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二▪P4

  ..续本文上一页,饮食、男女,它叫做非理性的东西,譬如说你这个胃,从一出生不需要人家教,这个胃就是收缩,一出生以后,他就一定要吃奶,不吃奶,他就生病。我们长大了,荷尔蒙具足的时候,我们有能力繁衍后代,这个也是非理性的东西。所以,佛告诉你这个是不能控制的,只有避开来而已,没有任何的办法,欲来须避,如避火炕。

  在佛的比喻:你可以带领千军万马、百万大军,你就是破不了女色,因为它是本能;饮食跟男女它是本能啊,无量劫来的生死,它像滔滔江河、大海一样的,你要堵,你怎么堵得住?所以,要用疏导的。譬如说男女,晚餐不吃,吃少一点,让它不要这么体力,多服务人群,多为常住,然后多付出一点爱心,多做一点慈善事业。把我们的爱心一直发挥,把我们男女的欲望,一直把它为常住,把它体力发挥出来,把它升华,能够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有这个动能,这是很正常的;这个是推动人类的能力,因为他有这个能力;但是,问题是你会不会转化它?所以,谈到这个男女,它不是说很害臊的事情,你就是本能,天生的,你胃不吃东西,它一定会死,这个就是本能;长大了,它自然就会繁衍后代,这个就是本能,没有办法控制的!

  所以,你必须用理性来舒缓,饮食,我们控制饮食,早餐要饱,午餐要少,晚餐不吃也很好,控制一下饮食。好!那么,我们如果有男女强烈的欲望,那你想想看,如果我们没有繁衍后代的本能,那你看,为什么要举办一个结婚?为什么?他就是没办法破。好!讲这个不是害臊、羞耻的事情,我们要懂得转化,没关系,转化的意思就是:譬如说我保持单身,我远离男女;或者是包含吃少一点,欲望它就会少,体力够用就行。如果我有体力,我为常住做事情、为一切众生做事情,我送法宝,乃到于我服务社会,我照顾弱势团体,或者亲自做公共来福利人间,他把这个体力一直升华,久了,他就会忘记了,就慢慢慢慢的下降。是不是?这个就对了!

  你问一个人说:你有没有男女的念头?除了证阿罗汉果才证到无生,要是凡夫,他就一定在缘起法里面会有贪、瞋、痴,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个叫做非理性,饮食、男女,它不是理性的东西,意思就是:你完全没有办法控制它。所以,有办法让它慢慢的转化,这个就对了!当处发生,就是真心被拿来妄用,因为起妄而发生。[则合外道所计],则合,就变成了外道,[所计]就是所主张的看法。[时生]、就是因为时间而生。[方生]、[方]就是空间,因为空间而生。[梵天生]、大梵天而生,[神我生],认为有一个神我而生的,这个我们前面都讲过。[究竟实非时、方、梵天、神我而生]。绝对不是![前云]:前面所说的,[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在这八个字,你注意听!诸法就是缘起,只要是缘起法所生的一切法,都是生灭、都是败坏、都是性空,所以,会归到最后,其实是心所显现出来的,缘起法显现在你的心性当中,心性但莫住着,即得;着,就变成妄。

  三藏十二部经典的修行,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诸位!应当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为什么无所执着?因为万法都是缘起;万法都是生灭;万法都是刹那生刹那灭;万法都是无常;万法都是不可得;万法都是短暂的;万法都是败坏之相;万法都是必死相;万法都是一切——生灭,刹那回归到最终究点,就是生灭,生灭就是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诸法所生,就是一切有为法,所生的,其实都不可得,都是缘起,都是空性,唯心所现。所以,若人欲了知,十方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注重你的心性的独立性,破掉能所,不要引起意识心,不要随着外境所转,这个就是真正修行人。[心外本来无法,岂离真理耶]?

  [例彼身界,若离妄见别有,则此身界,应非妄见所见,云何必有妄见之众生,方见根身器界耶]?这段解释一下:譬如说根身还有器界,如果离开了妄见而有吗?那么,这个身界应当就不是妄见所见的了?为什么叫做妄?加一层强烈的执着认同,死执不放,一切众生相是真,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是真,不知道那是缘起、假。云何必有妄见之众生,才见到根身、器界呢?所以,这个世间,是一大幻妄的缘起,禅宗讲:无一法非幻,禅宗这一句就解决了!人生、宇宙、无一法非幻,在这人生、宇宙当中,没有一法不是幻,一个颗粒微尘是幻;一朵花是幻;一棵树是幻;一座山是幻;日月星辰无所不幻,幻无实性;幻无实性,不着就是真性。

  [《起信论》云: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因为依能见,境界就妄现。[若离能见,则无境界]。这一句特别重要!如果你能够放下那个妄见,就没有一切境界,境界本空。所以,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问题,你如果找到了根源,原来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心性的问题,那么,调整自己的心就是修行。聪明的人绝对不会为愚痴的众生而苦恼、而瞋恨。以前早上来的时候,像我们今天,101外面排了很多结缘的书,以前都没有控制,书全部被搬光光!有一个妇人差不多五十岁,反应不是很快,我下来的时候,搬了一堆,从这里要搬,我问她:你搬这个要去哪里?我要替你去发,给跟人家结缘。我说:不用了,拿一本就好。所以,书放在这不一定真的渡众生,会不会给你拿去卖呢?让众生造业呢?这不需要钱?这是十方众生的血汗钱,如果你拿那个结缘品真的去看,没有话讲;她来,拿了一堆!

  还有的佛弟子也没什么良心,那个佛像、烂了的经典、破旧的、老旧的,他不要的,一堆给你搁在那儿,他没办法处理,他不要还外道的,统统来就给你放着!我们开这个结缘柜,本来是一种慈悲心;可是,他就不会体谅我们,他就利用这个结缘柜造业!要看,请一本回去,我们目的是这样,度众生;可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情。我叫她放下,她马上就变脸,要生气了,好象要跟我吵架一样,我就这样子看着她,看她好象要生气,我就没有反应。菩萨!放下来,后来也是气愤得要走了;我帮我发还不好?我说:不用了!要的请他来请,菩萨!我很慈悲,笑嘻嘻的跟她讲:要的人,请他来请就好,我们这个多少钱印的,你一次搬光光!我看了好几次,难过!对不对?所以,慈悲心就会被人家利用,真的!看了很难过。我们知道,这是心的问题。[是则身界,岂离见耶?二审难即离竟]。我们这个身界,怎么有办法离开这个见性呢?

  [未三 详示妄因]

  经文[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现在开示,详示这个妄因,是故你应当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圆影之五色,这个色实在是灯,就是灯,见病为影,是因为眼睛有红热病的见性之病,才看到了这个光影,这个光影、圆影跟能见俱眚,[俱]就是皆因,[皆因]眚,就是眼病。问题出在哪里?再解释一遍:我们应当知道,圆影的五色问题是出在哪里?出在灯,色其实是在灯。而这个灯,是因为有了见病,才看到这个影子,这个无论是五色的圆影,还有能见的见性,问题统统是出在有毛病的眼睛,俱眚。见眚非病,如果真正的见到了问题,如果真见见到了眚病;见眚就是真见,见到了眚病,眼睛好了,见到了眚的问题,见眚就非病了。见眚就是说问题解决了,你见到了病眼,找到了病因,眼睛就没毛病了,就是非病了,就不是病眼了,终不应言,不要一直在讲说:到底是灯产生那个五重圆影?还是见性产生五重圆影。因为那个圆影本身是幻、是不实在、是缘起幻化出来的。

  我们五根身、五尘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它就是幻,它就是缘起的妄,在缘起的空性里面一直讨论,就变上妄上加妄。所以,没有学佛,生命完全失去意义,就是这个道理,叫做头上安头,妄上加妄,就一直要找到那个快乐;事实上没有快乐,这个世间哪有真正的快乐?我们因为妄执、妄求、妄上加妄,一直相要追求那个快乐,结果就更糟糕,一直造恶,一直想要解决我们内在里面的苦恼。譬如说:想签大家乐、中六合彩,就愈签愈多,一直都没中,本来想要得到一点财产,愈糟糕!好!交一个男朋友、女朋友,本来是想要说得到一个依靠;这个有时候,有的人当然是有;有时候就更糟糕,变成他依靠你!一辈子你都要养他,他也没志气,本来要找一个依靠,结果他全部靠你,这个很难讲的,本来是要找快乐,结果更痛苦!

  这个世间就是两面体的,就是妄上一直加妄,想要解决痛苦,却找不到解决痛苦的那个原因是什么?痛苦的原因就是妄,妄就是要放下。所以,你要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少欲无为的人,他会慢慢的快乐?学佛的人,如果没有愈学愈快乐,而愈学愈苦恼,那么,你走错路了!所以,我们真正见到了眼睛的毛病,那么,离于眼睛的眼病,那么,正常的眼睛就非病了,不要一直讲说:这个五色的圆光、圆影,是灯所出现的?还是见性所出现的?于是中,又转另外一个,于是中的意思是:在这个是灯是见,又转另外一种角度说;另外又有非灯非见,[非]就是离,或者是离灯而有、离见而有。

  再讲一遍:五色的圆影,本身就是妄,不应当说这个妄是灯来的、是见性而来的;更不应该转向另外一个说:离灯而有,或者是离见而有,[是]就是即,[非]就是离,讲即灯即见是错;讲离灯离见也是错,因为没有可以讨论的,那是眼睛有毛病所现出来的幻相。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卡住一念的无明,山河大地、根身、器界、日月星辰,无一法不是妄,不需要去讨论,不需要去追求,放下就是;如果你一直在追求,问题出在哪里,这个问题还是问题,问题就是出在妄,妄本无因,放下就是。

  [此正示妄因。见病二字即妄因]。问题出在哪里?就是你见性有毛病,见性有毛病…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