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

  第六套

  圓瑛法彙

  慧律法師

  文殊講堂

  講題: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日期:2009.5.15-2009.5.23

  片數:共5片(本片爲第1片)DVD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各位尊敬的法師、護法居士大德,今天是2009年5月15日,我們《楞嚴經》的課。我們整整休息了差不多有一年,最主要是因爲去年四月份,師父去朝鮮,也就是南韓,回來就一直重感冒,一直咳嗽,整整咳嗽了叁個月,這個不休息就不行。休息了叁個月以後,就變成高血壓,不曉得是遺傳、感冒、或者是年邁老化引起高血壓,高血壓156-165,曾經一天最嚴重的時候,吃了二粒降壓藥,但是沒有效,最高量到178,我想這樣不行,還是要稍微休息一下,休息是爲了走更遠的路。師父當時候的觀念就是說:七處征心、十番顯見,我們講到一個段落,我想,看得懂的人就能明心見性,修行自然有一個門路,因此就把這個《楞嚴經》暫時擱著,所以,不講也沒有心理壓力,就好好的調差這個色身。

  後來我就尋找,找了這一些高血壓的資訊,報章、雜志,到底這個問題出在哪裏?喔!有種種的原因,高血壓的原因不明,不過還是可以改善。因此我就把生活起居作息徹底的調換,也就是不睡午覺,晚上就早一點休息,早上就早一點起來,就運動。那麼,去木屋的時候,就用這種方式,很早就去休息。因爲不睡午覺,晚上就比較容易休息,就去後山爬山。以前,叫我去南投魚池鄉,木屋的後面、後山那森林步道去走,我都說:你們自己去走就好!現在都沖第一個。早上就去走一趟,到九點多的時候還不是很累,再走第二趟,就是運動、就是走;我就量血壓,血壓就降下來110-66,就降下來。以前吃一顆半、兩顆的降壓藥沒有辦法,現在吃半顆的降壓藥,早上,確實有效。所以,今天早上量的血壓是110-67,下午的血壓119-70,到晚上量124-82,生活起居整個全部都改變,因此就把這個課調到七點來講課。七點來講課有個好處,也就是住在屏東或者是臺南的人,乃至于說比較遠的,臺中或者是臺北,如果他們要坐高鐵回去,心裏也比較沒有壓力。所以,我們現在的課程七點開始,最遲不能超過十點,最慢不超過十點,包括誦楞嚴咒等等,師父作一個徹底的改變。

  那麼,這個到底能夠支持多久?在臺灣,中、西醫一問,說高血壓不會好的。我現在就是這樣改變了生活,還有飯量減少,血糖109,我還算是滿正常,你看我這個還算是很正常。正常了,大家就有福德因緣,我們就開課。《楞嚴經》這個課程,非常的難,非常的艱澀,又是文言文。諸位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你今天來聽經聞法,是聽佛陀講經,不是聽我講經,觀念要很正確,這一部《楞嚴經》是佛講的,師父只是一個平凡的出家人,因爲有一點學曆,也肯用功,這叁十多年來,也非常肯用功,因爲我是一個很有志氣的孩子,從以前讀書都是這樣子。

  這個《楞嚴經》,它難、深、艱澀,所以,要在這裏勉勵大家,我們來到這兒是聽佛講經,我只是看得懂,把它诠釋一遍,這個觀念你一定要弄清楚。我們已經錯失了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出世的那個因緣,佛出世,你還沒有出世,你沒有得度啊!對不對?二千五百年後,還不錯,有一個法師在講《楞嚴經》,你今生今世再錯過的話,那就沒因緣了!所以,你要記得我的話:佛法難的,你才要聽;你講的統統聽得懂的,就統統懂了!聽經聞法要聽那個不懂的,他才會去突破,這個觀念要很正確。來,只要聽那個懂的,聽不懂的就抱怨:不知道在講什麼?等一下又馬上就回去了。那你不懂的還是不懂,就沒有一種志氣去突破那個困難。所以,你坐在這裏聽經聞法,自己要很有骨氣、有志氣,世間人面對殘酷的現實的社會,你需要金錢、需要一個職業,你都這麼的辛苦,何況你要成就證聖道、證佛果這麼難的功夫,你能不精進、不用功,怎麼行?

  世間法隨便一個,象昨天報紙登的,現在讀到碩士,二萬八擠破頭,二萬八,沒工作啊!找不到工作,只想一口飯吃就是很難!世間要混一口飯吃,都是這樣子很辛苦的,何況說我們今天想要契入無上的正等正覺,能不用功?能不勇敢?能夠不精進?能夠墮落?稍微聽到困難的聽不懂,打退堂鼓,這個人沒什麼志氣,最好不要來!要有志氣、要有骨氣,要堅定自己的信念:我們是佛,我們愈是聽不懂,我們愈應當勉勵自己才對,這樣才是正確的觀念。

  從現在起,我們每個禮拜上四天課,一個月要當作兩個月來用,現在沒有辦法顧慮到你們能不能來聽經的立場,因爲實在太多人一直打電話在催這個第六套。中國大陸有的人打電話說:聽說慧律法師第六套已經出來了!我都還沒講,怎麼可能出來了?我講都沒有講,說第六套已經出來了,這很奇怪的一個風聲。十月份又要做水陸大法會,十一月份師父又要去香港講最上乘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所以,我們所能講的這個課程,時間變成很有限,這一年來我虧欠大家很多,因爲休息了一年,不過特別慶幸的就是師父的血壓調回來了,很多人看到師父都很高興。因此我們現在,只要我的身體健康的一天,我們就互相勉勵,不退轉,就是這樣一直講,沒辦法,耽擱了大家一年的時間,師父需要跟大家勉勵:我們共同邁向菩提之道,不怕吃苦。有因緣聽到《楞嚴經》,諸位請多珍惜,不要放棄,一定要給自己機會,勇往直前。

  《楞嚴經講義》,[二剖妄出真 (分叁)]

  [卯初述迷請示 ]

  [二佛慈許宣]

  [叁分別開示 今初]

  這個妄,就是帶有少分妄的見精,出真就是如來藏性。帶有少分妄的我們稱爲見精;純一無妄,我們叫做如來藏。所以,剖妄出真,他告訴你:這些什麼是妄,放下那個妄,真心就出來。這個妄心跟真心如果弄不清楚,修行不能成就。

  經文[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爲我等輩,宣說因緣,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

  [此述]這一段是在講述[其迷悶]。問題出在哪裏,爲什麼會迷悶?[謂世尊爲我等輩;于顯見超情科中,宣說因緣及與自然],因緣是二乘人、權教菩薩所說的;自然就是外道所主張的;可是,真正的如來藏性是超越外道的自然,以及二乘、權教菩薩的因緣法。[二者俱非之義],二者就是非因緣、非自然,究竟的如來藏性,是超越外道的自然,和二乘人、權教菩薩所主張的因緣法。[更加重重疊拂],[疊]就是再一次,[拂]就是除惑,就像我們拂去這個塵垢,所以,重重疊拂,就是再一次的除去我們的迷惑。[是我已聞];前面都已經講了。

  [而諸(助語詞)和合相與不和合,是我未聞],和合,和合相就是因緣;不和合就是自然,只是文字不同,意思一樣。和合相就是因緣和合相,外道講不和合相,那就是講自然。是我未聞,[心中猶未開通。心猶未開一句,別指],就是特別指前面所說的[和合與不和合,因先未聞],因爲以前沒有聞,[故心]智[未開],我們講:智慧,智慧,智是體,慧是用,嚴格講起來,智跟慧是不一樣的,慧是一般我們所講的作用;智就是一般我們想的體,所以,智比慧要更深。故心智未開,[欲望佛說],當然希望佛繼續說法。但是,在這個時候,[並無要佛重拂],在這裏,在這個時候,並沒有說希望佛再一次的破除[因緣自然之意]。因爲前面已經講過了,[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者]:見見非見有兩種解釋:第一個[見]就是當動詞;第二個[見]就當名詞。第一個[見]就是能見到;第二個[見]就是見精,能見到那個見精,這個時候猶非真見,非真見。

  見見非見的意思就是:前面非因緣、非自然已經聽不懂了,現在更聽到佛開示的見見非見,更糟糕、更聽不懂!所以,第一種解釋就是:能見到那個見精,這個時候猶非真見;另外一種解釋是:當真見見到了妄見,真見不墮于妄見,這兩個角度诠釋,都可以解釋見見非見的意思。[因未聞和合不和合之義],因爲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因緣、非因緣、非自然、就是非和合、非不和合。[已是迷悶,而今更聞,見見非見,此理不明,重增一重迷悶,急于求示]。

  我把經文貫串起來,讓大家更了解意思。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爲我二乘人及權教菩薩,所宣說的因緣,以及外道所主張的自然,諸和合相的因緣相,與外道所主張的不和合相的自然相,那個時候心仍然未開;這個未開是指和合、不和合,就是還沒有徹底了解和合和不和合,未開是指兩個角度。那個時候心猶對和合的因緣相、不和合的自然相,意思是沒開通。現在佛更進一步的講:見見非見,就更深一步的講,能見到見精,那個時候猶非真見;更弄不懂,重增迷悶。

  經文[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淨。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

  伏願弘慈,[弘]就是大,大慈;[施]就是賜與;大慧目就是奢摩他微密觀照,我們《楞嚴經》前面講的:奢摩他、叁摩、禅那,加起來就是首楞嚴大定。大慧目,一個人慧目未開,沒有辦法醒的。現在的修行人,不聽經、不聞法,關起門來就拼。有一個法師,關起門來就拼了:念阿彌陀佛,每天誦《彌陀經》,他不聽經的,他認爲自己這樣很有修行。有一天來參訪師父,他說:請慧律大和尚爲我開示。我說:從哪來?他說:南部的山區來,也許在六龜,也許在屏東,他不講我們也不方便問。我說:怎麼修行呢?他說:我每天誦《彌陀經》、念佛。我說:你從不聽經嗎?他說聽了有老法師開示,說這樣子就可以了。我說:好!你每天都誦《彌陀經》,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曰極樂,是不是?他說:對,經典是這麼記載。你告訴我:西方在哪裏?你講啊,你要去,你總要知道地方啊!…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