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杂的修;圆修三观就是同时。[一一别明已竟。故结云:]结论中做结云。[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随其自具根性,修行如是。三结成正因竟。
癸四总示修习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就是依着这二十五轮,[当持梵行,]就是持戒的意思,持戒律。[寂静思惟,]冷静的思惟。[求哀忏梅,经三七日。】]三七就是二十一天。
[此总示修习之法。]修行的法。[诸新学菩萨及末世初心众生,]如果要[设欲依此轮而修者,自当严持禁戒而修清净梵行,以戒为无上菩提本也。尸罗不清净,]“尸罗”就是戒律,戒律不清净,[禅定不现前。寂静,即定也;收摄身心,寂然不动。思惟,即正思惟,慧也;正慧观察,思惟修习,具戒定慧,心在观门。如是修行,必定成佛,然恐多生业障,]我们人都会有业障,[障蔽净心,必须礼敬三宝,求哀忏悔,]我常常跟这些修行人说:我们拜佛,同时可以三业清净,身拜佛,口念佛,心观想佛。身、口、意皆清净。如果我们只有念佛,那么,就要摄心念佛,心才会定。所以,这要自己调配好。容易昏沉的人,第一、要大声念佛,或者是多拜佛。容易散乱的人,要谢绝外缘,多多打坐。容易掉举的人,就是浮动的人,心容易乱的人,要谢绝外缘,多打坐,静坐念佛。高僧大德常常开示我们,我们想要三业清净,要多拜佛,不能说我们只有做功课,但是,不拜佛,这样不好!我们做功课要多拜佛,拜佛也是一种运动,对我们的身体也很好。有的人他自己规定:我一天要拜佛一百拜,或者是三百拜。既是运动,又恭敬佛,所以,他拜佛就是又念佛、又观照佛,容易得定,容易灭罪消灾,很恭敬。[发露先罪,洗涤瑕疵,经三七日,以求感应道交也。]我们的心不清净,就无法感应道交。
[【“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各安标记就是我们讲的抽签,标示清楚。[至心求哀,随手取结。]我们很虔诚,至心就是诚心诚恳的求哀忏悔,随手就拿过来,取。看你的因缘,要修哪一法,取你打结做记号的那个签,看看写什么。[依结开示,]你抽到的是第几轮,[便知顿渐;]这样就知道你的根机是顿根或渐根。[一念疑悔,即不成就。”】]你只要有丝毫怀疑或者是后悔,这样就不能成就,不够虔诚。目前来讲,没有人这样修法,没有!目前没有修这二十五轮,是怎么修怎么修的,目前没有。
[于二十五种轮观,各安标记,书写名字,做成阄]阄jiu[,]台湾话叫做抽签,[供佛前,礼念虔诚,至心求哀,随手取结,以卜应修。]看自己要修哪一法。[依结开示,便知顿渐者:即依所捻结,即阄也。开取指示,何观应修,便知自根是顿是渐,依示而修,自然可入。顿渐者,单修一观名顿,以观观皆究竟故。渐乃顿中之渐,]不是根机差的渐,都是顿根的渐。[谓顿中略分前后,少时俱成也。]只要一点点时间,就可以成就,因为大家都是顿根。那个“渐”是形容顿里面的渐,而不是说差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一念疑悔,即不成就者:或起一念,疑而不修,或既修而复悔,则于圆觉,皆不成就,痛宜戒之。初长行竟。]我们念佛也同样如此,你念佛不能有一念怀疑、一念后悔,都不行。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佛讲的经典不相信,你要如何修行?不可能的事!
壬二偈颂
癸一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癸二正颂(四科全同长行。)
【“辩音汝当知:]辩音菩萨,你要知道,[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所以,我们的心要定。哪几种呢?[所谓奢摩他,就是定。[三摩提]就是三摩钵提,就是慧,[禅那。]中道。[三法顿渐修,]有顿、有渐,看个人的根器,慢慢的修。[有二十五轮;】]“有”就是共,总共有二十五种情形。
[圭峰大师云:今修观之人,先以所依之体为本,而起观行。长行云:圆觉清净,无能无所,心冥此理,]心如果合这个道理,[即禅定义。若冥此理,即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为起行之本,]修行的根本。[此即因地法行,乃自性天然之本定,不动摇,不生灭。如来告辩音,汝应当以智而知。此借当机,以儆在会诸菩萨。]“儆jing”警察、警告,来警惕在会的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者:谓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与事事无碍,]注意!这个是《华严经》讲的,理无碍、事无碍、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那叫做四无碍法界,《华严经》都是讲四无碍法界。[清净妙慧,皆依自性,所具天然本定而生,依清净觉心,]依我们清净的觉心,[修习而成。所谓奢摩他、三摩、禅那,三法顿渐修,如前解,共有二十五轮。
【“十方诸如来,]这是已经成道的圣者,[三世修行者,]三世修行还未成果,还未成道的人。[无不因此法,]没有一个不是因为以圆满的觉性修行,[而得成菩提。]可见《圆觉经》有多重要!十方三世诸佛、一切修行人,都要按照《圆觉经》修行,你不了解圆觉,要如何修行?根本就不可能!念佛也是要圆觉,念佛配合实相叫做圆觉。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惟除顿觉人,]除非此人的根机大利,[并法不随顺,】]并法就是并及一切法,一切存在法,他都可以合这个道,他不随顺就是不取于相,不执着,也不必按照这二十五个轮去修行,叫做不随顺。意思就是:他能够在一切法触目合道,不同于一般,必须经过这二十五个轮。为什么?他不随相故,没有外相。像六祖,根本没有根据这二十五个轮。就是一切法都可以合道,不必随顺二十五轮,是这个意思。
[十方已成菩提之如来,无不因此而得成。三世修行者:此指未成菩提,而修观行之者,亦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也。此如《楞严》所云,三世通修之法:“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斯门”就是此门,就是在这个法门,他已经按照这个法门修行成就了,叫做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都是入这个圆明的法门。[未来修学人,]还未修行的人,[当依如是法。” ]要按照这个法。讲来讲去,总而言之只有一句话:修行人要有志气,就是这句话而已。要有很大的志气,下决心:我要修行,我要以圆觉的法,无所住。直入本性,学习慢慢放下也可以,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惟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者:此两句拣上根,]特别的说明是上根的人,怎么样?[惟除上根]上根是例外的意思。上根的,不按照二十五轮,[圆顿悟解之人,天资特别,慧性超然,并及于一切定相之法;不随顺者,不必具依二十五轮,]一项一项,有一个定相去修行,不必![及道场探结等。]都不必![不随顺法者:不取相也,既不随相,即随真觉。此乃顿入圆明,触目合道,不可加之绳索,]不可以加之任何的束缚。[伤平无疮,]伤平,没有一切的疮疤。为什么?[是前知幻即离,不作方便,]当下就是。[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所以,这个是例外,[故除之矣。]除之就是:这个是例外。
[【“一切诸菩萨,]诸菩萨就是人[及末世众生,]也是将来要修行的人。[常当持此轮,]就是法,常常按照这个轮来修行。[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初两句指应修人。第三句指应修法。第四句谓随顺此法,精勤修习。后两句依诸佛大悲愿力,不久可证涅槃也。二明单复修习竟,并威德科,一二问答,三观修行竟。
己二二问答两重除障
庚一除我入觉
辛一净业启请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这菩萨的名号有四个字:净诸业障。台湾没有三个字名字的法师,我本来是想创新一下,给徒弟取三个字的名字,后来想想不好,人家会讲话。[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请佛之仪,如前释。]又有一个菩萨发问,我们又有经典可以听了,菩萨再继续问,他们问得愈多,经典的份量就愈大。
[辛二正陈请词
壬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这太不可思议了![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太法喜了,得未曾有。[观见调御]睹见我佛调御之师,调御就是佛,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睹见我佛调御之师,调配、调伏我们三业的大导师。看见佛陀怎么样?[历恒沙劫]你看佛陀是怎么修行的?我们也是要修很久,也是要经过恒沙劫,一样。[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这讲的太好了,就是这一念头而已。简单说:这一念解决,无量劫来的问题就解决,就是放下、就是空。无量劫的痛苦,是不是“执”这一字?是不是这样?你今天为什么会烦恼?执着嘛、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嘛!我们无量劫以来,一刹那之间,我们就悟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一切相皆是生灭,幻化不可得的东西,一念之间马上就觉悟。无量劫的痛苦,在今天听经闻法当下,你就统统解决。一切外在的是是非非、好坏、对错、善恶,对我们就没有作用了。所以,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就那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就那么时就是什么?就是智慧心,不要落入善的观念,也不要落入恶的观念,就那个时候,充满着一颗智慧的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讲起来很简单,哪有困难?本地风光,朗然照三千大千世界,束缚不了我们。开悟的人讲起来很简单,不悟就很难![我等菩萨深自庆慰]就是在一念之间,所有统统现前。所以,要记住!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念头修到不必修了,就与佛一样,就完全结束,就完成佛道了。要不然修行你修什么?靠体力吗?如果要拼体力,你肯定输,靠体力我们没办法!我讲这句话,胖子最高兴,因为胖子拜佛很痛苦,他一拜佛就满身大汗,汗如雨下。幸好有这个法门:不起于座,即得本性,还好!大胖子,浑身都是肉,你叫他拜佛,一拜下去就爬不起来,他最喜欢:不起于座,即得本性,阿弥…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