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P20

  ..續本文上一頁脫。]你能不能了生死,很簡單,你看到你的男女朋友會執著嗎?你們夫妻的感情放得下嗎?放得下就是說:能將夫妻當作是一種互相尊重嗎?能夠這樣子嗎?譬如:萬一有一天,我太太要離開這個世間,我受得了受不了?所以,平時你就要這樣觀照。雖然你平時很認真拜佛、念佛,但是,你先生離開幾天,或者去美國幾天,你就受不了。所謂受不了就是會胡思亂想:不知道他在美國會不會去找女人?他在美國會不會想我?他在美國會不會發生什麼事?這樣愛恨還未斷。所以,我們在一切境界當中,可以自己考試。這條繩子臨命終我剪得斷嗎?我們都一直認爲自滿自己的境界,我們一直自己滿意自己的境界。我那天跟一個在家居士談,他說:我生死沒問題了!我說:“吹噓”二字你會寫嗎?他說:師父!您怎麼這樣講?就不高興了。我說:憑你這一點,生死就不了,我故意忤逆他。他說自己生死已經沒問題了嘛,結果一忤逆他,嗓門就大起來了!我說:這樣真的生死不了!我說:我這一句是故意講的,要試試看,你功夫到哪裏?你還沒有功夫。生死沒問題就自在,自在的人怎麼會這樣呢?他自己冷靜下來:師父!我求忏悔。我說:求忏悔也是生死不了,我說:求忏悔也是生死不了,這也是一種執著,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自傲、自卑、驕傲,都是生死不了的人。他說:師父!那應該怎麼做?我說:我不知道,自己去悟,講出來的是我的境界,不是你的。[本愛涅槃,擬除生死,本來執著一個愛涅槃,擬就是說:怎麼能夠除去生死呢?“擬”在國語來講是預備的意思。預備除去生死,就是想要除去生死,怎麼能夠除去生死呢?[愛心既在,]這個執著的愛心既在,[即生死根未除,愛根憎苗。豈名解脫?二我不解脫竟。

  卯叁法不解脫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如何知道法不解脫呢?[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習”就是修行,修行菩提的人,朝向菩提之路而走的人。[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稍微一點點功夫;以已微證就是:稍微有一點點功夫,就認爲自己很清淨,很了不起了。[猶未能盡]還是不能破除,“盡”就是存除。猶未能夠存除[我相根本。】]還是沒有辦法。

  [首兩句征,]就是問。[雲何當知,愛涅槃者,本是解脫之法,今何以返不解脫耶?]我們爲什麼不能解脫?[善男子下釋。末世衆生習菩提者:謂修習菩提,求成聖果之人。以己微證爲自清淨者:]佛實在了不起!就像我們現在,有的人稍微有修行,就說他大徹大悟、他是佛再來的,他日中一食啦!這就是什麼?以己微證,爲自清淨,自己稍微有點……,如果說他真的有功夫,也不必否認全臺灣省的出家人,這句話就是確確實實來印證我們修行人,不要說你稍微……,你如果真的有境界,你還是很平淡。我們親近廣欽老和尚,去拜訪廣欽老和尚,廣欽老和尚從來不曾說自己很有修行,從來沒有,從來沒有。老和尚說:你到,你的心也到,你知道有我老和尚,這樣我就到了(法師笑出聲)。所以,你不會看到真正有修行的人奇奇怪怪的,口出狂言,說自己多了不起,沒有人這樣子的。真正一個高僧、一個大德,讓你看起來他就很平凡,而且平凡到你覺察不到,說:不覺得這個人有什麼偉大之處啊!能做到這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你知道嗎?我要弄得很偉大也有辦法,我就擺出很莊嚴的樣子,拿一串念珠七、八十公斤,遇到人就道貌岸然樣,人家說:頂禮師父!人家頂禮師父,我就說:一拜。每天都這樣子,走路也不看東,也不看西,遇到信徒都這樣子,就像木材雕刻出來的人像(法師笑出聲),這樣人家就會覺得我們很有修行。對不對?穿一件整潔的長衫,洗幹淨,破掉的就不要穿,很整潔,威儀很好!對不對?我告訴你們:要假裝有修行很簡單;要裝沒有修行,要做到讓人覺得我們沒有修行、很平凡,這是很難很難,那就是平常心,跟我們一樣打成一片,那是聖人,不容易做到,不讓人感有特殊之處。聖人什麼時候最偉大?就是碰到境界的時候,聖凡就立辨了,凡夫是氣得半死,聖人是:沒事,沒事!聖人跟凡夫,平常你吃飯,他也吃飯,端起碗來,你大口吃,他也大口吃,平時看不出來;聖人,要看他遇到境界、他處理整理時,那時候就是般若智慧在運用了,般若智慧在運用了。對不對?那時候就是真正的功夫了,妙用是不是能現前?凡夫怎麼會有妙用?他是煩惱用現前,凡夫遇事是暴跳如雷,煩惱一大堆;聖人遇到任何事情,他的大智慧就現前;沒有關系,原諒他、寬恕他。所以,聖凡之別,就要看處理事情時:如果看吃飯睡覺,睡覺,你會打呼,他也會打呼,都一樣。我師父也一樣會打呼啊,我師父睡覺還翹腳,我還沒有呢!暈樣我師父比我沒修行(法師笑出聲)!不是看那些的。對不對?因此我說:不要以己微證,爲自清淨,不要自己這樣講。猶未能盡,我相的根本。首兩句征,去何當知,愛涅槃者,本來是解脫之法,現在爲什麼不能轉回來呢?說:善男子!末世衆生,修行菩提,求成證果的人,稍微證得,當作清淨,[即是涅槃法相,四相未空。稱之曰微者,謂證、悟、了、覺,]就是迷智的四相,能證、能悟、能了、能覺,有一個能證、悟、了、覺,[分分而證故。然證,則自計]自己以爲執著,[蘊(身心)淨;悟,則自計我淨;]自己認爲自己很清淨了。[了,則自計人淨;覺,則自計生淨,故雲:爲自清淨。惟余一覺,]剩下一個覺性而已。[覺所了者:即是一切業智,猶如命根,常在身中潛續,故曰:猶未能盡,我相根本。我相根本,即是法相。謂是我之法故。法不解脫竟。並上二科,二輾轉征釋其故竟。

  寅叁驗知我根未盡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贊歎彼法,[即生歡喜,]現在舉例來應驗、考試一下,如果有人贊歎他的法,他就産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他有這種心,彼所得者,就是他稍有功夫;但是,馬上就産生恨,他受到毀謗,馬上就恨,不願意度衆生。所以,我們就知道,大家都喜歡被贊歎,不希望受毀謗。[則知我相,堅固執持,]由此就能應驗,每一個人都是我相固執,包括出家也是一樣,出家也是在修行。所以,我也常常告訴諸位:你出家,我相還是很大,有的出家人,我相比在家人更大,還是有,講起來很慚愧,不過,畢竟他現僧相,是叁寶之一。因此在家人,不要將每一個出家人當作是聖人,不要將每個出家人都當作是聖人,這樣會失望。我們要這樣想:出家就已經很不簡單了,能夠斷愛根、斷這個情欲、斷掉家庭的束縛,暈樣就不簡單了。雖然說:他也是在學習、在修行,但是,我們要生希有贊歎想,希有贊歎。所以,我們對出家人就是畢恭畢敬,贊歎叁寶,畢竟這樣我們是清淨心,清淨心。所以,大家還在凡夫地修行當中,難免我相堅固執持,出家、在家都一樣;若能無我相,大家都證果了,證果了。所以,[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潛伏藏識,這個我相、我執,都隱藏在第八阿賴耶識裏面,我們的八識田中。遊戲諸根,蘊藏在眼耳鼻舌身意,曾不間斷,從來不,“曾”就是從來,從來沒有間斷過,從來沒有間斷過,蚊子咬你右手,你不可能打左手,不可能的事!影子咬右邊,你卻……,(法師用左手打左臉的動作)奇怪!蚊子叮右邊,你怎麼打左邊?對不對?而有一種人是慈悲,影子叮這邊,他爲什麼打另一邊?打另一邊是要震動讓它飛走,這就有可能,不然我們不可能打錯邊,蚊子一叮,啪!很准!我們的我相二十四小時都存在,沒那麼簡單!所以,我才說:這一生要證聖果,難如登天,真的,別說證聖果了,明心見性就已經很不簡單了,明心見性的人,他理路清楚,就是正知正見的人了。所以,要正知正見的人,就是要明心見性;雖然經典通達,還不一定是正知正見,因爲你就算經典通達,你有時候讀經還含有我相,沒有見到平等的本性,說法有時候還會扭曲佛的意思。譬如說:明心見性是什麼?因爲他沒有明心見性,他講經,講到無念,他就說:無念……,無念就是沒有妄想嘛,無住就是什麼都沒有,完蛋了!會下地獄,完蛋了!無念是沒有凡夫之念;但是,有聖人清淨之念,這樣解釋就正確,因爲他可以依體起用。聖人講有念、無念,統統是無念,因爲是建立在空性裏面;凡夫講有念、無念,統統是有念,因爲建立在妄想的執著,講有念,執著有念,講無念,執著無念,就是這樣。所以,雖然經典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是,你的心境無法會入悟性裏面,所有的講經說法,你還會偏,不要常常講人家違背因果,你自己雖然有看過一些經典,你有時候講出來的法,根本就違背因果也不一定!講講故事、往生實錄,做善事有善報,這個容易;但是,要講到心性上的東西,如果你本身不悟,你還是一盲引衆盲,相將入火坑,瞎子牽著瞎子,一群人全部跟著墮落,胡亂說法誤衆,要注意!不要認爲:我經典通達!對不對?唯識學,像上次,我們在李老師那裏,在李老師那裏研究,因爲開《唯識簡介》,有一個人在解釋第七意識,我在旁邊聽,他解釋錯誤了,解釋錯誤。所以說:他也是這樣聽啊,但是,他卻解釋錯誤;我不敢講,怕被他揍,一講,萬一變成熊貓就慘了,被揍到眼睛瘀青。所以,我這種人很不喜歡糾正別人,很不喜歡糾正別人,就是這樣。所以,講這個實在是有根據的,所以,大家還是要小心,不要常常說我們很了不起;要常常說:我講的你參考看看,不然我再請教我師父。這樣可以,知道嗎?我講這個給你參考,我不懂的再請教我師父看看。這樣沒關系,因爲你還留了後步。對不對?一下子就:我說的一定對!完了,你要是講錯,就死定了!世間法可以讓你隨便吹牛,出世間法是不能讓你隨便亂講的喔!你要有根據,不能隨便亂講,你平時說笑沒關系,佛法隨便亂講,那你就完了,破佛的知見,這個罪比殺人更重,斷衆生的慧命!你做什麼…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