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一▪P7

  ..续本文上一页虚空的成分,再把它凑合起来,可以变成一个大虚空?佛当然知道说,集邻虚是不可能变成虚空;集虚空不可能变成色,剖析色也绝对没有办法进入虚空,知道吧!所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阿难所执着有一个最小的元素,这个元素跟虚空是等量的,所以阿难认为析色可以入空,而佛陀说:色本身就是空,不可以让你剖析。

  《心经》里面讲:观自在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顾。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是方便说,底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位体会得出来吗?佛陀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不二,一切色法当体即空,等同法界虚空,平等心性,没有任何的色相,叫做色即是空。所有的色跟虚空没有两样,所有的色,当体就是性空,用虚空是方便说。色即是空,所有的色相当体即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讨论,因为虚空不可能拿刀子来切割,色法也必须用这种心态来看待。色法可以分析,方便说;虚空怎么可以集合呢?

  [此如来以析入,而难合成。良以析色归空,是小乘之自教,诸法和合,是阿难之自语,今则顺彼自教,难以自语,故又曰:邻虚尘既可析入虚空者,当知色相出生虚空],为什么?色相可以分析到最后变成虚空啊,意思就是色相分析到最后可以变出虚空来。那么,现在我请问你:用多少的种种微尘的色相,[究竟用几多色相即邻虚尘合成虚空]?邻虚含有虚空的成分,可以合成一个大的虚空?[佛明知色非合空所成,空非析色而有],为什么?色空不二啊,《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色绝对不是合空所成;空也绝对不是析色而有,所以,佛[故作斯难。阿难不能施辩何也?以顺析入],跟着阿难以前的观念,[则非和合],空绝对不是和合。所以,[与自语诸法和合相违;以依和合,则非析入],如果是讲因缘,则非析入,[与自宗析色归空相背,两处负堕],两处都不对,以依和合,则非析入,与自宗析色归空是互相违背的,两处都不对,所以就没办法讲了,[故默无辩]。

  释迦牟尼佛正确的解答,[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这就把正确答案告诉你,如果讲极微的邻虚尘,讲色来合,合色就绝对不是空,就算你集邻虚,接近邻虚尘,邻虚尘合成邻虚,合色就绝对不会是空,合色一定是变成色!若空合的时候,合空非色,你把无量无边的虚空合起来,大空、小空全部合起来,诸位!能够看到色法吗?若空合的时候,合空只见空,所以,合空非色,你合空怎么可能见到色法?色犹可析,你讲色法,按照我们一般的经验谈,它还是可以分析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色法是可以分析的,慢慢使它变小,空云和合?请问你:大空、小空不是绝对的空吗?怎么合呢?合一个小空变成大空,还是要一个大空切合很多的小空?空没有大小啊,内外都是平等,所以,色犹可析,无形无相的空怎么合?

  [此结申正义。若色法和合之时,合色只能成色,决非可以成空,而空无形相,本不可合。纵许虚空和合之时,合空亦只是成空,决非可以成色,此为一定之理。由是而观,色空俱非和合而有也,明矣。色犹可析,空云何合者:然又当知,色法犹可分析,观犹可二字,析色但自析色,实非析色可以成空,空终无和合之义,何以故?无形段故,无数量故,云何可说和合耶]?虚空没有东西你怎么合呢?[佛意以空不可合,则邻虚非和合而有],那么我们就知道,邻虚尘、邻虚当体即空,绝对不是和合而有,为什么?从空不可能跑出邻虚,所以,邻虚绝对不是和合而有。诸位!缘起法的色法的基本盘就没有,这里是重大的观念。

  [邻虚既非和合而有],邻虚非和合而有,[则世间种种诸法,执为因缘和合者,岂实义耶]?这个用有跟无来问,更进一步。譬如我手中的一小块卫生纸是邻虚尘,一小小块的卫生纸,你才能体会邻虚的意思。这个是关键,请问:邻虚有还是无,是有还是空?如果说有,在唯识学里面叫方分,请问邻虚尘有方分否?请问邻虚有没有体积,有长、宽、高吗?有,那就不叫邻虚,有就是还可以分啊,如果你讲有,还是可以分啊!怎么叫做邻虚呢?继续分继续分,继续分的那个微小,有还是没有?有,还是不能讲空,只要可以分析的东西,不能说到时候是空,只要能分析的东西,不能讲空。有,就是可以分析,不能讲空。再分析,一个颗粒微尘分成七等分,就是七分之一邻虚尘,可以分吗?七分之一邻虚尘再可以分七分,四十九分之一邻虚尘,有还是没有?有啊!就是分成五百分之一邻虚、五万分之一邻虚,有还是没有?有啊!那为什么你一直分析,只是稍微小一点而已啊,如何分可以变成空?这个就是说,集微小的东西,仍然当体即空,它只是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暂时的和合之相,所以,析色是不能归空的,因为析色如果是有,就不能归空。那么,析色归空不对,就是色当体即空就对!

  当体即空要体悟什么?体悟无自性。所以,色是缘起无自性,意思就是颗粒微尘的空性跟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性是一致的,完全是本体所显露出来的大小相、一合相、暂时相而已,在心性里面所显现的相,有大小、增减、来去、生灭、春夏秋冬、败坏、生老病死;在如来藏性里面这些相统统不可得,缘起如幻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体即空应当理解。如果你析色可以归空,就变成有能、有所,能、所就会不断,分析的东西就是意识心,意识心的东西就是有能所。所以,用这样能所的心,永远没有办法契入佛的究竟义,一定会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就不是绝对性,就没有办法超越这个生死的边缘,因此,不能用意识心学佛,应该用超越一切表相当体即空,当体即空就是绝对,绝对就是佛性,没有东西可以讨论、分析,因为本性就是空,要如是来体悟,转化那个意识形态,变成本性的本来的空,好好的体悟。

  底下,邻虚非和合而有,则世间种种诸法,执为因缘和合者,岂实义耶?你讲因缘和合,一定有它最小的元素,连这个基本的最小的元素都不是,都是体空,所以没有真正的合。[此中但以空不可合,则诸法和合而有之执,破尽无余矣]。好!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对初学佛法的人有一点困难,不过没有关系,佛教讲熏习,佛的心不是那么容易体悟的。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