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死沒有關系。[而不滿其量也。交師此解極好,並下段乃爲千古獨唱,無人能出其右者]。
[巳四 雙拂二計]
經文,[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師父剛才講了二十分鍾就是爲了講這個:爲什麼皆是識心?你建立了緣起就有能所,這個識心你就跑不掉。因爲不是體空啊,體空沒有能所就沒有識心,(就是識)。有能所就會建立識心你懂嗎?有根塵能所就會建立識心,剛剛師父爲什麼用二十分鍾分析爲什麼不可以用分析去了解一切色法到極微,析色不入空,合空也絕對不是色,爲什麼要教你見到一切色就是體?沒有能所,色法既然空就沒有所謂的能所,識心就滅;識心滅,生死就了,所有的執著、分別、顛倒、我執、法執統統停止,歇即是菩提,菩提就顯現,就大開圓解,明心見性,內心擁有叁昧證量,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完全明白佛陀在講什麼。
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當體即空,沒有能所,塵埃就是識是染汙的識心,沒有能所哪有塵埃?所以,禅宗的最高境界:六塵不惡,還同正覺,爲什麼?在佛的角度、大悟的聖人的角度,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吃飯是正覺,行住坐臥是正覺。爲什麼?唯心無境啊,只有本性在作用,完全沒有根、塵、識一十八界,生滅法統統沒有;有也是無妨。六根就根性,六塵就是法性,六識就是識性,在有情來講叫做佛性,佛性、法性本來沒有二性。剛剛我所指出來的一個例子,譬如我們看公園的樹,體悟到體空有什麼好處?能緣的空,所緣的樹也是空,中間沒有意識心,修學佛法就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就是大小乘的關鍵。小乘用析空,所以,他要修很長,有時候一輩子都不能理解佛;大乘單刀直入就是性空、就是體空,沒有意識心,歇即是菩提。
分別計度,所以循業發現,[業]的定義是什麼?令心不自在叫做業。那菩薩呢?菩薩也得到,叫做自在業。菩薩那個業就等同沒有,方便說它是一種業。衆生得什麼業?得不自在業,說:我怎麼會這麼[業]?你答對了!你了解《楞嚴經》的思想,真的啊,不自在就叫做業,業之隨身,如影隨形,就是這樣子,循業發現,循這個業就是不得不發現你自己的世間,你隨著業力來的,簡單講:不得不發現你的業,循業[不得不],你根據業力來的,你不得不發現自己的因緣果報,怎麼去投胎的、怎麼轉世的、投胎有錢沒有錢、日子好不好過、頭腦好不好,這個業,哇!千差萬別,種種的色彩。
一般人研究DNA,佛教講是[業];科學講用DNA來論斷遺傳,這個人爲什麼今生是這個樣子,什麼心髒病,或者是地中海型貧血,這個人爲什麼沒多久氣喘?這個就跟DNA有關系,染色體,染色體的重新配對組合,哪一對DNA出問題。禿發現在用DNA也可以治療,所以,臍帶血留下來可以治療自己的癌症,就是這樣子。循業發現,世間無知,無知就是無有正智之知。惑爲因緣,沒有佛的智慧,二乘人迷惑它是緣起。諸位!因緣就不能離開能所,建立的六根、六塵、六識一十八界,緣起。及自然性,自然性就是外道,外道是很難改變的,業成難改,執此也很難改變現量,把它惑爲自然性,就是全部都視爲無因,全部都自然發生的,沒什麼好討論的,就自然,那後天你怎麼用功也沒有用,因爲它是自然發生的。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爲什麼叫做但有言說?都是識心是什麼意思?根塵相對,那個妄識就出來。
識心在這裏都是指妄識、妄分別、妄顛倒,就出來了,分別計度,看你的能力。所以,有時候書讀的愈多就愈難度就是這個道理,叫做所知障,因爲他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就是萬法只能說一說,你窮其追究到最後是沒有真實義的。萬法但有言說,好!你看書打開曆史,元、明、清,你現在看看整部曆史下來,現在那些曆史人物跑到哪裏啊?慈禧太後沒有活那麼久,但是現在演到現在的電視劇都在演慈禧太後、康熙、雍正、乾隆,老是演不完,人死了電視劇還在演。一個慈禧太後版本那麼多,小李子那麼出名!叁國時代曹操、諸葛亮、周瑜,你看看,現在這些人在做什麼?這是電影上,就是這樣做,重複搬上銀幕。佛陀真是了不起,但有言說都無實義,道盡一切世間的真相;統統是假相,只能說一說,沒有真實義,我們就是生活在完全沒有真實義裏面,妄動、妄加執著,就是這樣過日子。
[此循業發現句,不連接隨心應量下,而列入此科者],不連接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因按照以下諸大之文,分屬之本意也。又此句正是致下二惑之由],二惑,二乘人迷于因緣;外道迷于自然。[應入此科。蓋業有染淨之分,九界衆生,依、正二報之色,皆循(隨也)業所感],就是隨業所感,[而發現也。業爲能發現,色爲所發現,如谷應聲,如影隨形,豈唯迷位,必循染業,而後能發,即是悟人,亦須循淨業,而後能現]。這個業給它一個具體的觀念,做工有工業,做商有商業,[業]就是要叫你對因果負責,佛陀講這個[業],重大的出發點,就是你要對你自己的行爲負責,身有身業、口有口業、意有意業,諸位!將來有果報要小心,那個惡毒的話、無中生有的話、是非搬弄,千萬不能講,尤其傷害正法的話,一句都不能講,這個就是業。如果我們有這個心,身口意清淨,往生淨土,臨命終沒有任何障礙。
[交師雲:此四字,雙具兩種不自在意:一者世出世間,一切淨妙之色,若不循彼種種淨業,雖欲發現,不可得也;二者叁塗四惡],叁塗就地獄、惡鬼、畜生,四惡就加一個阿修羅。[一切苦穢之色,若不戒彼種種染業,雖欲不發現,不可得也。蓋不戒即是循也。故此四字,非但]不但[只表不循業,則不得發現],[不得]就是無法,不但是表示不循業就沒有辦法發現,[兼表循業,則不得不發現],你只要有業力卡住,你就逃不掉,衆生依循著什麼過日子?就是依循著你的前世,生生世世所造的業,還有這一輩子所造的業。諸位,業是轉變的,它是動態的,意思是說你是可以忏悔的,做錯了事情你可以忏悔,業就馬上可以轉。有天打開報紙嚇一跳,有一個年輕人因爲母親不借車給他,就把母親殺死,然後還有心情跟女朋友玩!結果被登頭條大版,你有沒想到說是自己的母親啊?那個殺得下去啊!古人講:殺父親是畜生,逆罪;殺母親是畜生不如,母親是懷胎十個月把我們生下來的。
現在你看看這個網絡發表,或者是報單雜志,現在的小孩子無法無天,還不足以形容。現在的孩子只要一變壞,就完全失控;好孩子、乖孩子還是有。現在完全沒有倫理的概念,我們以前教書,四書、五經,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父子要怎麼樣,君臣要怎麼樣,朋友要有義,這樣教導你,所以我們受的就是古老的傳統的思想,就是要守住,待人要誠啊。從小就是:你要有信。大學教授就是:朋友之間你不能讓人家有信用的話,你信用破産,你就是人格破産!所以,跟同學約好的事情、講好的事情,承諾你就一定要去做,做不到不可以說好,也不能點頭,要很謹慎的選擇要還是不要。我們從小就是受這樣教育,現在不一樣,現在沒事就泡網吧,就上網站,現在統統穿得很少,你說要沒有那種環境也很難!當然也不必包得密不透風,你看整個環境全部改變。
我們以前國文、數學,很重視道德、倫理,很重視這個,體育、教育、德育,德、智、體、群都很重視,現在孩子只要一變壞,哇!不得了!父母講他沒有用,父母親有時候講他一句,他還給你回了好幾句,那是算對你很客氣了!所以,父母親都告訴兒子,你要對我不滿意也不要殺我,你看看有多嚴重?如果你不滿意,麻煩你不要殺我,讓我留一口氣活下來,真的!因此對這個道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人,尤其佛教是非常重視長幼有序的,師父就是師父,徒弟就是徒弟,按部就班的來,佛門是非常重視倫理的。[而二俱無自由分矣]。
[世間無知:指有情世間,無有正智之衆生,不了藏性,不變、隨緣二義,因循業發現,遂起因緣、自然二惑。交師謂:良以業之起也,似有由借],[由借]就是原因,這個業力的升起,看起來好象有原因。[故世間淺智衆生],就是看不到究竟處的衆生,[執此生起之近由,而遂惑爲因緣性];衆生惑爲因緣性就是有實性,好象真的有那麼一回事,其實是絕對的體空,沒有那麼一回事。[曾不達圓融不變之體,周遍法界,何所藉于因緣。業之成也,似難改移,故世間無智衆生,執此難改之現量,而遂惑爲自然性;曾不達無礙隨緣之用,隨心應量,何得泥于自然],[泥]就是拘泥于自然。[是皆爲一循業之所惑耳]。這個[業]講的非常好,一切都是業,業不可改變,就是命,定業;定業在世間來講就是命,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切都是命。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者:以因緣、自然二惑,皆由第六意識妄心,妄生分別,周遍計度,即遍計執性,遍計本空,故曰:但有虛妄言說,都無真實義理。言說指因緣、自然,二種戲論。和合與因緣相關,不和合與自然相關,攝在二惑中,故不別列。初地大竟]。
[辰二 火大 (分四)]
[巳初 標性約求 二 就求詳辨 叁 結顯體用 四 雙拂二計 今初]
這個火大不是你生氣那個火大,這個火大是指宇宙當中孕育著火種,隨時隨地會有火,有因緣,火就顯現。
經文,[阿難,火性無我,寄于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阿難,火性沒有自體性,[無我]就是沒有自體性,寄于諸緣,緣起,火就跑出來,火就現。汝觀城中,你看看這個城中,未食之家,還沒有吃飯的時候,欲炊爨時,這個[爨]就是燒煮東西。手執陽燧,古時候取火之具,有的就是銅把它磨成圓圓的,會反射光線,只要你的方向向著太陽,火…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七大即如來藏 周遍法界 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