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四▪P5

  ..續本文上一頁

  [此合明同妄。同是覺明,與上元我覺明不同],此爲妄覺,[前是真覺而起妄明,此是本覺自具妙明。十方依正,有漏妄法,同依真起,乃依本覺妙明,無漏妙心;心以無漏稱故妙,未起煩惱,無有生死,即本源真心;受無明本熏,業識資熏之力,起成見分,映在六根門頭,故有見聞覺知,虛妄之病,合上瘴惡。緣字即所緣相分之妄境,指十方依、正同分惑境,乃根本無明,見病之影,合上災象。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者:以依、正二報,總屬依他起性]。諸位!這個依他起就兩個字:[生滅],就是這樣子。爲什麼歇即是菩提?就是放下生滅,就是那一念,清淨自性就是不生不滅,只要是緣起法,依他起性空無自性。

  [依他如幻],叁藏十二部經典,就是這四個字。[有生有滅;依報有成、住、壞、空,正報有生、老、病、死。皆由無明爲因,業識爲緣,因緣和合,于無生中,虛妄有生,此有乃爲幻有,非實有所生;因緣別離,和合終盡,于無滅中,虛妄名滅,此滅但有其名,非實有所滅]。所以,你要有心理准備,你家人哪一個一個一個死,其實也沒有死,他從來就沒有生,來投胎在這個世間;他現在投胎了,就是生滅。一百年前,你們兄弟姐妹都沒有來到這個世間;一百後,兄弟姐妹統統死了,看起來好象有生滅、有聚合、離散,事實上沒有,其實沒有。

  一百年前,父母、兄弟、你都沒有來到這個世間,哪有聚?哪有散?一百年後,統統回歸到大地,火化以後,統統一堆什麼?骨灰。諸位!兄弟姐妹現在暫時聚合離散,那一種痛苦、那一種執著,夫妻之間、男女之間的感情執著不能超越,是爲什麼?無始的見病,看了就執著,沒有一樣不執著,不知道說那個東西不實在,我們不知道,美只是一層皮。[死字應作滅字,方通無情。 若約交互進退合明,進一國災象,以合明十方依、正,則依、正亦同分之境,與災象同一例也;退十方依、正,以合明一國災象,則災象亦虛妄病緣,與依、正同一例也]。

  [問:十方依、正,與己無幹,何爲同分]?十方依、正跟自己沒有關系啊,爲什麼叫做同分妄見?[答:雖非業招,亦由惑現,自心無明一起,將全法界真心,遍成迷惑之境,于無同異中],意思就是:本來就無所謂同跟異,本來就同一心。[熾然成異相之世界]。本是一真、平等、無相,現在變成了什麼統統有,什麼相統統有。[因異顯同],[異]就是相,因爲有世界之相,所以,顯虛空之同,叫做顯同。虛空是無相,但是,它是同相,因爲有色相來顯異,有差別,但是,虛空是相同的,這是無相。[複立同相之虛空;因同異發明],因爲有同相還有異相之産生,[發明]就是産生。

  [複立無同異之衆生]。無所謂同跟異,譬如說衆生,說同,大家都有五官;說異,人人不同。這個[無同異]有兩種解釋,[無同]就是不同;[異]就是而有差異,複立不同,而有種種的差異。但是,這個[無]也可以用兩次,無同,無所謂同,也無所謂異,就是不能講絕對是不同。人,大家都一個頭、一個身體、雙手雙腳,這個形體差不多,所以,不能講不同;也無異,無同就是異,無異就 是同。所以,人看起來,相,差不多一樣;可是,完全不同,每一個人貌相不同、身材不同、背景不同、思想也不同,看起來相同,其實不同;雖然不同,但是看起來卻相同,這個叫做無同異的衆生。

  [未至發真歸元,則空漚未滅],[漚]就是水中的水泡。[十方依、正,皆自心無明,妄現之惑境],你只要記住,都是自心無明,就是所有的問題都是你自己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來自一顆無明的心,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一切痛苦來自于無知],釋迦牟尼佛這一句講得真是二百分!無知就是無明。所有的痛苦的演變,統統是因爲你內心沒有智慧,都是無知。妄現之惑境,[固屬有分],還是有關系。[何得曰非同分耶]?爲什麼講跟自己沒有關系呢?[二就所例法進同合同竟]。

  [申叁 結離見即覺教取證]

  經文,[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複滅除諸生死因]。

  [遠離]就是不隨,不隨諸和合緣,和合緣分兩個:別業所緣之境,還有同分所緣之境,統統叫做和合緣。別業妄見所和合之緣、同分妄見的境界,統統是和合。以及不和合,這個不和合就是但由惑現,並無有業。譬如日月星辰等等外在的;這個和合因緣,就是跟自己有關系的。這個要特別注意!和合緣有兩個:別業妄見跟同分妄見,這個是和合緣;不和合,但由同分妄見,也就是由惑現,並沒有業,這個要特別注意!不和合緣。若人遠離,就是徹底放下,跟你有關系的緣起法,還有沒有關系的外太空、日月星辰等等,山河大地、一切衆生相,你統統可以放得下,回歸到一個真心,則複滅除諸生死因。爲什麼?沒有東西可以貪.

  諸位!既然無我相、人相、衆生相、你貪什麼?既然沒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你貪什麼?啊?既然沒有花草樹木,你貪什麼?這些都是顆粒微塵所構成的,顆粒微塵也沒有塵相,塵亦不可得,是本性所影現出來的,只是一合相而已,而衆生貪著其事,《金剛經》裏面講:萬法只是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緣起的一個整合,像講堂就是一合相;而一合相其實不存在,而衆生不明其道理,貪著其事,衆生貪著一合相。就像一個人,湊合起來,這皮包骨頭、肌肉、血管包起來,人的色身是一合相,而衆生不知道它是一合相,貪著其事,以爲有一個真正的人讓我追求;有一個真正的對象讓我貪愛,事實上沒有!

  衆生貪著其事,譬如一棟房子,看了就是一合相;真的有一合相嗎?事實上沒有,佛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佛說一合相,即是非相,佛說一合相,它本身就是空相。所以,你把所有的緣起法,連接在一起的時候,統統當作一合相,麥克風一合相,水杯也是一合相、桌子一合相。毛巾一合相,一合相即是非相,爲什麼?它本身是空性。那麼,你眼睛看出去的顆粒微塵,一朵花、一棵樹、山河大地,把它在某一個時空、某一個交會點,你都說它是一合相,那麼,有真的一合相嗎?佛說一合相,即是非相,而衆生貪著其事,不知道一合相是空相。所以,我們就覺悟到,原來這個世間就是六祖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沒有能所,沒有對立。

  [此與上節,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覺]就是本覺妙明,無漏的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正是敵體相翻]。[敵體]就是相對,不同之體、相對。[上節約從真起妄,妄有二種顛倒,分別見妄,爲虛妄病,既有妄見,乃有所緣。緣即所緣依正身境,亦即總標中,當處發生,當業輪轉,二妄惑業之境,和合生滅。此節約返妄歸真。緣即別業、同分所緣之境。不和合下,亦應有一緣字]。就是[不和合緣]。[和合緣即別業境,不但惑現,還加有業],強大的業,業的力量就是滾動。所以,別業就是善待你自己,好好的注意這個業,這個業就是無明、煩惱。

  [和合而成,故曰和合緣;不和合緣,即同分境,但由惑現,並無有業,和合其中,故曰不和合緣。若能遠離,即微密觀照,離妄之功,妄離則真自複]。所以,叁藏十二部經典修行的關鍵,就是放下。我要放下,諸位!真正的功夫不是這樣,這個不是真的放下,這個叫做安慰自己;看到生氣的事情,我要放下、我不執著!這個叫做安慰,這個不是修行,這跟修行無關,這是你安慰你自己暫時不要起煩惱,安撫一下而已,泡一泡茶,這個跟修行無關;修行是見到這個:別人對不起我,你很清楚那是虛妄。

  緣起的幻相,注意!在迷惑你的真心,動念,你就被假相騙了;動念,動執著的念、動生氣的念,你就是被假相騙了。你不是祖師,祖師可以打你、罵你,人家是大悟的人,大悟的演什麼戲都可以,你不行!大悟的人,什麼戲都可以演給你看,他裏面沒有瞋心,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要這樣才能救你。你凡夫不一樣,你凡夫跟無明接觸,你的生氣是真的生氣;大悟的人生氣,他不是真的生氣,他是慈悲,那不一樣的!

  就像佛呵叱,你說:喔!佛這麼凶!你不能講佛是愚癡啊,佛是大聖人,他也會呵叱徒弟的。佛就呵叱,作僧羯磨。默擯,這個都是佛的態度啊!還有,不接受供養,譬如這個人不恭敬叁寶,謗佛、謗法、謗僧,我們走過去,以前的缽可以覆缽,倒蓋起來不接受供養;如果現在的人,你把這個缽倒蓋的時候,你走過去的時候,他就會罵你:這出家人真會擺架子,脾氣這麼壞,講他幾句就覆缽!你蓋個缽,他就會批評你了。出家人擺架了,你罵到佛,你麻煩大了!佛也是不接受供養,缽覆蓋著,因爲你謗佛、謗法、謗僧,釋迦牟尼佛、僧團可以不接受你供養。

  佛當然有他的種種相來表征、來告訴你真理。所以,聖人的心境跟凡夫是不一樣的,同樣做一種事情、同樣講這一句話,可是,心境是完全不同。所以,在這裏微密觀照,離妄之功,爲什麼要離?是因爲意識心太重,所以,你要離,意識是執著、分別跟顛倒。諸位!如果大悟,沒有東西可以離啊,哪有東西可以離?性相一如,平等不二,沒有離啊!在這個離妄之功,注意啊!它叫做微密觀照,是現在還在奢摩他中,才叫做微密觀照;如果成佛,成佛叫做性相一如,離什麼?離也不對,即也是不對,那都是頭上安頭。妄離則真自複。

  [謂修楞嚴大定者,若能了知同分、別業,二所緣境,爲虛爲妄,不執實有,即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緣。不能離緣,便爲物轉],你沒有辦法放下,就是被物所轉,轉得團團轉!千萬不要被假相黏住,這個就是師父告訴你這一句重要的話,心千萬不要被假相黏住,黏住就是耿耿于懷,今天放不下、一年後放不下、十年、二十年後放不下、一輩子,死了,要埋葬了,兄弟的恩怨還是放不下,還是放不下啊!便爲物轉,[若能離緣,即可轉物同如來矣!此二句離緣也]…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