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P15

  ..續本文上一頁雲:二境。]不是愛就是恨,[于虛妄體]虛妄的體,[重執虛妄者:]虛妄的體就是[于妄我體上,]妄我就是四大是虛妄的東西,這個肉體實在是虛妄的東西。我們第一個就是錯覺,從早上到晚上、從晚上睡覺到明天。包括晚上作夢,都夢見“我”在夢中,作夢都夢到我們這個身體,就一直認爲這是真實的東西,甚至包括一直到死,我們都還放不下,還擔心子孫,擔心金庫沒上鎖,煩惱會錢還沒收,卻不想想自己已經快走了。[重執憎愛二種虛妄之心:]再一次執著愛與恨二種虛妄之心。[此起惑也。二妄相依,生妄業道者:]愛與恨,這二個虛妄相依,産生什麼?業道。[謂妄我之體,與違順之境,相依而住,造種種業,生虛妄之業道:此造業也。]由這個肉體,再追求、再造業,虛妄的體,追求虛妄的境界。[有妄業故,妄見流轉者:]虛妄的業,當然我們産生的世界,就是虛妄流轉、生滅的世界,就像我們現在住的世界。這樣講就清楚,我們現在就是流轉的世界,很到的東西很快就消失,消失的東西又得到,失去的東西又得到,總是苦多樂少。[謂虛妄之業因,依因必定感果,故虛妄見有流轉生死之苦報:此受報也。]受果報。[惑、業、苦叁,相續不斷,皆由我執,以取界內分段生死之苦。]一段又一段,生死的痛苦。[若二乘之人,厭離生死流轉,]就是聲聞跟緣覺,小乘人,討厭生死六道輪回的流轉,[視叁界如火宅,發心修道,息緣斷惑,]息緣就是放下萬緣,斷這個煩惱。[于是沈空滯寂,]沈空就是因爲只破我空,沒有破法空,落入這個小小的我空的境界裏面,“滯”就是不通,滯流就是停頓不通。寂就是一個小小的寂滅的安靜的地方,這個不是一個大涅槃的地方,所以,叫沈空滯寂。[虛妄見有偏真]偏真就是偏空,爲什麼偏空?因爲它不是圓滿的空,因爲只是斷我執而已,所以叫偏真涅槃。只是斷我執、我空的果報而已。[涅槃之果。此亦由我執,以取界外變易生死之苦也。此中十句,不出生滅四谛。前六句集谛,]前六句就是上段講過的:由此便生,憎愛二境,于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就是這六句,這六句是集谛。[次二句苦谛,]就是:有妄業故,妄見流轉,這就是苦谛。厭流轉者,[次一句道谛,後一句滅谛也。]妄見涅槃。[然此四相,有迷識、迷智,二種分別。迷識乃凡夫妄認五蘊爲我,妄生四相,]這四相就是: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因爲以五蘊之身爲出發點,所以是我、人、衆生、壽者相。[由此便生憎愛二境;即此經前文所說,亦即金剛經前半所明四相是也。]前半段所講的四相就是: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迷智]就是迷于究竟的大智慧,它還算是迷,它只是小小的智慧。[乃聖人]這是二乘人。[妄有證得,]認爲他有所證。[妄分四相,]這四相是:能證、能悟、能了、能覺,還是一個能。[能所未亡,]迷智四相:證、悟、了、覺,能所未亡。[有以取證,]因爲他認爲有所證。[發于根本種子;]産生于根本智的,能發出這個根本智的,但是,因爲它不究竟。[即此經後文所說,亦即金剛經後半所說四相是也。是則四相,通于聖凡,故二經聖凡雙舉也。二別成凡小竟。

  醜叁總斥迷悶

  【“由此不能,]由此就是由此二乘之人,這是指二乘人。因爲如此,凡夫是迷識四相,聖人是迷智四相,由此二乘人,也就是說凡夫等等,統統沒有辦法[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到這個地方就停下來了,保證看不懂了,也不知道在講什麼。非覺違拒,非覺就不是我們覺悟的本性,就是無明的意思。違拒,因爲抗拒著我們;非覺違拒,因爲無明,非覺不是我們覺悟的本性,它會抗拒著我們。不是我們覺悟的本性、不是真心的,那當然就是無明。因爲無明的抗拒力太強,叫做違拒。所以,諸能入者,變成不能入;就是說:使之不能入于所能入者。就是說:覺性是能入,覺性的大智慧令不能覺悟,使之不能入于覺性的大智慧,使大智慧不能入。再講一遍:非覺違拒,諸能入者,因爲無明的力量抗拒著,所以,我們覺性的智慧不能入。非覺違拒,因此諸能入者,變成不能入,智慧就停在那個地方,不能入。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注意聽!上面要加“只要說”有一個能入的智慧,就不是真覺所入,因爲真覺沒有出跟入。再講一遍:就是只要說有一個能入的智慧的心,這就不是真正的真覺所入,因爲真正的覺悟,沒有所謂的入跟出的智慧,它本來就是一體的。再講一遍:只要你講有一個諸能入的智慧的這顆心,這個就不是真正覺悟所入的心,因爲真覺是無出跟無入。是故動念與息念,皆歸迷悶,這樣講才聽得懂。

  此正答迷悶不入所以。]這正是我們解釋,我們爲什麼迷,迷到沒辦法入?[由上所認妄我,]這個虛妄的我,[染汙真性,縱離六道,複墮二乘,是故不能入清淨覺。蓋]就是因爲,因爲[非覺性違拒]抵抗[使之不入,]無明遮蔽,智慧顯示不出來,它有抗拒力。我們的貪嗔癡抗拒著,人家講的都不能接受。[故雲:非覺違拒,]非覺就是無明,因爲無明的抗拒性,[諸能入者。]因爲無明的抗拒,一切能入的,統統不能入。[下二句釋成非覺違拒之意。]解釋非覺違拒的意思。[若雲入時是覺入,]如果說入,叫做覺悟有跑進去,那麼[不入即是覺拒,]就是覺悟拒絕掉。再講一遍:若入的時候,有智慧跑進來,你就叫做說是覺悟的進入;那麼,沒有覺悟進入的時候,就變成覺悟的抗拒。覺性是沒有抗拒性的,也沒有出、沒有入的東西。 [今覺性不惟]不惟就是不只是,[不拒,亦複不順,]它也不會進入的,本來如是的東西,法爾如是,本來如此。我們的覺性,本來就不出不入,它沒有入跟出。[覺性元無出入,入與不入,總無關于覺性也。] 扯不上關系。 [故雲:有能入者,非覺入故。]真正覺悟的入,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凡是藉著外力的,都不是究竟,都要本性具足,才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所以,鬼神附身、乩童起乩,就算被附身所講的是正法,都是邪法,因爲佛沒有叫我們用這種方式度衆生。叁藏十二部經典,沒有叫你起乩說法度衆生,沒有這樣子。叁藏十二部經典已經讀不完了,佛說要依法。你藉著某人的身體起來說法,就算講的法符合佛經,還是邪法!《楞嚴經》一講,你就清清楚楚了!因爲不依法,你怎麼知道那個是神來,還是佛菩薩來?每個被附身的,都自稱是菩薩再來,哪一個會說自己是凡夫?都是這樣。今天有一個人來說他是萬善爺公來附身的,已經纏了他七、八年了。一來就猛拍桌子,拍得劈裏啪啦響,我就故作驚嚇狀,合掌跟他念阿彌陀佛,他就愈拍愈大聲。他要叫這個人從事面包業,不能開計程車,竟然有鬼管這麼多的?每次他開計程車,把他眼睛蒙起來,讓他看不見,差點撞到人,不讓他計程車。可是,他做面包,扣掉本錢,一天所賺無幾,夫妻倆都吃不飽,更何況還有兩個小孩子!那人身體比我還健壯,桌子拍得很凶很凶,我說:哪有萬善爺公這樣的?那麼凶?說要藉著他的口說法度衆生。我說:度衆生這麼凶,誰敢聽你講經?大家都逃之夭夭了!想度衆生應該溫柔一點。這個我看多了,我都以空性的心,對待衆生,我今天對他很慈悲,身段放得很低,他是鬼,我是佛嘛,我將來是要作佛的人,總不能跟鬼打架吧!不然咒一念下去,只怕他會在地上打轉,一加持下去,他就會在地上打轉。萬一撞破玻璃,那就慘了,因爲我怕他撞破玻璃。只好面帶微笑,好好的跟他講,這個其實就是鬼神,不講道理的。把他們夫妻鬧得不得安甯,他的家人說他是瘋子。我對這種事很了解,這不是第一件了,真的!這種事情沒辦法控製。那時候我還沒洗澡,我加持後擔心自己受驚嚇,要去睡午覺前,趕快拿一個咒輪戴著,結果發現早上已經挂了一個,變成挂兩個。真是難爲情,大概是驚嚇過度,戴兩個。說害怕,他以後就不會來找我,這沒辦法,我知道他們沒有在講道理的。我以前在雷音寺的時候,也是有人被附身起來講話,我以前年輕,比較不懂事,比較沒有慈悲心,比較自傲,就想展示自己也有修行,馬上就比出手印指向他,他就躺在地上了。整個人滾來滾去,像發狂一樣,讓我覺得自己很厲害,心想:哇!這個咒真有用,把他震的全身顫抖!你看我那個時候多自傲,現在我發現我不慈悲。幾年之後,我處理事情就比較成熟,所以,徒弟現在的個性、無知,我都會原諒他,因爲我曾經就是一個無知的人。沒有經曆過無知,怎麼會有智慧?怎麼會成熟呢?我很能寬恕徒弟,他們大聲、說要離開、心裏很煩惱,我都可以寬恕、體諒,因爲我也是從無知體會過來的。你想想看,我年輕時也曾經這麼自傲。所以,慢慢學,看到菩薩的慈悲,知道不能一下子就施展手印,這樣不好,會傷到鬼神,他也是衆生之一。今天我很柔軟很柔軟,很有修養,一直好好的跟他講,身段放得很低。再來,他是海軍陸戰隊的,我怕被他揍!我合掌時有注意看,怕他突然出手打過來,不小心一點會來不及跑。因爲他像抓狂一樣,處理這種事,是吃力不討好。如果處理不好,晚上他就來拉你的腳;今天到沒有,因爲我都是好好的跟他講。處理這種事會倒黴的你知道嗎?真的!鬼是不跟你講道理的。因此我們學佛的人,執著我們的自性實在是很嚴重!非覺入故,邪魔外道都是這樣,進入我們的身體,控製我們的神識。 [以是之故,凡夫動念,起惑造業,即前苦集八句;二乘息念,沈空滯寂,即前道滅二句。俱屬染汙真性,故雲:皆歸迷悶。初開示迷識四相竟。

  子二開示迷智四相

  醜一承征引說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無始劫以來,一直起無明。[爲己主宰,]都當作一個主宰。[一切衆生,生無慧目,]産生沒有智慧的;無慧目,産生沒有智慧。[身心等性,皆是無明。]就是說我…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