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一▪P3

  ..续本文上一页圆湛不生灭之见性。总持诸法,即《起信论》所云:“心为大总相法门”。非特近具根中,实则远该万法;约果,即首楞严王大定,总持百千三昧;约因果同时,即自性天然本定,是名妙莲华,即三如来藏],三如来藏就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先把名词背一下,以后慢慢的了解,一下子了解没办法。[圆融无碍之理,为大总持也。诸三摩提,乃蹑解所起自利之行],[蹑]就是依,依解所起自利之行。[即二十五圣圆通法门。妙修行路:乃依行所历之位,即五十五位],我们在楞严经大纲有简单的提过了,五十五位,后面也会讲到,在这里不浪费时间。[真菩提路;乃双蹑定慧],双蹑定慧就是定慧均等。[所修两利之行]。两利就是自利、利他。[此则通指信、解、修证诸文]。[修]就是行,信、解、行、证。

  [《正脉》云:“诸三摩提],[诸]就是种种,三摩提就是三昧的意思,种种的三摩提[总目],总名称离不开[二十五圆通];包括已尽,后面二十五位圣人,都是证圣果的圣人,起来讲自己悟道的过程分享给大众。[妙修行路,密指耳门],我们娑婆世界,清净在音闻,返闻闻自性。[意言诸圆通中,妙耳门也。以此二句,解]释[上]面[陀罗尼,显修门中,耳根圆通,即大总持也]。耳根功德,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用耳根来修行是最快!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回去放佛号让它薰习,买一台念佛机,好好的念佛,薰习,好好的听,虽然还没有到见性;但是,他这个耳朵一薰习就成为种子,金刚种子。现在[不依旧注,平派定慧止观等]。平均分配定慧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

  [按后阿难请入华屋],请入华屋就是要知道有门路的意思,佛陀所讲的法就象华屋,可是,要有门啊,要得其门而入啊;不得其门而入,你怎么入佛的如来藏性呢?[即有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之语]。有得陀罗尼就是具足总持,[有得]就是具足,按后面阿难请佛开示要入门路,阿难一听就具足了总持,入佛知见之语。[及佛许云:“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又云:“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语意全合,足征此处],[征]就是证明,[是预指后之修门也]。

  经文[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

  这个还是要劝劝大家,修行是真功夫,这一句佛就讲得很清楚,告诉阿难:你听经闻法,那只是记忆,如果没有回归心性,是没有用的!但益多闻,多闻是生灭意识心,还没有入佛的如来藏性的时候,用生灭的心,那个就是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对于如来藏性里面的,本自具足的定中的慧,没有微密观照,所以,心还是不能了悟。所以,你现在谛听,我当为汝分别开示。

  [此寄责多闻],[寄]就是含有,这个佛陀含有责备的意思,意思是说:只有听经闻法是不行的,要会归心性,要下真的功夫,是非来,能如如不动吗?善恶来,能如如不动吗?六根、六尘、六识于一切境界当中能如如不动吗?要考验自己。[未开真智]。你多闻,却没有开真心之智,[真智]就是真心之智。[告阿难言:“汝虽有强记之力,但增益多闻而已。于奢摩他,自性本定之真理。所起微密观照,朗然照体之真智,心中犹未了悟,是则真智未开,不能遽示妙修],诸位,真智未开,不能遽示妙修是很重要的次第,这个就是先解后行,如果连听经闻法都没有,诸位!你修行不来的!佛法不是拼就有的,佛法要真智现前,才能起妙修行路,这个在在处处都告诉你听经闻法的重要、大善知识的重要。诸位!不要自负,不是关起门来,诵了一、二本经,念几句佛,就叫做修行,这可不是这样子的!

  [必先开圆解,为当务之急也]。什么叫圆觉?圆觉自性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人人本具的圆满清净自性,你都不了悟、不了解,你怎么修行?这是当务之急。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四个字:开佛的[正见],开佛的[智慧],这个特重要![又微密观照,即称真理,所起之真智,开解照了,自性本定],不假外缘,佛所有的法是增上缘,你自己要有骨气,直下承担,你自性就是佛!自性本定,[非同识心分别觉观,粗浮显露],识心,统是识心就是生灭,识心表示生灭心,就这么简单!有增有减就是识心,无增无减就是识性,而识心跟识性是不二,迷的时候叫做识心;悟的时候叫做识性,它本不二。这个识心跟识性,对一个初学佛法实在是困难!非同识心分别觉观,粗浮显露,[故曰:“微密”。乃是离妄绝相],这个特重要!离妄,只要是生灭、有增减的、无常的、缘起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在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依靠的!包括你的老公、老婆、你的房地产、你的美貌、你的家庭,它随时随地都会毁灭,随时随地都会消失。

  离妄,[妄]就是生灭,绝相,为什么?相是缘起、是生灭,这个相包括色声香味触,包括色、空(虚空),色是有形相的,虚空是无形相的,所以,虚空是意识心所幻化出来的,离妄绝相,包括虚空相都不可着。[照体独立],为什么叫照体独立?十方三世一切佛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性如来藏性,都是独立存在,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就是讲这个,我们的本性。独立的意思就是不受牵制,不随境转,什么你都动不了他,什么都不会迷茫。[今之见见非见,即微密观照也]。现在的见见非见,就是微密观照,好好的了悟那一颗真心。

  [阿难但知见性是真],阿难只就眼前来说,知道见性是真,阿难只知道说这个眼根的见性是真的;但是,[而不知所以真];到底真在哪里?[复闻见性是妄],带有少分的妄叫做见精,这个名词你一定要弄清楚,复闻见性是妄,就是见精之见,含有少分的妄见,这个时候称为见精。所以,见性也可以讲真,也可以讲妄,还没有很彻底的厘清的时候,这见性有时候真,见性有时候妄。好!见性妄的时候就称为见精,带有少分妄的时候称为见精,纯一无杂叫做见性,其实它是一个,它是不二,如果见性迷了,它就是妄。

  所以,开悟的人,就是尘尘真,尘尘真,尘尘尽是本来人;相相佛,相相佛,相相皆是法身佛,无一法不是法身佛。复闻见性是妄,[而不知所以妄]。阿难但知见性是真,而不知所以为真,除掉那一些杂的妄见,就是真。[宜乎迷闷,而心未了。观犹字,佛亦以迷闷是急,先为开示,令得广开圆解,方为起修之本矣]!这一句特重要!起修之本就是开悟见性,才真正的算有修行的开始,要不然你依什么为本?你怎么修是生灭意识心。[故警之曰:汝今自当谛实而听,依教观心,由言达理,吾当为汝分别真见、妄见,开示奢摩他,微密观照之义]。

  经文[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此兼益未来。承上佛为分别,见见非见,则真、妄分明。依真智照真理,修微密观照,不特利益现会],不只是利益现在楞严大法这个法会,[亦令将来有漏凡夫],[漏]就是烦恼,有种种烦恼的,我执、法执、还有空执。凡夫[及有学二乘]人,[依此奢摩他,微密观照之圆解,而起从根解结之圆修],意思就是:从根中去解开那个结。你打结,哪里打结呢?就是六根打结;要了生死,就是从六根去打开那个结,造生死业的是六根,解脱的也是在你的六根。[而起]就是起动,从根中去解开这个结的圆满修行。[得证圆满菩提,无上极果。有漏尚然,无漏可知。二佛慈许宣竟]。有漏之人尚能得到如此的利益;无漏的圣者,你就知道,得到的利益就更大了,无漏可知。

  [卯三 分别开示 (分二)]

  [辰初 释其迷闷]

  [二 开其未开 (辰初分三)]

  [巳初 双标二见]

  [二 各举易例]

  [三 进退合明 今初]

  经文[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

  师父先解释一遍:阿难!一切众生,包括二乘人、权教菩萨,之所以轮回这个世间,由于真心跟妄心,同分妄见、别业妄见,这二种颠倒,分别见妄。由于有妄执分别心,看到了种种虚妄之相而执着,当处发生,当处就是指真心发生,发生就是变成一念妄动,本来的真心没有发现,却发现了妄心。所以,当处是指真心,发生就是指我们的本心、本识,被一层妄所遮住了,结果就是冤枉轮回,我们轮回得很冤枉!当业轮转,你当着,造什么善,业,什么恶业、无记业,就跟着业去转动,叫做业感缘起,轮转,轮回也是空无自性。换句话说:我们重复的生活,生命重复的悲哀,而死后重复的轮回。而且生生世世,都过重复的痛苦跟煎熬,而且不觉悟。我们在迷惑的境界当中,不了解是唯心所现,妄执实有,我们依惑就起这个造业;依这个业,就受到这个果报,而成为无边的轮回、轮转,很可怜!

  那么,当处发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我们无明的惑现的时候,根本无明所现的这个业识,这个相分的境界,还有别业妄见,还有同分的妄见,就是共业跟别业,交叉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完全迷失了。这个妄是无所依,是新依真心而起;但是,却不是真心,一切妄境都是依妄见所现,但是,妄却不离真。就象你看到一棵树的影子,看到树影的时候,你说影子是不是真树?当然不是!妄见是不是真心?当然不是啊!好!我现在请问大家:那一棵树所投射出来的影子,是不是真树?不是,但是,是怎么样?是真树所投影出来的。对不对?所以,妄心不是真心,可是妄心不离真心。你听得懂这个意思吗?树的影子不是真正的树,可是影子不能离开什么?不能离开树;意识心不是真心,可是意识心不能离开什么?不能离开真心,这样听得懂吗?好!听得懂。

  [此示上文所显,带妄之见精],你看,带有少分之妄叫做见精,这里就讲得很清楚,是见精,不是见性啊!这个时候称见精,纯一无杂称见性,见精、见性是不二。[乃有二种见妄]。就是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