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四▪P4

  ..续本文上一页,为什么都不开悟呢?他的师父告诉他:是你自己障碍啊,你不开悟,跟我有什么关系?自己不觉悟嘛!怎么关师父的事情呢?说:仁者自不悟,去何关师父之事呢?你自己不开悟,跟师父哪有关系?你自己不放下,有什么办法?所以,根尘无累,[自他一体,]自己跟别人同一体性。[幻相永离。]幻相就永远离开。[幻相属尘,]那是外在的尘。[永离谓销,]永远离叫做销,稍就是所谓的融化它。广钦老和尚说:修行人要把有的东西转变成无的东西,这个就是功夫。有,我们今天有,有车子、有房子,然后就有什么?就有烦恼;有感情、有爱情,就有执着;要把“有”的东西,转变成什么?变成无,这就是真正在修行。无就无挂无碍,无挂无碍。对不对?所以说:[非但所观是幻,能观之智亦幻,故皆永离也。第三、禅那,为绝待灵心观。]绝待的灵心观,绝待就是一真、平等,没有对立叫做绝待,绝待就是不二,不二,不去动一个念头,说:我在行善!不去动一个念头,排斥任何一个恶的人,那这个人的功夫就到家了!绝待。再恶的人,我都能够原谅他;也不必有原谅的心,再恶的人,自性也是空;再好的人也是空,这样就平等。[自释:非关真妄,不对有空,直照灵知,而为观行。]这个要解释一下,不然会看不懂。非关真妄,我们以福建、绝待的心,怎么样非关就是没有所谓的真跟妄的对立,我们讲的真是对妄讲的,妄是对真的讲的,这个还是名相,真正的绝待是不可思议,就像《维摩诘经》里面讲到不二法门,文殊师利菩萨起来顶礼,喔!乃是真正无言,就是不二法门,连讲都不可以讲。真、妄都是落入语言的,真跟虚妄都是落入语言,只要落入语言,对我们的本性就有偏差,不是我们本来的东西;除非悟道,悟道,语言就是实相。所以,不对有空,不对有空就是:不取相对有限空的执着,叫做不对有空,不执取相对的有、空,不执着于相对的有跟空的思想,叫做不对有空,有跟空是相对的东西,怎么样?直照灵知,直接归入我们的本体,而为观行,而为观行。放下,如果做不到这样,做不到这样,菩萨!你就听师父讲两个字:放下,你在大门写上斗大两个字,门开开关关,一天要念好几遍,如果去厕所就念:放下,放下;如果去大使,贴两个字:解脱,解脱;放下,小便时念放下,大全时就念解脱,放下、解脱……,每天小便、大便都念,很快就解脱,进步神速!往下,不可得故……,所以,在门上贴着斗大的“放下”两个字,头上厕所的门开始大便,就看这两个字:解脱,……解脱,这很快的!修行,你说很困难,其实也很简单,放不下,硬要卡死自己就没办法,才得劳驾佛陀说法四十九。若是上根利智之人,譬如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慧能大师遇到五祖,一句话就开悟;六祖慧能大师如果遇到佛陀,去到佛陀那里,佛陀只要比一只手指头,六祖马上开悟,连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不必,比这一只就是绝待,远离对待,远离对立,对不对?进入空性的东西,比这一只,六祖就开悟了!哪像我们搞了这么久,我讲得声嘶力竭,从去年讲到今年,问看看有谁开悟了,还没有人举手,真是糟糕!你看这根机相差多少?二千多年前的根机,跟二千年后差这么多![如文云:不取幻化,及诸静相。又云:超过碍无碍境,]连那个无碍的境界都不能执着。[又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不互相干碍。[皆绝待灵心义也。]绝待的灵心。[初示立行之本竟。

  丑二示观行之相

  【“以净觉心,]现在要开示如何观、如何修行了。以清净的这颗觉悟的心、放下的心,怎么样呢?继续定住,[取静为行;]取静就是放下,放下,不可得,放下,使你的心一直静下来,使你的心一直静下来。修行要有方法,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静,我们就用那个方法,喔!圆满的觉性,本无一法,本无对立,善恶不着,空有不立,不可得相,用这种心,不可得、放下……,一直静下去。你看,佛多会讲经说法,[由澄诸念,]就像水放着让它澄清,好厉害的说法!由澄诸念,我们的妄想,一直执着、一直攀缘,我们现在慢慢一直放下,不可得、放下……,你想想看![觉识烦动。】]你就慢慢了解:喔!原来我们的意识在扰乱我们,这个分别心、执着心在困扰我们,我们找到了贼了,我们找到了贼窝,我们开始要打贼了;贼,你都不晓得住哪里,你要抓什么贼?你根本就不知道贼住在哪里,我说:抓贼啊!抓贼?没有贼啊!你要先知道贼在哪里;贼从哪里来?心的贼从哪里来?从静,你就看得到贼,从静,冷静,冷静,我这样执着男女的感情对吗?我这样贪着金钱对吗?我这样放不下子孙的感情对吗?冷静,冷静,有空多看一些往生的人,百利无一害,真的!百利无一害,我不骗你,比师父讲的超过十倍、一百倍的力量,马上就有体悟:喔!人死后满脸都是血,唉!我有一天死了也是如此!真的!世间都是虚妄的,想当初,他没有我活不下去,我没有他也不想活;现在看到车祸的现场,不可得……,还是佛陀讲的最实在。昨天我心血来潮打开电视,正好看到在上演一出戏,我也不知道它在演什么,好像是一个女众在试探男众,那个男的在外面放荡了一阵子,算是风流了一阵子,他的太太很生气,后来两个合好了,婚姻是一出闹剧嘛!妇的怕先生不爱她,她说:有一天我不能走路了,你要不要牵我?你会不会牵着我?那男的就说:会!有一天我不会吃饭了,吃饭不方便,有一天我吃饭不方便,你会喂我吗?会!有一天我如果继续流眼泪,你会帮我擦眼泪吗?他说:不会!因为我从今以后,不会让你掉眼泪了!恶心,恶心,听了真是想吐!哪有可能你从今以后都不会让她流泪了?应该让她多流泪,才会觉悟,啪啪!益谦,你从今以后会不会让我掉眼泪?会,我会让你眼泪直流,当下开悟!啪啪!马上打到你鼻青脸肿(法师笑),怎么可能让你不掉眼泪呢?对不对?所以说:这世间都是假的东西,统统假的东西。老了以后,向上有一股怪味,口水也止不住时:我有一天口水流下来,你会不会帮我吸?会!哇!没刷牙,这样吸怎么受得了?(法师笑)都是骗人的。所以说:世间都是虚妄的东西,你就了解觉识烦动,喔!都是意识的变化,刹那间变化,不实在的假体。

  所以,[发觉初心,以静为首。以未悟以前,一向妄想动乱,今既悟此心,即依所悟,真净觉心,发起观照,返观不动之心体,以静境安心,渐渐修行,故云:取静为行。]所以,我们要听佛陀的,第一、要先将我们的心安住,将我们的心安住在静,就是不受影响,不受影响。[由以静澄心,]澄心,就是使这个水能够澄净,就是使这个心慢慢地沉淀下来,稳住,澄心就是使这个心更清净。[诸念不起,觉得识心,]觉得就是:觉悟到这个意识的心在困扰着我们,叫做[烦劳动扰。]我们的心如果慢慢静……,静下来,静到一阵子,你慢慢就会发现:喔!我们的意识心、烦恼心在困扰我们。[此觉非识,]此觉非识就是:此觉悟之心,非意识分别之心,此觉非识,这个很重要!你能够觉悟到烦劳动乱、困扰我们的这一颗心,那当然不是意识的分别心,叫做此觉非识,这一句很重要,不注意听会看不懂。此觉悟的心,这一颗心,并不是我们分别、执着的那颗心。[若自是识,]如果仍然是用我们分别心的意识,[则不能见识,]则不能见到分别的心,因为你还是用分别心,用分别心不能见到分别心。若自是识,若自是识,则不能见识,如果你仍然是用意识心去分别心,你当然看不到你的分别心,因为只有清净心可以见到分别的意识心。所以,若自是识,如果就像你讲的那个意识心,当然也不能看到你自己的意识心,因为分别心不能见分别心,要怎么样?要清净心才能够观照到那是分别心,这很重要![如眼有见,]眼睛看得到外面,但是,眼睛[不能自见其眼。]眼睛看得到外面,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意思呢?眼睛就像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眼睛看得到外面。如果说眼睛看得到外面,就是说:我们的本性看得到分别;眼睛看不到眼睛就是说:如果是意识心,意识心看不清楚。所以,这是一种比喻,所以说:如眼有见,但是,不能见眼。[《直解》云:“由此妄想消歇,]我们的妄想消除。[则见阿赖耶中,习气生灭之相。”]习气就是业力,业力在支配着我们,业力。业力,什么叫业力?生灭法叫做业,有增有减叫做业,做工有工业,做商有商业,做医有医业。所以说:则见阿赖耶中,习气生灭之相。[二示观行之相竟。

  丑三示入观之效

  【“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这一段在讲什么呢?讲观照产生效果了,这一段在讲观照产生了效果,产生什么效果?寂静轻安,最后他会寂静轻安。好,注意!这一段注意听,我先解释一下,静慧发生,什么叫做静慧发生呢?就是觉性智慧,我们觉悟的本性,那个智慧慢慢产生了,静慧发生,我们的觉性,清净的智慧慢慢发生了,也就是产生,发生就是产生。身心客尘,身是客,心是尘,我们的身体是六道轮回来的,是来这里作客的,所以说:身客心尘,这样念就比较清楚。身客心尘,身是指客,身体就像来娑婆世界六道轮回作客的,身客,作客的。心尘,心是生灭,微细的生灭,就像我们灰尘那么微细,心的烦恼就像灰尘那么微细,不容易察觉,所以叫做心尘,身客心尘,彼此永灭,放下,因为你已经有清净的智慧了,这样就能统统放下。便能内发,从内在发出什么呢?寂静轻安,因为你也不会为了外境烦恼,也看得开身心,当下放下,就是圆觉的本来面目,马上奏效,观照奏效。

  [此示入观之效。由前念澄觉识,]这个念头慢慢地澄清,觉识,觉悟到这个分别心。[慧性开明,因静生慧,故云:静慧。]迷时就像暂时被隐蔽了,[迷时则隐,]悟时,我们本性的智慧就产生,[悟时乃显,故云:发生。]以我们本…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