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四▪P6

  ..续本文上一页

  [则复灭除诸生死因:生死因即二种颠倒,分别见妄,为轮回之本。别业妄见,属事识],事识就是身口意的造作,属于有为法。[为分段生死因;同分妄见属业识],业识就是微细无明的识心,难以觉察叫做业识,简单讲就是动念的意思,这太难了!你白天还有一点功夫,晚上睡觉、意志薄弱的时候,什么梦境统统出来,这叫业识。所以,道理你知道是一回事情,师父讲:没有禅三昧功夫的人、没有体悟到涅槃的时候,虽然你前面有那个涅槃的果,放在你前面,可是,你吃不到!意思就是:没有真功夫的人,佛法形同戏论。因此如果把佛法回归到解脱的真实境的时候,你可以品尝到佛陀那种涅槃的妙用。

  我常常劝大家:明天不要生气,作一天佛;明天不要贪心,作一天的佛;明天不要起愚痴的念头,作一天佛,试试看,try and test。作一天的佛,哇!真的好啊!没有记恨、没有嫉妒、没有排斥,看到不舒服的人也不会不爽,很好!哇!你进步了,作一天的佛,完全没有贪,从来不生气,很好!

  有一个小朋友,时间到的时候一直赶他妈妈来八关斋戒:妈妈!赶快去八关斋戒啦!不要忘记!他妈妈烦死了:知道啦!弟弟、妹妹为什么那么喜欢你爸爸、妈妈来这里八关斋戒?师父!我告诉你,我妈妈来打八关斋戒,那一天都不会打我、骂我!真是好!这小朋友还真聪明!所以,那个小朋友回去都会看行事历,每次要叫醒他妈妈,几月几号,那小朋友都知道,他妈妈反而忘记了!时间到:妈妈!明天八关斋戒喔!因为怕妈妈在家会打他、骂他!

  底下,同分妄见属于业识,[为变易生死因;但所缘同、别二境既离,能缘本]根本无明、[末二妄自息,即不起二种颠倒,分别见妄]。所以,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因为好的环境,同分妄见也就比较少,别业妄见也比较少。所以,要跟好人在一起、要亲近善知识、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记得!恶的朋友千万不要交、坏的朋友千万不要交。

  今天我看报纸,他交到坏的朋友,他朋友说:我告诉你,我带你去大陆赚钱!就把他带到大陆,然后就保险公司给他投保两千万,带到大陆,四、五个人把他抓起来,用硫酸泼他,泼到眼睛失明,再加码四千万,就是要诈领保险金,四个人做的!交到恶友,坏的朋友,竟然把他设计,为了领保险金,可以活生生的把一个人的眼睛泼硫酸,把他弄失明。要去领了!领的时候保险公司起疑心,开始查,爆发出来!你想想看,朋友可以为这四千万,把他眼睛搞失明,惨不惨?你叫他后半辈子怎么办?这四千万的保险金,还不是你应许得的呢!因为他缴了保费,尽快的把他搞失明,就不用再缴了,要赔偿!没有得逞。交坏的朋友,一辈子!

  [故曰:“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此句离见也,并上三句,即下文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我们讲过,后面还会讲。[文义相类,远离即不随也。又尘既不缘],就是说,这个外尘既不去攀缘,[根无所偶],[偶]就是一双,眼对色,眼根对色尘,这个叫做偶,配对的意思,人家说:一对怨偶。耳根对声,六根没有对象的话,就不会有妄想、妄见。所以,根无所偶就是说:六根没有所攀缘的对象。[返流全一],[一]就是一个真心,[六用不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用,就是六种妄识不起作用,就是见精不起作用,别业妄见、同分妄见都不起作用,叫做六用不行。

  [十方国土]唯是一心,就是心。心就是真如清净、[皎然清净,如净琉璃,内悬明月]。就象净琉璃,内悬明月,光会透得出来,就是真心如果开大智慧,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如净琉璃,内悬明月;我们现在内悬乌云密布,内悬无明啊,我们不是内悬明月,你的内心没有智慧、没有光。

  经文[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此明即觉,合上离见即觉,如圆觉经离幻即觉,义相同],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幻的,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但是,因为习气太重了,所以,必须慢慢磨练。要不然,在座诸位,哪一个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都知道啊!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修了好几十年,烦恼还是在呢?这个就是事修的重要,没有磨练是不行的。[显言之,即离妄即真也]。离妄就是放下,只要是缘起法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这是六祖讲的。万法无有真,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永恒的,不是真实的,没有,统统是假相。[前二句圆满及性字,皆要双用。不生灭性,即是涅槃,谓妄见即离,真觉全显,即能圆满三菩提性],三种菩提性。[及圆满三涅槃性]。

  我知道你们听完就还给我了,念也念不出来什么叫做三菩提性。

  翻开《表解》:念一下这些名相。

  就能圆满三菩提性,及圆满三涅槃性。[承上能缘之妄见除,则转烦恼圆满菩提性;所缘之妄境离,则转生死圆满涅槃性。此即菩提、涅槃,二转依果]。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者:既已圆满智、断二果],就是智德、断德两种果报。[智]就是本来的,本来具足般若智,断,所有的统统断,断就是无明全断,叫做断德。这句意思是说:佛性由修而显、因修而显,断就是修,因为修行,所以能够断;不修行,那就不可能断了,就是要用功的意思。

  [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本觉到此,方得出缠,常住不变,轮回从此永卸矣!此节文但能不取见缘,不随见妄,则终日对境,终日无境可对],这一句可是非常重要的!师父一直讲,修行你一定要抓到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你看什么,就记得!不必随它;世间人很多的是是非非、恩怨,你统统不要跟着它跑。[能所不立,法法全真],这个就是:尘尘真,尘尘真,尘尘尽是本来人;相相佛,相相佛,相相皆是法身佛,无一法不是法身佛。[是谓常住首楞严三昧。如《起信论》云:“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即是真如常恒不变,净法满足”也。初释其迷闷竟]。只要你有所分别心,就不是真如心;但是,你也会感觉到说,有的众生真的很烦,不是道理可以讲得通的!也有,一定会有的,那就转一个念头,同情他。

  譬如说像我们在回信的时候,有时候到最后,慈悲没办法解决问题,他一问,问十七个问题,一次问十个、二十个!一次要的法宝,我感谢法师,我们这里对您的法很相应,我们这里处偏远地带,经济不发达。好!要什么统统列出来,跟我们流通处没有什么两样,整排统统列出来,统统要。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很慈悲,这个法要满足每一个单位,或者是每一个出家众、在家众,真的没办法,因为那个要工本的,现在又是经济风暴。全部都免费的,还是有点困难。真的!所以,有时候拿个工本费或怎么样,难免的!所以,这个度众生说实在话,很难讲到很圆满、平衡,非常困难!

  有时候,你会在慈悲跟智慧,还有在决断的时候,会很难决定说:我如果继续容忍这样的人,我叫做慈悲吗?还是不慈悲,还是要跟他讲?到底要讲还是不讲?那你会一直在犹豫,因为那时候,智慧不够的时候,就变成进跟退很困难抉择,真的!

  [辰二 开其未开 (分二)]

  [巳初 蹑前悟与未悟]

  [二 正破和合俱非 今初]

  经文[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阿难!你虽前面悟到本觉妙明,妙明之性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性,但是,还不了解如是觉元,就是本觉的妙心,本觉的妙心元,非和合生,也就是不是和合生,以及不和合,也不可以离开和合。非和合生就是不即和合,以及不和合,你讲不和合,譬如眼睛跟光线不和合,不和合你怎么可以看到光?耳朵跟动、静的音声不和合,不和合,你怎么分动跟静啊?所以,也不能讲不和合,也不可以讲和合,这个就是不即还有不离,现前当下。

  [此蹑前文,当机述意:“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而佛先其所急,与释迷闷,今了知真见见于见精之时,真见已离自体中一分妄,非是带妄之见矣,则迷闷已释;此当开其未开,谓阿难言:汝虽先前已悟,本觉妙明真心,双超妄情,分别计度,而非因缘性,非自然性。而犹未明下属未悟。以因缘、自然,佛已开示,故得先悟。如是本觉妙心,元非和合生],元非和合就是不能讲不是和合。[及不和合],也不能讲说离开和合。[此理实犹未明,故不得不再为开示也。若说觉性,是和合生],和合就是不可以离,不可以离,你永远做众生啊!

  [则与离一切相相背;若说非和合有],非和合就是不可即,即是和合,非和合就是即和合。若说非和合,不是和合,不能讲不和合,不和合就是一定要合了。若说非和合有,[则与即一切法相背],非和合也就是离,如果你讲不和合,不和合,就没有办法现前当下了,因为你不可以离开一切法,则与即一切法相背。所以,这个是两个角度,讲和合就是不可以离开和合,讲非和合,就是不可以即和合,就是跟一切法相背。我们常常讲:离一切相,或者即一切相;可是,即一切相或者离一切相,这都是站在某一种角度讲的,如果你性相一如的话,没有即,没有离,唯是一真,它就是绝对了,绝对怎么可以讲离?绝对怎么可以讲即?所以,讲和合,就是跟离一切相相背;讲非和合,就跟即一切法相背,这两个角度就是这样子。[故下正明非和合,及非不和合之义。初蹑前悟与未悟竟]。

  [巳二 正破和合俱非 (分二)]

  [午初先破和合]

  [二 破非和合 (午初又分二)]

  [未初 总举妄惑]

  [二 别为破斥 今初]

  经文[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阿难!我现在再以你看得到、观察得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