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慧律法師主講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義卷第四

  上海圓明講堂沙門圓瑛弘悟講

  受法門人雪相戒淨敬錄

  戊二 四問答別明觀行中根修證(分二)

  己一二問答叁觀修行後 二 問答兩重除障(己初又分二)

  庚一 示叁觀行相(庚初又分五)庚二明單複圓修叁

  辛初威德啓請 二 正陳請詞 叁 如來贊許 四 承教靜聽 五 正答所問

  辛一威德啓請

  【于是威德自在菩薩,]于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合掌。[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就對佛這樣講。

  [此二四問答,]前面兩個是四種問答,兩種問答、兩種問答,就是四種問答。[別明觀行。]要如何修行。這是指[中根修證。]前面是上根之人所修,一念之間就進入圓覺;現在是別明觀行,別明就是各各不同,各各不同,這是中根之人的修證,因爲根機不到,利根的人能夠頓悟,中根的人就要慢慢來,慢慢來、慢慢地熬。[言別明者,其有二意:]“別”的意思是什麼呢?[一則由一類人,已依前門證入,不必修此,故名爲別。]他是利根。[一、則此門各各自別,]前面是說:利根是別于一切中根之人;現在是說中根之人各各不同。說:則此門各各自別,[如叁觀,]叁觀就是空觀、假觀、中觀。看本書後面:“謂奢摩他、叁摩、禅那。奢摩他:定中的慧;叁摩缽提:慧中有定;禅那:定慧均等,先了解叁觀。所以,翻譯成中文,奢摩他就是空;叁摩缽提應該是有,就是假有;禅那就是中道,也可以說是空、假、中叁觀。翻回來,暫時了解一下,後面會談到。叁觀。[或單修、]一觀,複修就是兩種。[或複修、]互相,互相交換,空、假、中互相交換修。或者是空、假、中同時修,[或交修、或全修,成二十五輪,]後面講的二十五輪,就是二十種修行方法不同。[各應一機,]輪就是種,二十五種修行方法的不同,各應一機。[故名爲別。]所以名叫做別。[其所離障,亦各不同。如四相四病,]四相就是生、住、異、滅,前面所講的:有的是滅,有的是異,有的是住,有的是生,生是最微細的,滅是最粗的,由粗的先斷,所以,由下往上斷,滅、異、住、生。所以,四相四病,[皆是別相,不同前通明觀行也。于是威德自在菩薩,起座啓請。]這是[經家敘儀,]經家就是說:記載經典的人,加上去的一個儀式,記載經典的人,記載當時候他是怎麼禮敬佛。[叁業恭敬如前。

  辛二正陳請詞(分二)壬初慶前二請後

  壬初慶前

  【“大悲世尊!廣爲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好好地爲我們說明這個差別性,分別這個差別性是如何,能夠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覺悟的心地非常光明。[承佛圓音,]藉著佛圓滿的音聲,因爲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藉著佛圓滿的音聲,[不因修習。而得善利。】]注意聽!承佛圓音,不因爲修習而得善利,一開始聽怪怪的,怎麼會這樣講?怎麼會說:不因爲修行?修行應該會得到利益,怎麼會不得善利呢?不是這個意思。意思是說,我們的圓覺之心,自性本有,不是因爲修行才得到善利,而是人人本來具足。所以說:承佛圓音,本自具足圓覺之心,不因修習,而得善利。所以我說:古人的翻譯簡單,但是,並不明了,所以,必需再加字。聽師父的課,就是有一個好處,文言文不懂,我會加到你懂爲止,加到你懂爲止,像是來上國文的空中大學。所以,來上經典叁年的人,會增加他的文學造詣,真的!會懂很多文學。

  [大悲世尊,]按照前面所說的解釋。[准如前釋。廣爲叁句:謂爲我等廣開分別如是,]什麼叫做廣開分別?大大地了解開緣、開示這個差別性,[而說次第隨順,]次第隨順就是說:有一定的次第,沒辦法坐電梯,不然也要告訴我怎麼爬樓梯,電梯就是代表直接,聽懂了嗎?咻……,我們去新加坡,那個大樓六、七十層,六、七十層,搭電梯到頂樓只要幾秒鍾,那實在快到……,又沒什麼感覺才是厲害,才是厲害!不知道那個電梯是怎麼發明出來的,才一下子,十樓、二十、叁十、……,好快!新加坡的電梯,速度快得驚人,六、七十層,一下子,當!十樓……,非常快!當頂樓只要幾十秒,還不到一分鍾,六、七十層,這是舉例來說,直接入佛的本懷,就像坐電梯,咻……,如果不能坐電梯,至少要告訴我樓梯怎麼走,一層一層地爬,意思就是次第,次第隨順。[圓頓隨順諸文,令諸現前菩薩圓覺妙心,慧照光明,照見次第則妄盡覺顯,]虛妄去掉,覺性顯示出來。所以說:[照見圓頓,]圓滿的境界。[則當下離言。]離開一切語言。[承佛圓音者:佛音具足衆音,謂“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故不因修習而得善利,]因爲我們的本性本來具足。所以說:[謂亡心頓證,]把你那個能所的心放下,能攀緣的心、能觀照的心、能修行的心,統統沒有,進入性相一如,亡心就是性相一如,一切事相無生;一切無生就是事相,就是這麼偉大!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都是無生、不可得。如果聽經之後,煩惱還是很重,你就要想:我們的業障真的很重,人家怎麼那麼快,坐電梯一下子就到了,我連樓梯都沒得爬!對不對?樓梯在哪裏還找不到。有樓梯可以爬還算不錯,有樓梯可以爬,那個還有救,還知道要去七樓拜佛;連樓梯都找不到,找到廁所去,這就更糟糕了!所以說:亡心頓證,[識得自心,]了解我們的清淨心。[即是圓覺;不因修習觀行而得如斯善利。暫聞已得善利,]暫時聽到,馬上得到善利,[況勤而行之。初慶前竟。]勤加修行就是沒有修行,勤加修行就是好好地觀照無生,叫做勤加修行。

  [壬二請後(分二)癸初問所修癸二明所爲

  癸初問所修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譬如一座大城,大的城門,外面有四個門東、南、西、北。[隨方來者,]隨四方來,[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世尊的徒弟也是辯才很好。

  [此問所修之行,由上但聞所證之差別,]但是,[未聞所修之行門,]要如何修行呢?[故此請問。大城,王都也,王所依故。以喻圓覺妙心,爲清淨法身所依故。外有四門者:從外來入王都,]王的都城,[乃有四門,以喻菩薩欲證圓覺,修四法界行,皆可入故。]只是因爲根機不同。[但隨彼四方所來入之人非止一條路徑,以喻菩薩欲證圓覺,依四法界修,]四法界就是: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法界、事事無礙法界。[隨彼根性,其發覺初心,]開發他的初發心。[乃有多種方便。一切菩薩者,謂欲證圓覺之人,合隨方來者。莊嚴成佛國土及成就無上菩提,隨其根性,非一種方便。如《楞嚴經》雲:“方便有多門”,]所以說:[合非只一路也。

  【“惟願世尊廣爲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方便漸次就是一步一步來,一步一步來,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

  古德雲:“欲知山下路,]山下的路,我們如果要知道山下的路,[須問過來人。”]須問過來人。所以說:兩種人要聽,要聽兩種人的話,第一、要聽大智慧人的話;第二、要聽有經驗人的話,要聽這兩種人的話。爲什麼?經驗太重要了!所以,包括找醫生,大家都想找老醫生,經驗夠啊!經驗不是從學問來的。所以,外省人在煮面,煮完後,你如果嫌難吃,他就會操著外省腔跟你講一句臺語:這是我數十年的經驗!數十年的經驗,外省人的臺語不太流利:數十年的經驗!因此,要問過來人,修行也是這樣。[故雲惟願世尊,以世尊乃過來人也。廣爲我等,宣說最初發心之方便。所謂隨方取便,即下手之工夫也。漸次者,以初圓照二字爲成佛之因地故。初雲:]我們了解這世間如空中的花,[知是空華,]虛妄的東西放下,[即無輪轉。]無輪轉就是沒有生滅,輪轉就是生滅,你就不會被它影響,你知道一切法都是生滅的東西,不要隨它轉就無。[又雲:知幻即離,]如果了解這是虛妄的東西,我們就放下、就離開,沒有煩惱。[不作方便,]也不假任何的手段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此乃上上人圓修頓悟之行。今爲中下之機,故請應用何等方便,漸次增進,並能修之人總有幾種?初問所修竟。]問到這裏。

  [癸二明所爲

  【“令此會菩薩及末世衆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什麼叫遊戲如來?已經得到妙用了,神通自在了,當然就當作遊戲一樣,得力了!所以說: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令此現會菩薩以及未來末世衆生,一心求大乘之者,速得大開解悟,發覺初修方便,以及漸次增進之法。遊戲如來大寂滅海者:建水月之道場,作夢中之佛事,遊戲諸佛如來,大寂滅海之中。作是語已,如是叁請。二正陳請詞竟。]請了叁次,不是像現在的人,這麼簡單就聽到師父說法,這麼簡單。現在的人看到師父都是:嗨!慧律法師(法師作招手狀)!沒辦法!像兄弟一樣,像兄弟:喂!慧律兄!我舅又到最近出殡,師媽回去臺北,他就常問:老大,老大!這要怎麼處理啊?竟然叫我老大,沒有學佛都叫我老大,還說:叫慧律兄沒錯啊,不然要叫什麼?

  [辛叁如來贊許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谛聽,當爲汝說!”】]當爲汝說。

  [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重言善哉者:乃贊其當場一問,]利益現在以及後代的人。[利益今後也。汝等乃能爲諸現前菩薩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方便者:指初修方便,准問詞]問的這個詞,[還有漸次二字,今不言者,以初步定千裏之程,]一開始修行就是要這樣。所以說:[趣向既定,漸次可知。誡以谛聽,許以當說。叁如來贊許竟。

  辛四承教靜聽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