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P22

  ..續本文上一頁實修行,就是以無相、破相來修行,能增加我們真實的德行。[如藥草等,種有甘苦,水土所滋,各唯增益。苦,喻我相爲本;甘,喻淨覺爲本;]所以,雖然下雨,雖然下雨,苦的愈若,甘的愈甘,意思是說:你的出發點要對,要淨覺,圓覺的出發點,這樣這個法對我們就有增長;如果說:我們以我相爲本,那麼,這個法變成滋潤我們的我相。所以,學佛的人,愈會講話愈執著,學佛變成顛倒,愈學愈慘,愈我慢愈慘!你跟的師父也同樣如此,你如果跟到一個壞脾氣的師父,每天罵人,以後他的徒弟就會學,他以後必徒弟:過來!啪啪!咦?師父!您爲什麼打人?以前我師父也常打我啊!他拿他師父做榜樣,真的喔!他的師父叁天兩頭就責備徒弟,嗔恨心、仇恨心很重,這個徒弟自自然然就受他師父熏習。所以,我不能有恨心,因爲我要教導徒弟,我要大慈大悲,因爲我徒弟的頻率會跟師父一樣。所以,我對我徒弟都盡量大慈大悲,一直原諒他,我從來不罵徒弟,我如果管不了他,自己就很慚愧,叁更半夜就……,我是沒哭啦,自己叁更半夜起來,唉!我很慚愧,我沒有修行,沒辦法度我的徒弟,人家他今天要離開,要去找更好的師父了,這要怪我,不能怪他。徒弟如果不聽話;唉!我的德行不夠,這是我的問題,不是徒弟的問題,要跪我自己去跪,不能處罰他,處罰我自己就好。自己念佛,自己念佛求忏悔,不去責備徒弟,因爲徒弟就是無知,他才必需跟著我出家,今天他會顯現無知,就是我教他教得不夠,我把他都得不夠,所以,這是我的責任,我要自我檢討,這樣才不會生氣,不然很難過!對啊!這樣才不會生氣。每天這樣回光返照……,所以,徒弟現在慢慢接受師父:我的師父不曾經責備過我們,我們師父都是用愛的教育,慈悲的教育。以後他教導徒弟,清淨心就一直現前……,一直現前。所以,我不能大聲,或是用恨來對我的徒弟,這樣他會學起來,以後他做師父時,也會打人,他現在做人家的徒弟,以後有一天,他也會做人家的師父,以後他才華徒弟時,也會想到:我師父慧律法師,他從來不責備徒弟,他都是贊歎徒弟,他都跟我們打成一片,大慈大悲,他有什麼事都自己責備自己,我要學習師父。這頻率就會共鳴。所以,做師父的人,是表相給徒弟看的,而法是裏面,這很重要,很重要的!我以這些員式也是同樣如此,都一樣,我以這些員工,以前這些員工要進來的時候,我都發一個願:每一個我都會很疼惜,我要讓他真的很快樂,我一定不會責備他;一條蜜蠟五萬,他訂價少寫一個零,五千,我也是用講的:唉!你賣錯了!賠了四萬五。我也不能大聲罵他:喂!這是五萬才對,你少寫一個零,明天開除!不能這樣子,我也只能若笑,請到這種員工,也不能責備他。不然你看我們這裏十幾個員工,我都不曾責備過他們。真的!能來師父這邊上班,他家的曆代祖先真的有燒香,他家的曆代祖先真的有燒香,就是這樣。爲什麼呢?我也要給他圓覺的思想,師父這麼慈悲,他在工作上就是與道相應;我師父這麼慈悲,我不做,我自己會不好意思!讓他自覺到良心,自覺到良心,讓他自覺,自覺因果;你看!師父對我們這麼慈悲,我們怎能睡到八點多還不起床?他自己就趕快爬起來,deng……,自覺的作用,因爲我對他很好嘛,自覺的作用。所以說:包括這叁、四十位法師,包括這些在家居士,來這裏上班的職員,我對待他們都沒話講,師父就像一個好爸爸,大慈大悲,憐愍衆生,憐愍衆生;除了不要跟我爭太多薪水以外,其他都好談,不要跟我說:師父!薪水太少!不要講這一句就好,不提錢的大前提下之下,什麼都好談。所以,[水、土,則喻萬行。此我相爲本,是故不能入清淨覺。二斥說病無功竟。

  醜叁斥竊德無功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不了解我執的根本。[以如來解及所行處,]佛陀,那是佛陀的功夫,如來的解就是法,以及如來若行、萬行,[爲自修行,]就認爲自己的修行,說:你看!佛陀怎麼樣,我們就怎麼樣。只會談理論,叫做以凡濫聖,以凡濫聖,你看,佛陀這麼自在,我們也要學自在!結果都去造惡業,把造惡業當作是自在,這樣就死定了!爲自修行,[終不成就。】]就是以凡濫聖的意思,將佛陀所修行的,當作我自己很有修行,我就像佛陀一樣,我就像佛陀一樣。舉個例子來說,我看了一本書,有一個上師自稱爲佛的,把一只啄木鳥打死,打死,打死一只啄木鳥,人家寫一本書出來,人家說:這樣是殺生,顯教的法師也沒有這樣子。拿槍打死啄木鳥,在美國。他的徒弟就解釋說:大殺生就是大慈悲,因爲我師父是佛!他的師父是佛,我是認爲如果是這樣是沒關系,真的是佛是沒有關系;但是,釋迦牟尼佛示現,他沒有示現殺生,釋迦牟尼佛示現,也沒有示現殺生,釋迦牟尼佛示現,也沒有造一切的這些惡業。沒有!所以說:我們不要說我們就像佛陀,我們不要這樣,這樣是偷如來的德爲自己的德。

  [末世衆生,未盡我相根本,不能了達四相皆空,以如來解行,回爲己有。依佛所說之理而解,及佛所行之行而修,是謂竊取如來之德爲己德,非己親證,故終不成就。叁斥竊德無功竟。

  醜四斥增慢無功

  【“或有衆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衆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就這是說:有心修行的人,你也許是在修行,若有衆生,雖然有修行,還沒有得到涅槃的境界,你就說我自己得到;還未證得菩提,你就說我證得了;看到別人精進,你就心生嫉妒,聖人會這樣子嗎?聖人是物我一如,衆生跟我們是同一體,看到沒有修行的人,我們憐愍,怎麼會看到沒有修行的人就討厭,看到有修行的人,我們就嫉妒呢?暈是什麼心?心就是念力,臨命終我們隨念而去,你現在都不能平等,你怎麼進入平等的世界呢?你有平等的念,才能進入平等的法身嘛,法身是平等嘛!對不對?你心生嫉妒。所以,我常說:賢能的人被毀謗,是一定避免不了的,一定要被人毀謗,你逃不過這個大劫的,沒有辦法,沒有被毀謗的人是蠢材,這是一定的道理,衆生相嘛,心生嫉妒。由彼衆生,未斷我愛,因爲他還執著:他比我更行!執著。所以,無法産生清淨的覺性。

  [或有增上慢衆生,未得涅槃之理便自謂已得,未證菩提之智便自謂已證:得少爲足,故爲增上慢人。見勝進者,心生嫉妒:夫聖人用心,物我一如,見有勝于己,更希前進者,應生歡喜,而今不然,心生嫉妒,謂嫉我不能,妒彼勝我。然嫉妒之心,發于我愛,故知由衆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初分類爲斥竟。][

  子二警策真修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成道,]大家都希望成就。[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這一句要解釋一下:不要因爲要求一個悟的心,只求多聞,相似的功夫,這只是只有增長多聞而已,只是增加多聞、增加我見而已,意思就是:沒有在心地上下功夫,只是聽聽法,不會合這個心境。再講一遍:善男子!末世的衆生,希望成道,不要爲了成道、爲了求悟,只是在經教當中下手,沒有實地內心的功夫,這不是真正修行的人,只是增加多聞而已;多聞不能了生死,要實證,要實實在在放得下,才是真正的功夫。聽經聞法這麼多,竟然我相還這麼大、執著這麼大,是非還這麼多,這樣你想想看,你是一個修行人嗎?修行人有一句話,禅宗有一句很了不起的話,說:欲入如來大覺者,當處發生,當處寂滅,是名入道之人。太了不起了!欲入圓覺之人,想要入佛的圓覺的人,當處發生,汪處寂滅,你何時發生任何事情,你當下就是沒事,不要等到明天、不是等到後天、等到一個禮拜、等到一個月,當處發生,當處就寂滅,那就是真正當下悟道的人;你若不能當處發生,當處寂滅,那麼,你還不是一個自在的人。

  [末世衆生發心修道,希望成就道果,須先悟圓覺真心,依此心修習。此是成佛正因,自然克成道果,切勿將心待悟。苟有待悟之心,則必廣求經教,執相似語,回爲己解,謂己發明。但唯增益多聞,增長我見,非真修也。]這一句就是我一生當中,看到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

  [【“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就是說:你放不下,你還是要學習放下。[未斷令斷;]情執不斷,你就是要想辦法把它斷掉![貪、嗔、愛、慢,]貪心、嗔恨心、愛心、慢心。[谄、曲、嫉妒,]谄曲心,嫉妒心。[對境不生;]造成不要動到念頭嫉妒任何一個人、谄曲任何一個人。[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太好了,太好了!(法師連敲桌子,咚咚地響。)我拍了十幾聲桌子,就是:太好了,太好了。講得一針見血,一針見血,真的是如此,我們對佛實在是五體投地地欽佩,太敬佩了,太敬佩了!叫我們要精進,要降伏煩惱,要起大勇猛之心,沒有得到的東西要得到;這個“得”就是一種放下、無所執著的功夫。還沒有斷這個情執、欲望,要放下、要斷掉;貪、嗔、愛、慢、谄曲、嫉妒,要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果能如此,佛說這個人漸次成就,目標正確,目標抓對了,這個出發點他抓對了、抓准了!所以,我才告訴諸位:別人對不以,與我們無關;我們對不對,跟我們的生死有關,菩薩!你這句話聽得懂吧!別人對不對,與我們的生死無關;我們對不對,跟我們的生死有很大的關系,這是最重要的!

  [此勸真修也。真修之士,不必將心待悟,]不要把一顆心等待,等待覺悟,覺悟是當下的功夫,不要等;我等待要開悟,你開悟沒有?沒有!你爲什麼不開悟?我還在等,我還在等。等什麼?[亦不要廣求多聞。但當一心精進而無異緣,]沒有其他的因緣,[念念勤勞而無懈怠。]多拜佛、多念佛。[降伏煩惱者;先斷迷識四相,略顯空無我理,得相似涅槃。更勸起大勇猛:進修不退爲大勇;冒難不屈爲大猛。未得清…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