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飲食、男女,它叫做非理性的東西,譬如說你這個胃,從一出生不需要人家教,這個胃就是收縮,一出生以後,他就一定要吃奶,不吃奶,他就生病。我們長大了,荷爾蒙具足的時候,我們有能力繁衍後代,這個也是非理性的東西。所以,佛告訴你這個是不能控製的,只有避開來而已,沒有任何的辦法,欲來須避,如避火炕。
在佛的比喻:你可以帶領千軍萬馬、百萬大軍,你就是破不了女色,因爲它是本能;飲食跟男女它是本能啊,無量劫來的生死,它像滔滔江河、大海一樣的,你要堵,你怎麼堵得住?所以,要用疏導的。譬如說男女,晚餐不吃,吃少一點,讓它不要這麼體力,多服務人群,多爲常住,然後多付出一點愛心,多做一點慈善事業。把我們的愛心一直發揮,把我們男女的欲望,一直把它爲常住,把它體力發揮出來,把它升華,能夠幫助無量無邊的衆生,我們有這個動能,這是很正常的;這個是推動人類的能力,因爲他有這個能力;但是,問題是你會不會轉化它?所以,談到這個男女,它不是說很害臊的事情,你就是本能,天生的,你胃不吃東西,它一定會死,這個就是本能;長大了,它自然就會繁衍後代,這個就是本能,沒有辦法控製的!
所以,你必須用理性來舒緩,飲食,我們控製飲食,早餐要飽,午餐要少,晚餐不吃也很好,控製一下飲食。好!那麼,我們如果有男女強烈的欲望,那你想想看,如果我們沒有繁衍後代的本能,那你看,爲什麼要舉辦一個結婚?爲什麼?他就是沒辦法破。好!講這個不是害臊、羞恥的事情,我們要懂得轉化,沒關系,轉化的意思就是:譬如說我保持單身,我遠離男女;或者是包含吃少一點,欲望它就會少,體力夠用就行。如果我有體力,我爲常住做事情、爲一切衆生做事情,我送法寶,乃到于我服務社會,我照顧弱勢團體,或者親自做公共來福利人間,他把這個體力一直升華,久了,他就會忘記了,就慢慢慢慢的下降。是不是?這個就對了!
你問一個人說:你有沒有男女的念頭?除了證阿羅漢果才證到無生,要是凡夫,他就一定在緣起法裏面會有貪、瞋、癡,一定的道理。所以,這個叫做非理性,飲食、男女,它不是理性的東西,意思就是:你完全沒有辦法控製它。所以,有辦法讓它慢慢的轉化,這個就對了!當處發生,就是真心被拿來妄用,因爲起妄而發生。[則合外道所計],則合,就變成了外道,[所計]就是所主張的看法。[時生]、就是因爲時間而生。[方生]、[方]就是空間,因爲空間而生。[梵天生]、大梵天而生,[神我生],認爲有一個神我而生的,這個我們前面都講過。[究竟實非時、方、梵天、神我而生]。絕對不是![前雲]:前面所說的,[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叁藏十二部經典,統統在這八個字,你注意聽!諸法就是緣起,只要是緣起法所生的一切法,都是生滅、都是敗壞、都是性空,所以,會歸到最後,其實是心所顯現出來的,緣起法顯現在你的心性當中,心性但莫住著,即得;著,就變成妄。
叁藏十二部經典的修行,就是《金剛經》裏面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諸位!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爲什麼無所執著?因爲萬法都是緣起;萬法都是生滅;萬法都是刹那生刹那滅;萬法都是無常;萬法都是不可得;萬法都是短暫的;萬法都是敗壞之相;萬法都是必死相;萬法都是一切——生滅,刹那回歸到最終究點,就是生滅,生滅就是幻,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諸法所生,就是一切有爲法,所生的,其實都不可得,都是緣起,都是空性,唯心所現。所以,若人欲了知,十方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這個道理。注重你的心性的獨立性,破掉能所,不要引起意識心,不要隨著外境所轉,這個就是真正修行人。[心外本來無法,豈離真理耶]?
[例彼身界,若離妄見別有,則此身界,應非妄見所見,雲何必有妄見之衆生,方見根身器界耶]?這段解釋一下:譬如說根身還有器界,如果離開了妄見而有嗎?那麼,這個身界應當就不是妄見所見的了?爲什麼叫做妄?加一層強烈的執著認同,死執不放,一切衆生相是真,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是真,不知道那是緣起、假。雲何必有妄見之衆生,才見到根身、器界呢?所以,這個世間,是一大幻妄的緣起,禅宗講:無一法非幻,禅宗這一句就解決了!人生、宇宙、無一法非幻,在這人生、宇宙當中,沒有一法不是幻,一個顆粒微塵是幻;一朵花是幻;一棵樹是幻;一座山是幻;日月星辰無所不幻,幻無實性;幻無實性,不著就是真性。
[《起信論》雲: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因爲依能見,境界就妄現。[若離能見,則無境界]。這一句特別重要!如果你能夠放下那個妄見,就沒有一切境界,境界本空。所以,問題還是出在自己的問題,你如果找到了根源,原來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心性的問題,那麼,調整自己的心就是修行。聰明的人絕對不會爲愚癡的衆生而苦惱、而瞋恨。以前早上來的時候,像我們今天,101外面排了很多結緣的書,以前都沒有控製,書全部被搬光光!有一個婦人差不多五十歲,反應不是很快,我下來的時候,搬了一堆,從這裏要搬,我問她:你搬這個要去哪裏?我要替你去發,給跟人家結緣。我說:不用了,拿一本就好。所以,書放在這不一定真的渡衆生,會不會給你拿去賣呢?讓衆生造業呢?這不需要錢?這是十方衆生的血汗錢,如果你拿那個結緣品真的去看,沒有話講;她來,拿了一堆!
還有的佛弟子也沒什麼良心,那個佛像、爛了的經典、破舊的、老舊的,他不要的,一堆給你擱在那兒,他沒辦法處理,他不要還外道的,統統來就給你放著!我們開這個結緣櫃,本來是一種慈悲心;可是,他就不會體諒我們,他就利用這個結緣櫃造業!要看,請一本回去,我們目的是這樣,度衆生;可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情。我叫她放下,她馬上就變臉,要生氣了,好象要跟我吵架一樣,我就這樣子看著她,看她好象要生氣,我就沒有反應。菩薩!放下來,後來也是氣憤得要走了;我幫我發還不好?我說:不用了!要的請他來請,菩薩!我很慈悲,笑嘻嘻的跟她講:要的人,請他來請就好,我們這個多少錢印的,你一次搬光光!我看了好幾次,難過!對不對?所以,慈悲心就會被人家利用,真的!看了很難過。我們知道,這是心的問題。[是則身界,豈離見耶?二審難即離竟]。我們這個身界,怎麼有辦法離開這個見性呢?
[未叁 詳示妄因]
經文[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爲影;影、見俱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于是中有非燈非見]。
現在開示,詳示這個妄因,是故你應當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圓影之五色,這個色實在是燈,就是燈,見病爲影,是因爲眼睛有紅熱病的見性之病,才看到了這個光影,這個光影、圓影跟能見俱眚,[俱]就是皆因,[皆因]眚,就是眼病。問題出在哪裏?再解釋一遍:我們應當知道,圓影的五色問題是出在哪裏?出在燈,色其實是在燈。而這個燈,是因爲有了見病,才看到這個影子,這個無論是五色的圓影,還有能見的見性,問題統統是出在有毛病的眼睛,俱眚。見眚非病,如果真正的見到了問題,如果真見見到了眚病;見眚就是真見,見到了眚病,眼睛好了,見到了眚的問題,見眚就非病了。見眚就是說問題解決了,你見到了病眼,找到了病因,眼睛就沒毛病了,就是非病了,就不是病眼了,終不應言,不要一直在講說:到底是燈産生那個五重圓影?還是見性産生五重圓影。因爲那個圓影本身是幻、是不實在、是緣起幻化出來的。
我們五根身、五塵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它就是幻,它就是緣起的妄,在緣起的空性裏面一直討論,就變上妄上加妄。所以,沒有學佛,生命完全失去意義,就是這個道理,叫做頭上安頭,妄上加妄,就一直要找到那個快樂;事實上沒有快樂,這個世間哪有真正的快樂?我們因爲妄執、妄求、妄上加妄,一直相要追求那個快樂,結果就更糟糕,一直造惡,一直想要解決我們內在裏面的苦惱。譬如說:想簽大家樂、中六合彩,就愈簽愈多,一直都沒中,本來想要得到一點財産,愈糟糕!好!交一個男朋友、女朋友,本來是想要說得到一個依靠;這個有時候,有的人當然是有;有時候就更糟糕,變成他依靠你!一輩子你都要養他,他也沒志氣,本來要找一個依靠,結果他全部靠你,這個很難講的,本來是要找快樂,結果更痛苦!
這個世間就是兩面體的,就是妄上一直加妄,想要解決痛苦,卻找不到解決痛苦的那個原因是什麼?痛苦的原因就是妄,妄就是要放下。所以,你要少欲無爲,身心自在,就是這個道理。爲什麼少欲無爲的人,他會慢慢的快樂?學佛的人,如果沒有愈學愈快樂,而愈學愈苦惱,那麼,你走錯路了!所以,我們真正見到了眼睛的毛病,那麼,離于眼睛的眼病,那麼,正常的眼睛就非病了,不要一直講說:這個五色的圓光、圓影,是燈所出現的?還是見性所出現的?于是中,又轉另外一個,于是中的意思是:在這個是燈是見,又轉另外一種角度說;另外又有非燈非見,[非]就是離,或者是離燈而有、離見而有。
再講一遍:五色的圓影,本身就是妄,不應當說這個妄是燈來的、是見性而來的;更不應該轉向另外一個說:離燈而有,或者是離見而有,[是]就是即,[非]就是離,講即燈即見是錯;講離燈離見也是錯,因爲沒有可以討論的,那是眼睛有毛病所現出來的幻相。意思就是說:一切衆生卡住一念的無明,山河大地、根身、器界、日月星辰,無一法不是妄,不需要去討論,不需要去追求,放下就是;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問題出在哪裏,這個問題還是問題,問題就是出在妄,妄本無因,放下就是。
[此正示妄因。見病二字即妄因]。問題出在哪裏?就是你見性有毛病,見性有毛病…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