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实修行,就是以无相、破相来修行,能增加我们真实的德行。[如药草等,种有甘苦,水土所滋,各唯增益。苦,喻我相为本;甘,喻净觉为本;]所以,虽然下雨,虽然下雨,苦的愈若,甘的愈甘,意思是说:你的出发点要对,要净觉,圆觉的出发点,这样这个法对我们就有增长;如果说:我们以我相为本,那么,这个法变成滋润我们的我相。所以,学佛的人,愈会讲话愈执着,学佛变成颠倒,愈学愈惨,愈我慢愈惨!你跟的师父也同样如此,你如果跟到一个坏脾气的师父,每天骂人,以后他的徒弟就会学,他以后必徒弟:过来!啪啪!咦?师父!您为什么打人?以前我师父也常打我啊!他拿他师父做榜样,真的喔!他的师父三天两头就责备徒弟,嗔恨心、仇恨心很重,这个徒弟自自然然就受他师父熏习。所以,我不能有恨心,因为我要教导徒弟,我要大慈大悲,因为我徒弟的频率会跟师父一样。所以,我对我徒弟都尽量大慈大悲,一直原谅他,我从来不骂徒弟,我如果管不了他,自己就很惭愧,三更半夜就……,我是没哭啦,自己三更半夜起来,唉!我很惭愧,我没有修行,没办法度我的徒弟,人家他今天要离开,要去找更好的师父了,这要怪我,不能怪他。徒弟如果不听话;唉!我的德行不够,这是我的问题,不是徒弟的问题,要跪我自己去跪,不能处罚他,处罚我自己就好。自己念佛,自己念佛求忏悔,不去责备徒弟,因为徒弟就是无知,他才必需跟着我出家,今天他会显现无知,就是我教他教得不够,我把他都得不够,所以,这是我的责任,我要自我检讨,这样才不会生气,不然很难过!对啊!这样才不会生气。每天这样回光返照……,所以,徒弟现在慢慢接受师父:我的师父不曾经责备过我们,我们师父都是用爱的教育,慈悲的教育。以后他教导徒弟,清净心就一直现前……,一直现前。所以,我不能大声,或是用恨来对我的徒弟,这样他会学起来,以后他做师父时,也会打人,他现在做人家的徒弟,以后有一天,他也会做人家的师父,以后他才华徒弟时,也会想到:我师父慧律法师,他从来不责备徒弟,他都是赞叹徒弟,他都跟我们打成一片,大慈大悲,他有什么事都自己责备自己,我要学习师父。这频率就会共鸣。所以,做师父的人,是表相给徒弟看的,而法是里面,这很重要,很重要的!我以这些员式也是同样如此,都一样,我以这些员工,以前这些员工要进来的时候,我都发一个愿:每一个我都会很疼惜,我要让他真的很快乐,我一定不会责备他;一条蜜蜡五万,他订价少写一个零,五千,我也是用讲的:唉!你卖错了!赔了四万五。我也不能大声骂他:喂!这是五万才对,你少写一个零,明天开除!不能这样子,我也只能若笑,请到这种员工,也不能责备他。不然你看我们这里十几个员工,我都不曾责备过他们。真的!能来师父这边上班,他家的历代祖先真的有烧香,他家的历代祖先真的有烧香,就是这样。为什么呢?我也要给他圆觉的思想,师父这么慈悲,他在工作上就是与道相应;我师父这么慈悲,我不做,我自己会不好意思!让他自觉到良心,自觉到良心,让他自觉,自觉因果;你看!师父对我们这么慈悲,我们怎能睡到八点多还不起床?他自己就赶快爬起来,deng……,自觉的作用,因为我对他很好嘛,自觉的作用。所以说:包括这三、四十位法师,包括这些在家居士,来这里上班的职员,我对待他们都没话讲,师父就像一个好爸爸,大慈大悲,怜愍众生,怜愍众生;除了不要跟我争太多薪水以外,其他都好谈,不要跟我说:师父!薪水太少!不要讲这一句就好,不提钱的大前提下之下,什么都好谈。所以,[水、土,则喻万行。此我相为本,是故不能入清净觉。二斥说病无功竟。
丑三斥窃德无功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不了解我执的根本。[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佛陀,那是佛陀的功夫,如来的解就是法,以及如来若行、万行,[为自修行,]就认为自己的修行,说:你看!佛陀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只会谈理论,叫做以凡滥圣,以凡滥圣,你看,佛陀这么自在,我们也要学自在!结果都去造恶业,把造恶业当作是自在,这样就死定了!为自修行,[终不成就。】]就是以凡滥圣的意思,将佛陀所修行的,当作我自己很有修行,我就像佛陀一样,我就像佛陀一样。举个例子来说,我看了一本书,有一个上师自称为佛的,把一只啄木鸟打死,打死,打死一只啄木鸟,人家写一本书出来,人家说:这样是杀生,显教的法师也没有这样子。拿枪打死啄木鸟,在美国。他的徒弟就解释说:大杀生就是大慈悲,因为我师父是佛!他的师父是佛,我是认为如果是这样是没关系,真的是佛是没有关系;但是,释迦牟尼佛示现,他没有示现杀生,释迦牟尼佛示现,也没有示现杀生,释迦牟尼佛示现,也没有造一切的这些恶业。没有!所以说:我们不要说我们就像佛陀,我们不要这样,这样是偷如来的德为自己的德。
[末世众生,未尽我相根本,不能了达四相皆空,以如来解行,回为己有。依佛所说之理而解,及佛所行之行而修,是谓窃取如来之德为己德,非己亲证,故终不成就。三斥窃德无功竟。
丑四斥增慢无功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就这是说:有心修行的人,你也许是在修行,若有众生,虽然有修行,还没有得到涅槃的境界,你就说我自己得到;还未证得菩提,你就说我证得了;看到别人精进,你就心生嫉妒,圣人会这样子吗?圣人是物我一如,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体,看到没有修行的人,我们怜愍,怎么会看到没有修行的人就讨厌,看到有修行的人,我们就嫉妒呢?晕是什么心?心就是念力,临命终我们随念而去,你现在都不能平等,你怎么进入平等的世界呢?你有平等的念,才能进入平等的法身嘛,法身是平等嘛!对不对?你心生嫉妒。所以,我常说:贤能的人被毁谤,是一定避免不了的,一定要被人毁谤,你逃不过这个大劫的,没有办法,没有被毁谤的人是蠢材,这是一定的道理,众生相嘛,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因为他还执着:他比我更行!执着。所以,无法产生清净的觉性。
[或有增上慢众生,未得涅槃之理便自谓已得,未证菩提之智便自谓已证:得少为足,故为增上慢人。见胜进者,心生嫉妒:夫圣人用心,物我一如,见有胜于己,更希前进者,应生欢喜,而今不然,心生嫉妒,谓嫉我不能,妒彼胜我。然嫉妒之心,发于我爱,故知由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初分类为斥竟。][
子二警策真修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大家都希望成就。[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这一句要解释一下:不要因为要求一个悟的心,只求多闻,相似的功夫,这只是只有增长多闻而已,只是增加多闻、增加我见而已,意思就是: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只是听听法,不会合这个心境。再讲一遍:善男子!末世的众生,希望成道,不要为了成道、为了求悟,只是在经教当中下手,没有实地内心的功夫,这不是真正修行的人,只是增加多闻而已;多闻不能了生死,要实证,要实实在在放得下,才是真正的功夫。听经闻法这么多,竟然我相还这么大、执着这么大,是非还这么多,这样你想想看,你是一个修行人吗?修行人有一句话,禅宗有一句很了不起的话,说:欲入如来大觉者,当处发生,当处寂灭,是名入道之人。太了不起了!欲入圆觉之人,想要入佛的圆觉的人,当处发生,汪处寂灭,你何时发生任何事情,你当下就是没事,不要等到明天、不是等到后天、等到一个礼拜、等到一个月,当处发生,当处就寂灭,那就是真正当下悟道的人;你若不能当处发生,当处寂灭,那么,你还不是一个自在的人。
[末世众生发心修道,希望成就道果,须先悟圆觉真心,依此心修习。此是成佛正因,自然克成道果,切勿将心待悟。苟有待悟之心,则必广求经教,执相似语,回为己解,谓己发明。但唯增益多闻,增长我见,非真修也。]这一句就是我一生当中,看到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就是说:你放不下,你还是要学习放下。[未断令断;]情执不断,你就是要想办法把它断掉![贪、嗔、爱、慢,]贪心、嗔恨心、爱心、慢心。[谄、曲、嫉妒,]谄曲心,嫉妒心。[对境不生;]造成不要动到念头嫉妒任何一个人、谄曲任何一个人。[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太好了,太好了!(法师连敲桌子,咚咚地响。)我拍了十几声桌子,就是:太好了,太好了。讲得一针见血,一针见血,真的是如此,我们对佛实在是五体投地地钦佩,太敬佩了,太敬佩了!叫我们要精进,要降伏烦恼,要起大勇猛之心,没有得到的东西要得到;这个“得”就是一种放下、无所执着的功夫。还没有断这个情执、欲望,要放下、要断掉;贪、嗔、爱、慢、谄曲、嫉妒,要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果能如此,佛说这个人渐次成就,目标正确,目标抓对了,这个出发点他抓对了、抓准了!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别人对不以,与我们无关;我们对不对,跟我们的生死有关,菩萨!你这句话听得懂吧!别人对不对,与我们的生死无关;我们对不对,跟我们的生死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
[此劝真修也。真修之士,不必将心待悟,]不要把一颗心等待,等待觉悟,觉悟是当下的功夫,不要等;我等待要开悟,你开悟没有?没有!你为什么不开悟?我还在等,我还在等。等什么?[亦不要广求多闻。但当一心精进而无异缘,]没有其他的因缘,[念念勤劳而无懈怠。]多拜佛、多念佛。[降伏烦恼者;先断迷识四相,略显空无我理,得相似涅槃。更劝起大勇猛:进修不退为大勇;冒难不屈为大猛。未得清…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