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合明同妄。同是觉明,与上元我觉明不同],此为妄觉,[前是真觉而起妄明,此是本觉自具妙明。十方依正,有漏妄法,同依真起,乃依本觉妙明,无漏妙心;心以无漏称故妙,未起烦恼,无有生死,即本源真心;受无明本熏,业识资熏之力,起成见分,映在六根门头,故有见闻觉知,虚妄之病,合上瘴恶。缘字即所缘相分之妄境,指十方依、正同分惑境,乃根本无明,见病之影,合上灾象。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者:以依、正二报,总属依他起性]。诸位!这个依他起就两个字:[生灭],就是这样子。为什么歇即是菩提?就是放下生灭,就是那一念,清净自性就是不生不灭,只要是缘起法,依他起性空无自性。
[依他如幻],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这四个字。[有生有灭;依报有成、住、坏、空,正报有生、老、病、死。皆由无明为因,业识为缘,因缘和合,于无生中,虚妄有生,此有乃为幻有,非实有所生;因缘别离,和合终尽,于无灭中,虚妄名灭,此灭但有其名,非实有所灭]。所以,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家人哪一个一个一个死,其实也没有死,他从来就没有生,来投胎在这个世间;他现在投胎了,就是生灭。一百年前,你们兄弟姐妹都没有来到这个世间;一百后,兄弟姐妹统统死了,看起来好象有生灭、有聚合、离散,事实上没有,其实没有。
一百年前,父母、兄弟、你都没有来到这个世间,哪有聚?哪有散?一百年后,统统回归到大地,火化以后,统统一堆什么?骨灰。诸位!兄弟姐妹现在暂时聚合离散,那一种痛苦、那一种执着,夫妻之间、男女之间的感情执着不能超越,是为什么?无始的见病,看了就执着,没有一样不执着,不知道说那个东西不实在,我们不知道,美只是一层皮。[死字应作灭字,方通无情。 若约交互进退合明,进一国灾象,以合明十方依、正,则依、正亦同分之境,与灾象同一例也;退十方依、正,以合明一国灾象,则灾象亦虚妄病缘,与依、正同一例也]。
[问:十方依、正,与己无干,何为同分]?十方依、正跟自己没有关系啊,为什么叫做同分妄见?[答:虽非业招,亦由惑现,自心无明一起,将全法界真心,遍成迷惑之境,于无同异中],意思就是:本来就无所谓同跟异,本来就同一心。[炽然成异相之世界]。本是一真、平等、无相,现在变成了什么统统有,什么相统统有。[因异显同],[异]就是相,因为有世界之相,所以,显虚空之同,叫做显同。虚空是无相,但是,它是同相,因为有色相来显异,有差别,但是,虚空是相同的,这是无相。[复立同相之虚空;因同异发明],因为有同相还有异相之产生,[发明]就是产生。
[复立无同异之众生]。无所谓同跟异,譬如说众生,说同,大家都有五官;说异,人人不同。这个[无同异]有两种解释,[无同]就是不同;[异]就是而有差异,复立不同,而有种种的差异。但是,这个[无]也可以用两次,无同,无所谓同,也无所谓异,就是不能讲绝对是不同。人,大家都一个头、一个身体、双手双脚,这个形体差不多,所以,不能讲不同;也无异,无同就是异,无异就 是同。所以,人看起来,相,差不多一样;可是,完全不同,每一个人貌相不同、身材不同、背景不同、思想也不同,看起来相同,其实不同;虽然不同,但是看起来却相同,这个叫做无同异的众生。
[未至发真归元,则空沤未灭],[沤]就是水中的水泡。[十方依、正,皆自心无明,妄现之惑境],你只要记住,都是自心无明,就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来自一颗无明的心,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一切痛苦来自于无知],释迦牟尼佛这一句讲得真是二百分!无知就是无明。所有的痛苦的演变,统统是因为你内心没有智慧,都是无知。妄现之惑境,[固属有分],还是有关系。[何得曰非同分耶]?为什么讲跟自己没有关系呢?[二就所例法进同合同竟]。
[申三 结离见即觉教取证]
经文,[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远离]就是不随,不随诸和合缘,和合缘分两个:别业所缘之境,还有同分所缘之境,统统叫做和合缘。别业妄见所和合之缘、同分妄见的境界,统统是和合。以及不和合,这个不和合就是但由惑现,并无有业。譬如日月星辰等等外在的;这个和合因缘,就是跟自己有关系的。这个要特别注意!和合缘有两个:别业妄见跟同分妄见,这个是和合缘;不和合,但由同分妄见,也就是由惑现,并没有业,这个要特别注意!不和合缘。若人远离,就是彻底放下,跟你有关系的缘起法,还有没有关系的外太空、日月星辰等等,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相,你统统可以放得下,回归到一个真心,则复灭除诸生死因。为什么?没有东西可以贪.
诸位!既然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你贪什么?既然没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你贪什么?啊?既然没有花草树木,你贪什么?这些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颗粒微尘也没有尘相,尘亦不可得,是本性所影现出来的,只是一合相而已,而众生贪着其事,《金刚经》里面讲:万法只是一合相,一合相就是缘起的一个整合,像讲堂就是一合相;而一合相其实不存在,而众生不明其道理,贪着其事,众生贪着一合相。就像一个人,凑合起来,这皮包骨头、肌肉、血管包起来,人的色身是一合相,而众生不知道它是一合相,贪着其事,以为有一个真正的人让我追求;有一个真正的对象让我贪爱,事实上没有!
众生贪着其事,譬如一栋房子,看了就是一合相;真的有一合相吗?事实上没有,佛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佛说一合相,即是非相,佛说一合相,它本身就是空相。所以,你把所有的缘起法,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统统当作一合相,麦克风一合相,水杯也是一合相、桌子一合相。毛巾一合相,一合相即是非相,为什么?它本身是空性。那么,你眼睛看出去的颗粒微尘,一朵花、一棵树、山河大地,把它在某一个时空、某一个交会点,你都说它是一合相,那么,有真的一合相吗?佛说一合相,即是非相,而众生贪着其事,不知道一合相是空相。所以,我们就觉悟到,原来这个世间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没有能所,没有对立。
[此与上节,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觉]就是本觉妙明,无漏的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正是敌体相翻]。[敌体]就是相对,不同之体、相对。[上节约从真起妄,妄有二种颠倒,分别见妄,为虚妄病,既有妄见,乃有所缘。缘即所缘依正身境,亦即总标中,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二妄惑业之境,和合生灭。此节约返妄归真。缘即别业、同分所缘之境。不和合下,亦应有一缘字]。就是[不和合缘]。[和合缘即别业境,不但惑现,还加有业],强大的业,业的力量就是滚动。所以,别业就是善待你自己,好好的注意这个业,这个业就是无明、烦恼。
[和合而成,故曰和合缘;不和合缘,即同分境,但由惑现,并无有业,和合其中,故曰不和合缘。若能远离,即微密观照,离妄之功,妄离则真自复]。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修行的关键,就是放下。我要放下,诸位!真正的功夫不是这样,这个不是真的放下,这个叫做安慰自己;看到生气的事情,我要放下、我不执着!这个叫做安慰,这个不是修行,这跟修行无关,这是你安慰你自己暂时不要起烦恼,安抚一下而已,泡一泡茶,这个跟修行无关;修行是见到这个:别人对不起我,你很清楚那是虚妄。
缘起的幻相,注意!在迷惑你的真心,动念,你就被假相骗了;动念,动执着的念、动生气的念,你就是被假相骗了。你不是祖师,祖师可以打你、骂你,人家是大悟的人,大悟的演什么戏都可以,你不行!大悟的人,什么戏都可以演给你看,他里面没有瞋心,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要这样才能救你。你凡夫不一样,你凡夫跟无明接触,你的生气是真的生气;大悟的人生气,他不是真的生气,他是慈悲,那不一样的!
就像佛呵叱,你说:喔!佛这么凶!你不能讲佛是愚痴啊,佛是大圣人,他也会呵叱徒弟的。佛就呵叱,作僧羯磨。默摈,这个都是佛的态度啊!还有,不接受供养,譬如这个人不恭敬三宝,谤佛、谤法、谤僧,我们走过去,以前的钵可以覆钵,倒盖起来不接受供养;如果现在的人,你把这个钵倒盖的时候,你走过去的时候,他就会骂你:这出家人真会摆架子,脾气这么坏,讲他几句就覆钵!你盖个钵,他就会批评你了。出家人摆架了,你骂到佛,你麻烦大了!佛也是不接受供养,钵覆盖着,因为你谤佛、谤法、谤僧,释迦牟尼佛、僧团可以不接受你供养。
佛当然有他的种种相来表征、来告诉你真理。所以,圣人的心境跟凡夫是不一样的,同样做一种事情、同样讲这一句话,可是,心境是完全不同。所以,在这里微密观照,离妄之功,为什么要离?是因为意识心太重,所以,你要离,意识是执着、分别跟颠倒。诸位!如果大悟,没有东西可以离啊,哪有东西可以离?性相一如,平等不二,没有离啊!在这个离妄之功,注意啊!它叫做微密观照,是现在还在奢摩他中,才叫做微密观照;如果成佛,成佛叫做性相一如,离什么?离也不对,即也是不对,那都是头上安头。妄离则真自复。
[谓修楞严大定者,若能了知同分、别业,二所缘境,为虚为妄,不执实有,即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缘。不能离缘,便为物转],你没有办法放下,就是被物所转,转得团团转!千万不要被假相黏住,这个就是师父告诉你这一句重要的话,心千万不要被假相黏住,黏住就是耿耿于怀,今天放不下、一年后放不下、十年、二十年后放不下、一辈子,死了,要埋葬了,兄弟的恩怨还是放不下,还是放不下啊!便为物转,[若能离缘,即可转物同如来矣!此二句离缘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