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皆依悟净圆觉而修,以此为因地心修行,]我们如果要修行,我们要了解说:你是发什么心来修行?我们发心如果与佛的心相应,这样就能做佛;我们发的心如果与魔相应,那就作魔;发的心如果与二乘人相应,这样就是二乘人;发的心如果同凡夫,就变成凡夫,所以,初发心很重要。我们的因地心是发圆觉,当然[趣入果地觉,始终不离,故云: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者:已成之佛皆依此三观]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三观就是空、假、中来修行[而得成佛。十方菩萨未成之佛,]很多很多,所以,[繁兴万行,]太多了![常修种种方便。或顺性通修曰同,]顺着本性,然后大家共同的朝这个方向修行,有一个共识。我们都是配合着本性修行,共同朝这个方向,这个叫做通修,一般的通途的修行,共同。[或分门别行曰异。]我们所修的法门跟别人不同;但是,一样是菩萨行。所以,[虽同异攸分,]“攸分”有所分别、区分。虽然修行的方法,有相同跟不同之分;但是,无论怎么分[皆依如是三种观法,]都是空观、假观、中观。[即为菩萨所应作之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者:趣入虽从一门;]从一个法门修进去,[功成]只要你修到真的有成就,功德圆满,下功夫去修行,修行就是发大志气。[即三皆圆证,]“三”就是空、假、中,都是同一体。所以,[妙契法身,]妙,不可思议,来合法身平等的三观。[而成圆觉之佛矣。三引例彰圆竟。
癸四校量显胜]
现在要讲这部经典的功德,如果要做最大的功德,你知道弘扬《圆觉经》的功德有多大吗?[【“善男子!假使有人]如果有人这样做,怎么样?[修于圣道,教化成就]一切这些圣人。成就多少?[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如果有人修行圣道,来教化这么多的二乘人,百千万亿。整个泰国的比丘如果全部做佛,泰国的人五千八百万,还没有经上讲的这么多;如果去教化泰国人,令人人证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怎么样?[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为什么?因为按照圆觉,能够究竟涅槃;如果是阿罗汉、辟支佛,只是化城方便而已,不能得到究竟的涅槃。你看,修行如果修对了,初发心如果正确,一下子就入圆觉的思想;修行如果错误,我们按照错误的方向修,修到后来修成小乘。师父去泰国跟所谓的泰国的高僧谈、对话,我发现还是不行。不是说我们很伟大,他们对大乘经典可以说完全不懂,他们都说四阿含经,或者是讲到俱舍,没有唯识,唯识是大乘的,唯识讲八识。所以,如果出生在小乘的国土,只能成就小乘。诸位福报很大,无量无边劫所修来的福报因缘,能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间,随顺修习。就是随这个合本性的方式去修行,就是随这个合本性的方式去修行;要随顺修习,如果不修行也没用!
[此校量显胜也。]显这个殊胜,[谓假若有人修于圣道者:谓从凡夫地,发小乘心,修出世道。而云圣道者:圣人所证无漏之道也。断见思惑,]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出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一段一段的分。[以四谛、]就是声闻、[十二因缘]就是辟支佛[之法教化众生,令得成就百千万亿之多阿罗汉、辟支佛果,其功德可谓胜矣。设或不发大心,终成败种,]他没有发大菩提心,总是败种,[反不若有人从凡夫地,发大乘心,]我们听到大乘,马上就发大乘心。[闻此圆觉之法,心生信解,即依解起修。修此无碍法门,即指三观。通理法师云:如第一观中,]就是空观当中。[以净觉心,取静为行,]取静就是一直让心静下来,想尽办法,使心安住在静的境界里面。[则于理无碍。]我们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无碍。[第二观中,以净觉心,起诸幻化,]起诸幻化就是在幻化当中用清净心做事,这是从空出假的意思。以净觉心,净觉心就是空一切相;起诸幻化就是出一切假有。[则于事无碍。第三观中,永得超过碍无碍境,]碍是事相,无碍是理体,超越事理,当然就不能障碍。[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声出于外,]我们的身心虽然拘束在一个范围内,不过,声出于外,就是说:智慧能遍满十方。[则兼理事无碍,与事事无碍。故总以无碍法门名之。闻此无碍法门:但是自闻,未及教化随顺,]不过是方便的修行而已,[不过权修,尚阙深证。]还缺少深证,所以,修行它需要时间,最重要的功夫就是要长养圣胎。所谓长养圣胎就是说我们道理知道了,再来就是要下功夫,我们所下的功夫不会白费,叫长养圣胎。如果你这个圣胎没有找到,你下功夫,以后会变成白费,白费时间浪费我们的生命。若已经找到正确的法门,知道如何下手,这样一直下去,就不会白费我们的生命。知道能深证究竟的圆满觉性,就下达决心,这样一直下去,知道我这条路一定不会走错。不然我们一开始就下定很大的决心要修行,结果修错了!有的人要爬墙,爬到墙上面才发现爬错了墙,就要下来重新再爬。我们若知道这面墙是通往何处,爬上去,一下子就跳过去了!我们没有第二次的生命,假设你今天二十七、八岁,或三十岁,再一个三十年就六十岁了,你就没有办法!路一定不能走错;想要不走错,一定不能义气用事,动不动就自己要修行,这就一定死!先经过善知识指引,三、五年的教导,肯定我们这样下去,一定不会走错路,这样你这辈子修行的路线就正确了,才不会到七十岁才发现:我修错方法、修错法门了!来不及了!六、七十岁,人家已经自知时至,准备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你现在才开始要买票而已,人家已经一券在握,希望无穷,你票都没有买,你去哪里啊?你要坐什么莲花?我们一开始修行就是正确的方向修行,就是已经买票了,开始修行就是上车,还没有达到目的地;等到临命终的时候,六、七十岁,我已经快到台北了,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要坐莲花去极乐世界了!如果我们一直浪费时间,我们一直肯定自己的看法正确,而事实上是错误的。方法错误、目标、方向错误,意气用事,动不动就自己认为自己很行,完蛋了!我们没有第二次的二十岁、三十岁,绝对没有!所以,第一个,要掌握生命正确的方向才有办法,知道说这个对,才下手去修行。所以,明心见性很重要,就是这样,因为不会抓错方向。如果不见性,那就听佛的话,一直念佛,这一条路永远不会后悔,一定对!百分之一百万、一千万。[一刹那顷者:时之最短也。一念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虽然如是之速,依然次第分明。]锋利的刀一刺下去,[如利锥一刺,九百张纸层次井然。]也是清清楚楚。[如此少时,随顺修习,其功德尤胜教化成就,众多二乘。]只有大乘能成佛作祖,但是,我们不能轻视小乘,我们现在甚至连小乘都不够资格。但是,我们如果发心正确,以后从凡夫就顿入菩萨地,最后到达果地,因为我们发心正确,不与二乘人结缘。[以此圆觉无碍法门,乃成佛正因,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透过这个耳朵薰习,一听,变成将来成道的种子。[闻即闻慧,才经随顺即思慧,修习即修慧。]闻、思、修,听经闻法要思惟是否正确,思惟之后要修行,你总不能说整天坐在那里想。[然于大乘而发三慧,]闻慧、思慧、修慧,[即是大根菩萨。譬如阿伽陀药,压倒医方万品,摩尼一颗,胜似海宝千般。初长行竟。]这譬喻很好,阿伽陀药叫做万病总持的药,什么病都可以治疗得好。摩尼宝珠,就像海中的宝贝千百万般,千颗万颗。
[壬二偈颂(分二)
癸初 标颂 二 正颂
癸一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癸二正颂(前二科同长行,唯阙校量。)
【“威德汝当知:]威德菩萨,[无上大觉心,]为什么叫大觉?因为没有过去、现在、未来,遍过去、现在、未来,遍十方,所以说大。[本际无二相,]事相也空,理体也空,唯有一如如真实本性,这也是空,也是一种形容。所以,本际就是实相理地,中道第一义谛。本际的实相实在是无二相,有二相对立的东西,那是你自己心的问题。天地万物,都是我们自己不会处理的事,没有人障碍我们,没有人伤害我们,是我们伤害自己,你的分别心跟执着心,将我们的本性分割成无量无边的烦恼。我们人实在是不会保护自己的心,人是一种最会创造烦恼的动物。人有大智慧的因,但是,也是大愚痴的人。[随顺诸方便,]起种种的手段,种种的方便,[其数即无量。]方便的法门很多。[如来总开示,]所开示的,[便有三种类:】]不能离开这三种。
[有物先天地,故称无上;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故名为大;出生如来,故名觉心。与一切法,故名本际;同体平等,故无二相。随顺修习,起诸方便,其数即应无量。如来总为开示,便有三种品类。
【“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锽。】]师父解释一下:寂静的定,修这个定所谓的奢摩他,就像什么呢?就像镜中照一切相,一切相现前,镜如如不动,这就是定的功夫。如幻三摩提,如幻就是一切假有当中,从空出假的一切假有当中的三摩提,就是所谓的慧中有定,就像苗渐长。像苗落在土地上,慢慢增长。禅那就是定慧均等,唯寂灭,一个大寂灭的体性,事理不二,定慧均等,这是禅那。如彼器中锽,“器”就是钟,就是洪钟,锽就是一种声音的描写,嗡嗡作响。
寂静,是义;奢摩他,是名。其起行也,一向以静境安心,]慢慢的[静慧发生,]我们要怎么样才有大智慧?我们要先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能思惟事情,智慧也才能产生。要产生智慧内心一定要先有定力,定力就不受影响,柔软心。[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诸如来心,于行人静觉心中显现,]其实那就是自己。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念佛,佛现前,其实那就是他心中的佛,他的佛与心中的佛不二。外来的佛就是心中的佛,心中的…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