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薩,很好,你也比較沒有煩惱。他如果是個拜佛的人,就會看得開,我太太想修行,我要幫助她、贊歎她。可是,他又不拜佛,你卻老是要用這種方法!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安住你的崗位,你要如如不動,反正你心裏知道,自己要去極樂世界。而我們現在是什麼身份?我們是人家老婆,因此,學佛的人要保持一心不動,我們的心只要安住于佛號。[故雲:安住寂靜。]安住寂靜的境界,但是,要完成我們的職責,我們的職位是什麼?我們的責任是什麼?你不要忘記你的責任是什麼,你是人家的老婆呢!難怪你每天都被揍,活該!然後跑來向師父哭訴:我被我先生揍了!我問她:爲什麼被先生揍?她就支支吾吾:我不理他!那你活該,沒辦法,你不理他,當然會被揍,不然呢?你如果不理他,他就說慧律法師教你的,結果跑來揍我!真的!以前就有一個要殺我,你知道嗎?很凶,已經當祖父了,五十幾歲,說:哪有人這樣破壞人家的家庭,叫人家夫妻不能在一起的?其實我沒有這個意思,只是說持八關齋戒那天而已,那天而已,這樣他就不行了。六十歲了,當祖父的人,你想想看,這有多難斷?你想想看,這樣要如何修行?叁界六道准備要往生去哪一道?所以,學佛要把自己顧好,不要讓自己一直修煩惱行,不要這樣。我們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先把家庭照顧好。[而後永斷煩惱,成就無上菩提矣。此菩薩者,結名先修叁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禅那。十幻師解術觀竟。
醜十一神龍隱海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智慧。[斷煩惱故,]就是智慧均等,就是所謂的等持,就是禅那。[安住至靜。]也就是定。[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先修智慧,[中修禅那,後修奢摩他。】
此神龍隱海觀。起幻利生,]起幻化來利益衆生,[如神龍施雨,歸體入靜,如隱海也。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起諸幻化,以變化力,變化種種境界,自在無礙,隨機方便,利生作用。既度衆生,不著度生之相,重起靜慮,進修禅那,任運斷盡一切煩惱,仍複安住至靜,其心如如不動。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中修禅那,後修奢摩他。十一神龍隱海觀竟。]其實這些都是前後變來變去而已,沒什麼困難。
醜十二龍樹通真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看到變化就知道這是慧,智慧。[方便作用,至靜寂滅]就是定。[二俱隨順。]就是等持,就是禅那。至靜寂滅,二俱隨順,這是同時修,所以,後面講齊修。就是順[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這個菩薩名先修叁摩缽提,[齊修]同時修叫做齊修,同時修什麼?修[奢摩他、禅那。】
此龍樹通真觀。]龍樹是菩薩,八宗共祖,是一位菩薩的名字,具大智慧。[如龍樹初行幻術,廣化邪途,令歸正道,後齊修靜寂,自階聖果。]“階”就是階梯、登,自登聖果,登上聖果。[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即起諸幻,]就是我們用清淨覺悟的心,了解一切都是變化、幻化出來的。[以變化力化種種世界,開種種方便,起種種作用,度如幻之衆生,然後齊修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叁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禅那。十二龍樹通真觀竟。什麼叫二俱?就是前面的叁摩缽提、奢摩他同時,二個同時修。
[醜十叁商那示相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又是變化力,又是智慧,[種種起用,]這就是慧。[資于至靜,]就是定,[後斷煩惱。]又是等持,就是禅那。[此菩薩者,名齊修叁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禅那。】
此商那示相觀。商那和修,]一代祖師,[即優婆掬多之師也。乃以神力示相,降伏掬多弟子慢心,因爲徒弟太驕傲了,所以,他的師父示現神通力來降伏他。以前的祖師都有神通,我們哪有?弟子我慢,我們拿他有什麼辦法?弟子我慢,不聽你的,那沒有辦法,我們沒有神通,一點道也沒有!我們只能說:我們保持這顆清淨心、寂滅的心、無所著的心,只能說:我寬恕徒弟。你沒有辦法降伏,因爲他比你更凶啊!我慢我們也沒有辦法,我們沒有我慢就好,目前做師父的人!拿徒弟無可奈何,就是這樣子。以前不同,以前的祖師大德,能變現種種的神通力,徒弟都會聽他的,現在沒有辦法。所以,末法衆生,證果的人少,鳳毛麟角,要找到一個證果的人,很難!又證果,他有大神通,像羅漢、菩薩。我們現在沒有辦法,煩煩惱惱的凡夫,只能夠依法!佛說:依法不依人,他不是依神通,只要這個人講的法是正知正見,在末法,那已經不得了了!末法邪說橫流衆多,多如牛毛,正法少如麟角。降伏徒弟沒辦法,所以,顧自己比較重要![資助至靜,後斷煩惱。若諸菩薩悟靜圓覺,以淨覺心起諸幻化,外以變化之力,發生種種作用,度如幻之衆生,而內則資于至靜,]“資”就是助,幫助我們的安靜。[動中能靜,名爲至靜。]一切時空的架構叫做動,任何一個時空架構上,它叫做動,因爲它會變化,時空就是無常的名詞。你要形容無常,當然用時空最好的架構來形容,任何一個時空它都是無常,那當然就是動了。意思是說:你在任何一個時空的架構上,能夠靜,能夠空一切相,不執著,那麼,這就是真正的靜。[後斷除煩惱,而證菩提。此菩薩者,名齊修叁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禅那。十叁商那示相觀竟。
醜十四大通宴默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的[力,]量,就是智慧。[資于寂滅,]就是等持,就是禅那,寂滅就斷煩惱。[後住清淨,]就是定,[無作靜慮。]無作就是自然,沒有任何的造作,心就會定下來,不加任何的作意,能令心自然的無生,名無作靜慮。不是說我刻意的觀照,我有智慧,我去看破它;那個能觀照的智慧又放不下,那個不是無作靜慮。有所造作使心放下,還有所造作,不是本性的功夫。[此菩薩者,名齊修叁摩缽提、禅那,後修奢摩他。】
此大通宴默觀。]大通如來。[大通如來,先化用利物,]先度化衆生、利益衆生,[資于寂滅,後歸心寂靜。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起諸幻化,以變化力變如幻之世界,度如幻之衆生,資于寂滅。以種種變化,悉同幻境,當體無實,唯一寂滅。]當體就是無生,就是唯一寂滅。以前有一個修行人問大珠和尚:要怎麼修行才容易成道?大珠和尚回答:直取無生,即是成道。就是說你直接體會無生,你就是成道;直接就進入無生法,不生也不滅,不來也不去,不增也不減,不一也不異,直接放下,無生。今天我去參加黃會長母親的告別式,去吊唁的人很多,坐在我旁邊那個人就說:將來我死了若能像這樣,那就很值得了!你想想看,我們人只不過看到這一幕如此莊嚴,他就甯願死!他只求死了以後這樣備極哀榮,你不能說他不對,我們不了解這都是一種幻化的東西。以前我們老師出一個作文題目:我的未來。我的未來當什麼科學家、什麼遊泳健將、籃球、體育啦,沒有人寫我將來要做法師。不懂!我小時候如果出生在佛教家庭,我一定說:我將來一定要作佛!那時候不懂,這世間都是幻化的東西,我們人都是這樣。我今天回來跟師媽說:今天很多,師媽說:我百年之後,不知道會不會有這麼多人?我聽了實在是,跟今天那個人差不多!等一下她又會說:我講經老是喜歡出她洋相!其實不這樣,世俗人都會這樣想,如果我往生來參加的人可能比他多。不過,這也沒什麼意義,很多人要做什麼?又不是說很多人來就保證往生極樂世界。我往生以後不必如此,只要爲我念佛四十九天,很簡單!信徒來,統統不用做什麼,只要阿彌陀佛不斷,遺體就擺著,臭了就把它火化,然後繼續念佛,這樣就好。只是還不曉得誰要幫助助念!爲什麼?本來就不可得的東西,都是虛妄的東西。只是藉著這個例子來說法,事實上就是如此。師父到了那裏,都是保持如如不動,就是一直念佛而已,阿彌陀佛。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都是假的,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是真的!這一句最親切!所以,我們要了解一切境界都不可得,我們的心不要執著這種東西,不要想:我死後要用什麼棺材;要用什麼水果拜我;我死後,不曉得有沒有人來拜我?不必!都不必有這樣的想法,你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臨命終自在往生最重要。我們臨命終自在往生,就不必靠這些外緣,我們自己有把握最重要,真的!儀式做得再多,花再多的錢,最大的意義也只是念佛而已,花再多錢,也毫無意義。幸好今天看到的是正統的佛教徒,我們看了很欣慰,大家都在念佛,幾千人都在念阿彌陀佛。你去看一般出殡,請那個五子哭墓、電子花車,請鼓號樂隊來吹奏、殺生,出殡搞這個都是造業,[後住清淨不動,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叁摩缽提、禅那,後修奢摩他。十四大通宴默觀竟。
醜十五寶明空海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寂滅力就是等持,就是禅那。[而取至靜,]定,[住于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後修奢摩他。】
此七輪,一一標寂爲首,次兼余二。今寶明空海觀。《楞嚴經》雲:同入如來,寶明空海。今靈心觀,即本覺妙明,如寶明也,後靜觀,如空海也。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不執著幻化的東西。[及諸靜相。]虛空是靜,不必執著,幻化出來的是動,也不執著,動、靜都不執著。[先以寂滅力,而斷煩惱,後起至靜,住于清淨,如如不動也。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後修奢摩他。十五寶明空海觀竟。
醜十六虛空妙用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寂滅力就是斷煩惱的力量,就是已經達到了解脫了,以寂滅的定力、等持力,就是中觀的力量。[而起作用,]起作用就是智慧。[于一切境,寂用隨順。]這太了不起了!于一切境界,他都能很寂滅,能隨時運用。[此菩薩者,名先修禅那,後修叁摩缽提。】
此虛空妙用觀。靈心之體如虛空;起化,即妙用。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以寂滅力,不以證果爲急,退修叁摩,大開度生方便,]其實這個就…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