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藉著外來的佛而顯,雖是自跟他分別,但是,自他其實是一體。我們認真念佛,念到有感應,也可以說那就是我們心中的佛;也可以說佛加被,都可以這樣講。[故雲:如鏡照諸像。如]就像鏡子照種種的相。[幻,是義;叁摩提,是名。其起行也,覺知心性,及諸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起這個諸幻化智慧,來除掉幻化的境界、外境。[以除幻者。由起幻故,]由于起幻化的智慧,所以[便能內發,]我們的心就能發起,發起什麼?[同體大悲輕安,]都是自己嘛![永離諸幻,如土長苗,故雲:如苗漸增長。禅那,]定慧等持,[是名;寂滅,是義。其起行也,雙超前二,]奢摩他、叁摩缽提(叁摩提)。[不取幻化,及諸靜相,由是得超,礙無礙境,便能內發,寂滅輕安。《楞伽]經[》雲:“寂滅者、名爲一心。” ]我們的心是什麼?我們的心實在是處于大寂滅的狀態。我們今天爲什麼不能處于大寂滅的狀態?爲什麼煩惱的過日子?很簡單,就是無明、妄想,沒有任何理由,不認識它。我們夜夜抱佛眠,而自己不知道;每天都抱一尊佛睡覺,你就是佛!我們常常埋怨:佛啊!您爲何離開我?爲何不疼惜我?你神經病!躺著,你本身就是佛,佛哪裏有離開你?你的佛性形影不離,不曾離開我們一分一秒。[此非對動之寂,]這不是相對于動態的寂滅。什麼叫對動之寂?譬如動對靜來講,靜對動來講,是對立的一種形容;現在的寂滅,是所謂的動靜不取的那種寂滅,不是對立的觀念的寂滅。此非對動之寂,不是因爲動才來講寂靜,是因爲動靜都不著的寂滅。[生己而滅,故雲內發。妙覺隨順,寂滅境界,如聲從器出,器不能爲礙,]器不能障礙它。就像鍾,鍾是有質礙的銅做的;可是,一敲下去,聲音大而傳得遠,很大聲。[故雲:如彼器中锽。
【“叁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這叁種:奢摩他、叁摩、禅那,這叁種妙法門,都是覺性的隨順。[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這是說過去,已經成佛的諸佛、菩薩,因爲這叁種妙法而成道。[叁事圓證故,]叁事就是這叁種事業,能得到圓滿的證果。[名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叫做無住處究竟大涅槃。什麼叫無住處?大悲不住涅槃;大智不住生死,生死對佛來講,沒有作用,因爲大智慧,所以,他不住生死;大悲不著涅槃,因爲大悲心要普渡衆生,不能進入涅槃,還要繼續度衆生。
[如上叁種微妙法門,皆是圓覺隨順修習之方便。十方諸如來是已成之佛,及諸大菩薩是未成之佛:因此得成無上佛道。叁種事業若得圓證,故名無住處究竟大般涅槃。一示叁觀行相竟。
庚二明單複圓修
辛一辯音啓請辛二正陳請詞
辛一辯音啓請
【于是辯音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叁業恭敬,准如前釋。][
辛二正陳請詞
壬一慶前壬二請後
壬初慶前
【“大悲世尊!]現在又換另一尊菩薩了,諸大菩薩一一相繼起來發問,幸虧佛陀問不倒,比較沒關系。佛有能力接受菩薩車輪戰一直發問,如果是我們,第一個起來問、第二個起來問,到第叁個起來問就受不了了:好了,好了!你看,佛陀這麼厲害,諸大菩薩一一起來發問,一個問完,一個又接著問,佛實在很厲害!于中辯音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叉手”就是合掌,長跪合掌,而白佛言:[如是法門]這叁種觀法,[甚爲希有!】太難得了!
[大悲世尊如前。如是法門者:即前叁種觀門。甚爲希有者:悟淨圓覺爲因地心,依悟起修,直至佛果,故爲希有。
壬二請後
癸一問所修
【“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于圓覺門有幾修習?】
此諸方便者:指前叁觀。一切菩薩,指前所立行本。]指前面所立修行的根本。[悟淨圓覺法門,雖叁觀分明,未審]就是不知道,不知道[所修,]的,是一個人具足修叁觀呢?[爲複一人具叁?爲複叁人各一?]還是叁個人各修一觀呢?“一人”就是說有一類的,有這樣一種類的人,是同時具足修空、假、中叁觀呢?或者是說有叁種類型的人,各修空、假、中各一觀?[爲前後;爲同時;]到底是有前後,還是同時修?[爲依次;爲超次也。]超次就是沒有次第,頓的意思。
[癸二明所爲
【“願爲大衆及末世衆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
願爲現前大衆以及未來末世衆生,曲垂方便,種種開示,令悟真修實相,不至徒尚虛名也。]聽經聞法老是說:請佛陀開示,請佛陀開示!不過,還是要有方便方法;如果沒有方便方法,衆生不能悟到實相。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二正陳請詞竟。
辛叁如來贊許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佛對辯音菩薩說,[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爲了大衆,以及爲我們這些未能見佛的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幸好以前有問,不然我們怎麼有《圓覺經》可以聽?幸好這些菩薩有問,這些菩薩想盡辦法,啓請一部《圓覺經》,幸好這些菩薩知道要問什麼,不然就算我們遇到佛陀,怎麼知道要問什麼?佛陀問:你有什麼問題?我們也只能傻愣愣的,不曉得要問什麼。我們哪有這些菩薩的智慧?沒有!這些大菩薩都幫我們問好了,我們才有《圓覺經》可以講。如果沒有他們發問,你哪裏有這部經典可以聽?沒有!有這些菩薩問,我們才有法可聽。[如是修習。汝今谛聽,當爲汝說!”】]這樣修行,你現在好好的注意聽,好好的爲你說明。
[辛四承教靜聽
【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大家都很歡喜,默然而聽。你看人家聽佛開示有多莊嚴,不像我們現在共修,聽師父開示,小孩子在一旁吵吵鬧鬧的,帶那個七、八歲的來,跑來跑去。聽經你注意及諸大衆,底下那句話你聽懂了嗎?聽經要靜靜的,所以,叫你們不要帶十二歲以下的小孩子來。有一個人帶小孩子來,我問爲什麼要帶小孩子來?他說:要種善根啊!師父不是說要多結善緣?我說:小孩子要結善緣,在家裏結就行了,你帶來這裏,不但結不到善緣,還造業,吵到別人啊。有的人還牽狗來,不曉得是不懂,還是其它原因。有錢人都抱著狗,也不曉得要抱佛,沒辦法!攜帶動物,我們要禁止進入,不准攜帶動物進入大殿。我在外面還看到狗屎,上次不曉得是誰,帶小孩子來,結果在大殿大便,就在佛像前面,很准,正好拉一坨在那邊供養,這罪過實在很重!這小孩子雖然是無心,他的家長要負因果,真的!在大殿大便呢!說:師父!您不是說無相?我說:對啊!可是,無相是佛,不是你凡夫做得到的;無相,難道就沒有人倫的關系?你無相,也不一定要在這裏大便才叫做無相,外面公園也可以拉啊!你無相到這種地步,不然叫你喊兒子叫爸爸。平等不是這樣,平等不壞事相。講到這個“默然而聽”就是說對聽法的恭敬。
[辛五正答所問
壬一長行
癸初舉意標數癸二觀網交羅
癸舉意標數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圓滿的覺性是清淨的。本來就沒有所謂修習、修行這種事,以及所修行的方法,[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也沒有所謂哪個什麼修行的方法,也沒有說:我在修行,我是修行者!也沒有這樣子。[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一切菩薩是現在初發心的菩薩,末世衆生是指未來,簡單講就是現在的菩薩與未來的衆生。[依于未覺]因爲還未覺悟,還未圓覺清淨,所以藉著[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方法、方式,[二十五種清淨定輪。】]能使清淨。
[善男子!一切如來,所證圓覺:即衆生本具圓覺。]我們本性的圓覺是如何呢?[清淨本然,]本來就很清淨的東西。[一真獨立,]一真就是絕待,獨立就是不依靠任何的條件,因爲任何的條件都是因緣生滅。所以,修行佛道叫做獨行道,獨生獨死,單獨的來生,也單獨的死,走完這一條路線,沒有人陪你走。就算他同時陪你一起死,也是你的靈魂走你的路,他的靈魂走他的路,也不可能在一起。所以,清淨本然,一真獨立,這樣一講,我們就知道,世間最可靠的還是我們自己,只有我們自己。我們今天如果肯用功,了生死就有份;我們今天如果不用功,百年之後想靠誰?象日本的空難,五百多人全部殉難,只有一個小女孩,大難不死。航空公司特別發一個證件給她,這輩子搭他們航空公司的飛機,無論坐到哪裏都免費,因爲她是唯一生還者。大家一上飛機,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想,坐在飛機的窗戶旁邊,從窗邊往下望,底下的房子就像一塊塊的豆幹。大家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萬一空難,我家裏兩個孩子怎麼辦,因爲我一上飛機就是想,萬一空難,我叁十幾個徒弟怎麼辦。真的!第一個念頭,萬一墜機,只怕連個屍體都找不到!連蓋往生被、金光明沙也沒機會。所以,想靠往生被、金光明沙的人,不先戴在身上,有時候也很麻煩。所以,人要修行或是遇到什麼事,這都很難講。獨行道就是獨來獨往,生的時候沒有人跟著你生,死的時候也沒有人跟著你死,世界上最可靠的就是自己的志氣。有志氣的人就是最有依靠的人。[諸惑不染,不假修習。故雲: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指現在初心。末世衆生:指未來新學。發心雖大,悟淨圓覺,而未證圓覺,依悟起修,乃以幻修幻,即同幻化,故雲:幻力修習。當時隨機分門,便有二十五種不同。蓋叁觀一心,元無別異,通稱清淨定輪者:皆依幻力修習,修即無修,故雲:清淨。諸觀皆屬定故。輪有摧碾、運載之功。依此而修,能摧毀粗細煩惱,能運至無上菩提故。初舉意標數竟。
癸二觀網交羅
子初單修叁觀二 交絡叁觀 叁 圓修叁觀
醜初澄渾息用觀
醜初澄渾息用觀]
現在開始要講修定的方法,第一個是修奢摩他觀,單修的,底下講的都是一個一個修。第一個先修奢摩他、叁摩、禅那,一個一個來解釋。[【“若諸菩薩唯取…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