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圓湛不生滅之見性。總持諸法,即《起信論》所雲:“心爲大總相法門”。非特近具根中,實則遠該萬法;約果,即首楞嚴王大定,總持百千叁昧;約因果同時,即自性天然本定,是名妙蓮華,即叁如來藏],叁如來藏就是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先把名詞背一下,以後慢慢的了解,一下子了解沒辦法。[圓融無礙之理,爲大總持也。諸叁摩提,乃蹑解所起自利之行],[蹑]就是依,依解所起自利之行。[即二十五聖圓通法門。妙修行路:乃依行所曆之位,即五十五位],我們在楞嚴經大綱有簡單的提過了,五十五位,後面也會講到,在這裏不浪費時間。[真菩提路;乃雙蹑定慧],雙蹑定慧就是定慧均等。[所修兩利之行]。兩利就是自利、利他。[此則通指信、解、修證諸文]。[修]就是行,信、解、行、證。
[《正脈》雲:“諸叁摩提],[諸]就是種種,叁摩提就是叁昧的意思,種種的叁摩提[總目],總名稱離不開[二十五圓通];包括已盡,後面二十五位聖人,都是證聖果的聖人,起來講自己悟道的過程分享給大衆。[妙修行路,密指耳門],我們娑婆世界,清淨在音聞,返聞聞自性。[意言諸圓通中,妙耳門也。以此二句,解]釋[上]面[陀羅尼,顯修門中,耳根圓通,即大總持也]。耳根功德,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用耳根來修行是最快!所以,我常常鼓勵大家,回去放佛號讓它薰習,買一臺念佛機,好好的念佛,薰習,好好的聽,雖然還沒有到見性;但是,他這個耳朵一薰習就成爲種子,金剛種子。現在[不依舊注,平派定慧止觀等]。平均分配定慧止觀,止就是定,觀就是慧。
[按後阿難請入華屋],請入華屋就是要知道有門路的意思,佛陀所講的法就象華屋,可是,要有門啊,要得其門而入啊;不得其門而入,你怎麼入佛的如來藏性呢?[即有得陀羅尼,入佛知見之語]。有得陀羅尼就是具足總持,[有得]就是具足,按後面阿難請佛開示要入門路,阿難一聽就具足了總持,入佛知見之語。[及佛許雲:“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又雲:“于佛如來,妙叁摩提,不生疲倦。”語意全合,足征此處],[征]就是證明,[是預指後之修門也]。
經文[告阿難言:汝雖強記,但益多聞,于奢摩他,微密觀照,心猶未了,汝今谛聽,吾當爲汝,分別開示]。
這個還是要勸勸大家,修行是真功夫,這一句佛就講得很清楚,告訴阿難:你聽經聞法,那只是記憶,如果沒有回歸心性,是沒有用的!但益多聞,多聞是生滅意識心,還沒有入佛的如來藏性的時候,用生滅的心,那個就是多聞。于奢摩他,微密觀照,對于如來藏性裏面的,本自具足的定中的慧,沒有微密觀照,所以,心還是不能了悟。所以,你現在谛聽,我當爲汝分別開示。
[此寄責多聞],[寄]就是含有,這個佛陀含有責備的意思,意思是說:只有聽經聞法是不行的,要會歸心性,要下真的功夫,是非來,能如如不動嗎?善惡來,能如如不動嗎?六根、六塵、六識于一切境界當中能如如不動嗎?要考驗自己。[未開真智]。你多聞,卻沒有開真心之智,[真智]就是真心之智。[告阿難言:“汝雖有強記之力,但增益多聞而已。于奢摩他,自性本定之真理。所起微密觀照,朗然照體之真智,心中猶未了悟,是則真智未開,不能遽示妙修],諸位,真智未開,不能遽示妙修是很重要的次第,這個就是先解後行,如果連聽經聞法都沒有,諸位!你修行不來的!佛法不是拼就有的,佛法要真智現前,才能起妙修行路,這個在在處處都告訴你聽經聞法的重要、大善知識的重要。諸位!不要自負,不是關起門來,誦了一、二本經,念幾句佛,就叫做修行,這可不是這樣子的!
[必先開圓解,爲當務之急也]。什麼叫圓覺?圓覺自性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人人本具的圓滿清淨自性,你都不了悟、不了解,你怎麼修行?這是當務之急。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四個字:開佛的[正見],開佛的[智慧],這個特重要![又微密觀照,即稱真理,所起之真智,開解照了,自性本定],不假外緣,佛所有的法是增上緣,你自己要有骨氣,直下承擔,你自性就是佛!自性本定,[非同識心分別覺觀,粗浮顯露],識心,統是識心就是生滅,識心表示生滅心,就這麼簡單!有增有減就是識心,無增無減就是識性,而識心跟識性是不二,迷的時候叫做識心;悟的時候叫做識性,它本不二。這個識心跟識性,對一個初學佛法實在是困難!非同識心分別覺觀,粗浮顯露,[故曰:“微密”。乃是離妄絕相],這個特重要!離妄,只要是生滅、有增減的、無常的、緣起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在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依靠的!包括你的老公、老婆、你的房地産、你的美貌、你的家庭,它隨時隨地都會毀滅,隨時隨地都會消失。
離妄,[妄]就是生滅,絕相,爲什麼?相是緣起、是生滅,這個相包括色聲香味觸,包括色、空(虛空),色是有形相的,虛空是無形相的,所以,虛空是意識心所幻化出來的,離妄絕相,包括虛空相都不可著。[照體獨立],爲什麼叫照體獨立?十方叁世一切佛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的本性如來藏性,都是獨立存在,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就是講這個,我們的本性。獨立的意思就是不受牽製,不隨境轉,什麼你都動不了他,什麼都不會迷茫。[今之見見非見,即微密觀照也]。現在的見見非見,就是微密觀照,好好的了悟那一顆真心。
[阿難但知見性是真],阿難只就眼前來說,知道見性是真,阿難只知道說這個眼根的見性是真的;但是,[而不知所以真];到底真在哪裏?[複聞見性是妄],帶有少分的妄叫做見精,這個名詞你一定要弄清楚,複聞見性是妄,就是見精之見,含有少分的妄見,這個時候稱爲見精。所以,見性也可以講真,也可以講妄,還沒有很徹底的厘清的時候,這見性有時候真,見性有時候妄。好!見性妄的時候就稱爲見精,帶有少分妄的時候稱爲見精,純一無雜叫做見性,其實它是一個,它是不二,如果見性迷了,它就是妄。
所以,開悟的人,就是塵塵真,塵塵真,塵塵盡是本來人;相相佛,相相佛,相相皆是法身佛,無一法不是法身佛。複聞見性是妄,[而不知所以妄]。阿難但知見性是真,而不知所以爲真,除掉那一些雜的妄見,就是真。[宜乎迷悶,而心未了。觀猶字,佛亦以迷悶是急,先爲開示,令得廣開圓解,方爲起修之本矣]!這一句特重要!起修之本就是開悟見性,才真正的算有修行的開始,要不然你依什麼爲本?你怎麼修是生滅意識心。[故警之曰:汝今自當谛實而聽,依教觀心,由言達理,吾當爲汝分別真見、妄見,開示奢摩他,微密觀照之義]。
經文[亦令將來,諸有漏者,獲菩提果]。
[此兼益未來。承上佛爲分別,見見非見,則真、妄分明。依真智照真理,修微密觀照,不特利益現會],不只是利益現在楞嚴大法這個法會,[亦令將來有漏凡夫],[漏]就是煩惱,有種種煩惱的,我執、法執、還有空執。凡夫[及有學二乘]人,[依此奢摩他,微密觀照之圓解,而起從根解結之圓修],意思就是:從根中去解開那個結。你打結,哪裏打結呢?就是六根打結;要了生死,就是從六根去打開那個結,造生死業的是六根,解脫的也是在你的六根。[而起]就是起動,從根中去解開這個結的圓滿修行。[得證圓滿菩提,無上極果。有漏尚然,無漏可知。二佛慈許宣竟]。有漏之人尚能得到如此的利益;無漏的聖者,你就知道,得到的利益就更大了,無漏可知。
[卯叁 分別開示 (分二)]
[辰初 釋其迷悶]
[二 開其未開 (辰初分叁)]
[巳初 雙標二見]
[二 各舉易例]
[叁 進退合明 今初]
經文[阿難!一切衆生,輪回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
師父先解釋一遍:阿難!一切衆生,包括二乘人、權教菩薩,之所以輪回這個世間,由于真心跟妄心,同分妄見、別業妄見,這二種顛倒,分別見妄。由于有妄執分別心,看到了種種虛妄之相而執著,當處發生,當處就是指真心發生,發生就是變成一念妄動,本來的真心沒有發現,卻發現了妄心。所以,當處是指真心,發生就是指我們的本心、本識,被一層妄所遮住了,結果就是冤枉輪回,我們輪回得很冤枉!當業輪轉,你當著,造什麼善,業,什麼惡業、無記業,就跟著業去轉動,叫做業感緣起,輪轉,輪回也是空無自性。換句話說:我們重複的生活,生命重複的悲哀,而死後重複的輪回。而且生生世世,都過重複的痛苦跟煎熬,而且不覺悟。我們在迷惑的境界當中,不了解是唯心所現,妄執實有,我們依惑就起這個造業;依這個業,就受到這個果報,而成爲無邊的輪回、輪轉,很可憐!
那麼,當處發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我們無明的惑現的時候,根本無明所現的這個業識,這個相分的境界,還有別業妄見,還有同分的妄見,就是共業跟別業,交叉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完全迷失了。這個妄是無所依,是新依真心而起;但是,卻不是真心,一切妄境都是依妄見所現,但是,妄卻不離真。就象你看到一棵樹的影子,看到樹影的時候,你說影子是不是真樹?當然不是!妄見是不是真心?當然不是啊!好!我現在請問大家:那一棵樹所投射出來的影子,是不是真樹?不是,但是,是怎麼樣?是真樹所投影出來的。對不對?所以,妄心不是真心,可是妄心不離真心。你聽得懂這個意思嗎?樹的影子不是真正的樹,可是影子不能離開什麼?不能離開樹;意識心不是真心,可是意識心不能離開什麼?不能離開真心,這樣聽得懂嗎?好!聽得懂。
[此示上文所顯,帶妄之見精],你看,帶有少分之妄叫做見精,這裏就講得很清楚,是見精,不是見性啊!這個時候稱見精,純一無雜稱見性,見精、見性是不二。[乃有二種見妄]。就是同分妄見,還有別業妄見…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同分妄見•別業妄見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