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沒多久佛號又跑掉,又打妄想了。自己就覺得很痛苦,來到佛前拼命拜、拼命求忏悔;我說:你要把蒲團拿走磕起來才響!妄想,你磕破頭也沒用,真是腦袋壞掉!她說:哎呀!師父!我也不願意這樣胡思亂想,可是,有時候,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半,就變成我的男朋友、我先生,我跟他不清淨,都會這樣胡思亂想,很奇怪!我明明不想這樣想,這不是我自願的!她就是控製不住。我說:那個沒關系,那叫幹擾,沒關系,你任它起來沒關系,妄想起來,你一句阿彌陀佛,清清楚楚就好!知道嗎?它起來,你不要管它,不要理它。她說:我不理它,它會理我啊!我說:這就是念佛的定力不夠,這句佛號守得牢的人,妄想起來,你根本就不要管它。不相信,你回去思惟看看,妄想都是多余的,無根。它要來幹擾你,會讓你起罪惡感,讓你覺得自己很不清淨,不要管它。所以妄想來,我就說:喔!你來了。它如果走了,我就說:你走了!佛號照樣相續不斷,不會跑掉,要跑到哪裏去?妄想當體就是空性,那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我告訴她:你可以觀想南無阿彌陀佛,金色的六字名號來念佛,金色光在虛空放大光明,南無阿彌陀佛。我教你們一招,如果有小孩子受到驚嚇,一直拉肚子,你拿一杯茶,內心這樣想:唵嘛呢叭彌吽,你眼睛注視著那杯水,水中浮現六字大明咒,你把它看清楚。你就觀想唵嘛呢叭彌吽,金光明色;然後再觀想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你若能觀想得出觀世音菩薩的像,就觀想他站在虛空上,灑甘露水灌頂,然後整個杯子都放光。我跟你說,保證有效,不相信的話,你念一杯給我喝喝看,一定有效!一切都是我們念頭的問題,你不要常說你沒有修行,佛說:化萬億劫的念都在一念,你要記住這句話。你現在這一念清淨心,就具足一切法,你不用煩惱,知道嗎?不要說:師父念的才夠力,我念的不夠力,並非如此,要對自己有信心。不相信的話,回去問問鄰居有沒有受驚嚇的,晚上回去試試看:保證有效!你念阿彌陀佛也是一樣,如果你久病、業障病,配藥、中藥都吃不好,我教你,你每天都拿一杯水。念南無阿彌陀佛,眼睛注視著水,“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清清楚楚在水中,金光明色,放大光明,你每天都拿著一杯水念,你試試看,無論是大人、小孩子受到驚嚇,或是鬧鬼、業障病,一切都會好起來,不用煩惱。中、西醫都束手無策,喝大悲水也治不好,代表我們的業很重,我們的業是無量無邊的重。[一一分明。所以攝散入寂,化寂不住之方便,]攝一切的散亂心,進入這個靜的狀態,化這個靜的狀態于不執著,連這個靜都不可以執著。[無有過于此者。]初學的人,要叫他用實相,要叫他用無所著的心,很難!因爲衆生不是著東就是著西,師父也是體會了幾十年,才體會出來。所以,我現在講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我一直不說困難,那是勉勵你們,其實很難,因爲沒辦法,我如果說很難,你們就不來,沒辦法!所以,要悟道,說真的,這是鳳毛麟角。末法要悟道,悟到清淨的自性,真的如同鳳毛麟角,太難了。我認爲這是很不簡單的!但是,在有相修行裏面,你永遠不能明心見性;在空裏面下手,又怕落入頑空。所以,講真的,見性這種東西,只能用體會的,沒辦法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這樣子,沒辦法!我們講數息觀,以定慧均等的觀照,入于中道,漸漸的非常清楚我們的念頭現在是在哪個地方。以此修法修到最後。
[【“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就是行、住、坐、臥。行住坐臥當中,一切時間,[分別念數,]就是心在想什麼,數到多少,生、住、異、滅都清清楚楚。[無不了知。]這種功夫,[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就是十方世界下的每一滴雨,都像顯現在我們面前那麼清楚。所以,佛的能力,無量叁千大千世界下幾滴雨,他都知道。所有無量無邊衆生的起心動念,佛也清楚。[所受用物。】]妙用都在眼前,清清楚楚,就像看到顯現在眼前的東西一樣,那就是因爲他修定的功夫深。
[如是定久功深,初則宴坐方知,]宴坐就是安坐;宴,這句話本身是靜的意思,靜坐才知道。說:一開始修行要打坐,坐著修數息觀,慢慢的從靜態變成動態。[今則周遍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寂然一心,湛然安住,]湛然就是非常清楚,心中有智慧光明,所以,具足般若智慧,住于無所住,清清楚楚他的念頭,所以[分別念數,一一無不了知。]我們念佛也是如此,一開始用功會散亂,就打坐念佛;久而久之,行住坐臥都能用功。凡夫修行,總是有一個次第。[從此起用,攝散入寂,]從散心的念,到最後寂,這個“寂”就是悟了,悟到平等則寂;悟到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我們都強迫自己去痛苦、去執著,所以,業障就現前。什麼叫業障?煩惱不斷叫業障。我舉個例子,提婆達多想害佛,在山上放好了石頭,等佛經過把石頭推下來,落石把佛的腳砸流血,要是世間人,就會對他恨之入骨了。甚至要報仇,拿刀砍他了,這個叫做業障現前。佛不是這樣,他透過大智慧,一念之間大慈大悲,佛會想:雖然你想害我,但是,更加堅定我弘法利生的願力,你也有功德!佛告訴提婆達多:你這樣也有功德。就是說你雖然想害我,但是,增益我堅定弘法利生的信心,我不會受你影響。你們常說:師父!我業障深重!業障是一種執著、放不下,叫做業障,煩惱叫做業障,莫名其妙在無明裏被牽引,這叫做業障。我們都不懂得隨時觀照,事實上業障本身是無,業障本無,而我們凡夫就是明明知道,卻控製不住。有一個小姐從美國來,她本來是外道,後來信佛,但還不是很深入。她說,她明明知道這個東西吃下去不好,但是,她控製不住;吃東西她知道已經飽了,但是控製不住,怎麼吃都覺得不飽,其實肚子已經很撐了。有一種叫做業力控製不住,那就需要一點時間了,要一點時間。我們若能掌握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我們能夠掌握當下這一念的分別心,這樣煩惱一定很少。直接接受逆境、痛苦、命運的安排,很歡喜心的接受。但是,有一種你無法控製,就是第七意識執著第八意識,這就是病苦。因爲無始劫以來,我們散發出去的起心動念,那個惡的念頭必須受報。譬如我前世起一個殺生的念頭,今生當然會以此惡念的力量,而受果報,這種子會有果報,所以,我這輩子就病苦。這都是微細的,不是凡夫有辦法控製的,只有歡喜心來接受。因此,業其實一切當下就是空性。如何才能達到畢竟空性呢?第一、要了解我一切的起心動念,都是幻化的東西,當下放下。對于不可抗拒的災難,我全部歡喜心接受,因爲不可抗拒。碰上了也沒辦法,不必多一句語言去形容。這個災難的原因是什麼、是如何,不必討論這種東西。很多人來看師父,問的問題都很離譜:師父,我兒子爲什麼頭痛都醫不好?他的意思是說我兒子頭痛醫不好是不是卡到陰了?或者是不是有鬼纏著他?或者是不是有無形的衆生在作弄他?他的意思是師父很行,他不知道師父近視。他認爲用透視眼看一看,後面有兩個鬼跟著他,你直接跟他這樣講,他就認爲你很行!還有就是曾經墮過胎的女人很煩惱,她來就說:師父,我腰酸背痛的。我說:有沒有去找邱醫生看,有啊!我有去看,看了醫生,卻還是一直醫不好!她現在的心念就是一直想靠師父,希望師父幫她加持。她的理念就是你是法師,應該有陰陽眼!她不曉得我是近視眼,竟然不知道!就是什麼都要靠師父,這就是修行錯誤的理念,你靠我,我靠誰啊!她說:師父,您是大修行人。我沒有修行,我幾時跟你講我有修行?所以,業障也是一種無明,對于事理不了解的一種錯誤觀念,對事理不清楚的觀念,業本身本來就無。[不被幻觀煩惱礙;]不要被虛妄的東西障礙,[化寂不住,]這個變化的東西當下就是空性。不住就是不要執著我現在安住于某處,我現在心很靜,你有這種念頭,也是一種有所住;有所住則不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不被靜觀涅槃礙。]我們希望修到愈來愈靜,若執著一個很靜,這樣又是一種障礙,放下、無所著,那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從此漸次增進,絕待靈心欲發,竟至無所不知,無法不曉。]我們在修行當中,永遠不要動到一個念頭說:我現在已經很厲害了,不用再修行了!不管你修到哪一種聖人的階段,你要放下。放下到什麼程度,才是真正在修行?放下到絕待。絕待就是不經過任何的比較,這種心靈。聖者不覺得自己是超越的聖者,那就是真正的聖人。[乃至得知百千世界,最難知者,一滴一滴之雨,皆能了知,猶如眼前,目睹所受用物,]現前的東西,就像眼睛看到前面的東西一樣,統統清清楚楚,一個人若圓滿覺性,就有這種力量。[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庵摩羅果有去印度的人說,就是蕃石榴。
[【“非被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准如前釋。叁修學寂觀方便竟,並上一科叁觀一首方便竟。]這就是下手的方便。
[壬二總結叁觀方便
【“是名:叁觀初首方便。】
此二句結名。前問叁種淨觀,以何爲首?故具答已,于此結指方便,是最初下手工夫。即《楞嚴經》,佛敕二十五聖,各說最初成道方便,亦此義也。
壬叁遍修叁觀圓成]
有的人不是只修一種,有的人是統統修。[【“若諸衆生,遍修叁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
若諸末世,有圓根衆生]圓根就上根,最利根的人,根機大利。有的人根機很利,你跟他講幾句,他馬上就發心要修行了。有的根機是就算你跟他講得死去活來,他還是老樣子“不增不減”不增不減有二種:一種是悟到本性,因而不增不減;一種是因爲懶惰所以不增不減,你就跟他講得死去活來,他依然故我。不增不減就是沒什麼差別,無論你怎麼勉勵、鼓勵他,叫他起慚愧心、起回光返照的心,他都沒什麼改變,不增不減,他就是常常保持這樣,不會很壞,也不會很好,那也是不增不減。有上根、…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