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日期:2009.5.15-2009.5.23
片数:共5片(本片为第2片)DVD
[巳二 各举易例(分二)]
[午初 别业妄见 二同分妄见(午初分五)]
[未初 征陈所见]
[二 审难即离]
[三 详示妄因]
[四 喻明所以]
[五 以法合喻 今初]
昨天我们讲: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也就是纯属于个人的问题,含带有惑所现的依报,还有正报,加上业感。那么,二者同分妄见,众生同分妄见,就是共同所显现的这个外在的环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有共同的一分。底下各举易例,今天这个课程有点难,初学佛法的人会非常难,要全神贯注,才有办法理解跟领会。
经文[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诸位把笔放下来,先告诉大家他在讲什么。今天讲的这个,譬如说:我们一个眼睛好的人,正常的人的眼睛,前面点一盏灯,印度当时候点的都是油灯,那我们台湾点的也有油灯、也有蜡烛,就以油灯来讲吧!前面点了一盏油灯,当正常人的眼睛看的时候,这个油灯上面的灯的火焰,它就是很正常,很明显这个灯的火焰,这是第一个。就是正常人的眼睛看这盏灯的时候,这一盏灯没有任何的影子,就是火焰而已,这是第一个。现在要比喻作别业妄见,就是赤眚,就是眼睛有红、肿的毛病,换眼睛又红又肿的眼病,来看这一盏灯是什么?看到这个火焰是看到五重的圆影,就是多出来的圆影,除了这个灯以外,有那个多出来的光影。
它这个比喻什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佛菩萨的正知正见、正觉,真正的智慧来看的时候,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山河大地、花、树,全部都是空,会归到一真法界,绝对平等的心性。也就是诸佛菩萨来看这个世间,是没有任何东西,因为相,透视它,是缘起性,就是空性。所以,诸佛证悟到无生的时候,这个世间完全就是绝对的心灵,这个就是诸佛菩萨用正常的眼睛;正常眼睛就是诸佛菩萨的智慧。诸佛菩萨的智慧看到凡所有相,都是无生,因为它是缘起,缘起就是空。所以,用真智照着无生的理,没有一法不空,所以,没有能缘的意识心,没有所缘的六尘境界,也没有六根身,也没有所缘的外面的境界。所以,佛陀进入一真法界,用正智见到无生的真理的时候,世界完全没有是、没有非;没有对、没有错;没有善、没有恶;没有能、没有所;没有根身、没有器界、没有种子;没有花、没有树;没有山、没有日月星辰,但是,当你见性的时候,就是颗粒微尘,就是这一朵花,正是这一朵花,就是见性时候;正是这一棵树、正是这一座山、正是日月星辰,就在这个时候,不离当处,即得菩提。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就是这个道理。好!这个是佛菩萨的比喻。现在再来用凡夫的比喻,我们眼睛有毛病了,又红又肿的眼病,看了这一个灯,除了这个正常的火焰以外,外面呢,有五重。为什么叫五色重叠?就表示五蕴身,五阴身所产生的错觉、妄觉。这比喻什么?眼睛有毛病是比喻所有的众生,真心被遮住,现在用妄觉、妄心看这个事情。所以,每一个人的这个心性,因为没有正觉,都是妄觉,所以,看这个根身、器界,好象是真的,有那么一回事情,产生了种种的妄觉,这个五色重叠,就是五蕴身、五根尘。
我们一直认为,五蕴身是实在存在的,或者是外在的五欲六尘是实在的、山河大地是实在的、日月星辰是实在的,所有的相,都认为它是实体。我先解释一遍:云何名为别业妄见呢?什么叫做别业妄见?阿难,就像世间人,他的眼睛有赤眚,眼睛生翳,致使禅学模糊不清的一种病,就是又红又肿的眼病,表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卡一层厚厚的无明,这是比喻。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首句征问,阿难下陈其所见。如字举例之辞;世间人]是[指凡]夫、[外]道、[权]乘菩萨、[小]乘人;[目有赤眚(眼生红翳)],眼睛又红又肿的一种眼病。[例无明见病];就是我们见东西,它就产生心灵的毛病,而且有粗的、有细的,例如无明见病。[夜指迷位]的众生;凡夫、外道、权乘、小乘人。[灯指藏性];正常人看这个藏性的时候,如如不动,了无一物;凡夫看,问题就很多![五色圆影,例众生五蕴幻躯],为什么讲幻?因为它是因缘生的东西,它是败坏之相,我们一定会化作一堆骨灰,所有的争执,会随着时间而消失,聪明的人,现在就稳住自己。
[世界五尘幻境。因众生有能见之妄见,故有所见之身、心、世界],为什么有能见之妄见?这个妄见就是加了强烈的执着跟分别,这个含义就是这样,认同它是实在的,所以,这个妄就一直起来,而且这个起来,它不是真觉、不是正见,是妄见。故有所见到的身、心、世界,不知道身是空、心是空、世界也是空,不知道这个道理。[见妄若除,身界叵得];如果我们带妄之见能够除掉,就是歇即是菩提,身界不得,身心跟器界都不可得。[赤眚不起,圆影何来]?意思是说:无明破除了,山河大地、一切日月星辰,本不可得,圆影何来?哪有所谓的五蕴身、五根尘?没有了,五尘境统统没有。
[好眼例真智],好的眼睛就象真智,这个[灯例]如无生的[真理];佛菩萨的真理是什么?一切法无生,而我们就认为一切法是生,所以,就是争执不休,贪爱、瞋恨、愚痴,什么统统来,不知道一切法无生。所以,灯是比喻作无生的真理,以真智见到了无生的真理,[以真智见真理],既然无生就无灭,[惟是]平等[一真法界],这样就更清楚了!把不平等的世界,回归到平等的一真法界,这个就是真正修行人。所以,修行人心愈清、愈平等、愈无所住,就是真正进入佛的本怀,把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化成无事,这个是真修行人;如果把无事搞成小事,小事搞成大事,那么,这个违佛的心意教诫。修行人应当懂得平息自我。[本无所有]。
[此处眚影,与下灾象,皆不是喻,此举别业中之别业],这个是指别业中之别业,因为别业中还有共业。[易知之法,例彼别业难知之法,令难知者,亦易知也],也容易了解。[有以目眚、灾象,二皆为喻],[有以]就是有人认为,认为《楞严经》的这一段,眼睛有红热病或者讲到灾象,把它误认为这是一种比喻。[以喻后之一处多处],来比喻后面所说的一处或多处,[则与后文]章,[文理相背。后文]章[明言:例汝今日],就象你今天,来比例扩大范围,[例阎浮提等文],阎浮提的范围就比较大,后面会讲到。等等的文章,[皆是以易知例难知也]。所以,非是比喻,是以易知之例,来喻难知之理。
[良以亲近之身境,虽为别业,实则与众同住共见,诚难觉其为别为虚也]。良以:实在是,以亲近之身境,自己这么接近的身境,色身还有外境,虽然是别业,实在则跟大众同住又共见,同样住在一起,又大家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是毋庸置疑,实实在在的。所以,一般众生诚难觉其为别为虚,一般人是不有办法了悟这个是别业所现,或者是虚妄不实在的根身和器界。[故举眚见]而现出[灯影],因为眼睛有毛病,所以现出了灯影,就是这个;我们因为心有毛病,所以,现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好象真的一样,让你去执着,事实上没有。若把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碎为微尘,我们就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眚目别见],只有眼睛有毛病的人就看得到,意思就是:只有心中有无明的、妄惑的人才看得到。[别中之别,虚上之虚。最易知其为别为虚者,以例之。故下文云:“例汝今日,以目观见],你用眼睛看出去,这些[山、河、大地],本来是空,[及诸众生],还是空。但是,你却把它认为那是有实在的山、实在的河、实在是大地,统统有,以及一切我相、人相、众生相,统统有,山相、河相、大地相,没有一样,你不认为它是有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皆是无始见妄所成]。统统是无始来,带有一种严重、强烈的执着,而成为这些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因为你认同他,没有办法透视它是空性的、是缘起性的,你还以为真的有一座山、真的有河、真的有大地、真的有一切众生,事实都是空,无所有。
[一人如是,彼彼皆然,即以一人例多人,同是别业妄见,所有亲近之依、正],外在的依报,内在的六根身。[虽然彼此同住共见,与群翳观灯],[群翳]就是大家一群眼睛有毛病的人,在看这一盏灯。我们也是一样,所有的众生都带无明病,来看这个山河大地,以及一切众生,叫做群翳观灯。群翳就是表示一切众生眼睛都有毛病,一切众生心灵都有毛病,带着无明病,来看这个世间。[所现圆影],还真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虽然是同,其实各病]。你看到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一切众生相,看起来好象感觉都一样,是同;但是,问题是出在每一个人的见病,其实是各病,各个眼睛的病,意思是各个心灵的病;而我们没有人指出我们心灵有病,所以,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觉醒的功夫,只有佛!
[又以疏远之境,虽为同分,与己悬隔,受用不一],疏远之境,譬如说外太空,日月星辰、火星离我们很遥远,或者是银河系,或者种种的星系,离我们非常的遥远,好象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又以疏远之境,虽然是同分,与已悬隔,受用不一,有的人我们很受用,有的东西我们受用,譬如说我们的阿里山、日月潭,在台湾的人都很受用,离得近嘛。欧洲人来一趟,就比较远一点了,所以,受用不一。如果我们要去阿尔卑斯山,对欧洲人就比较近;可是,对台湾人就比较远了。所以,虽然是与已悬远,但是,对别人来讲,我们这里是悬远,那边就比较亲近。所以,每一个人生出来的业感不一样,受用也不一样,[诚难觉其为同为妄也]。很难觉察到,说这些共业所感的日月星辰、众生相…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