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一▪P2

  ..續本文上一頁他說:太陽落下的那個西方。我說:那太陽落下的地方,臺灣看,是太陽落下,美國看,是太陽升起來。他一下子楞住了!我說:你再找找看,你每天都念那個,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西方到底在哪裏?這個就是不聽經、不聞法的結果。

  繼續猜!我說:你那個西方是指須彌山,因爲日月繞須彌而轉,是指須彌山的西邊嗎?還是指太陽落下的西邊?如果說太陽落下的西邊,春、夏、秋、冬,稍微有天文的知識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每個季節日落的位置是不一樣的,地球、太陽自轉、公轉,你告訴我:西在哪裏?他說:呃,西邊……可能是娑婆世界的西邊,因爲釋迦牟尼佛管一佛土娑婆世界。我說:娑婆世界包括什麼?他說: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一佛國土。我說:好!那就銀河系吧,太陽系帶著九個行星走,就銀河系啰,銀河系再擴大就是超星群系了,銀河系仍然繞著宇宙一個中心點,兩億年轉一圈,包括整個太陽系都在移動,你說娑婆世界的西方到底在哪裏?這下子回答不出來了。我說:你不聽經、不聞法,念了二十年《彌陀經》,你每天念,西方在哪裏你都不知道,你要怎麼去啊?就講不出來啊,你不聽經、不聞法,就是這樣子啊!

  所以,佛陀說:西方不可以作西方解,東方不能作東方解,東方、南方、西方、北方都在心性,在《金剛經》裏面講:無有定法,如來所說,方位本是人的定位。你八大宗派沒有會歸佛的心性,拉左邊就會跑到左邊,拉右邊就會失去左邊,講東方淨土,東方淨土是什麼?講西方淨土,西方淨土不了解。他就說:大和尚,請你開示。法師就說:您問的我都沒辦法回答。我說:西方在心中,在我們的心性中,佛陀東、南、西、北,統統在心性當中,如果你一定要把它定位;他說:慧律法師!那西方就不存在了?我說:那是表法的。好!我現在問你,你給我回答:極樂世界是物質世界,還是精神世界?極樂世界是生滅法,還是不生不滅法?你講!如果極樂世界是物質世界,那你去做什麼?他怎麼能夠一個早上供養十萬億佛土,即以食時,還到本國?物質世界你坐飛機也沒辦法啊!他說:也對!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心的世界。對不對?對!那我請問你:西方極樂世界是生滅法,還是不生不滅法?如果它是生滅法,你去做什麼?因爲它萬法都是敗壞之相啊!我說:如果西方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法,只有虛空就是不生不滅,表法的,真空法性如虛空,不生不滅,空沒有來去、生滅、增減,又何必求生?這裏面是不是有很深的道理?你才真正懂得淨土法門?他說:你今天問的,我統統沒辦法回答!我說:是嘛!我就告訴你佛法不是這麼簡單的,要不然爲什麼要大善知識呢?

  說東方,不要作東方解;說西方,也不要作西方解,這個都是相,都是表法的。他說:那東方藥師佛呢?我們先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東方表示什麼?那你認爲東方是藥師琉璃光世界,東方是什麼?東方是表法的,太陽起來的時候,那個位置是東方,表示心迎向陽光的人能夠消災,諸惡莫作,心靈迎向陽光;衆善奉行,第二道陽光;自淨其意,全部見到陽光,一個人心迎向陽光,就不會得憂郁、嫉妒、貪瞋癡,所以,佛法回歸到最後,仍然是清淨自性的東西。我說:法師!你出家幾年?他說:我出家將近叁十年,可是,到山上住了二十年。好!我就沖著你這一點,我說:法師,請問佛法從哪裏來?他說:佛法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我說:錯!你不有聽過,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講過一句嗎?若說佛有說法,即是謗佛,這個佛法怎麼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呢?錯!他說:跟大和尚講兩句還真難!我說:不難!你再想想看,佛法從哪裏來?你再想想看,佛法從哪裏來?他說:不是佛講,那到底是誰講的呢?我說:錯!佛法是從佛的清淨的心性流露出來的,所以,萬法要回歸到佛的清淨自性,才叫做正法。一下子那個法師恍然大悟!我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法師,我才跟你講這樣幾分鍾,哇!還比我二十年來的修行得到更多!所以,我就勉勵大家:你既不聽經、不聞法,你死在自己的角度裏面,自己完全不知道,要不然要大善知識做什麼?回去以後就很乖了,我所講的法,每一片都看,一片都不放過;法師講的好!開始認同師父。我說:這個就是聽經聞法的重要,就是修行需要有大善知識的指引。

  好!講到這個叫做施大慧目,開示我等,覺心明淨,覺心就是本覺之真心,明淨就是本明之真淨,本覺之真心,本明之真淨。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上述迷,此請示。弘者大也,施者賜也。伏願如來,發大慈心,賜我大慧。此大慧目,即奢摩他,微密觀照,稱正因之理],[稱]就是合于。這個奢摩他翻譯成中文叫做定中有慧。即奢摩他,微密觀照,稱正因佛性之理,合于正因佛性之理。正因佛性就是指如來藏性,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叫做正因佛性之理。[所起了因]佛性[之慧]是用;換句話說:依體起用,體是正因佛性,用是了因佛性,依體起用,攝用歸體,體用不二。[開示我等覺心,令得明淨。覺心即本覺真心,亦即根中見性]。爲什麼講見性呢?在這兒用眼睛來作代表,眼睛叫做見性;如果說耳朵叫做聞性;如果鼻子叫做嗅性;如果是舌頭叫做嘗性;如果是身體叫做觸性;如果是意根叫做識性。

  爲什麼加一個性?就是會歸平等的心性,見性、聞性、嗅性性等等,同一性,元于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我們六根其實是一性,回歸到一個真性,六根其實是同一個體性,叫做元于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所以,也就是根中見性,[二妄未除],二妄就是真、妄。我們先看經文:阿難!一切衆生,輪回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二顛倒就是真心跟妄心互相顛倒,叫做真妄顛倒。當處發生,當業輪轉。二妄未除,[迷悶未釋,則迷雲悶霧,重重籠罩,覺天心地],什麼叫覺天心地?就是本覺如天之心地,[不得明淨],我們都有佛性,可是,用不出來,一個人沒有禅的叁昧的功夫,雖然知道我們有涅槃妙性,就看得到,吃不到。就像一個人,眼前放著一顆很好吃的水果,可是,你沒有禅叁昧的功夫,你吃不到!衆生就是這樣,雖然每一個人都有清淨的妙明真性;可是,有不出來,雖然有,不會運用,就象眼前一顆很甜的水果,你看得到,吃不到!

  現在所有的佛弟子,都知道每一個人都是佛;可是,沒有禅叁昧的功夫,沒有用,發揮不出來。[故求開示]。說:覺天心地,不得明淨,所以求開示。[使迷悶釋],如果這個迷悶釋懷了,除掉了,如釋冰消了。[見妄除],這個見妄,分同分妄見,還有別業妄見,這個是見妄。同分妄見、別見妄見,我們還是看經文:雲何二見?一者衆生別業妄見;二者衆生同分妄見。別業妄見就是個人的業感緣起,個人的業;衆生同分妄見,就是日月星辰,大夥都看得到,大家都認同,後面會講到。見妄除,[則覺心即得明淨矣!作是語已,悲淚頂禮,承受聖旨者:作是請示語已,悲傷流淚,心有感傷,傷已沈迷不悟;頂禮則求釋迷悶,故凝神靜慮],[凝]就是集中,[承受佛聖之法旨。初述迷請示竟]。因此諸位要集中精神,要有勇氣、骨氣,要好好的聽經聞法,不得缺席,也不能缺席!

  [卯二 佛慈許宣]

  經文[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大衆,將欲敷演,大陀羅尼,諸叁摩提,妙修行路]。

  這個大陀羅尼就是大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所以,我們爲什麼持咒、念楞嚴咒力道這麼大?陀羅尼就是大總持,所以,我們那個翻譯成[往生被],其實還不夠圓滿,應當說是[陀羅尼被],稱[陀羅尼被]才不會很恐怖。所以,有一次工作人員不太懂,人家信徒來的時候,還初學佛法,然後她碰到他就一直鼓吹:喂!菩薩,菩薩!買一件往生被啦,很好喔!他說:我都還沒死,叫我買往生被!呸呸呸!衆生又很忌諱這個東西。所以,以後流通往生被要講:請一件往生被,等同一部大藏經,可以水災解難,鎮宅,不一定是往生可以蓋,在家也是很吉祥的!介紹往生被,要介紹的很好聽;一定要介紹成死人才蓋的,大家看到那一件就怕!所以,有的人很忌諱死亡這種東西。

  大陀羅尼就是大總持,諸叁摩提就是一切叁摩提,後面有所說的二十五聖圓通法門,就是叁摩提。妙修行路,妙修行路有五十五進位,後面會講到。妙修行就是從耳根叫做妙耳修行路,娑婆世界清淨在音聞,由耳根修行,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此經家敘佛,將示妙悟妙修,令得圓證。以當機聞說見見非見,重增迷悶,故于爾時佛生憐愍。憐其智劣],就是沒有智慧,[愍其未悟,既然未開圓解,不能遽起妙修]。[遽],突然,未開圓解,你怎麼修?這一句話是不是就像師父剛剛講的那個比丘?一下子就去躲在山上,弄了二十年,我問他[西方]兩個字,回答不出來!聽經聞法重不重要?它是最重要的!修行,知見決定一切;處世,態度決定一切。

  沒有大開圓解,你從哪裏修呢?講空失去有,講有失去空;講中道,也不曉得中道到底是什麼;講般若,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般若,誰不會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誰不會念?真正的般若,不會,文字上到是會念一些,但是,真正心性上的般若,因爲沒開悟,不知道!不能遽起妙修。[曰將欲敷演者:是尚未敷揚演說,但先懸敘于此也。大陀羅尼,此雲大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有多字陀羅尼(如楞嚴咒,尊勝咒等)]。這個我們都教過了。[少字陀羅尼(如六字大明王咒)],唵嘛呢叭彌吽。[一字陀羅尼(如唵字,吽字),無字陀羅尼之別],這無字陀羅尼就是衆生本具足的如來藏性,無字,在我們的心性當中,就是沒有語言、文字的,叫做無字陀羅尼。

  [圭峯禅師疏《圓覺經》,不取多字、一字]陀羅尼,[但取無字],無[即淨圓覺心]。清淨圓滿的真覺之真心。[今亦取無字,即如來密因之理,約因],就因來說,[即衆生所具,…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