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P14

  ..续本文上一页;没多久佛号又跑掉,又打妄想了。自己就觉得很痛苦,来到佛前拼命拜、拼命求忏悔;我说:你要把蒲团拿走磕起来才响!妄想,你磕破头也没用,真是脑袋坏掉!她说:哎呀!师父!我也不愿意这样胡思乱想,可是,有时候,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半,就变成我的男朋友、我先生,我跟他不清净,都会这样胡思乱想,很奇怪!我明明不想这样想,这不是我自愿的!她就是控制不住。我说:那个没关系,那叫干扰,没关系,你任它起来没关系,妄想起来,你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就好!知道吗?它起来,你不要管它,不要理它。她说:我不理它,它会理我啊!我说:这就是念佛的定力不够,这句佛号守得牢的人,妄想起来,你根本就不要管它。不相信,你回去思惟看看,妄想都是多余的,无根。它要来干扰你,会让你起罪恶感,让你觉得自己很不清净,不要管它。所以妄想来,我就说:喔!你来了。它如果走了,我就说:你走了!佛号照样相续不断,不会跑掉,要跑到哪里去?妄想当体就是空性,那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我告诉她:你可以观想南无阿弥陀佛,金色的六字名号来念佛,金色光在虚空放大光明,南无阿弥陀佛。我教你们一招,如果有小孩子受到惊吓,一直拉肚子,你拿一杯茶,内心这样想:唵嘛呢叭弥吽,你眼睛注视着那杯水,水中浮现六字大明咒,你把它看清楚。你就观想唵嘛呢叭弥吽,金光明色;然后再观想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你若能观想得出观世音菩萨的像,就观想他站在虚空上,洒甘露水灌顶,然后整个杯子都放光。我跟你说,保证有效,不相信的话,你念一杯给我喝喝看,一定有效!一切都是我们念头的问题,你不要常说你没有修行,佛说:化万亿劫的念都在一念,你要记住这句话。你现在这一念清净心,就具足一切法,你不用烦恼,知道吗?不要说:师父念的才够力,我念的不够力,并非如此,要对自己有信心。不相信的话,回去问问邻居有没有受惊吓的,晚上回去试试看:保证有效!你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如果你久病、业障病,配药、中药都吃不好,我教你,你每天都拿一杯水。念南无阿弥陀佛,眼睛注视着水,“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清清楚楚在水中,金光明色,放大光明,你每天都拿着一杯水念,你试试看,无论是大人、小孩子受到惊吓,或是闹鬼、业障病,一切都会好起来,不用烦恼。中、西医都束手无策,喝大悲水也治不好,代表我们的业很重,我们的业是无量无边的重。[一一分明。所以摄散入寂,化寂不住之方便,]摄一切的散乱心,进入这个静的状态,化这个静的状态于不执着,连这个静都不可以执着。[无有过于此者。]初学的人,要叫他用实相,要叫他用无所着的心,很难!因为众生不是着东就是着西,师父也是体会了几十年,才体会出来。所以,我现在讲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我一直不说困难,那是勉励你们,其实很难,因为没办法,我如果说很难,你们就不来,没办法!所以,要悟道,说真的,这是凤毛麟角。末法要悟道,悟到清净的自性,真的如同凤毛麟角,太难了。我认为这是很不简单的!但是,在有相修行里面,你永远不能明心见性;在空里面下手,又怕落入顽空。所以,讲真的,见性这种东西,只能用体会的,没办法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这样子,没办法!我们讲数息观,以定慧均等的观照,入于中道,渐渐的非常清楚我们的念头现在是在哪个地方。以此修法修到最后。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就是行、住、坐、卧。行住坐卧当中,一切时间,[分别念数,]就是心在想什么,数到多少,生、住、异、灭都清清楚楚。[无不了知。]这种功夫,[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就是十方世界下的每一滴雨,都像显现在我们面前那么清楚。所以,佛的能力,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下几滴雨,他都知道。所有无量无边众生的起心动念,佛也清楚。[所受用物。】]妙用都在眼前,清清楚楚,就像看到显现在眼前的东西一样,那就是因为他修定的功夫深。

  [如是定久功深,初则宴坐方知,]宴坐就是安坐;宴,这句话本身是静的意思,静坐才知道。说:一开始修行要打坐,坐着修数息观,慢慢的从静态变成动态。[今则周遍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寂然一心,湛然安住,]湛然就是非常清楚,心中有智慧光明,所以,具足般若智慧,住于无所住,清清楚楚他的念头,所以[分别念数,一一无不了知。]我们念佛也是如此,一开始用功会散乱,就打坐念佛;久而久之,行住坐卧都能用功。凡夫修行,总是有一个次第。[从此起用,摄散入寂,]从散心的念,到最后寂,这个“寂”就是悟了,悟到平等则寂;悟到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我们都强迫自己去痛苦、去执着,所以,业障就现前。什么叫业障?烦恼不断叫业障。我举个例子,提婆达多想害佛,在山上放好了石头,等佛经过把石头推下来,落石把佛的脚砸流血,要是世间人,就会对他恨之入骨了。甚至要报仇,拿刀砍他了,这个叫做业障现前。佛不是这样,他透过大智慧,一念之间大慈大悲,佛会想:虽然你想害我,但是,更加坚定我弘法利生的愿力,你也有功德!佛告诉提婆达多:你这样也有功德。就是说你虽然想害我,但是,增益我坚定弘法利生的信心,我不会受你影响。你们常说:师父!我业障深重!业障是一种执着、放不下,叫做业障,烦恼叫做业障,莫名其妙在无明里被牵引,这叫做业障。我们都不懂得随时观照,事实上业障本身是无,业障本无,而我们凡夫就是明明知道,却控制不住。有一个小姐从美国来,她本来是外道,后来信佛,但还不是很深入。她说,她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吃下去不好,但是,她控制不住;吃东西她知道已经饱了,但是控制不住,怎么吃都觉得不饱,其实肚子已经很撑了。有一种叫做业力控制不住,那就需要一点时间了,要一点时间。我们若能掌握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我们能够掌握当下这一念的分别心,这样烦恼一定很少。直接接受逆境、痛苦、命运的安排,很欢喜心的接受。但是,有一种你无法控制,就是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这就是病苦。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散发出去的起心动念,那个恶的念头必须受报。譬如我前世起一个杀生的念头,今生当然会以此恶念的力量,而受果报,这种子会有果报,所以,我这辈子就病苦。这都是微细的,不是凡夫有办法控制的,只有欢喜心来接受。因此,业其实一切当下就是空性。如何才能达到毕竟空性呢?第一、要了解我一切的起心动念,都是幻化的东西,当下放下。对于不可抗拒的灾难,我全部欢喜心接受,因为不可抗拒。碰上了也没办法,不必多一句语言去形容。这个灾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不必讨论这种东西。很多人来看师父,问的问题都很离谱:师父,我儿子为什么头痛都医不好?他的意思是说我儿子头痛医不好是不是卡到阴了?或者是不是有鬼缠着他?或者是不是有无形的众生在作弄他?他的意思是师父很行,他不知道师父近视。他认为用透视眼看一看,后面有两个鬼跟着他,你直接跟他这样讲,他就认为你很行!还有就是曾经堕过胎的女人很烦恼,她来就说:师父,我腰酸背痛的。我说:有没有去找邱医生看,有啊!我有去看,看了医生,却还是一直医不好!她现在的心念就是一直想靠师父,希望师父帮她加持。她的理念就是你是法师,应该有阴阳眼!她不晓得我是近视眼,竟然不知道!就是什么都要靠师父,这就是修行错误的理念,你靠我,我靠谁啊!她说:师父,您是大修行人。我没有修行,我几时跟你讲我有修行?所以,业障也是一种无明,对于事理不了解的一种错误观念,对事理不清楚的观念,业本身本来就无。[不被幻观烦恼碍;]不要被虚妄的东西障碍,[化寂不住,]这个变化的东西当下就是空性。不住就是不要执着我现在安住于某处,我现在心很静,你有这种念头,也是一种有所住;有所住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不被静观涅槃碍。]我们希望修到愈来愈静,若执着一个很静,这样又是一种障碍,放下、无所着,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从此渐次增进,绝待灵心欲发,竟至无所不知,无法不晓。]我们在修行当中,永远不要动到一个念头说:我现在已经很厉害了,不用再修行了!不管你修到哪一种圣人的阶段,你要放下。放下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在修行?放下到绝待。绝待就是不经过任何的比较,这种心灵。圣者不觉得自己是超越的圣者,那就是真正的圣人。[乃至得知百千世界,最难知者,一滴一滴之雨,皆能了知,犹如眼前,目睹所受用物,]现前的东西,就像眼睛看到前面的东西一样,统统清清楚楚,一个人若圆满觉性,就有这种力量。[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有去印度的人说,就是蕃石榴。

  [【“非被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准如前释。三修学寂观方便竟,并上一科三观一首方便竟。]这就是下手的方便。

  [壬二总结三观方便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此二句结名。前问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故具答已,于此结指方便,是最初下手工夫。即《楞严经》,佛敕二十五圣,各说最初成道方便,亦此义也。

  壬三遍修三观圆成]

  有的人不是只修一种,有的人是统统修。[【“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若诸末世,有圆根众生]圆根就上根,最利根的人,根机大利。有的人根机很利,你跟他讲几句,他马上就发心要修行了。有的根机是就算你跟他讲得死去活来,他还是老样子“不增不减”不增不减有二种:一种是悟到本性,因而不增不减;一种是因为懒惰所以不增不减,你就跟他讲得死去活来,他依然故我。不增不减就是没什么差别,无论你怎么勉励、鼓励他,叫他起惭愧心、起回光返照的心,他都没什么改变,不增不减,他就是常常保持这样,不会很坏,也不会很好,那也是不增不减。有上根、…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