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五▪P15

  ..續本文上一頁利根的衆生,[能遍修叁觀。遍修者,不遺一法,勤行精進,悍勞忍苦,]“悍”就是抵抗,可以抵得過勞苦的,可以勞累,忍耐得過苦。所以,修行一定要吃過苦,修行不吃苦,他悟不到東西。除非你是六祖再來,一聞就大悟,那當然是很少,自古以來,也才一個六祖而已,那是菩薩示現的,不可相提並論。[以悟爲期。悟後之修,任運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叫做一切種智,就是佛的智慧叫做薩婆若海。[叁觀既備,萬行已圓,故就此人,即名如來出現于世。又此人本覺離念,名爲佛出。]因爲我們的本覺是離一切的妄想;所謂離一切妄想就是放下的意思,離念不是離開這個念頭,就是放下不必要的分別跟執著;但是,存在智慧的心。譬如一面鏡子髒了,髒了就要輕輕擦拭,不可能擦到連子都破掉、消失了,不是這樣;是把鏡子上的汙垢擦幹淨而已,鏡子的體仍然存在。本覺離念是說我們本來存在的覺性,但是,它是離開一切妄想;雖然離開一切妄想,並不是否認念頭的存在,因爲智慧心本來就有念頭。

  [壬四別開鈍根修證]

  這段太重要了!這段是在講鈍根的人,我們差不多都是這種根器。前面講的不太可能,怎麼可能遍修叁觀,空、假、中一起修,名如來出世,變成佛母?怎麼可能?最主要看後面這一段,前面段不太可能做得到,就看這段。這一段就是在講大多數人的根機,大多數人的根機是怎麼樣呢?你要注意聽!

  [【“若後末世]就是現在根機差的衆生,[鈍根衆生,]鈍根就是很差,根器陋劣的衆生。[心欲求道,]要求道業,[不得成就,]爲什麼不能成就呢?[由昔業障,當勤忏悔,]菩薩,我現在問你,爲什麼要求忏悔?你講給我聽聽看:說,忏悔業障,忏悔惡業,忏悔以前的過失。有的人忏悔後還是一樣很凶,他生氣完後:我求忏悔。我不應該把我兒子打到流鼻血!過幾天兒子忤逆他,又照樣對孩子拳打腳踢,更嚴重!他愈忏悔,就打得愈用力;爲什麼會這樣?現在換我問你,你要先了解道理,來忏悔才有意義。我們並不了解忏悔的意義,變成一種口頭禅,逢人就說:忏悔忏悔!哎呀,師父!我向您求忏悔!變成一種口頭禅。很多出家人會幫自己取個別號叫忏悔者,忏悔居士。印光大師自謙爲常慚愧僧,很多人也跟著取名爲慚愧僧、慚愧居士,都取這種名字,模仿祖師取的名字。意思是說:我也是有慚愧心的人。換我問你:什麼叫做忏悔?忏悔的定義是什麼?它的作用是什麼?很簡單的道理,我們常說:萬法唯心造。我這一念嗔恨心起來,譬如我恨一個人,我要來求忏悔,就是我不能讓這個種子根深柢固;我恨一個人,我現在要求忏悔,就是要把它拔除,這是忏悔。忏悔就是轉染汙的念爲清淨的念;如果忏悔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忏不如不忏。形式就是:我今天恨你,來拜個八關齋,求忏悔,明天我還是照樣恨你,這樣就沒什麼作用。我們常說萬法唯心造,我們過去造惡、恨心重、不肯施舍,或者是整天把自己搞得神經衰弱。我們知道我們太敏感,好!我們來求忏悔!忏悔就是要怎麼樣?忏悔就是要轉我們的念頭,我恨,這樣不對,恨將來要受果報,我們産生一種恐懼感,我會下地獄。或是說我過去殺盜淫,我要求忏悔。所以,現在開始轉念頭,將恨心轉成感恩心,改變它。所以,忏悔本身到最後,變成一種喜悅的清淨,會變成一種很歡喜心。忏悔要徹底去轉變念頭,到最後也是這顆清淨心;忏悔就是洗淨自己的心。所以,忏悔不是嘴巴說說而已,就是唯識學所講的:轉這個念頭,轉煩惱成菩提;不然忏悔實在沒什麼意義。我們如果每天認真求忏悔,就要: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罪是從心起的,要會運用這個心。以後你若起一個念頭說:我恨人!要馬上轉念:這樣不對,我是求過忏悔的人,這樣不行!這樣忏悔才有作用。不是逢年過節碰到人就說:忏悔,忏悔!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那都是一種應付而已,毫無意義,如何忏悔?底下這幾句話你要注意聽:[常起希望。]“希望”就是發願,要常常發願。[先斷憎愛、]這個太重要了!你要修行,要求忏悔,你要先斷這個恨,不准你恨哪一個人;愛就是自私的,只愛自己而已。這個“愛”不是說男女的感情,就是說什麼都只爲自己好,私欲太強叫做愛。我們的欲望,只爲我們自己好,占有欲。恨跟愛要先放下,這是生死的根本。因爲這是指鈍根的人,鈍根的人不斷這個,你要斷什麼?[嫉妒、]“嫉妒”、就是耐不住別人的好,受不了別人好。別人如果比我們好,我們就會捏造他的壞話,想盡辦法要破壞他的形象。這是全世界,不是只有臺灣,全世界比比皆是。人如果沒有嫉妒心,你看他的日子有多好過!嫉妒,別外一個名詞叫做狹礙的小巷,死路一條!嫉妒就是這樣,路越走越窄,他一直想要去破壞嘛!一直想要破壞的時候,他散發出這個破壞的力量,以後無法收拾。因爲嫉妒,所以必須說謊,他爲了希望別人相信他,他嫉妒那個人比他行,他就必須說謊來傷害對方。那個人很壞很壞,人家聽了之後就相信了。我們一天爲了自己好,本來就輸人一等了,現在因爲嫉妒別人,又編造謊言,爲了拉攏朋友跟他的看法一樣,攻擊那人就必須說謊;到最後人家就會發現他滿口謊言。那人根本沒這麼壞,他卻整天毀謗,這就是嫉妒造成的,這就是爭寵。男衆特別重,要好好檢討!嫉妒就是心如羊腸小道,氣度狹小。我們今天男衆要出家,要好好的在這個地方下功夫。有一個女衆就說:師父,我們女衆嫉妒心比較少,那您什麼時候剃度女衆啊?我說:我提到剃度女衆,始終有一種恐懼感,現在只要一談到剃度女衆,就有恐懼感。女衆:哎呀!師父,有恐懼就好。知道恐懼就好,不要真的嚇到了!你相不相信,如果剃度女衆,你認爲這四十個男衆待得住嗎?只要剃度女衆,這些男衆大概就一個一個收拾東西走人,統統離開!很奇怪!你注意看,我不是指什麼人,只是說一般,只要這個法師也剃度男衆,之後也剃度女衆,大部分的男衆都待不住。有一種情形可以剃度女衆,就是隔開,另外一個道場,讓女衆住得很遠。要離得很遠,井水不犯河水,各住各的,這樣就能相安無事,不會接觸到這樣就比較待得住,比較有可能。你們不知道,這個嫉妒是很厲害的,非常可怕的一種心態。你看古代皇帝身旁那些愛妃,如果其中有一個比較漂亮,受皇帝寵愛的,那個馬上就會被毒死,我不騙你!所以,嫉妒是很可怕的心態。而我們明明知道嫉妒不好,嫉妒不是女人的特産品,並非如此,男衆也一樣,包括我在內也是有嫉妒;因爲講到最後要收斂回來,不講自己不行。我也是有嫉妒心,學佛之後,漸漸放下,變成隨喜心。所以,嫉妒的反面,我們要改成隨喜,別人有優點,我們贊歎,我們贊歎他。[谄曲。]就是扭曲、醜化別人。“谄”就是拍馬屁;“曲”就是扭曲別人,這件事情明明不是這樣,透過一種嫉妒或者是恨,不健康的心靈狀態,把一件直的事情硬要講歪了!就是這樣,“曲”就是不正,所以,學佛要直心,直心是道場。斷[求勝上心。】]求勝上心就是比別人強,什麼都求比別人強,就是我慢的意思。求勝上就是我慢的意思,他什麼都要贏!你看,佛多麼厲害,看到這一段,你真的要向佛陀跪地頂禮,衆生的毛病,佛一針見血就指出來!你看,僧團、團隊會亂就是強出頭!強出頭是什麼呢?樣樣都看不順眼。有的菩薩來廚房幫忙,人家在切菜,她就開始嫌東嫌西的,嫌切的太薄、太小塊、太大塊。後來其他幾個人就互相約好:愛挑毛病,都拿給她切,她自己切的,就不能挑剔了。人又不是機器,怎麼可能大小都切得一樣?她就得自己一個人悶著頭忙了。切完後,好壞都不能吭聲,無論是大小,都不能吭聲,因爲是她自己切的嘛!求勝上心,樣樣都要贏,你就很慘,你就很痛苦!菩薩!你相不相信?從今以後你就想:我樣樣都要輸!你知道我爲什麼上學時去練跆拳道?就因爲別人笑我矮冬瓜,我那時想:我如果去練跆拳道就威風了,以後誰再敢笑我矮冬瓜,我就給他幾拳外加回旋踢!因此就去學了,我這個人,雖然矮,不過學什麼東西,一定要學得很厲害,我學跆拳道二年,就升初段,到高叁就升二段。不是被打成二段,是真的到二段的等級喔!求勝上心,那個好勝心很強!然後比賽的時候,我的外號叫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那個將領,表示很會偷襲別人;我個子矮,太高大的往往打不到我,我是屬于短小精幹型的,一蹲下去就看不到人,對方的腳都勾不到我;他就跟教練說:他太小了,我打不到他!在這一段,師父爲什麼一直強烈的反應?這個求勝上心,這個太厲害,煩惱特別重,優越感、自尊心,那個我們真的沒辦法,我們人的求勝上心,真的非常強烈!我在求學時代,背著臺北最知名高中的書包,如果看到前面穿著綠色製服(一女中)的女學生,喔!不得了,那個是穿綠色製服的!我們今生若沒有學佛,確實誰都沒有辦法,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包括我在內,沒有一個有辦法。很強烈的心態,樣樣都要贏!那個時候練跆拳道,爲了要升初段,一個打叁個,打得全身是傷,也沒有吃藥,真的!到最後身體變差了,身體一直虛弱。一個人的觀念錯誤的時候,我們那個強烈的爭執心,沒辦法斷。像我現在就不一樣了,你要贏就讓你贏,我不會跟你比賽,不會的。說實在話,我們人悲哀的人生觀,不清楚的人生觀,他就有錯誤的理念;錯誤的理念它會引導你一直痛苦,只爲了一下子的名譽。你知道我那時候多自傲?講到自己的往事,就覺得很慚愧。那時候跆拳道黑帶,就穿著道服,背著黑帶,走到火車站,生怕別人不知道我是跆拳道黑帶,你知道那種心態有多可憐?還有坐公車的時候,走路都希望別人注意我!師父之所以講自己過去的糗事,就是要告訴你們:我們真的是業障的衆生,念稍微好一點的學校,跆拳道打得稍微有點成績,自己就覺得不得了!講起…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