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P4

  ..續本文上一頁,爲什麼都不開悟呢?他的師父告訴他:是你自己障礙啊,你不開悟,跟我有什麼關系?自己不覺悟嘛!怎麼關師父的事情呢?說:仁者自不悟,去何關師父之事呢?你自己不開悟,跟師父哪有關系?你自己不放下,有什麼辦法?所以,根塵無累,[自他一體,]自己跟別人同一體性。[幻相永離。]幻相就永遠離開。[幻相屬塵,]那是外在的塵。[永離謂銷,]永遠離叫做銷,稍就是所謂的融化它。廣欽老和尚說:修行人要把有的東西轉變成無的東西,這個就是功夫。有,我們今天有,有車子、有房子,然後就有什麼?就有煩惱;有感情、有愛情,就有執著;要把“有”的東西,轉變成什麼?變成無,這就是真正在修行。無就無挂無礙,無挂無礙。對不對?所以說:[非但所觀是幻,能觀之智亦幻,故皆永離也。第叁、禅那,爲絕待靈心觀。]絕待的靈心觀,絕待就是一真、平等,沒有對立叫做絕待,絕待就是不二,不二,不去動一個念頭,說:我在行善!不去動一個念頭,排斥任何一個惡的人,那這個人的功夫就到家了!絕待。再惡的人,我都能夠原諒他;也不必有原諒的心,再惡的人,自性也是空;再好的人也是空,這樣就平等。[自釋:非關真妄,不對有空,直照靈知,而爲觀行。]這個要解釋一下,不然會看不懂。非關真妄,我們以福建、絕待的心,怎麼樣非關就是沒有所謂的真跟妄的對立,我們講的真是對妄講的,妄是對真的講的,這個還是名相,真正的絕待是不可思議,就像《維摩诘經》裏面講到不二法門,文殊師利菩薩起來頂禮,喔!乃是真正無言,就是不二法門,連講都不可以講。真、妄都是落入語言的,真跟虛妄都是落入語言,只要落入語言,對我們的本性就有偏差,不是我們本來的東西;除非悟道,悟道,語言就是實相。所以,不對有空,不對有空就是:不取相對有限空的執著,叫做不對有空,不執取相對的有、空,不執著于相對的有跟空的思想,叫做不對有空,有跟空是相對的東西,怎麼樣?直照靈知,直接歸入我們的本體,而爲觀行,而爲觀行。放下,如果做不到這樣,做不到這樣,菩薩!你就聽師父講兩個字:放下,你在大門寫上鬥大兩個字,門開開關關,一天要念好幾遍,如果去廁所就念:放下,放下;如果去大使,貼兩個字:解脫,解脫;放下,小便時念放下,大全時就念解脫,放下、解脫……,每天小便、大便都念,很快就解脫,進步神速!往下,不可得故……,所以,在門上貼著鬥大的“放下”兩個字,頭上廁所的門開始大便,就看這兩個字:解脫,……解脫,這很快的!修行,你說很困難,其實也很簡單,放不下,硬要卡死自己就沒辦法,才得勞駕佛陀說法四十九。若是上根利智之人,譬如六祖慧能大師,六祖慧能大師遇到五祖,一句話就開悟;六祖慧能大師如果遇到佛陀,去到佛陀那裏,佛陀只要比一只手指頭,六祖馬上開悟,連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都不必,比這一只就是絕待,遠離對待,遠離對立,對不對?進入空性的東西,比這一只,六祖就開悟了!哪像我們搞了這麼久,我講得聲嘶力竭,從去年講到今年,問看看有誰開悟了,還沒有人舉手,真是糟糕!你看這根機相差多少?二千多年前的根機,跟二千年後差這麼多![如文雲:不取幻化,及諸靜相。又雲:超過礙無礙境,]連那個無礙的境界都不能執著。[又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不互相幹礙。[皆絕待靈心義也。]絕待的靈心。[初示立行之本竟。

  醜二示觀行之相

  【“以淨覺心,]現在要開示如何觀、如何修行了。以清淨的這顆覺悟的心、放下的心,怎麼樣呢?繼續定住,[取靜爲行;]取靜就是放下,放下,不可得,放下,使你的心一直靜下來,使你的心一直靜下來。修行要有方法,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靜,我們就用那個方法,喔!圓滿的覺性,本無一法,本無對立,善惡不著,空有不立,不可得相,用這種心,不可得、放下……,一直靜下去。你看,佛多會講經說法,[由澄諸念,]就像水放著讓它澄清,好厲害的說法!由澄諸念,我們的妄想,一直執著、一直攀緣,我們現在慢慢一直放下,不可得、放下……,你想想看![覺識煩動。】]你就慢慢了解:喔!原來我們的意識在擾亂我們,這個分別心、執著心在困擾我們,我們找到了賊了,我們找到了賊窩,我們開始要打賊了;賊,你都不曉得住哪裏,你要抓什麼賊?你根本就不知道賊住在哪裏,我說:抓賊啊!抓賊?沒有賊啊!你要先知道賊在哪裏;賊從哪裏來?心的賊從哪裏來?從靜,你就看得到賊,從靜,冷靜,冷靜,我這樣執著男女的感情對嗎?我這樣貪著金錢對嗎?我這樣放不下子孫的感情對嗎?冷靜,冷靜,有空多看一些往生的人,百利無一害,真的!百利無一害,我不騙你,比師父講的超過十倍、一百倍的力量,馬上就有體悟:喔!人死後滿臉都是血,唉!我有一天死了也是如此!真的!世間都是虛妄的,想當初,他沒有我活不下去,我沒有他也不想活;現在看到車禍的現場,不可得……,還是佛陀講的最實在。昨天我心血來潮打開電視,正好看到在上演一出戲,我也不知道它在演什麼,好像是一個女衆在試探男衆,那個男的在外面放蕩了一陣子,算是風流了一陣子,他的太太很生氣,後來兩個合好了,婚姻是一出鬧劇嘛!婦的怕先生不愛她,她說:有一天我不能走路了,你要不要牽我?你會不會牽著我?那男的就說:會!有一天我不會吃飯了,吃飯不方便,有一天我吃飯不方便,你會喂我嗎?會!有一天我如果繼續流眼淚,你會幫我擦眼淚嗎?他說:不會!因爲我從今以後,不會讓你掉眼淚了!惡心,惡心,聽了真是想吐!哪有可能你從今以後都不會讓她流淚了?應該讓她多流淚,才會覺悟,啪啪!益謙,你從今以後會不會讓我掉眼淚?會,我會讓你眼淚直流,當下開悟!啪啪!馬上打到你鼻青臉腫(法師笑),怎麼可能讓你不掉眼淚呢?對不對?所以說:這世間都是假的東西,統統假的東西。老了以後,向上有一股怪味,口水也止不住時:我有一天口水流下來,你會不會幫我吸?會!哇!沒刷牙,這樣吸怎麼受得了?(法師笑)都是騙人的。所以說:世間都是虛妄的東西,你就了解覺識煩動,喔!都是意識的變化,刹那間變化,不實在的假體。

  所以,[發覺初心,以靜爲首。以未悟以前,一向妄想動亂,今既悟此心,即依所悟,真淨覺心,發起觀照,返觀不動之心體,以靜境安心,漸漸修行,故雲:取靜爲行。]所以,我們要聽佛陀的,第一、要先將我們的心安住,將我們的心安住在靜,就是不受影響,不受影響。[由以靜澄心,]澄心,就是使這個水能夠澄淨,就是使這個心慢慢地沈澱下來,穩住,澄心就是使這個心更清淨。[諸念不起,覺得識心,]覺得就是:覺悟到這個意識的心在困擾著我們,叫做[煩勞動擾。]我們的心如果慢慢靜……,靜下來,靜到一陣子,你慢慢就會發現:喔!我們的意識心、煩惱心在困擾我們。[此覺非識,]此覺非識就是:此覺悟之心,非意識分別之心,此覺非識,這個很重要!你能夠覺悟到煩勞動亂、困擾我們的這一顆心,那當然不是意識的分別心,叫做此覺非識,這一句很重要,不注意聽會看不懂。此覺悟的心,這一顆心,並不是我們分別、執著的那顆心。[若自是識,]如果仍然是用我們分別心的意識,[則不能見識,]則不能見到分別的心,因爲你還是用分別心,用分別心不能見到分別心。若自是識,若自是識,則不能見識,如果你仍然是用意識心去分別心,你當然看不到你的分別心,因爲只有清淨心可以見到分別的意識心。所以,若自是識,如果就像你講的那個意識心,當然也不能看到你自己的意識心,因爲分別心不能見分別心,要怎麼樣?要清淨心才能夠觀照到那是分別心,這很重要![如眼有見,]眼睛看得到外面,但是,眼睛[不能自見其眼。]眼睛看得到外面,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眼睛。這是什麼意思呢?眼睛就像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眼睛看得到外面。如果說眼睛看得到外面,就是說:我們的本性看得到分別;眼睛看不到眼睛就是說:如果是意識心,意識心看不清楚。所以,這是一種比喻,所以說:如眼有見,但是,不能見眼。[《直解》雲:“由此妄想消歇,]我們的妄想消除。[則見阿賴耶中,習氣生滅之相。”]習氣就是業力,業力在支配著我們,業力。業力,什麼叫業力?生滅法叫做業,有增有減叫做業,做工有工業,做商有商業,做醫有醫業。所以說:則見阿賴耶中,習氣生滅之相。[二示觀行之相竟。

  醜叁示入觀之效

  【“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這一段在講什麼呢?講觀照産生效果了,這一段在講觀照産生了效果,産生什麼效果?寂靜輕安,最後他會寂靜輕安。好,注意!這一段注意聽,我先解釋一下,靜慧發生,什麼叫做靜慧發生呢?就是覺性智慧,我們覺悟的本性,那個智慧慢慢産生了,靜慧發生,我們的覺性,清淨的智慧慢慢發生了,也就是産生,發生就是産生。身心客塵,身是客,心是塵,我們的身體是六道輪回來的,是來這裏作客的,所以說:身客心塵,這樣念就比較清楚。身客心塵,身是指客,身體就像來娑婆世界六道輪回作客的,身客,作客的。心塵,心是生滅,微細的生滅,就像我們灰塵那麼微細,心的煩惱就像灰塵那麼微細,不容易察覺,所以叫做心塵,身客心塵,彼此永滅,放下,因爲你已經有清淨的智慧了,這樣就能統統放下。便能內發,從內在發出什麼呢?寂靜輕安,因爲你也不會爲了外境煩惱,也看得開身心,當下放下,就是圓覺的本來面目,馬上奏效,觀照奏效。

  [此示入觀之效。由前念澄覺識,]這個念頭慢慢地澄清,覺識,覺悟到這個分別心。[慧性開明,因靜生慧,故雲:靜慧。]迷時就像暫時被隱蔽了,[迷時則隱,]悟時,我們本性的智慧就産生,[悟時乃顯,故雲:發生。]以我們本…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