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死没有关系。[而不满其量也。交师此解极好,并下段乃为千古独唱,无人能出其右者]。
[巳四 双拂二计]
经文,[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师父刚才讲了二十分钟就是为了讲这个:为什么皆是识心?你建立了缘起就有能所,这个识心你就跑不掉。因为不是体空啊,体空没有能所就没有识心,(就是识)。有能所就会建立识心你懂吗?有根尘能所就会建立识心,刚刚师父为什么用二十分钟分析为什么不可以用分析去了解一切色法到极微,析色不入空,合空也绝对不是色,为什么要教你见到一切色就是体?没有能所,色法既然空就没有所谓的能所,识心就灭;识心灭,生死就了,所有的执着、分别、颠倒、我执、法执统统停止,歇即是菩提,菩提就显现,就大开圆解,明心见性,内心拥有三昧证量,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完全明白佛陀在讲什么。
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当体即空,没有能所,尘埃就是识是染污的识心,没有能所哪有尘埃?所以,禅宗的最高境界: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为什么?在佛的角度、大悟的圣人的角度,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吃饭是正觉,行住坐卧是正觉。为什么?唯心无境啊,只有本性在作用,完全没有根、尘、识一十八界,生灭法统统没有;有也是无妨。六根就根性,六尘就是法性,六识就是识性,在有情来讲叫做佛性,佛性、法性本来没有二性。刚刚我所指出来的一个例子,譬如我们看公园的树,体悟到体空有什么好处?能缘的空,所缘的树也是空,中间没有意识心,修学佛法就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关键。小乘用析空,所以,他要修很长,有时候一辈子都不能理解佛;大乘单刀直入就是性空、就是体空,没有意识心,歇即是菩提。
分别计度,所以循业发现,[业]的定义是什么?令心不自在叫做业。那菩萨呢?菩萨也得到,叫做自在业。菩萨那个业就等同没有,方便说它是一种业。众生得什么业?得不自在业,说:我怎么会这么[业]?你答对了!你了解《楞严经》的思想,真的啊,不自在就叫做业,业之随身,如影随形,就是这样子,循业发现,循这个业就是不得不发现你自己的世间,你随着业力来的,简单讲:不得不发现你的业,循业[不得不],你根据业力来的,你不得不发现自己的因缘果报,怎么去投胎的、怎么转世的、投胎有钱没有钱、日子好不好过、头脑好不好,这个业,哇!千差万别,种种的色彩。
一般人研究DNA,佛教讲是[业];科学讲用DNA来论断遗传,这个人为什么今生是这个样子,什么心脏病,或者是地中海型贫血,这个人为什么没多久气喘?这个就跟DNA有关系,染色体,染色体的重新配对组合,哪一对DNA出问题。秃发现在用DNA也可以治疗,所以,脐带血留下来可以治疗自己的癌症,就是这样子。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无知就是无有正智之知。惑为因缘,没有佛的智慧,二乘人迷惑它是缘起。诸位!因缘就不能离开能所,建立的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缘起。及自然性,自然性就是外道,外道是很难改变的,业成难改,执此也很难改变现量,把它惑为自然性,就是全部都视为无因,全部都自然发生的,没什么好讨论的,就自然,那后天你怎么用功也没有用,因为它是自然发生的。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为什么叫做但有言说?都是识心是什么意思?根尘相对,那个妄识就出来。
识心在这里都是指妄识、妄分别、妄颠倒,就出来了,分别计度,看你的能力。所以,有时候书读的愈多就愈难度就是这个道理,叫做所知障,因为他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就是万法只能说一说,你穷其追究到最后是没有真实义的。万法但有言说,好!你看书打开历史,元、明、清,你现在看看整部历史下来,现在那些历史人物跑到哪里啊?慈禧太后没有活那么久,但是现在演到现在的电视剧都在演慈禧太后、康熙、雍正、乾隆,老是演不完,人死了电视剧还在演。一个慈禧太后版本那么多,小李子那么出名!三国时代曹操、诸葛亮、周瑜,你看看,现在这些人在做什么?这是电影上,就是这样做,重复搬上银幕。佛陀真是了不起,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道尽一切世间的真相;统统是假相,只能说一说,没有真实义,我们就是生活在完全没有真实义里面,妄动、妄加执着,就是这样过日子。
[此循业发现句,不连接随心应量下,而列入此科者],不连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因按照以下诸大之文,分属之本意也。又此句正是致下二惑之由],二惑,二乘人迷于因缘;外道迷于自然。[应入此科。盖业有染净之分,九界众生,依、正二报之色,皆循(随也)业所感],就是随业所感,[而发现也。业为能发现,色为所发现,如谷应声,如影随形,岂唯迷位,必循染业,而后能发,即是悟人,亦须循净业,而后能现]。这个业给它一个具体的观念,做工有工业,做商有商业,[业]就是要叫你对因果负责,佛陀讲这个[业],重大的出发点,就是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身有身业、口有口业、意有意业,诸位!将来有果报要小心,那个恶毒的话、无中生有的话、是非搬弄,千万不能讲,尤其伤害正法的话,一句都不能讲,这个就是业。如果我们有这个心,身口意清净,往生净土,临命终没有任何障碍。
[交师云:此四字,双具两种不自在意:一者世出世间,一切净妙之色,若不循彼种种净业,虽欲发现,不可得也;二者三涂四恶],三涂就地狱、恶鬼、畜生,四恶就加一个阿修罗。[一切苦秽之色,若不戒彼种种染业,虽欲不发现,不可得也。盖不戒即是循也。故此四字,非但]不但[只表不循业,则不得发现],[不得]就是无法,不但是表示不循业就没有办法发现,[兼表循业,则不得不发现],你只要有业力卡住,你就逃不掉,众生依循着什么过日子?就是依循着你的前世,生生世世所造的业,还有这一辈子所造的业。诸位,业是转变的,它是动态的,意思是说你是可以忏悔的,做错了事情你可以忏悔,业就马上可以转。有天打开报纸吓一跳,有一个年轻人因为母亲不借车给他,就把母亲杀死,然后还有心情跟女朋友玩!结果被登头条大版,你有没想到说是自己的母亲啊?那个杀得下去啊!古人讲:杀父亲是畜生,逆罪;杀母亲是畜生不如,母亲是怀胎十个月把我们生下来的。
现在你看看这个网络发表,或者是报单杂志,现在的小孩子无法无天,还不足以形容。现在的孩子只要一变坏,就完全失控;好孩子、乖孩子还是有。现在完全没有伦理的概念,我们以前教书,四书、五经,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父子要怎么样,君臣要怎么样,朋友要有义,这样教导你,所以我们受的就是古老的传统的思想,就是要守住,待人要诚啊。从小就是:你要有信。大学教授就是:朋友之间你不能让人家有信用的话,你信用破产,你就是人格破产!所以,跟同学约好的事情、讲好的事情,承诺你就一定要去做,做不到不可以说好,也不能点头,要很谨慎的选择要还是不要。我们从小就是受这样教育,现在不一样,现在没事就泡网吧,就上网站,现在统统穿得很少,你说要没有那种环境也很难!当然也不必包得密不透风,你看整个环境全部改变。
我们以前国文、数学,很重视道德、伦理,很重视这个,体育、教育、德育,德、智、体、群都很重视,现在孩子只要一变坏,哇!不得了!父母讲他没有用,父母亲有时候讲他一句,他还给你回了好几句,那是算对你很客气了!所以,父母亲都告诉儿子,你要对我不满意也不要杀我,你看看有多严重?如果你不满意,麻烦你不要杀我,让我留一口气活下来,真的!因此对这个道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人,尤其佛教是非常重视长幼有序的,师父就是师父,徒弟就是徒弟,按部就班的来,佛门是非常重视伦理的。[而二俱无自由分矣]。
[世间无知:指有情世间,无有正智之众生,不了藏性,不变、随缘二义,因循业发现,遂起因缘、自然二惑。交师谓:良以业之起也,似有由借],[由借]就是原因,这个业力的升起,看起来好象有原因。[故世间浅智众生],就是看不到究竟处的众生,[执此生起之近由,而遂惑为因缘性];众生惑为因缘性就是有实性,好象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其实是绝对的体空,没有那么一回事。[曾不达圆融不变之体,周遍法界,何所藉于因缘。业之成也,似难改移,故世间无智众生,执此难改之现量,而遂惑为自然性;曾不达无碍随缘之用,随心应量,何得泥于自然],[泥]就是拘泥于自然。[是皆为一循业之所惑耳]。这个[业]讲的非常好,一切都是业,业不可改变,就是命,定业;定业在世间来讲就是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切都是命。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者:以因缘、自然二惑,皆由第六意识妄心,妄生分别,周遍计度,即遍计执性,遍计本空,故曰:但有虚妄言说,都无真实义理。言说指因缘、自然,二种戏论。和合与因缘相关,不和合与自然相关,摄在二惑中,故不别列。初地大竟]。
[辰二 火大 (分四)]
[巳初 标性约求 二 就求详辨 三 结显体用 四 双拂二计 今初]
这个火大不是你生气那个火大,这个火大是指宇宙当中孕育着火种,随时随地会有火,有因缘,火就显现。
经文,[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阿难,火性没有自体性,[无我]就是没有自体性,寄于诸缘,缘起,火就跑出来,火就现。汝观城中,你看看这个城中,未食之家,还没有吃饭的时候,欲炊爨时,这个[爨]就是烧煮东西。手执阳燧,古时候取火之具,有的就是铜把它磨成圆圆的,会反射光线,只要你的方向向着太阳,火…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