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二▪P2

  ..續本文上一頁],固執因緣和合它的基本概念是什麼?承認微塵有其自性,這個就是最重要的,有小微塵才有辦法因緣,佛陀連這個也破,自然也就非因緣。[因無始覺妙智,元不知如來藏,本覺妙理之中,無法不具,無法不融者也。如來藏即真心之別名,乃依理立名。如來二字,即真心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理,圓融無礙,含藏一切諸法,無一法不在裏許,故曰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者:乃指如來藏中,性真色空,互相融即],融即就是不二。[此七大,科科皆曰如來藏中,是屬理具之七大],理具就是佛性,如來藏性本來具足的七大。[當約藏中未發現者說,不同前四科,是屬事造之七大],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乃爲藏中已發現者說也]。已經發現了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現在還沒有發現,就擴大到整個宇宙。

  [問:四科之法,何以亦目爲七大?答:陰、入、處、界],就是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與七大無別,但橫、豎、開、合之不同耳。約豎論,則開色陰爲前六大,合受、想、行、識四陰爲識大;約橫論,則合六塵爲五大,合六根爲見大,合六識爲識大]。注意!見大跟識大最大的不同,見大:意根;識:完全心的東西,無形的心識,這個要特別注意。所以,講到見大就不可以離開六根的討論。合六識爲識大,[何嘗離七大而別有哉?而如來先會四科即藏性,是將已發現七大,一一會歸藏性,以明即事則理,故曰本如來藏。此科是說未發現七大,一一含具藏中,以明全性全相,故曰如來藏中;觀中字即理具事造所由分也]。

  [問:本科原屬地大,不言地大,而易以色字,其故何也]?這是爲什麼?[答:地大爲色法所攝,易以色字,舉其總也]。萬法有形相就是不離一個色字,[色而稱曰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間已發現之色,乃指藏中性具之色,真體之色,與空相融相即色空],外相顯現出來的就是色法和虛空。[本屬對待],功夫夠的,[融之則性具之色],就是與本性不二之色,所有的色法就是本性,就這麼簡單,絕對不是用你分析的,你分析的那個是虛空、是緣起粗糙之色;現在不是,現在是本性,講到色法,它就是本性,不二。[即是真體之空,豈同析色以歸空也。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色,豈待合空以成色也]。本性就是有色,色當體即空就是本性,性色不二。[性則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也;真則言其非俗,亦即體而非用也。有以理事體用合釋者,非也]。說:有的人用這個理事、體用合起來來解釋這一段是不對的。因爲[性真二字,即是理體,爲色空之本]。意思是色、空也不能離體,不能離開這個性真。

  [字別義同,今影互用之,若不影互應有四句],真正的圓滿是四個句子。[當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意思是本性的色其實是絕對的空,絕對的空就是本性的色;本性的空是真正的色,真正的色法其實就是絕對的本性空。這意思就是告訴你:色就是性,性就是色,色所影現出來的性、所襯托出來的性,跟性所影現出來的色,是平等不二的,是沒有任何高下的,是真正了悟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這個就好辦事了,看看這個人長得美,性色不二,沒有東西可以分別;他本身長得醜,他就是空,跟我們的本性不二,見到花草樹木就是我們本性的色,體空就出來了。所有的大小一合相,統統是絕對的心性,看到什麼統統是本性。

  諸位!看到老的,色法快敗壞了,就是本性空,體空;看到美的也不執著,爲什麼?他也是空啊。看到醜的、老的也不著,爲什麼?本性就是空,就是本來本性所影現出來的,跟本性平等,外面的色所影現出來的,跟本性的這個色是平等的,不二的。爲什麼?所有的緣起,就是本性所影現出來的一合相,只是大小而已,那麼,你看什麼統統是平等,這個一起來看,整個星球一合相,體空。你科學家再怎麼樣研究,當然也可以造福一些人類啦,但問題是不能解決生命的疑問,因爲他認爲有一個能緣的心,有一個所研究的星球。研究天文是很無聊的一件事情,也是很有趣的,他就是整天看著天空,然後用一個很大的望遠鏡,濃縮到一個眼睛來看。整天追著星星跑,現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是這樣子,然後給它定位,這是什麼系,所以,研究那個天文久了之後,腦袋會很奇怪,星星就是他一輩子研究的對象。世間的學者、再深的科學家不能離開意識心,我們所謂的知識層面,那不是壞事,但是,我們佛教講的是究竟解脫,這是兩碼事情。[總成色空融即,其義方足]。

  [又性色真色,非但揀異于已發現,世間粗細之色,並不同乎般若觀照,即空之色也。又性空真空,非但揀異于凡夫外道,頑斷之空,並不同乎般若觀照,即色之空也]。他是超越這個,[此之色空,俱屬全體],這個是關鍵,這個色、空全部統統屬于如來藏性,意思就是全部你自己的東西,俱屬于全體。[隨心應量下,方顯大用。清淨本然者:指如來藏,自性清淨,不假功用,並非澄之使清,滌之使淨,乃本來清淨,無有濁垢,藏中色空,唯性唯真],就是本性,完全是真色,我們常講那個色一般都透過分析叫做假色,現在本性的色不能分析,體就是空,空跟色是平等,色跟性也是平等,站在佛的角度,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無一法不是本性顯露出來的一合相,沒有一法不是。[即同體清淨也]。在佛的角度來講,他心中所影現出來的相、色法,完全是清淨,毫無障礙的。

  [周遍法界者:上句約藏性,本具不變之體,此句約藏性,本具隨緣之用]。周遍法界,[未經起用,但周遍于理法界,若從體起用,自可周遍于事法界矣]。所以,佛也能大用現前,佛也可以救度無量無邊的衆生,[起用在下一段]。

  經文,[隨衆生心,應所知量]。

  [此明大用無限。用從體起,事造不離理具也。仍本如來藏,不變之體,現起隨緣之用,隨九法界衆生之緣,此衆生,即九界衆生;心以根性言,九界衆生根性,有勝劣之不同;量以知識言,九界衆生知量,有大小之不等,此皆從平等性中,已起差別之相。若衆生,但以劣心小量致之,則所以應之以粗少之色者,固無不副其心,而無不滿其量也];小心量的人見到的是小色,意思就是你今生今世度量小的,下輩子再轉世,你所能運用的色法就非常的小,你固執在自己的角度,那麼當然也可以滿你的量,因爲你的心胸就是這樣一點點,就象小水池,能夠充滿的水只有一點點。[若衆生]學佛,那就不一樣了。

  [能以勝心大量致之],那個心看你要不要用得出來,所以,師父一直教導你,盡管度量放大,受到委屈沒有關系,上蒼會二倍的福報奉還給你的。度量放大,你下輩子轉世投胎,乃至于往生淨土蓮花品位也會高。度量放大好處多多,爲什麼?就算你沒有往生淨土,下輩子你所顯現的根身、器界也很莊嚴,因爲你是個胸量大的人;胸量大的人就是有大福報的人。想要擁有福報,就必須從方寸開始,要懂得用心法。怎麼樣是一個有福報的人?懂得分享是一個有福報的人,也就是好的東西不會自己偷偷在房間吃,他看到好朋友、親戚朋友有緣的,分,度量大!衆生的無知,放下不與計較,培福;對衆生取鬧能寬恕,福報又來了。

  內心裏面不會常常不滿,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我們要做一個君子,不能做小人,這個就是劣心跟勝心是差距很大的,這個因一下去,就會影響你將來。所以,你對法的布施不用客氣,有錢出錢,有力一定要出力護持正法;有空間出空間,有時間出時間,無論是出時間、空間、出錢出力,都是護持正法,這個果報不得了,叁寶門中好修福,一粒種子萬粒收,叁寶門中舍下了時間、空間、體力、財力,就不得了,將來諸位的果報可不是一般的福報。你以勝心大量至之,[則所以應之以廣妙之色者],所以,諸位要記住佛陀的一句話,今天你所布施出去的東西,將來統統回饋到你的身上,你要牢牢記住佛陀開示的這句話,功不唐捐。不要以爲你布施出去是沒有,錯了!布施出去就更大。

  佛陀用一個譬如真是妙,他問弟子們:如果有一個人的口袋有種子,能不能發芽、茁壯、開花結果?沒有辦法!我們應該把口袋裏面的種子做什麼?我們應該把口袋裏的種子散播出去。佛陀就告訴他:我們擁有的財富就像口袋裏的種子,布施出去的才是你的,因爲你要活到什麼時刻你不知道,你現在活得好好的,留了一些錢本來要養老,當然要留一點啦;不然有急事怎麼辦?金融風暴,還要來跟師父借錢就很慘了,留一點夠用就好!好!布施出去,我們單單最近做的[正信的佛教]、[入佛正見],加起來一千多萬,我也沒有辜負衆生的心。

  今天你要拜一個師父、依止一個師父,我們是真的在做事,不是喊口號。爲什麼?理具要事造,單單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還要去做,慈悲是行動,不是口號,我們是真的在做,要利益衆生,雖然諸法如幻,該做的事還是要做。有人聽到很感動,明天就把房子賣了錢彙給師父,不用,不必如此,萬一反過來跟我借錢就慘了。諸位下的那個因,那個要看個人的人力、財力、時間、空間,勉勵大家。師父也是一樣,要盡力啊!

  能以勝心大量致之,則所以應之以廣妙之色,這個廣妙之色就是將來往生淨土的因,你到極樂世界,那是七重欄楯,七重行樹,七重羅網,你想想看這是何等境界,你想要擁有極樂世界,你怪啬不肯舍,那沒有辦法!舍你的體力也好;舍你的時間、空間都沒有關系;來講堂掃個廁所也沒關系;端個飯、做個行堂也沒關系;幫助流通處照顧一下店面也挺好的!就看你怎麼發心。

  [亦無不副其心],剛剛講的劣心少量就象小水池,這裏講的廣妙之色就象大海。肯施舍的人不吃虧,肯吃虧的人是絕對有福報的人;衆生在爭長爭短,你不要跟他搞那個,那個沒有任何意義。你要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人生當中,千萬不要用在沒有意義的是非裏面,這個是一點意義都沒有,跟生…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