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固执因缘和合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承认微尘有其自性,这个就是最重要的,有小微尘才有办法因缘,佛陀连这个也破,自然也就非因缘。[因无始觉妙智,元不知如来藏,本觉妙理之中,无法不具,无法不融者也。如来藏即真心之别名,乃依理立名。如来二字,即真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理,圆融无碍,含藏一切诸法,无一法不在里许,故曰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者:乃指如来藏中,性真色空,互相融即],融即就是不二。[此七大,科科皆曰如来藏中,是属理具之七大],理具就是佛性,如来藏性本来具足的七大。[当约藏中未发现者说,不同前四科,是属事造之七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乃为藏中已发现者说也]。已经发现了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现在还没有发现,就扩大到整个宇宙。
[问:四科之法,何以亦目为七大?答:阴、入、处、界],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与七大无别,但横、竖、开、合之不同耳。约竖论,则开色阴为前六大,合受、想、行、识四阴为识大;约横论,则合六尘为五大,合六根为见大,合六识为识大]。注意!见大跟识大最大的不同,见大:意根;识:完全心的东西,无形的心识,这个要特别注意。所以,讲到见大就不可以离开六根的讨论。合六识为识大,[何尝离七大而别有哉?而如来先会四科即藏性,是将已发现七大,一一会归藏性,以明即事则理,故曰本如来藏。此科是说未发现七大,一一含具藏中,以明全性全相,故曰如来藏中;观中字即理具事造所由分也]。
[问:本科原属地大,不言地大,而易以色字,其故何也]?这是为什么?[答:地大为色法所摄,易以色字,举其总也]。万法有形相就是不离一个色字,[色而称曰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间已发现之色,乃指藏中性具之色,真体之色,与空相融相即色空],外相显现出来的就是色法和虚空。[本属对待],功夫够的,[融之则性具之色],就是与本性不二之色,所有的色法就是本性,就这么简单,绝对不是用你分析的,你分析的那个是虚空、是缘起粗糙之色;现在不是,现在是本性,讲到色法,它就是本性,不二。[即是真体之空,岂同析色以归空也。性具之空,即是真体之色,岂待合空以成色也]。本性就是有色,色当体即空就是本性,性色不二。[性则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也;真则言其非俗,亦即体而非用也。有以理事体用合释者,非也]。说:有的人用这个理事、体用合起来来解释这一段是不对的。因为[性真二字,即是理体,为色空之本]。意思是色、空也不能离体,不能离开这个性真。
[字别义同,今影互用之,若不影互应有四句],真正的圆满是四个句子。[当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意思是本性的色其实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就是本性的色;本性的空是真正的色,真正的色法其实就是绝对的本性空。这意思就是告诉你:色就是性,性就是色,色所影现出来的性、所衬托出来的性,跟性所影现出来的色,是平等不二的,是没有任何高下的,是真正了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这个就好办事了,看看这个人长得美,性色不二,没有东西可以分别;他本身长得丑,他就是空,跟我们的本性不二,见到花草树木就是我们本性的色,体空就出来了。所有的大小一合相,统统是绝对的心性,看到什么统统是本性。
诸位!看到老的,色法快败坏了,就是本性空,体空;看到美的也不执着,为什么?他也是空啊。看到丑的、老的也不着,为什么?本性就是空,就是本来本性所影现出来的,跟本性平等,外面的色所影现出来的,跟本性的这个色是平等的,不二的。为什么?所有的缘起,就是本性所影现出来的一合相,只是大小而已,那么,你看什么统统是平等,这个一起来看,整个星球一合相,体空。你科学家再怎么样研究,当然也可以造福一些人类啦,但问题是不能解决生命的疑问,因为他认为有一个能缘的心,有一个所研究的星球。研究天文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情,也是很有趣的,他就是整天看着天空,然后用一个很大的望远镜,浓缩到一个眼睛来看。整天追着星星跑,现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是这样子,然后给它定位,这是什么系,所以,研究那个天文久了之后,脑袋会很奇怪,星星就是他一辈子研究的对象。世间的学者、再深的科学家不能离开意识心,我们所谓的知识层面,那不是坏事,但是,我们佛教讲的是究竟解脱,这是两码事情。[总成色空融即,其义方足]。
[又性色真色,非但拣异于已发现,世间粗细之色,并不同乎般若观照,即空之色也。又性空真空,非但拣异于凡夫外道,顽断之空,并不同乎般若观照,即色之空也]。他是超越这个,[此之色空,俱属全体],这个是关键,这个色、空全部统统属于如来藏性,意思就是全部你自己的东西,俱属于全体。[随心应量下,方显大用。清净本然者:指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假功用,并非澄之使清,涤之使净,乃本来清净,无有浊垢,藏中色空,唯性唯真],就是本性,完全是真色,我们常讲那个色一般都透过分析叫做假色,现在本性的色不能分析,体就是空,空跟色是平等,色跟性也是平等,站在佛的角度,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无一法不是本性显露出来的一合相,没有一法不是。[即同体清净也]。在佛的角度来讲,他心中所影现出来的相、色法,完全是清净,毫无障碍的。
[周遍法界者:上句约藏性,本具不变之体,此句约藏性,本具随缘之用]。周遍法界,[未经起用,但周遍于理法界,若从体起用,自可周遍于事法界矣]。所以,佛也能大用现前,佛也可以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起用在下一段]。
经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此明大用无限。用从体起,事造不离理具也。仍本如来藏,不变之体,现起随缘之用,随九法界众生之缘,此众生,即九界众生;心以根性言,九界众生根性,有胜劣之不同;量以知识言,九界众生知量,有大小之不等,此皆从平等性中,已起差别之相。若众生,但以劣心小量致之,则所以应之以粗少之色者,固无不副其心,而无不满其量也];小心量的人见到的是小色,意思就是你今生今世度量小的,下辈子再转世,你所能运用的色法就非常的小,你固执在自己的角度,那么当然也可以满你的量,因为你的心胸就是这样一点点,就象小水池,能够充满的水只有一点点。[若众生]学佛,那就不一样了。
[能以胜心大量致之],那个心看你要不要用得出来,所以,师父一直教导你,尽管度量放大,受到委屈没有关系,上苍会二倍的福报奉还给你的。度量放大,你下辈子转世投胎,乃至于往生净土莲花品位也会高。度量放大好处多多,为什么?就算你没有往生净土,下辈子你所显现的根身、器界也很庄严,因为你是个胸量大的人;胸量大的人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想要拥有福报,就必须从方寸开始,要懂得用心法。怎么样是一个有福报的人?懂得分享是一个有福报的人,也就是好的东西不会自己偷偷在房间吃,他看到好朋友、亲戚朋友有缘的,分,度量大!众生的无知,放下不与计较,培福;对众生取闹能宽恕,福报又来了。
内心里面不会常常不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要做一个君子,不能做小人,这个就是劣心跟胜心是差距很大的,这个因一下去,就会影响你将来。所以,你对法的布施不用客气,有钱出钱,有力一定要出力护持正法;有空间出空间,有时间出时间,无论是出时间、空间、出钱出力,都是护持正法,这个果报不得了,三宝门中好修福,一粒种子万粒收,三宝门中舍下了时间、空间、体力、财力,就不得了,将来诸位的果报可不是一般的福报。你以胜心大量至之,[则所以应之以广妙之色者],所以,诸位要记住佛陀的一句话,今天你所布施出去的东西,将来统统回馈到你的身上,你要牢牢记住佛陀开示的这句话,功不唐捐。不要以为你布施出去是没有,错了!布施出去就更大。
佛陀用一个譬如真是妙,他问弟子们:如果有一个人的口袋有种子,能不能发芽、茁壮、开花结果?没有办法!我们应该把口袋里面的种子做什么?我们应该把口袋里的种子散播出去。佛陀就告诉他:我们拥有的财富就像口袋里的种子,布施出去的才是你的,因为你要活到什么时刻你不知道,你现在活得好好的,留了一些钱本来要养老,当然要留一点啦;不然有急事怎么办?金融风暴,还要来跟师父借钱就很惨了,留一点够用就好!好!布施出去,我们单单最近做的[正信的佛教]、[入佛正见],加起来一千多万,我也没有辜负众生的心。
今天你要拜一个师父、依止一个师父,我们是真的在做事,不是喊口号。为什么?理具要事造,单单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还要去做,慈悲是行动,不是口号,我们是真的在做,要利益众生,虽然诸法如幻,该做的事还是要做。有人听到很感动,明天就把房子卖了钱汇给师父,不用,不必如此,万一反过来跟我借钱就惨了。诸位下的那个因,那个要看个人的人力、财力、时间、空间,勉励大家。师父也是一样,要尽力啊!
能以胜心大量致之,则所以应之以广妙之色,这个广妙之色就是将来往生净土的因,你到极乐世界,那是七重栏楯,七重行树,七重罗网,你想想看这是何等境界,你想要拥有极乐世界,你怪啬不肯舍,那没有办法!舍你的体力也好;舍你的时间、空间都没有关系;来讲堂扫个厕所也没关系;端个饭、做个行堂也没关系;帮助流通处照顾一下店面也挺好的!就看你怎么发心。
[亦无不副其心],刚刚讲的劣心少量就象小水池,这里讲的广妙之色就象大海。肯施舍的人不吃亏,肯吃亏的人是绝对有福报的人;众生在争长争短,你不要跟他搞那个,那个没有任何意义。你要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人生当中,千万不要用在没有意义的是非里面,这个是一点意义都没有,跟生…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