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不简单!又譬如说证严法师也是一位菩萨,做慈善事业,虽然身体不好,还是不眠不休地做,可以说都是为了众生。而我是比较好命,我没办法,这两位实在是菩萨!至于我呢?我就守着讲堂这些人,把他们顾好,求个三餐温饱,求个三餐温饱,顾好这些人就行了,如果想听师父开示,就去买录音带、录影带来听,所以说:每一位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牺牲,都可以说是不眠不休。而师父因为没什么优点,全身上下都没什么优点,就是只喜欢读书而已,这可能是宿世的善根,我只要一进到书局,就埋头于书中忘了时间,每次看太久,老板就会来赶人,问我: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说:要啊!他说:要买怎么看这么久?一进去就待好几个小时,那本书就差不多看完了,一直翻……,那本书就差不多看完了!后来那老板交代店员说:以后那个弟弟再来,叫他快点走,只看不买,书都被他看完了!很奇怪地是:我对小说没兴趣,对科学、哲学、佛经倒是很有兴趣,所以,我去买书,每次进去就忘了时间;我一进到图书馆,也是一直用功看书。以前建国中学的图书馆开到十点五十分,现在我就不知道了,那时候我都是坐十三号公车,晚上十一点十二分的未班车,“最后的月台票”,坐那班末班车,每次都要跑到和平路,从南海路跑……,跑到和平路去坐那班车,每次进图书馆看书就忘了时间,只愿着一直看书。所以,我这一生没别的优点;所以,我的脸色苍白,就是荫尸来的,是荫身,不是荫尸,很少晒太阳,荫身来的,很少晒太阳,所以,脸色苍白,白面书生,读书人嘛,整天都在用功看书。所以,我保证你们没有人书看得比我多,保证!盖章加保证。一定要勤苦,一定要精进,一定要修持。所以说: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就是说我们要找模范,以佛来作模范,向佛学习,这样你的八识田中就会产生种子。
[此示三摩钵提,幻观方便。言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修三摩钵提观,如前所说。若诸末世未悟众生,修三摩钵提者,最初从何下手?故教以先起幻观,然起幻门中,须凭圣境。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而如来所以证得如来,菩萨所以成为菩萨者,无非修因克果而得。如是则为我之师,为我之友矣!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者:]这一句勤苦三昧就是勉励我们,我们只做早晚课都不肯,如何称为勤苦呢?我们这个叫做轻松三昧,轻松就是懒惰,修轻松行。叫他持大悲咒、念佛也懒得用功![谓以如来为师,菩萨为友,自必依种种法门,渐次修行,难行苦行,勤苦三昧。于三昧中,起如幻观,以自己身心,阅历其境,自验其心。]自己检查,“验”就是自己审核。[广发大愿,自熏成种者:以此幻观,广发度生之愿,久熏成种,久久纯熟,便能内发大悲轻安,而起利生妙行。所谓以如幻观而开幻众,变化诸幻以作佛事也。]我们知道这是虚妄的东西,但是,就是要结这个佛缘,你不能说:这世间是假的啊!假的世间,你就要做假的佛事,我也知道是假的,不用你告诉我。虚妄的世界、虚妄的众生,做虚妄的佛事,度虚妄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不然要如何结八识田中的种子呢?他八识田中没有这个因缘,他生生世世就不能得度,我们就没有因缘度他了。佛说:该度的,我已经度了;未度的,我已经做得度的因缘。我现在也要这样讲,当然,我还没有进入涅槃。该度的,我已经度了;未度的,送他录音带,不听的话,活该!没办法,我不是佛,没办法,他不听,我也无能为力。师父今天免费结缘录音带、VCD、DVD,不管你成道没成道,不管你入门没入门,先让你知道一尊阿弥陀佛,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把金刚种子放下去。这个因缘,是我把它撒下去的,妙云老和尚说:慧律法师,一定不是只结一生的缘,我也相信。我在家的时候专办放生,从我手中放生的众生是无量无边;每天都跟它们念大悲咒,因为我都一个个去跟他们收二百元。还有在忏公那里,他如果说:益谦啊!去放生啊!我就买,一去就全部买,虽然我很穷,没有钱,但我很乐于办放生。再请忏公为他们皈依、请煮云老和尚为他们皈依。我有一点你们要学,永远不讲人家的坏话,要讲人家的优点、好话;不是好听的话,是讲人家的优点,不要跟人家结恶缘。他骂我,这是他的因果,我一定要赞叹别人,多结善缘。我告诉你,我去受比丘戒的时候,登坛的时候,看到莲花现前,看到光。接下来比丘戒受完之后,在翻戒本的时候,仿佛在哪里看过,非常熟悉。这本书不是今天才念的,对它非常的熟悉!结果那本比丘戒,我才花二十分钟就念完了。速度之快,让广化老和尚很惊讶,这不是宿世的缘是什么?你说今生才要开始用功,那可能吗?所以,这也是生生世世所结的缘,肯用功。我们不要说:我还年轻,还不必听经闻法。菩萨!功不唐捐,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不论你今天几岁,你今天用功,功不唐捐。你八识田中所有的佛法、善的种子,你就是一定不会退转。无论几岁,你就是要听经闻法。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准如前释。二修学幻观方便竟。]就是说:如果不是从佛所听闻到的,“彼”就是你,不是你从佛所听闻到的。一切境界终不可取,都不可以执着,因为要以佛为主。
[癸三修学寂观方便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禅那就是所谓的中道、中观,空有圆融叫做禅那;定慧均等叫做禅那。[先取数门,]数门就是数息观。你若要修中观,定慧均等,要先修数息观。数息观就是数进就不数出,数出就不数入,从一到十,然后从十到一,倒数回来。先取数息观,[心中了知生、住、灭念,]产生生、住、灭念,就是生、住、异、灭变化的念,种种的念头。我们说生住异灭,他省掉这个异,“异”就是它一定会变化,所以省掉。生,这个念头什么时候生;住,这个念头暂时停止,暂时安住在这个地方;灭,这个念头消失了。生住异灭简称生、住、灭。齐jì[分齐头数。】]就是说,你从一数到十都清清楚楚。分齐就是一个界限,你数到七这个界限,你知道很清楚;头数,就是这个数目字很清楚。生、住、异、灭,现在你的念头是安住在哪里,从一数到十,或者生、住、异、灭里面,哪一个念头,你都很清楚;就是了解自己的念头,了得解很清楚。意思是说:随时都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是要数息观,然后观照,不使妄想起来。
[此示禅那]定慧均等的中道思想。[寂观方便。]“寂”就是静态;“观”就是动态,动静一如,叫做寂观方便。[言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修禅那观,如前所说。若诸末世未悟众生修于禅那,]就是修于中道,定慧均等的观照,空假圆融的观照。[最初从何下手?故先取数息观门,修禅之人欲摄妄心,先归一息,]看我们的呼吸,[依息出入数之。]数之就是算算。[数出不数入,]我们呼气时数,吸气就不数。[数入不数出,]如果吸气时数,吐气时就不能数。[不可出入并数。从一数至十,又从十数至一。]但是,呼吸不要拉太长,拉太长会生病,自己想说呼吸愈小愈好,吸得很慢很慢,结果吸得太饱,吐得太慢,后来喘,这样会得心脏病。不必如此,让呼吸自然,不快也不慢,很自然就好。[如此往复,息息不断,心心不昧。]“不昧”就是不昏,很清楚,不迷。[由是息调心净,]藉我们的息,令心清净。[故心中了了明知,生、住、异、灭之念不紊。]“不紊”就是不乱,[息起为生,起已为住,] “息”就是呼吸,呼吸一起来,这个叫做生;起已,呼吸起来以后,这个叫做生。呼吸没有,就是散掉,[将尽为异,]这个都是以呼吸的前后次第,叫做生住异灭。[尽已为灭。今不言异者,以灭摄故,所以经论中,]以灭来摄,不言异。“异”是一种变化的名词,所以,经论当中,[有言三相,]生、住、灭;[有言四相不定,]就是生、住、异、灭。[分齐头绪数量,]就是次第,“分齐”就是界限。到哪一个界限、哪一个数量,清清楚楚。大部分都是数息,数数字。但是,我不是这样,我都念佛,我是吸气时念:阿弥陀佛;呼气: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四个字太长,我就吸进去念“阿弥”吐出来念“陀佛”观照,这样心反而比较定。你如果对清净的自性了解,根本就没有妄想,妄想自性本空。像晚上有时候休息,我都要打坐,坐着一观照,妄想,我就让它一直起来,它起不来,也不晓得从哪里来,没有;就是智慧心一直现前,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妙用,它就一直现前。譬如我们晚上打坐,其实也不用打坐,没有妄想;妄想本来就是假的东西,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执着它。它一起来,你也不要管它,你去管那个妄想,那个管也是妄想。妄想本来无根、无住、无所住,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清清楚楚。一句佛号如万里无云万里天,朗然,万里照空,照这个宇宙的世界。所以,晚上有时候休息以前,坐着时候,妄想,妄想起不来,没有妄想,不晓得什么叫妄想,没有这种东西。我要等它起来,它却起不来;你想等它起来,它本来就是无的东西,要从哪里起来?起来也不要管它,当它是疯子一样。你抓住一句佛号,就什么事都没有!但是,这要对心法上有相当的悟,相当长的时候才有办法。一般都是硬压,观想的时候都会扭曲、变形;我在念佛就不是这样,我念佛都是用实相念佛,妄想一起来,它要来干扰我,我根本就不理它,佛号很清楚!师父都是用十念法,然后很清楚的,你观想任何的佛像,那都是虚妄之相,要到临命终现前,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果报现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前,八识田中,我们每天种下去的种子,清净的境界马上现前。因为我们用清净心修行,极乐世界当然有我们的份,一定的道理,如是因,得如是果,一点都没错!而我们众生不是,众生念佛一边念,一边想着钱、孙子,妄想起来时,他就很自责:我为什么胡思乱想?气自己打妄想…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