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P24

  ..續本文上一頁法的執著也不要存在于心。[漸次可成就。]慢慢慢慢地,我們就能成就。[我身本不有,]我們這個身體,本來就是不實在的東西。[憎愛何由生?]我們的愛跟恨,是從哪裏來呢?從無明來,迷惑顛倒。[此人求善友,]這個人求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識,這個人要求善知識,你如果沒有師父,或是善知識,正知正見的叁寶,正知正見的在家居士、善知識,善友。[終不墮邪見。]才不會落入邪知邪見。[所求別生心,]如果你在親近善知識的時候,你還另外有分別之心,不依法就是了。常常看善知識的缺點,或者是挑剔毛病,你既然是求法,既有所求,有所求就是依法,別生心就是與法不相幹的,與生死不相幹的,這不關我們的事情。這樣子的話,別生心,另外産生了一顆分別心,去看這個正知正見的人的種種差別,有高下。就像我們現在講的:我去拜山,哪個師父有修行,哪個師父沒有修行。産生另外一個分別心出來。你不要管你師父有沒有修行,你冷靜他所說的是不是正法?你如果另外別生心,分別對錯、是非、善惡,[究竟非成就。”】]這樣我們不能成就。

  [此警策真修也。若能歸心悟刹;刹,乃世界之都稱。] “都稱”就是總稱,就是叁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喻圓覺妙心,爲所悟之境,依圓覺妙心爲正因,自可成就淨覺也。]這樣當然就能成就一切清淨的覺性。[先除去貪、嗔、癡,此勸斷迷識四相。]迷了這個分別心的四相,迷識四相就是:依照執著,而産生了我癡、我見、我愛、我慢。[貪,謂順我者生貪;嗔,謂違我者生嗔。此二皆屬我愛,同依我起故。癡,即我癡,謂愚于我相,]“愚”就是昏昧于,一直迷惑在一個錯誤的我相,“迷”就是昏昧,昏昧不覺悟叫做迷,愚。[迷無我理。]“迷”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一切法無我,所以說:我癡。[此皆迷識而有我、人、衆生、壽者,故勸斷之。法愛不存心者:此勸斷迷智四相,然證、悟、了、覺、四相,執之生愛,故爲法愛。于此四相,不生愛心,是謂法愛不, 存心,則迷智四相破矣。漸次可成就者:若惟執頓悟,不假漸修,]不藉著漸漸修行的力量,[未必即能成就。如《楞嚴》所雲:“理則頓悟,]就道理來講,我們可以一刹那間就悟到。[乘悟並銷;]乘悟就是一切有階梯,譬如說小乘、中乘、大乘,只要他有所悟,一切都可以符合這個本體。所以說:我們悟的階段,叁乘不一樣,多種人不一樣;但是,只要一悟,理性上都是平等。[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在事相,就是習氣,在習氣來講,這個沒有辦法一下子就除掉的。所以說:徒弟他無心犯錯,有時候他是習氣,這個要原諒他,要原諒他,一下子叫他沒有煩惱,他很困難的!師父啊!我很煩惱啊!東說說,西說說,不滿這個,不滿那個,我們就知道這個人煩惱還是很重,煩惱還是很重,控製不住這個煩惱,不平則鳴嘛,不然你就讓他出去走一走、繞一繞,他持不住,沒有辦法,你強迫他留下來,那也沒有辦法。習氣,他的煩惱重,他不曉得當下這個定義就是說:一切發生的事情,當處就寂滅,這個才是道。道的究竟處就是一切處:道如果要選擇處的話,此道就有生滅的東西,此道就有生滅。譬如說釋迦牟尼佛,他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他所到之處,二十四小時統統解脫,包括人家用火坑要害他;包括人家假裝懷孕來毀謗他;包括用大象要害他,印度有大象,外道一直要害他;包括他托缽,叁天都托不到缽;包括他九十天吃這個馬麥,結夏安居吃這個馬麥,釋迦牟尼佛他沒有一句怨言。包括他的指甲被石頭砸到流血,他不但不怪提婆達多,他還派人家去地獄問候他,佛是何等的胸襟,佛是何等的胸襟,這豈止是其他的宗派能相提並論的?其他的宗派,動不動就要殺!對不對?大家都是爲這個聖而戰,發起這個聖戰,佛不准戰爭的。不准戰爭的。叁藏十二部經典,我們如果透徹來研究佛的行爲,對佛,我們就知道,這不是一個……,在中國的所有聖人裏面,打開來看,包括孔子在內,都要望塵莫及,要望塵莫及!孔老夫子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釋迦牟尼佛不是這樣,同體在悲,無緣大慈,這就比不上佛陀了!同體大悲,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們是同一個本性的東西,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沒有任何條件的慈悲,“緣”就是條件,沒有任何條件的慈悲,很令人欽佩,我們哪裏有辦法做到這樣子?佛的這種胸襟,看這個叁藏十二部經典,你就會痛哭流涕,雲何我們世間人心胸如此狹小,爲了一點小事,你不原諒我,我不原諒你,怎麼樣都擺不平呢?很奇怪的事!放不下!哪一個人講我怎麼樣;哪一個人毀謗我怎麼樣,有的人來問:師父!他講您怎麼樣……。我說:哎呀!他們都是菩薩,我是凡夫,這樣可以吧!講那麼多有什麼用?他講我,我也不會痛苦,傻瓜!話講回來,我做錯,我當然要下叁途,我負因果;如果我沒有做錯,他講我的壞話,他跑去地獄,他要講,你有什麼辦法?師父!我去跟他解釋!你有那麼厲害嗎?他要讓你死,你怎麼解釋?他已經對你沒有信心了,他已經産生錯誤的執著了,你怎麼解釋?冷靜,吃得飽、穿得暖,講我們的經,度我們有緣的衆生,這樣誰比較聰明?我比較聰明,他哪裏聰明?要自在,要解脫,要無礙,要無相。我們看到佛陀的遭遇,這樣他還不算太惡劣,他毀謗我們,還算是很慈悲的人,照理說,那種人是會拿刀殺人的,現在只是毀謗我而已,這是很慈悲的人,他是大慈大悲!對不對?他這種行爲,我覺得他很慈悲,因爲他是水准很低的人,照理說是會置你于死地的人,只毀謗你幾句,那是很不簡單的;表示他實在是很惡劣了!所以,這都是一念之間而已,一念之間而已。對不對?一切法實在……,修行,你常常說你在修行,都是修正這個念頭,你對他有恨,你爲什麼不對他有愛呢?傻瓜!對不對?所以,我常常跟那些當太太的講一句話:與其讓先生來怕我,爲什麼不讓先生來愛我呢?你常常炫耀著:我如果叫我先生用爬的,他就不敢站起來!你傻瓜!你講這句話,實在很叁八,你講這句話並不聰明,你知道嗎?實在很笨!你去外面跟人家說你先生怕你,你有什麼面子?真是笨!那表示你是一個惡妻,你先生才會怕你;你這樣講是讓你出糗!你應該說:我先生很疼我,我先生很照顧我!這樣我就很欽佩你,表示你這個太太做得很好,稱贊你先生,就是稱贊你自己。笨女人才會去跟人家說:我叫我先生跪著,他就不敢站起來,叫他爬著,他一句話都不敢吭聲!笨!實在很笨,笨女人,你這樣講會讓人看不起,並不聰明!是不是這樣?這樣不聰明,沒有研究過佛法、沒有研究過這個邏輯,邏輯學,邏輯學。對不對?我到外面都跟人家說:我那些職員真的沒話講!無論到哪裏都很贊歎這些職員。人家就說:師父一定是您做得很好!我就是在等你講這句話啦!這樣對,這樣對,你很聰明,因爲我做得好,他才會欽佩我!是不是這樣?所以說:我們要了解,覺悟不覺悟,都是在一念之間,你修正、調整得正確,事事都解脫,沒有任何境界能障礙你,不可能,它怎麼障礙你?對不對?我常說:狗吠月亮,不損月亮的皎白,一只狗看到月亮在移動,就:汪汪汪!沒用!月亮照樣移動,光明遍照。狗一直叫,月亮並不會停下來說:你爲什麼吠我?狂吠,對我狂吠?月亮才不會理你,因爲它是一只瘋狗!對不對?月亮一樣在利益衆生,照著黑暗的天地,一樣在運轉,瘋狗狂吠月亮,不損月亮的皎白,你說是不是這樣?放下嘛!世間哪有什麼好計較的?就是這樣,悟道就是如此。所以,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們習氣斷不掉,我們爲什麼不用觀照的力量?常常卡死在錯誤的觀念裏面。所以,不要說徒弟怕我們,不要說衆生怕我們;要讓衆生愛我們,要讓衆生尊重我們,尊重我們,非常地疼惜我們、尊重我們。做到讓人家怕你,那不算厲害,我那時候還稍有福報,六年級遇到一個都是,叫做高正雄,這個名字可以講,到現在我還感恩他,他都用愛的教育,學生如果太調皮,他頂多拿藤條處罰;你寫錯了,他就糾正你,一個錯字叫你多寫一行,你考試卷寫錯了,你錯誤,他就叫你重新校正,他說:你這次寫錯,我若不叫你重寫,你以後還是不會。所以,他都用愛的教育、用耐心,晚上都教我們老到七點多。那個都是,我們畢業時,大家都哭,大家都考上第一志願,是全校的模範班,一流的班級,考試成績是最好的,全班都考上第一志願,家長來都哭,很感動,感動!所以,我們那個老師說:你們被我老到,很有福氣!我們老師真的這樣說,而我們也都認同,他是基督教的,你看,我們要感謝基督教的,他就有這個愛心。與其讓學生來怕你,不如讓學生來愛你、來尊重你。這是講題外話,題外話,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所以,我今天,我秉持的原則就是:與其讓徒弟、信徒來怕師父,爲什麼你不讓他來尊敬師父、來愛師父、來慈悲師父呢?爲什麼要凶到讓人家害怕,看到他就嚇得膽戰心驚?這樣有什麼意義?毫無意義可言![今即悟淨圓覺心,又能斷除迷識、]今既悟淨圓覺之心,現在既然悟到圓覺的心,又能斷除迷識,又能斷除這個迷的識。[迷智,二種四相,故漸次可入清淨覺矣!故雲: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者:淨覺成就,了達無我理。我既無我,身將安在?]身在哪裏?既然一切法無我,身體在哪裏呢?[身既叵得,則憎愛自空,]所以,恨跟愛自然消失。[故雲:何由生。此人求善友,必不墮邪見者:此人還須求得正知正見之善友,時聞開導,]常常聽善知識的開導,[終不至墮落于邪外也。]“邪外”就是邪見跟外道。[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者:若于所求善友,]你對所求的善友,就是善知識,[自當依法不依人,]所以我說:你依他的法、講的法,不依人,他的人好壞,這是他個人的因果。對不對,你依他講的法。[倘若]如果,[別生一種種性高下之分,]就是說這個人好,這個人不好。[而起憎愛之心,縱有所得,]你若是有所得,[究竟非真成就淨覺矣。以彼既有憎愛,則是我相根本猶未盡故。]還未除掉。[初除我入覺竟。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義第四卷終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