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日期:2009.5.15-2009.5.23
片數:共5片(本片爲第2片)DVD
[巳二 各舉易例(分二)]
[午初 別業妄見 二同分妄見(午初分五)]
[未初 征陳所見]
[二 審難即離]
[叁 詳示妄因]
[四 喻明所以]
[五 以法合喻 今初]
昨天我們講:雲何二見?一者衆生別業妄見,也就是純屬于個人的問題,含帶有惑所現的依報,還有正報,加上業感。那麼,二者同分妄見,衆生同分妄見,就是共同所顯現的這個外在的環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有共同的一分。底下各舉易例,今天這個課程有點難,初學佛法的人會非常難,要全神貫注,才有辦法理解跟領會。
經文[雲何名爲別業妄見?阿難!如世間人,目有赤眚,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
諸位把筆放下來,先告訴大家他在講什麼。今天講的這個,譬如說:我們一個眼睛好的人,正常的人的眼睛,前面點一盞燈,印度當時候點的都是油燈,那我們臺灣點的也有油燈、也有蠟燭,就以油燈來講吧!前面點了一盞油燈,當正常人的眼睛看的時候,這個油燈上面的燈的火焰,它就是很正常,很明顯這個燈的火焰,這是第一個。就是正常人的眼睛看這盞燈的時候,這一盞燈沒有任何的影子,就是火焰而已,這是第一個。現在要比喻作別業妄見,就是赤眚,就是眼睛有紅、腫的毛病,換眼睛又紅又腫的眼病,來看這一盞燈是什麼?看到這個火焰是看到五重的圓影,就是多出來的圓影,除了這個燈以外,有那個多出來的光影。
它這個比喻什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佛菩薩的正知正見、正覺,真正的智慧來看的時候,沒有我、人、衆生、壽者、山河大地、花、樹,全部都是空,會歸到一真法界,絕對平等的心性。也就是諸佛菩薩來看這個世間,是沒有任何東西,因爲相,透視它,是緣起性,就是空性。所以,諸佛證悟到無生的時候,這個世間完全就是絕對的心靈,這個就是諸佛菩薩用正常的眼睛;正常眼睛就是諸佛菩薩的智慧。諸佛菩薩的智慧看到凡所有相,都是無生,因爲它是緣起,緣起就是空。所以,用真智照著無生的理,沒有一法不空,所以,沒有能緣的意識心,沒有所緣的六塵境界,也沒有六根身,也沒有所緣的外面的境界。所以,佛陀進入一真法界,用正智見到無生的真理的時候,世界完全沒有是、沒有非;沒有對、沒有錯;沒有善、沒有惡;沒有能、沒有所;沒有根身、沒有器界、沒有種子;沒有花、沒有樹;沒有山、沒有日月星辰,但是,當你見性的時候,就是顆粒微塵,就是這一朵花,正是這一朵花,就是見性時候;正是這一棵樹、正是這一座山、正是日月星辰,就在這個時候,不離當處,即得菩提。
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就是這個道理。好!這個是佛菩薩的比喻。現在再來用凡夫的比喻,我們眼睛有毛病了,又紅又腫的眼病,看了這一個燈,除了這個正常的火焰以外,外面呢,有五重。爲什麼叫五色重疊?就表示五蘊身,五陰身所産生的錯覺、妄覺。這比喻什麼?眼睛有毛病是比喻所有的衆生,真心被遮住,現在用妄覺、妄心看這個事情。所以,每一個人的這個心性,因爲沒有正覺,都是妄覺,所以,看這個根身、器界,好象是真的,有那麼一回事情,産生了種種的妄覺,這個五色重疊,就是五蘊身、五根塵。
我們一直認爲,五蘊身是實在存在的,或者是外在的五欲六塵是實在的、山河大地是實在的、日月星辰是實在的,所有的相,都認爲它是實體。我先解釋一遍:雲何名爲別業妄見呢?什麼叫做別業妄見?阿難,就像世間人,他的眼睛有赤眚,眼睛生翳,致使禅學模糊不清的一種病,就是又紅又腫的眼病,表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卡一層厚厚的無明,這是比喻。夜見燈光,別有圓影,五色重疊。
[首句征問,阿難下陳其所見。如字舉例之辭;世間人]是[指凡]夫、[外]道、[權]乘菩薩、[小]乘人;[目有赤眚(眼生紅翳)],眼睛又紅又腫的一種眼病。[例無明見病];就是我們見東西,它就産生心靈的毛病,而且有粗的、有細的,例如無明見病。[夜指迷位]的衆生;凡夫、外道、權乘、小乘人。[燈指藏性];正常人看這個藏性的時候,如如不動,了無一物;凡夫看,問題就很多![五色圓影,例衆生五蘊幻軀],爲什麼講幻?因爲它是因緣生的東西,它是敗壞之相,我們一定會化作一堆骨灰,所有的爭執,會隨著時間而消失,聰明的人,現在就穩住自己。
[世界五塵幻境。因衆生有能見之妄見,故有所見之身、心、世界],爲什麼有能見之妄見?這個妄見就是加了強烈的執著跟分別,這個含義就是這樣,認同它是實在的,所以,這個妄就一直起來,而且這個起來,它不是真覺、不是正見,是妄見。故有所見到的身、心、世界,不知道身是空、心是空、世界也是空,不知道這個道理。[見妄若除,身界叵得];如果我們帶妄之見能夠除掉,就是歇即是菩提,身界不得,身心跟器界都不可得。[赤眚不起,圓影何來]?意思是說:無明破除了,山河大地、一切日月星辰,本不可得,圓影何來?哪有所謂的五蘊身、五根塵?沒有了,五塵境統統沒有。
[好眼例真智],好的眼睛就象真智,這個[燈例]如無生的[真理];佛菩薩的真理是什麼?一切法無生,而我們就認爲一切法是生,所以,就是爭執不休,貪愛、瞋恨、愚癡,什麼統統來,不知道一切法無生。所以,燈是比喻作無生的真理,以真智見到了無生的真理,[以真智見真理],既然無生就無滅,[惟是]平等[一真法界],這樣就更清楚了!把不平等的世界,回歸到平等的一真法界,這個就是真正修行人。所以,修行人心愈清、愈平等、愈無所住,就是真正進入佛的本懷,把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化成無事,這個是真修行人;如果把無事搞成小事,小事搞成大事,那麼,這個違佛的心意教誡。修行人應當懂得平息自我。[本無所有]。
[此處眚影,與下災象,皆不是喻,此舉別業中之別業],這個是指別業中之別業,因爲別業中還有共業。[易知之法,例彼別業難知之法,令難知者,亦易知也],也容易了解。[有以目眚、災象,二皆爲喻],[有以]就是有人認爲,認爲《楞嚴經》的這一段,眼睛有紅熱病或者講到災象,把它誤認爲這是一種比喻。[以喻後之一處多處],來比喻後面所說的一處或多處,[則與後文]章,[文理相背。後文]章[明言:例汝今日],就象你今天,來比例擴大範圍,[例閻浮提等文],閻浮提的範圍就比較大,後面會講到。等等的文章,[皆是以易知例難知也]。所以,非是比喻,是以易知之例,來喻難知之理。
[良以親近之身境,雖爲別業,實則與衆同住共見,誠難覺其爲別爲虛也]。良以:實在是,以親近之身境,自己這麼接近的身境,色身還有外境,雖然是別業,實在則跟大衆同住又共見,同樣住在一起,又大家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是毋庸置疑,實實在在的。所以,一般衆生誠難覺其爲別爲虛,一般人是不有辦法了悟這個是別業所現,或者是虛妄不實在的根身和器界。[故舉眚見]而現出[燈影],因爲眼睛有毛病,所以現出了燈影,就是這個;我們因爲心有毛病,所以,現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好象真的一樣,讓你去執著,事實上沒有。若把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碎爲微塵,我們就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眚目別見],只有眼睛有毛病的人就看得到,意思就是:只有心中有無明的、妄惑的人才看得到。[別中之別,虛上之虛。最易知其爲別爲虛者,以例之。故下文雲:“例汝今日,以目觀見],你用眼睛看出去,這些[山、河、大地],本來是空,[及諸衆生],還是空。但是,你卻把它認爲那是有實在的山、實在的河、實在是大地,統統有,以及一切我相、人相、衆生相,統統有,山相、河相、大地相,沒有一樣,你不認爲它是有的,問題出在哪裏?問題就在[皆是無始見妄所成]。統統是無始來,帶有一種嚴重、強烈的執著,而成爲這些山河大地、一切衆生,因爲你認同他,沒有辦法透視它是空性的、是緣起性的,你還以爲真的有一座山、真的有河、真的有大地、真的有一切衆生,事實都是空,無所有。
[一人如是,彼彼皆然,即以一人例多人,同是別業妄見,所有親近之依、正],外在的依報,內在的六根身。[雖然彼此同住共見,與群翳觀燈],[群翳]就是大家一群眼睛有毛病的人,在看這一盞燈。我們也是一樣,所有的衆生都帶無明病,來看這個山河大地,以及一切衆生,叫做群翳觀燈。群翳就是表示一切衆生眼睛都有毛病,一切衆生心靈都有毛病,帶著無明病,來看這個世間。[所現圓影],還真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雖然是同,其實各病]。你看到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一切衆生相,看起來好象感覺都一樣,是同;但是,問題是出在每一個人的見病,其實是各病,各個眼睛的病,意思是各個心靈的病;而我們沒有人指出我們心靈有病,所以,從來沒有一個人有覺醒的功夫,只有佛!
[又以疏遠之境,雖爲同分,與己懸隔,受用不一],疏遠之境,譬如說外太空,日月星辰、火星離我們很遙遠,或者是銀河系,或者種種的星系,離我們非常的遙遠,好象跟我們沒有什麼關系。所以,又以疏遠之境,雖然是同分,與已懸隔,受用不一,有的人我們很受用,有的東西我們受用,譬如說我們的阿裏山、日月潭,在臺灣的人都很受用,離得近嘛。歐洲人來一趟,就比較遠一點了,所以,受用不一。如果我們要去阿爾卑斯山,對歐洲人就比較近;可是,對臺灣人就比較遠了。所以,雖然是與已懸遠,但是,對別人來講,我們這裏是懸遠,那邊就比較親近。所以,每一個人生出來的業感不一樣,受用也不一樣,[誠難覺其爲同爲妄也]。很難覺察到,說這些共業所感的日月星辰、衆生相…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