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四▪P14

  ..续本文上一页陀佛,一句佛号,单刀直入。幸好佛陀介绍了阿弥陀佛,救了胖人,不然要他拜佛很痛苦,只怕会热死。一切都在这个念头而已,犹如一念。

  [大悲世尊,解见在前。为我等辈,总明观行,]我们的观行。[依悟起修,略明三观行相,犹可领解。又为我广说,二十五轮,于一味法中,广显差别,而差别不乖一味,尤为难见,是诚不思议事。此从一心,建诸定轮,乃如来因地行相,令大众同闻,故云: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一切功用犹如一念者:睹见我佛调御师,经历恒河沙劫数,难行能行,勤苦境界,一切功用。夫果德称真,约理可照,今一念备知,炳然齐现于心,如琉璃之瓶,盛多芥子也。]芥子就像芝麻那么小;透明的叫做琉璃,装了很多芥子。[我等菩萨,其庆幸欣慰,为何如哉!一庆前竟。

  壬二问后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我们这个觉悟的心,本性是清净,为何会染污?是什么原因被染污?使诸众生迷,就是不觉,[闷]就是不通,因为不觉而不通畅。我们人如果心不通畅,就要疏通;大便如果不通畅,就要疏通,不然会便秘。我小时候曾经因为便秘,被拉去灌肠。不入就是不能证入,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众生不觉悟、不通?所以,无法证入这个境界?不入就是无法证入。[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眼睛就看得清楚,因为我发问,佛讲法;将来眼就是引导众生走入正途。令将来的众生,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

  [前云: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是显自性,由来清净,]自无始劫以来就是清净。[故当机蹑此]就是依照这个[以为问端。又云: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未觉、即是不觉;不觉、必有染污。故当机蹑此,以为致疑之由。问曰:圣凡比较,天地悬隔,觉心]我们觉悟的心[本净,悟即应同,]为什么[更因何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迷,即不觉;闷,即不通。]水沟的水如果不流通,就会发臭。[不入者,不能证入。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者:惟愿如来不舍大悲,广为我等开示令悟法性。法性者,诸法之实性也。《大疏》云:]《大疏》是一本书,[若直谈本体,]直接讲到本体,[则名觉性,若推穷诸法,皆无自体,]无自体就是无自性,[同于一性,即名法性。今推破四相,]推破四相就是生、住、异、灭,统统不可得。[豁融诸法,全同觉性,故云:开悟法性。从前经文,但云觉性,惟此段云法性,意在此矣。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者:令此现前大众以及末世众生,辗转相传,永不迷闷,作将来众生之正法眼矣!]如果不是菩萨帮我们问,我们也不晓得怎么问。幸好菩萨帮我们问这么多问题,菩萨问了很多,所以,我们今天有正法眼、将来的眼,就是因为菩萨有问,所以,多问也有好处。

  【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辛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我好好给你说明。

  [重言赞善,为利今后。咨是谋义,谓有所谋而问也。方便者,入觉之权巧方便法也。告以谛听当说。

  辛四承教静听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今天身体特别好,心情特别高兴,因为不晓得明天会不会有台风,今天就多讲一点。

  [辛五正答所问

  壬一长行

  癸一开示障道四相

  子一开示迷识四相

  丑一迷识执相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这一段是佛陀开始回答净诸业障菩萨所问的问题。

  [此正答染污所以。一切众生,指六凡以及二乘,以唯知有六识故。]一般众生跟二乘知道有六个识,小乘只有讲六个识。[从无始来者:]就是久远的时间。[远指晦昧真心而来;]晦昧只是一种形容,光线透不过来,光线被遮住了,所以用晦昧。那么,真心透不过来,所以,晦昧真心而来,就是指无明。[究其无有始相可得,]没有一个开始之相,[故云:无始。]因为[迷真]迷失真心,[起妄,妄上加妄,]妄想心加上虚妄的外境,[故有第六意识,已属至妄;此妄想乃从意识中所起虚妄想念。]妄想的念头,[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就是错认,错误的认同,这个四大为自身相。我们贪不断,我们贪财、贪一切境界,结果百年之后,一样也带不走,甚至到百年之后,死不瞑目,因为还有很多事情、心事未了。所以,死后只闭上一眼,另一眼闭不上,眼睛变成一大一小。我们一直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一直到死,还一直执着这个身体是我。[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境界是虚妄的,身体也是虚妄的,虚妄的心攀缘虚妄的境界,当然就把虚妄的影像当作是自己的心。所以,把整天乱七八糟的妄想心当作是自心相,所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因执五蕴幻妄身心,]从小到死一直坚固我们这个身体,[取为自体,]都认为这就是我们的身体,[为我相;计我辗转,趣于余趣,为人相]计我辗转就是执着我,执着有一个我,辗转就是继续轮回,转换的意思。由人转换成畜生、转换成天道,辗转就是一直转换。执着有一个我,然后一直转换,然后趣向于,余趣就是其他的六道轮回,所以叫做人相。[(谓我是人趣,非余趣);]也就是其他的六道轮回,所以,他就强烈的执着。[计我盛、]“盛”就是有势力、有钱财、身体好。[衰、]、也就是不好,身体差、贫穷等等,别人瞧不起我们,执着苦,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苦、乐,变异相续,]一直变化,一直变化,执着这种东西。事实上每一天都在变化的东西,实在不是真实体,他就认为[为众生相;]底下讲寿者相,[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不断而住就是从小一直执着,认为我现在还生存着,我现在还有这个生命,支持生命存在的叫做命根。计我一报命根,所谓的呼吸,还有一口气,命根。不断而住,一直连续的一直到临命终。[为寿者相。]寿者相如果要直接解释,就是一期生命的始终;一期生命的开始到结束,叫做一个寿者相。这是一般的解释,《圆觉经》的解释就不是这样子,《圆觉经》对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后面会讲到,它不是这样解释的。它全部执着在一个智慧里面的一种四相,这是迷了的四相,迷识的四相,迷了意识形态的四相。迷了智慧的四相就不是这样子,迷了智慧的四相,就是《金刚经》讲的:我证悟了初果,我能不能当作初果?世尊,我不作初果,所以,我证得了初果。因此,迷识的四相,叫做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迷智的四相,是证、悟、了、觉四相;我能证、我能悟、我能了、我能觉,迷于智慧的一种四相,跟迷于意识的四相是不一样。修行人也有迷惑,因为他没有究竟。修行人也有迷惑,他迷惑什么?迷惑:我能证!证什么果,我能观照,我能悟,迷智的第二相,悟,迷于悟;我迷了,我能觉悟。证、悟、了、觉就是迷智的四种相。[此四相,虽随境转计,究竟惟一我相也。]作为代表,唯一的我相,就是在每一个时空的架构上,都有一个主宰性的一种执着。[认四颠倒为实我体者:真我本有,迷而不知,妄我本空,执之为实,]我们都一直执着,认为这是实在性的东西,[故曰:颠倒。]颠倒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没有这四相,所以,认四颠倒为我体。[为我真实之自体,名为迷识境也。]迷了这个意识的境界。[初迷识执相竟。

  丑二别成凡小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这个就开始要造业了,造业就是苦集灭道里面的集谛,“集”就是集合烦恼而生。因为妄想心,执着这个妄想的境界,所以,就产生什么?产生恨,“憎”就是恨,“爱”就是占有。因此就产生爱、恨两个境界,爱恨交织会毁灭一个人。[于虚妄体]就是虚妄的假体,[重执虚妄,]再一次的又执着这个虚妄,又再一次的执着虚妄的东西。[二妄相依,]这个妄想心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而外境也是假的,妄想心执着妄想的境界,二种虚妄互相相依,相依就是有这个因缘。[生妄业道。]就产生这个业,所以业道。到这里是四谛里面的集谛。底下是苦,[有妄业故,]因为我们有虚妄的业,有业就有苦。业,长久下来就变成力量,业力。[妄见流转;]又虚妄的见到生灭法的流转,我们今天就是这样,因为生生,宿世的爱与恨交织,放不下,计较。我们今天有这个业,所以,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因为在这个世间,都是虚妄的东西,虚妄的东西,看到的都是生灭变化无量的东西;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生灭法,我们不知道这是假体,我们又再一次的受苦,在苦中又作乐,然后又去造业。惑、业、苦,一直继续,四谛法里面,这算是苦谛。[厌流转者,]厌流转就是讨厌这个生灭法,心生厌离生灭的话,他就想修行,所以,这个是苦集灭道的道,他想修行嘛!你讨厌这个生灭法,讨厌这个六道轮回,你就想要修行了,我们就想要修行了。想要修行,怎么样呢?所谓注转就是生灭,就是烦恼,我们如果在流转当中放下,流转对我们就没有作用。以空性的心,来看流转的法,流转的法也空。讲空比较抽象,讲放下,存在一颗智慧之心,清清楚楚,但是,不被它影响,流转对你没有作用,当下就进入不生不灭。现在的心是不生不灭,将来就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所以,我们[妄见涅槃。】]为何讲妄见涅槃?因为你有取有舍!涅槃就是苦集灭道的灭,妄见涅槃,这是灭道。前面那句是舍,要舍掉流转,妄见涅槃;取,这是小乘,指小乘能所不断。所以,整句从头到尾,就是四谛法,苦、集、灭、道。

  [由此认为实我之故,于违我之境,便生憎怨之心,于顺我之境,便生爱著之心,]执着的心。[故…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