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四▪P4

  ..續本文上一頁之業用,故有所見之妄相。而災象乃瘴疠惡氣],瘴疠就是受到濕熱的毒氣,受到濕熱毒氣後生病,內病叫做瘴,外病叫做疠,發生在雲南、貴州、廣西等等的濕熱的地帶,是瘴疠,惡氣的意思。[上應于天,故現種種不祥之象,但惟瘴惡,是其妄因,豈天象有實體哉]?就是看個人的福報,看這個國家的福報、看地球的福報。

  經文[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眚影、災象,同、別雖殊,爲妄則一,皆無實體,究其妄因,俱是無始無明,熏成見妄,所生之虛影。若約交互進退合明,進圓影以合明災象,則災象亦一國之眚妄,與圓影同一例也;退災象以合明圓影,則圓影亦一人之惡緣,與災象同一例也;二者雖爲浮塵根所見之境,推末由本],推這個枝末,由這個根本,統統是無始見病,[俱是無始,真見墮在妄見中,所生之妄境],所以,我們能緣的意識心是妄,所緣的五塵境還是妄。[了無實體]。就是經典講的空無自性。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一個人,你把他分析,找不到這個人;一朵花,稍微分析一下,咦?沒有這一朵花。我們所有的智慧,都被這一層皮膚所障住了,沒有辦法去透視;如果我們用一點智慧去透視這個人的色身,你就會了解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都是大腸、小腸、肝髒、大小便、什麼統統沒有,什麼美醜、是非、對錯,統統沒有,它空無自性的東西,了無實體。[初舉能例法退同合別竟]。

  [申二 就所例法進同合同]

  再擴大。

  經文,[例閻浮提,叁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衆生]。

  [此舉所例之法,進退合明。即以一國同見災象爲能例,若約分屬進退合明,此屬第叁番進以合明。進一國所現災象,合明十方依、正之境,以災象一國同見,易知其爲同分;彼國不見,易知其爲妄見。以此例閻浮提等,依、正;淨、穢;苦、樂不等,難知其爲同分],難以理解它是同分妄見。[無始恒然,非偶爾暫現],無始恒然就是業,業就是無始的見病,這個人卡住業了,煩惱就很重,說:這個人業障很重!就表示這個人煩惱很重,沒事搞到小事;小事搞到大事,愈來愈擴大,就是業障很重!無量劫來,我們看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它不是偶然的,無量劫累積來的。[難知其爲妄見,令難知者,與易知同一例也]。諸位!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哪一個國家的衆生,能覺悟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我相、人相、衆生相統統是虛妄的?除了佛弟子以外,哪一個衆生他會覺悟?當然拼命就追求!所以,世間很辛苦的,可是,你不面對也不行![叁千洲,即閻浮一洲中,有叁千洲,兼須彌四面,四大海中,一四天下。娑婆世界:即釋迦所主,叁千大千世界。並洎十方,諸佛刹土,此由近以及遠也]。

  [諸有漏國,及諸衆生者:國與衆生,均以有漏稱,因皆依無明],無明就是煩惱,沒有智慧嘛!無明就像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就是等到你發現的時候,已經脾氣發完了![而得建立也。下文雲: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衆生]。我們因爲無明,迷惑了,我們變成把這個真空、真心化作妄動、妄念的虛空,所以,虛空也是心性妄現的。注意噢!虛空不是真實的,虛空也是心性、真心妄現的。因爲無形相的虛空,然後又建立了有形相的世界,因爲世界可以分辨了,虛空就是無相、無形相。想澄成國土,因爲堅固的執著,變就成:這個就是我的國土,山河大地我受用的。沒有一個不執著!知覺乃衆生,這些知覺就是衆生。

  [無非自心所現之惑境,豈得謂爲無分]?怎麼可以說跟自己沒有關系呢?[以因妄而有,故曰有漏]。因爲無明的衆生,才看到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等等一切衆生相,煩惱;要是佛來看,菩薩無我相、人相、衆生相;佛說花,即非花,是名花;佛說山河大地,即非山河大地,是名山河大地;佛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叁千大千世界,是名叁千大千世界,你看無一法不空。所以,有漏、無漏論心,不論外在的相。[雖遐方異域],[遐]就是離我們遙遠,[他所住持],別人所住的地方。

  [非己受用之境,例同災象,亦可易知,其爲虛爲妄也]。給我們科學的知識不錯:但是,就站在佛教的角度來講,就算你坐太空船,坐幾億年,假設說上了火星、木星、土星,什麼星都可以上,它還是妄,還是不能解決生命的煩惱。所以,往內求是佛法,往外求是衆生、是外道。往外求,能求到一些知識也不錯,認識這一些藥草、花草樹木,當然讓我們生活很好;但是,不究竟。佛法它能解決究竟的問題,究竟的問題就是輪回、就是無明、就是每一個人本具的佛性。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臨命終的極樂世界,很多人都這樣子,而對現在最重要的責任跟義務卻忘記了!

  反過來講:佛法在我們這個世間,有什麼意義?它的意義是什麼?爲什麼佛法是出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覓兔角?爲什麼一定要到臨命終的時候,再往生極樂世界才去受益?我不是說叫大家不要求生極樂世界,意思就是:我們求生極樂世界的同時,要把現在這一刹那的生命,發揮到淋漓盡致,這樣佛法才有意義啊!爲什麼叫做回歸當下?這個意義如果你現在能夠顯現出來,臨命終更容易往生淨土,因爲你懂得犧牲、懂得奉獻。

  絕對不是說:你只有念佛,功德很大。譬如打佛七、或者打八關齋戒,廚房的人功德也是很大,沒有廚房的這些人來煮飯,八關齋戒,打到一半吃什麼?我們不要忘記,哪有說只有你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說不定廚房的人才比較容易,你在修行,他也是在修行啊!還有這些洗廁所的人,你要上廁所、要尿尿啊,臭氣沖天,沒有這些環保組的來清掃這個廁所,你想想看?功德也是很大!所以,觀念一定要改變一下,不是說整天什麼事情都不理、什麼統統放,常住的事情,什麼統統不做,我就是等死!我告訴你:你這樣不會往生,不騙你的!因此我們要了解,佛法它回歸當下,要真實受用。

  如果我們今生今世做人,聽到了佛法,我們今生今世不受用,那我們要佛法幹什麼?爲什麼一個佛法這麼偉大的思想,一定要等到臨命終才去用它?爲什麼現在不能用?現在就要把生命發揮到淋漓盡致,把智慧拿出來用,能夠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所以,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那更能往生!要有正確的觀念。不是什麼事都不管、什麼事都說不知道,看起來他好象在修行,事實不然!修行的人,他不怕事、不怕做工作、不怕吃苦,他可以把這個心融入整個事件裏面;碰到什麼都推,什麼都不敢承擔,這個是極樂世界的因嗎?不是!極樂世界是勇敢的人、有信心的人、肯犧牲的人、肯承擔的人往生的!絕對不是那個萎靡的人,推托責任的人可以到達的!

  經文[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都是本覺妙明,本自具足無漏的妙心,因一念不覺,成無明的妄見,所以,就變成六根的見、聞、覺、知。本來是本覺妙明的真心,本自具足無漏妙心,因一念不覺成無明,變成了見聞覺知的六根、見精,種種意識形態的執著,這些都是虛妄的病緣。和合,我們叫做生。譬如父母結婚,生了一個兒子,有父親跟母親來合嘛!和合妄死,四大分離了,我們就是死。和合了,我們就生,離開了、放下了、四大解散了,我們說這個是死、是滅了,因緣具足了,活不下去了,死了,滅了,死就是滅。簡單講這個世間歸納起來就兩個字:生、滅,就這樣子。意識心歸納,統叁藏十二部經典,無常,歸納最後就是生跟滅。所以,佛法在解決什麼事情?在解決生滅,讓它進入不生不滅,你有生滅,你就有得失;你有生滅,就有合、就有離。

  換句話說:你今天夫妻多麼的恩愛,合,就一定有一天要離。所以,佛陀講的那一句話很了不起:與其說你在追求快樂,不如說你在追求痛苦。這一句話真是了不起!我們世間人都在追求快樂,每一個人都希望幸福、快樂、解脫,誰不希望幸福?誰不希望快樂?說:你今天爲什麼要出家?我要得到幸福快樂!你今天結婚,你要幸福快樂,那問題就來了,柴米鹽油醬醋糖、兒女的教育、婚姻的關系,再來,你夫妻的感情、知見,你看,每天處理這個,沒時間拜佛!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他講了一句很良心的話,我很贊歎他!我說:你結婚有什麼感受?他說:我以前一天拜叁百!我說:那你現在呢?他說:我現在生了四個,叁天拜不到一拜!還真老實!以前一天拜叁百,再怎麼忙,還是會去樓上的佛堂跟佛陀磕頭;現在叁天加起來拜不到一拜,忙到找不出時間,就是一直忙。他說:師父,我很羨慕你,您爲什麼讀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大二,您就決定要出家?爲什麼您有這樣子的善根、慧根、菜根、佛根!我說:你也太誇張了吧!一口氣講這麼多根!他就很贊歎師父:您怎麼會這麼了不起啊?這麼年輕,就能夠把這個人生宇宙看得這麼透徹?我說:我的福報就比較大一點!不過你看我爸爸、媽媽這種婚姻!所以,看多了,修行還是比較好!

  我們有時候大學同學碰到師父,都會覺得很好,很贊歎、很羨慕!我們那個同學碰到的時候,從澳大利亞回來,看到:哇!你這個眼鏡,你以前才八百度,你這個眼鏡到底幾度啊?從眼鏡外面看進去,看不到眼睛啊,那個眼鏡很厚很厚的,我說:你嚴重了!頭發全部白,他說:澳大利亞很熱,有沙漠的。我說:澳大利亞不是有涼快的地方嗎?他說:生意啊,沒有辦法,就這樣跑!同年齡的同班同學,經過了二十幾年,這樣一見面,判若兩人!他說:咦?師父!您都沒有變呢!我說:哇!你怎麼變好多!真的!兩個都不一樣。我們話講回來,修行人的心境還是比較清涼,煩惱還是比較少一點。看皺紋就知道(擡頭紋),煩惱很多的人,整天愁眉苦臉的,魚尾紋也多、法令紋也深、額頭的紋路也多。老化得很快。如果我們了解說,這些都是見病,就沒什麼好計較了…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