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日期:2009.6.13——2009.6.21
片數:共5片(本片爲第2片)DVD
[巳叁 結顯體用]
經文,[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說:你原來不知道,在如來藏性當中,說性色真空,這個性色真空是指如來藏性所現的色,其實是當體就是空。爲什麼要講一個[真空]?在佛教有兩個名詞,一個叫假空,一個叫真空。所謂假空就是透過分析,這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說的;站在一直分析,由大的色慢慢的切割、觀照、剖析,使這個色塵一直達到顆粒微塵,顆粒微塵再繼續分析就是極微塵,極微塵再繼續分析就叫做鄰虛塵,到這個接近虛空的邊緣,依二乘和權教菩薩說接近虛空。由分析而來的,這個叫做假空。爲什麼由分析而來這個叫做假空?這等下再說。不是由分析來的,了悟空無自性,直下空,全部絕對空,叫做體空,這個完全是超越意識形態的頓悟、契入,這個叫做體空。爲什麼析色不能入空?集空、合空也不可能變出色法,這個要稍微解釋一下。所以,析空觀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說,體空是站在性上的角度說。
現在要關鍵時刻來了,現在是見性跟不見性非常重要的關鍵,轉得過來,他就是見性;轉不過來,他就是只會繼續用意識心在修行,這個是完全關鍵的時刻。我手裏拿的是一個毛巾,我們現在講析空觀,佛陀教導這些二乘人、權教菩薩,分析,這一般人容易了解;原來物質的世間,所有的相就是一合相,就慢慢分析。分析到最後,這個毛巾是絲或棉做的,棉再用機器切割一粒一粒,就用這個來作爲色塵最微小的討論,在這裏有重要的觀念,這個顆粒微塵,有還是沒有?昨天我們因爲時間的關系就講到這個地方。
這個顆粒微塵有還是沒有?有,就不能講空。好!我們這個顆粒微塵再把它七分,就是七分之一微塵,七分之一鄰虛塵。這七分之一鄰虛塵有沒有?七分之一還是有,不能講空,再把它七分,四十九分之一微塵,有沒有?還是有。再來我們把它變成五百分之一、五千分之一微塵,鄰虛塵,還是有!只要還有幾分之幾它還是存在,五萬分之一顆粒微塵,用百萬顯微鏡看還是可以看得到。只是就目前人力來講,要分開這個再繼續分解、分析還是有點困難。所以,就是由大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直到顆粒微塵,一直到鄰虛塵,再鄰虛塵的七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五千、五萬、五百萬分之一,它還是有。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這個用這樣的分析,是沒有辦法進入空的,空的體悟不是這樣,空的體悟是必須要了解,那個微塵相仍然是無自性,也是空。而空必須排除一切的概念,不能用分析的東西,當他頓悟契入自性本空的那一刹那,就了解它不是意識心的分析,完全超越一切意識心。現在由毛巾我們說析空,我們現在用手畫一個空間出來,沒有任何的相,我們說這個是體空,沒有任何的相,沒有任何可以討論。體空跟析空它倆個是一也是異,這個毛巾站在相上的角度講,從分析一直到極微可以說它是空;可是,諸位!你已經落入概念了!已經落入意識形態,你一點點由大慢慢切割轉小,由大慢慢轉小的概念,再分細微,這個就是意識心。
現在要講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拿到這個毛巾,不存在任何的語言,它就是空。體空,它本身相裏面不留性,就是性空,性空當體就是空,不可以用任何的語言去講,不可以用任何剖析的方式,當體就是空。當體就是空,就是超越任何的表象就進入平等,相是性中的相,性是相中的性,是非一,同時也是非異,超越一切表相,不可以用分析的方式,它最主要的,因爲識心會計度,會衡量大小、來去、增減,這個就是生滅的意識心,就是輪回的心的開始。因爲你有大就對小,小就對極微小,這個就是有增減的觀念,這個就是叫做知識性的佛法,學佛不見性叫做佛學,就是這個道理。
體悟了體空有什麼好處?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你看這個公園,我們左邊有一個小公園有樹木,當你看到一棵樹的時候,化學家來講,這一棵樹可以提煉出化學元素,我們尊重、贊歎,站在化學的角度;站在物理學家的角度,它有種種的物理性;站在植物的專家來講,它跟昆蟲有種種的關系;站在植物的病蟲害裏面它會研擬出一套如何防治病蟲害;站在整個森林裏面,這棵樹是森林裏面的一棵。佛陀對于這些化學家、物理學家、植物家、森林學家等都尊重;可是,問題來了,它能不能解釋內在的煩惱?把這一些當體即空的東西,本身是緣起如幻的假相,一直來研究它,會給人類某一些知識性的東西,而佛法要做什麼?佛法是要解決生命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輪回、痛苦、煩惱。我們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爲有相,而我們把相當體是實體性的東西,這個就是所有的問題存在。
譬如說這一棵樹,這棵樹在小乘、權教菩薩來講,你有能緣的心,有所緣的樹,中間就産生大樹、小樹,這是花、這是草、這是泥土,這種種的識心就一直出來,由這棵樹爲主體,爲所緣,能緣的意識心它就會一直不斷,你無論怎麼剖析它,動念,都是一直生滅,這個就是不能體會,這棵樹當體即空的道理,沒有任何的語言,沒有任何剖析。再來,這棵樹跟人有沒有相同的地方?我們人身體的元素,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風,從這棵樹木也許可以找得到,也是地水火風,好!這棵樹跟人絕對相同的地方是什麼?就是空,不存在。我們父母親沒有生我們的時候,我們不存在,特質就是法性空,在人來講就是佛性本空。再來,這棵樹跟人完全相同點是什麼?就是無自性,就是絕對空,好!事情就好辦了,我們我相絕對空、樹絕對空,沒有任何的討論,超越一切表象,沒有能所,意識心滅,徹底放下,徹底沒有意識心;沒有意識心,識生滅當體即空,不生滅,寂滅就現前,佛性就現前。
我們要了解,整個人生跟宇宙,大跟小都是一合相,當你領悟到一合相當體即空,這個世間沒有任何的語言、文字,意識形態,任何的我執、法執,能所對立,完全平靜,佛就是活在一個絕對寂滅的心靈大般若智慧裏,就是心靈的淨土。我們之所以活的痛苦,就是想去剖析一件事情;二乘人有能緣的根,有所緣的境,中間産生識,對不對?十八界裏面講的很清楚,外道不了解緣起,講一切法本自然就是無因論,無因論是什麼?也是意識心,外道的無因論就是執著的意識心,只是比較沒有理性而已,因爲它對生命的起源沒有一個交代,而佛法講緣起是破除外道的自然;講緣起仍然是佛陀的一時方便,緣起要建立在根、塵、識十八界,有可討論、有可以言說的東西,而你要進入佛的領域,這個不行!進入佛的領域,必須進入絕對,絕對的智慧,絕對的解脫,絕對的自在,絕對的平等,沒有能所。
諸位!你能體會四十億年前,地球沒有動物、沒有植物、沒有音聲的世界,那一念寂靜是什麼狀況嗎?這個時候還不是佛性,因爲沒有人來體悟法性本空,人之所以可貴,是因爲我們有佛性;學佛之所以可貴,是因爲活在現實的社會、現實的現代,同是可以超越一切痛苦,如果有因緣更可以救度一切衆生。所以,這裏講性色真空,是對假空的表達,不是分析的空叫做真空,當體即空就是絕對平等,分析到這樣子你就有概念,要見性就要舍掉妄識。
汝元不知,如來藏性當中,如來藏性色真空,如來藏性所現的色,其實是本體的真空,不是分析的空,分析的空是假空,現在講的是本體空,是真空。性空真色,如來藏性所具的空,乃能成真色,而這個色當體就是空,就是本性,站在這一句的角度,就是如來藏性當中所顯出來的色是本體的色,不是分析的色法;分析的色法會有障礙,體所顯現的色毫無障礙,所以,佛陀就是活在一個沒有障礙,縱然因緣法你怎麼顯現,活就是生活在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的境界裏面,所有的色法完全不能障礙佛陀。爲什麼?因爲這個色已經回歸到他的如來藏性。也就是說所有的色法是如來藏性的一部分,所以,佛陀看出去的世界,他會珍惜這一些礦物、植物,跟愛惜這些生命的動物。爲什麼?內、外、空性平等,在佛的角度是這麼樣如何的來呵護這些有情、如何來珍惜這些植物。
佛陀是最了不起的環保——心靈的環保。環保會壞就是因爲人性壞、人心壞,改善人心就一定會改善環保。佛陀是最偉大的環保專家,絕不允許貪的毒存在這個心中;絕不空話嗔恨存在他的心中;絕不允許愚癡的心存在佛陀的心中,佛陀的心靈是最極清淨的環保,鏟除一切不淨的心靈環保,所以,環境的環保要先做到心靈的環保,心靈的環保好了,大家都沒有私心,這個世界就進入無诤的清淨的環境當中。所以,佛陀把這個色納歸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沒有障礙的色,不是緣起的這些假相的色,把緣起的假相的色,了悟當體即空,就是本性的東西,這個就是大小乘的分水嶺。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師父用了二十分鍾一直在重複的講這個,是希望你能夠突破你的內心裏面的意識心,同時了解佛陀的偉大,是沒有階位、沒有次第,不可落入意識心的剖析。
[此明全體圓融。地大之色,體即法界],現在談到地大的色,包括無盡的叁千大千世界就是法界。儒家講:放諸四海而皆准;佛家更偉大:放之宇宙而皆准,佛所證悟的證量,整個宇宙都適用。所以,佛是人生、宇宙的大覺者,絕對不作第二人想,在這個人生宇宙當中,絕對沒有一個人的證悟超越佛陀,是究竟覺悟的大聖人。體就是法界,[色空圓融無礙,本非和合]。爲什麼?絕對的空,沒有東西可以和合,有東西可以合,就有基本的元素,那個基本的元素就是顆粒微塵、就是極微、就是鄰虛塵,那個鄰虛塵在小乘來講他是承認構成色法的一個開始,有那樣子就有緣起法,佛陀說:連那個顆粒微塵、鄰虛塵都不存在,空到底,因爲它是本性的東西。
[汝阿難固執因緣和合者…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