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很難!如鳳毛麟角。若不相信,我們來調查看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舉手,如果舉手,待會問他兩句就啞口無言!所以,[得念失念,無非解脫者:]你擁有念頭也好,你沒有念頭,當下也是空性,統統解脫。[一、智識對。]智是平等,識是不平等;智是自在、是解脫;識是分別、是執著。[無念則得正念,]無念就是無貪嗔癡,無凡夫、二乘、菩薩之心,唯有當體就是如如智跟理。無一切念,就是說:聖人沒有凡夫之念,叫做無念,無念則得正念,就是[智也;有念則爲失念,]你如果動到一個念頭,正念就失,失念就是失去正念,有了分別心,就是[識也。故論中說:“覺則離念,念則不覺”等。]這是《大乘起信論》。覺悟的人,覺,當下他就是離一切念,離念就是離一切執著,離念就是住,“念”就是住。覺悟的人是離一切執著,無所住心的意思,如果你有念,則有所不覺,如果你還有念,就有所不覺。[今則了達念性本空,]無論得念也好、失念也好,[若得若失,]你如果回光返照,[同歸圓覺,以圓覺即解脫德故。]解脫故。底下更不不起,[成法破法,皆名涅槃者;]成法,因緣具足,你不必歡喜;一切毀謗、傷害,也不必煩惱。爲什麼?贊歎也是空;毀謗、批評也是空,皆名涅槃,會修行的人統統無礙。[二、成破對。衆緣聚會曰成,]當然是好的,譬如說結婚,結婚就請一團樂隊來演奏,請康樂隊來表演,宴席請客,大家都很高興,然後就演奏:吃飯了嗎?吃飽了嗎?吃飽就准備嫁人了……,很高興!如果有人過世,就請鼓吹樂隊來吹奏,不然就是請五子哭墓來哭,成法、破法,看到死亡就傷心;聖者不同,成也好、敗也發了,一切不可得。所以,學佛的人不簡單,不簡單!所以,世間人如果沒有這種佛學的理念,怎麼樣都克服不了,怎麼樣都克服不了!學佛,光是這一招“不可得”,你就不得了了!世間人都在“有”裏面打轉,所以,儒家思想,或者道家、老子、墨子,都是在“有”裏面打轉。今則了達:說:衆緣聚會叫做成,[離緣毀謗曰破。今則了達緣無自性,]也不可得。成就你也好、破壞你也好,[成破一如,]一切平等心看待,[同歸圓覺,以圓覺即涅槃不生滅法故。]所以,[智慧愚癡通爲般若者:]都是般若。意思就是說:你只要一念回光返照,進入空性狀態,都是本來的面目,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叁、智愚對。真解佛法即是智慧,妄生分別即是愚癡。]相對于愚癡,所以講一個智慧,[對愚立智,智非真智。因智顯愚,]所以,[愚非真愚。今則了達,二俱叵得,]“叵”就是不可得,兩種都是不可得,只要對立的名相襯托。[同歸圓覺,]如果你常常說:我很厲害!那麼就要感謝那些無能的人,感謝那些無能的人。是不是?沒有無能的人,就無法襯托出厲害的人。對不對?是不是這樣?譬如世界選美小姐,要選出像西施一樣的人,西施就要怎麼樣?感謝那些東施效颦的人,效仿西施的微笑。西施要感謝那些醜的人, 然她如何在曆史上留名?所以說:西施雖然很美;但是,那些醜的人也有功德,沒有那些很醜的人,要如何襯托出酬謝的美呢?所以,長得漂亮的人,不要老是撥弄你的頭發,不需要這樣,知道自己漂亮就行了。看到醜的人,你要感恩她,感恩;但是,不要跟她說:因爲你的醜,所以顯示我的美。知道她醜就行了,不要跟人家這樣講,那是我們的福報,那是我們的福報。我們對鏡觀照,離開能所雙亡,知道自己英俊就好,不需要去講別人醜。同歸圓覺,[以圓覺即般若德故。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者;四、邪正對。依正解修證爲菩薩所成就法,即是正道;依邪心取理爲外道所成就法,即是邪道。]《思益梵天經》說[《思益經》雲:“住正道者,]住正道就是擁有平等心、大智慧的人。安住于平等心、正道的人。[不分別是邪是正。”]一律平等。所以,真正學佛的人沒有仇人。[同歸圓覺,以圓覺即是無上菩提法故。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者:]無明是煩惱,真如是清淨,清淨、煩惱心同一心,無二心,看你悟還是不悟,如此而已,如此而已。[五、真妄對。如地中曆位所斷,即無明,]如地中曆位所斷就是說:如十地中一位……,曆位就是:初地、二地、叁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位位所斷不同,這就是無明。曆位所證有十種真如,唯識學裏面,十地菩薩所斷,生十種真如。[曆位所證,即真如。無明無性,全體即真,]無明無性,無性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沒有根,沒有根。無明只是像作客,在真如當中暫時産生煩惱而已,煩惱而已。無明實豐是無性,就是沒有根,如風中毛,它沒有根,無自性,不是真實性的東西,無性就是無明不是真的;但是,無明當體悟了,全體就是真;如水波,放下,沒有波,波當下就是水。[真如隨緣,任運現妄。]真如清淨的心,隨一切因緣現出虛妄,我們如果悟到虛妄不可得,這就是本來的面目。[迷則真如是妄想,悟則妄想是真如。二俱不立,]也不立迷,也不立悟;也不立真如,也不立無明妄想,二俱不立,[同歸圓覺,以圓覺即諸法,]爲什麼?沒有其他的境界故。[無異境界故。]譬如說[諸戒、定、慧]這是指聖者來說:[及淫]就是男女,[、]發脾氣就是[怒、癡]這個是不好的煩惱;但是,對《圓覺經》來講,怎麼樣?[俱是梵行者:]哇!不得了!看你悟或是不悟?[六、染淨對。戒、定、慧淨法,淫、怒、癡染法;染法本空,何異淨法。]簡單講:如果自己標榜自己在持戒、自己在修定、自己有智慧,這樣還不是梵行,這樣叫做煩惱行,因爲你還沒有忘掉一個自我,這樣還是煩惱。[《諸法無行經》雲:“貪欲即是道,]爲什麼?化貪度衆生爲貪欲,行菩薩道變成貪欲;化貪欲變成行菩薩道。[恚癡]就是教化衆生要現這個恚跟愚癡相。[亦複然,如是叁事中,有無量佛道。”]所以,方便運用貪嗔癡,貪恚癡。爲什麼?因爲不可得故,不可得故。所以,你們看你們師父在發脾氣,其實,他不是在發脾氣,他是在才華衆生,他有無量佛道。[即是圓覺,以圓覺即清淨因故。衆生國土同一法性者:七、依正對。]依正對。什麼叫做依正對呢?[依報,是無情國土;正報,是有情衆生。《涅槃經》雲:“我以佛眼,遍觀叁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皆悉究竟。”]爲什麼?不可得故,講來講去,到最後都不可得,究竟不可得,你如果把這句話貼在門邊,天天看就能開悟。究竟不可得,如果很高興的時候:哈哈!所以,學佛後,你就會覺得,衆生真的如佛陀所說的:是名可憐愍者,講起來實在很悲哀、很可憐!我以前有空都做什麼呢?跑去逛百貨公司,臺北有一間今日百貨,不得到是不是被火燒了,那天聽說發生火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以前我有空就邀吳金松:吳金松!來,我們去吹冷氣!因爲百貨公司有冷氣,家裏沒冷氣;來!我們去吹冷氣!就走……,去哪裏?去百貨公司。吳金松如果賭博贏了錢,就會邀我:林益謙啊!走,去看電影!我都是讓他請客,因爲我沒錢啊,他如果財贏了,就請我去西門町吃東西、去圓環邊吃沙茶火鍋,以前還沒吃素。吃沙茶火鍋,吃完後就去逛……,回來後我去念書,他又跑去賭博,然後我就又希望他贏!(法師笑)整天都在搞這個,他如果贏了,我就有火鍋可以吃;而我是每賭必輸,沒辦法,沒辦法!所以說:沒有學佛的人,實在不知道要走什麼路,無路可走,無路可走。不然你看這些歌星、影歌星,你看這些影歌星,在夜總會表演的節目,看過一遍,就不會再想看第二遍了,不是唱歌、跳舞,變魔術,就是清涼秀,就是清涼秀。對不對?或者模仿一些歌星,不然就是打诨插科,打诨插科,東聊聊,西聊聊,你看豬哥亮那個節目,東聊聊,西聊聊……,都是, 這樣。你如果悟道,一看都一樣,千篇一律。或是看報告新聞,也沒有什麼新聞啊,不是災難就是火災;不是火災就是動物園;不是動物園就是政治;不是政治就是經濟,economic,每天的報告,股票市場,股票市場。有一次,有一次:講到股票市場,有一次,一個徒弟毀謗我,說:慧律法師在玩股票!我只是保持沈默。人家問:你怎麼知道慧律法師在玩股票?他說:哎喲!你看電視都在看股票呢!結果不是,是因爲那天我在看報告新聞時,突然有便意,跑到廁所蹲了很久,蹲了很久,拉肚子,結果電視沒關,當然,我又沒有神通,不然我在裏面眼睛眨一下,電視就自己關掉了,我又沒有神通!我進廁所後,電視正好在播報股票新聞,他在門外,不知道是我進所前,沒把電視關掉,因此就說我在玩股票。說起來,這世間怎麼會如此湊巧?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沒有親眼看到的都不准!依報,這是無情,無情;正報就是有情衆生。所以,《涅槃經》說:我以佛眼,遍觀叁界,有情無情,一切人法,皆悉究竟,統統平等。[即是圓覺,以圓覺即諸法實性故。地獄天宮皆爲淨土者:八、苦樂對。地獄是十惡苦果;天宮是十善樂果。苦樂之念由心,地獄天宮豈定,]哪裏有一定呢?對不對?所以,我們現在培養一個清淨心,將來;如果我們現在無相,進去就是無相的世界,就是法身世界,如是因得如是果,你現在不要起心,不要動念,寬恕一切衆生,你不執著一切法,單單提一句佛號,你以無相修行,百年之後,進入的就是無相的世界,就是清淨極樂世界,清淨極樂世界就是無相,因爲我們化法身爲無量的清淨身,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用念頭,動到一個念頭,執著一個世界,世界就變小;不要動念頭,以平等性,所有遇到的世界,就是無量無邊清淨心,依法不依人。[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既本空,同歸圓覺,以圓覺即常寂光淨土故。有性無性齊成佛道者:九、有無對。以叁無二有]叁種不能成就佛道,二有決定,[決定性]可以成就佛道。就是說決定性的衆生,[及不定性,]兩種衆生。…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