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P19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學教的人,道理也通達的人,[理、行、]就是有實踐的人,[果,]也有證果的聖者。佛在世的時候,教、理、行、果統統具足,所以說[四法皆全。]只有佛在世才能如此,正法一千年;佛滅度之後,一千年當中,慢慢慢慢的,到後來,愈來愈少人證果。[像法]就是相似正法,很像正法,但是不是正法,叫做像。相似正法[一千年,]就是從佛滅度一千年到二千年,我們現在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算是末法。從明朝之後,就算末法,唐朝還算是像法。像法一千年[有教、理、行,而證果者少。]證果的人少,[末法一萬年,但有教、理,而無行、證。]我們現在就是[末世,]末法。現在要找一個實行跟實證的人很難,大家都要靠這句阿彌陀佛來了生死。[謂末法之世。衆生不了四相者:即不了達,迷識與迷智,二種四相。既不了達,則不斷除。若不斷除,則我相全在。而我相爲障道之本。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者:]有爲就是[有所作爲,是世間因,必得世間果,六道輪轉,生死不休。終不能成,一切聖果者:若不了迷識四相而修,則終不能成,小乘無漏聖果。若不了迷智四相而修,則終不能成,大乘妙覺聖果。]我們最後一定要講《法華經》,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你想想看,你要開了大智慧,不講《法華經》怎麼行?開慧的《楞嚴》就要成佛的《法華》,如果有時間,師父還沒有死,那就講富貴的華嚴。臺灣李炳南老居士一部《華嚴經》講二、叁十年,才講到十回向,你想想看。八十卷,《八十華嚴》,想想看。他們在講華嚴經時,我妹妹正在生病,我就去臺中拜托他們幫忙回向一下,人在臺北,馬上就好了,很不可思議,聽經聞法的功德這麼大,病馬上就好了!這些經都要講,要令你們開智慧,也要讓大家成佛作祖。[是故名爲正法末世者:夫正法之時,修則皆證,今帶我相修行,]就是執著這個我相修行。[而無證果,則正法亦同末世矣。初不斷不成聖果竟。

  寅二輾轉征釋其故

  卯初一向錯認

  【“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槃故;]認爲我在進入涅槃。[有證有悟]有我能證、有我能悟,以爲[名成就故。]名以爲自己成就了,那還是一種相的執著。所以,有我能證、有我能悟以爲這是成就之相,認錯了![譬如有人,認賊爲子,]將賊當作自已的兒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生到一個敗家子,就將它揮霍殆盡。財産是幾家所共有的,若是遇到火災,全部付之一炬;遇到水災,財産全被淹沒;遇到敗家子,把財産花光光;遇到賊全被偷走;遇到惡的政府,財産全被搜刮。所以,我現在有一個理念,這是指出家人,在家人不同。我都這樣想:我要趕快把錢拿來做功德、施舍出去,做慈善也好,印經、刻錄光盤也好。像我們現在又要印《大乘起信論》、《楞嚴經》、《法華經》,錢盡量一直拿來印經典。山上蓋道場,栽培這些比丘,不然要做什麼?等到我眼睛一閉,就來不及了,完了!想做功德卻來不及了!沒有一樣是我們的,錢對我們沒什麼作用。出家如果再執著金錢,是不太應該的;在家人當然是沒有話講,因爲你們有基本生活所需。

  首句征,何故久修不成聖果:]我們修這麼久,知見不正確,如何産生聖果呢?[下釋。認一切我爲涅槃者:]執著一個我,還有一個涅槃相。[認,即不了妄認也。四相皆我,故雲一切我。凡所修行,皆依我見,將此我見,以爲涅槃故。如前有證有悟,我人二相,]還是沒有離開。[名成就故,即其相也。雖雲證悟,意該了覺。]包含了跟覺悟的意思。所以,迷智的四相有證、悟、了、覺,執著一個能證的人、執著一個能悟的人、執著一個能了的人、執著一個能覺的人,都是迷智四相。[《略疏》雲:良由認我,]“良由”就是因爲,因爲認我相[以爲涅槃故,雖多劫勤修,]“勤”就是精進,精進修行,[終無所益。]所以,我們修行不要吹噓,不要整天說:我拜佛拜百拜,多麼認真、多麼精進,別人跟不上我!這也是我相,我們有修沒修,自己知道。所以,有道無道,自己知道就好。世界上哪個修行人最有修行?沒有妄念的人最有修行,沒有妄想的人,是世間最會修行的人,也就是佛。[如認夢身,以爲自己,勤爲家業,種種疲勞,終無一事,益于資産。]就像夢見自己的身體,以爲自己的家業,所以,拼命一直精進,種種的疲勞,到最後醒來,一無所有,“益”就是增加,增加這些財産。菩薩!我們今天就像在作夢,人生就是夢境,夢境我們整天在追求什麼?一直追求金錢,我們投資不動産、買不動産,哪裏有幾棟房子,哪裏又有田地,只爲了增加我們的財産而已。直到有一天,我們眼睛一閉,竟然什麼都帶不走!像我們晚上作夢,夢見這是我的家業,執著一個“我”每天疲勞,拼死拼活,拼叁餐、拼財産、買一些房地産,等到眼睛一閉,哇!都不是我們的。師父的觀念:不必留財産給徒弟,留這個道場讓徒弟去發揮,這是我們出家人、師父的觀念,爲什麼不把錢花完?不然留著帶進棺材嗎?多多的出去做功德,一直做,一直的印經,一直的利益衆生。錢是假的東西嘛,如果不用來做功德,放著生利息,也沒有功德啊!我們要了解,生命是一種觀念,遇到機會要懂得布施,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不然眼睛一閉,什麼都不是我們的,徒留一些惡業而已。[譬如有人,以賊爲子者:]將賊當作是自己的兒子,[喻明不成聖果之所以。]“所以”就是原因,爲什麼不能成聖果?因爲執著有一個“我”[四相皆我,障道之本,故喻如賊。而乃妄計爲自所成果,故以認賊爲子喻之。]把賊當作兒子,你所有的財産就被他偷光了![《大疏》雲:賊若在外,猶可提防,養之爲兒,如何檢慎?]要怎麼謹慎,怎麼注意呢?[又知賊是賊,]就是如果你能知道那個賊就是一個賊,你把他看得很清楚,就是最後一個壽者相,那個微細的智慧的執著放下,能證、能覺的那個最後的覺能放下,知賊是賊。[賊無能爲,]賊就沒有辦法,就拿我們沒辦法。我們今天修行,連有修行的念頭都沒有;我們走到哪裏都很平凡,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的。[養之爲兒,甯無損敗?]如果你收養了這個賊,把他當自己的兒子養,你就會破産,賊會偷走你的財産。[如六根取境,猶可製禦,]就像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執著境界,尚能控製得了。[藏識]就是含藏分別心的[妄我,]那就很難了![離以辨明?]就像你晚上作夢,夢中也是你的身體,不然主角還有別人嗎?所以,用夢境來解釋就容易了解,還是夢見自己。所以,我們要破這個我相,實在是很難很難!看一看還是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比較重要![因致如來藏中功德之寶,念念衰耗,]念念消失。[故以其家財寶,終不成就喻之。所謂久修,不成聖果者以此。初一向錯認竟。

  卯二我不解脫

  【“何以故?有我愛者,]有一個我的愛,他當然就會愛涅槃,有我愛者[亦愛涅槃,]就是說有一個執著的我在愛一樣東西,當然他一定會想愛涅槃。所以他就[伏我愛根爲涅槃相。]以爲是究竟涅槃。就是什麼?我愛這涅槃,佛說要斷這個愛,他就伏我的愛根,變成一種愛涅槃的執著,希望能進入涅槃的一種執著。[有憎我者,]有恨我的人,[亦憎生死;]也會討厭生死。[不知愛者,]就是生死的根本,[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另外又討厭這個生死,[名不解脫。】]佛實在太偉大了!你看他在分析這個道理,若非聖人,確實無法講出這種道理。我再解釋一遍:何以故?你如果有一個愛我,就是執著一個我相的人,你當然很愛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因此我就降伏我的愛根、執著的愛根,要進入一個涅槃相;他不知道,這一念也是叫做愛。有恨我者,生死痛苦,病苦很痛苦,會討厭我,也會討厭生死,你討厭生死,也是一種愛的相反。所以,不知愛者,才是生死的根本,你又另外動一個念頭;別生就是另外産生一個恨的念頭,討厭這個生死,同樣不能解脫。這也是愛的一種,因爲你恨生死,你就是愛涅槃,這是同樣的意思。

  [首句征,]就是問。[何故認我,便妨于道。]爲什麼執著一個我,會妨礙我們的道業呢?[下釋,所以認我妨道者:以我爲憎愛之本故也。有我愛者,亦愛涅槃:我愛爲四惑之一,按相宗以第七識,隨緣執我,與四惑相應。]若執著一個我,[一者、我癡:]有一個執著,就變成四種迷惑。我癡[謂愚于我相,]“愚”就是強大的執著,迷惑在一個我相裏面。[迷無我故。]迷就是不知道本來無我。迷于無我就是不知道它本來是無我的,對無我的道理不了解。[二者、我見:謂非我法中,妄見我故。]一切法本來就是非我,非我的東西,你執著什麼呢?你說你今天身邊擁有這麼多東西,你所睡的是一張床,你所吃的也是一碗飯而已,跟大家都一樣。[叁者、我慢:謂恃所執我,]“恃”就是依靠,依靠我們所執著的我,[心高舉故。]以爲有一個我:我比你行、我比你偉大!心高舉就是自己擡高自己,“慢”就是驕傲的意思。不應該心生驕傲,我們希望自己偉大,與其我們偉大,不如每一個衆生都偉大,這樣是不是很好?[四者、我愛:謂于順我者,深耽著故。]對這個“我”非常執著,[以不斷我愛,亦應愛涅槃。今以我愛而求涅槃,則涅槃但資愛根,非真涅槃,謂之錯認者以此。伏我愛根爲涅槃相者:將此愛根伏之不起,不起之相似涅槃相,以似爲真,]只是相似,把它當作是真實,[故非真也。凡有順我者,既已取愛于我,有違我者則必取憎于我。]還是執著一個恨,違我就是違背我的意思,就是逆我,你忤逆我,我就恨。[以有憎我者,亦憎生死。然此憎心因生死而起。]我們當然討厭生死,[既憎生死,必愛涅槃,]他不知道,這也變成愛的一種,憎也是愛的一種反面。[不知愛者,真生死故;]這樣也變成一種生死。[今修行不知斷己愛根而別憎生死,名不解…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