就算你集鄰虛,接近鄰虛塵,鄰虛塵合成鄰虛,合色就絕對不會是空,合色一定是變成色!若空合的時候,合空非色,你把無量無邊的虛空合起來,大空、小空全部合起來,諸位!能夠看到色法嗎?若空合的時候,合空只見空,所以,合空非色,你合空怎麼可能見到色法?色猶可析,你講色法,按照我們一般的經驗談,它還是可以分析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色法是可以分析的,慢慢使它變小,空雲和合?請問你:大空、小空不是絕對的空嗎?怎麼合呢?合一個小空變成大空,還是要一個大空切合很多的小空?空沒有大小啊,內外都是平等,所以,色猶可析,無形無相的空怎麼合?

  [此結申正義。若色法和合之時,合色只能成色,決非可以成空,而空無形相,本不可合。縱許虛空和合之時,合空亦只是成空,決非可以成色,此爲一定之理。由是而觀,色空俱非和合而有也,明矣。色猶可析,空雲何合者:然又當知,色法猶可分析,觀猶可二字,析色但自析色,實非析色可以成空,空終無和合之義,何以故?無形段故,無數量故,雲何可說和合耶]?虛空沒有東西你怎麼合呢?[佛意以空不可合,則鄰虛非和合而有],那麼我們就知道,鄰虛塵、鄰虛當體即空,絕對不是和合而有,爲什麼?從空不可能跑出鄰虛,所以,鄰虛絕對不是和合而有。諸位!緣起法的色法的基本盤就沒有,這裏是重大的觀念。

  [鄰虛既非和合而有],鄰虛非和合而有,[則世間種種諸法,執爲因緣和合者,豈實義耶]?這個用有跟無來問,更進一步。譬如我手中的一小塊衛生紙是鄰虛塵,一小小塊的衛生紙,你才能體會鄰虛的意思。這個是關鍵,請問:鄰虛有還是無,是有還是空?如果說有,在唯識學裏面叫方分,請問鄰虛塵有方分否?請問鄰虛有沒有體積,有長、寬、高嗎?有,那就不叫鄰虛,有就是還可以分啊,如果你講有,還是可以分啊!怎麼叫做鄰虛呢?繼續分繼續分,繼續分的那個微小,有還是沒有?有,還是不能講空,只要可以分析的東西,不能說到時候是空,只要能分析的東西,不能講空。有,就是可以分析,不能講空。再分析,一個顆粒微塵分成七等分,就是七分之一鄰虛塵,可以分嗎?七分之一鄰虛塵再可以分七分,四十九分之一鄰虛塵,有還是沒有?有啊!就是分成五百分之一鄰虛、五萬分之一鄰虛,有還是沒有?有啊!那爲什麼你一直分析,只是稍微小一點而已啊,如何分可以變成空?這個就是說,集微小的東西,仍然當體即空,它只是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暫時的和合之相,所以,析色是不能歸空的,因爲析色如果是有,就不能歸空。那麼,析色歸空不對,就是色當體即空就對!

  當體即空要體悟什麼?體悟無自性。所以,色是緣起無自性,意思就是顆粒微塵的空性跟無量叁千大千世界的空性是一致的,完全是本體所顯露出來的大小相、一合相、暫時相而已,在心性裏面所顯現的相,有大小、增減、來去、生滅、春夏秋冬、敗壞、生老病死;在如來藏性裏面這些相統統不可得,緣起如幻的道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當體即空應當理解。如果你析色可以歸空,就變成有能、有所,能、所就會不斷,分析的東西就是意識心,意識心的東西就是有能所。所以,用這樣能所的心,永遠沒有辦法契入佛的究竟義,一定會卡在某一種觀念裏面,卡在某一種觀念裏面就不是絕對性,就沒有辦法超越這個生死的邊緣,因此,不能用意識心學佛,應該用超越一切表相當體即空,當體即空就是絕對,絕對就是佛性,沒有東西可以討論、分析,因爲本性就是空,要如是來體悟,轉化那個意識形態,變成本性的本來的空,好好的體悟。

  底下,鄰虛非和合而有,則世間種種諸法,執爲因緣和合者,豈實義耶?你講因緣和合,一定有它最小的元素,連這個基本的最小的元素都不是,都是體空,所以沒有真正的合。[此中但以空不可合,則諸法和合而有之執,破盡無余矣]。好!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對初學佛法的人有一點困難,不過沒有關系,佛教講熏習,佛的心不是那麼容易體悟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