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P3

  ..續本文上一頁是水性,水本來的性質,就是我們的佛性。[一切(去聲)衆生,指六凡叁乘。]六凡就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叁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種種幻化,即九法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九法界。[聖凡、染淨、依正、因果諸法,不一而足,故雲種種。]那麼,這最大的分別、最大的原因,爲什麼會分成聖凡、染淨、依正、因果?因爲我們不悟到平等的畢竟空性,所以,沒辦法。如果我們在修行當中,聖人也空、凡夫也空;染也空、淨也空;依報也空、正報也空;因當體即空,果報也不執著,那麼,一切就進入平等法,就是諸佛。故雲種種,[悉皆幻化不實,猶如空華,非但六凡染法是幻,]也是虛妄的東西。[究竟叁乘淨法亦幻,于是當究諸幻之所從生。

  皆生如來圓覺妙心者:此句最關緊要,須加詳釋。先將字義辨清。皆生者,無有何法,不是生此心中。]任何一法,都是我們心的問題,也就是說,簡單講:我們今天都是要擺平外境,不擺平我們的內在;如果我們擺平我們的內在,外境自然就平等,這就是聖人跟凡夫不同之處。無有何法,不是生此心中,就是[當知是諸幻生于心中,不是心生諸幻,]也就是一切幻化都影現在我們的心中,你只要不著,這些影現的東西對你沒有作用!但是,我們人因爲業力而來,有這個肉體之後,從小就一直執著這個[我]的存在,爲了我們這條生命,造無量的業;爲了我們的生存權力,我們一直排斥別人。爲了保護自己,結果造無量無邊的業,爲了保護自己,要毀謗別人、攻擊別人,這個由拉攏朋友就看得出來。在我們學校的學生,也是有這種情形,我跟他本來是好朋友,他要拉攏我們這個好朋友,當然我就要講他的壞話,這個好朋友才不會跑掉。我如果要拉攏你這個人來跟我做朋友,就要先破壞你們兩人的感情,才有辦法把你拉攏過來。所以,衆生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自己的友情、爲了自己私有的欲望,不惜一切,一直拼命造惡業,結果做到最後,兩腳一伸,雙手一攤,什麼都帶不走!我們今天,雖然說:人是天地萬物之靈,其實講起來是一種很悲哀的動物!中國有句俗話:我們今生今世是無量生的一世;但是,可以掌握的也只有今生今世。佛法也是勸你:無量億劫來並不值得回憶,值得回憶的只有今生今世。你就是要掌握這一生;你這一生如果沒有掌握,講起來是很悲哀的!你如果叫她來修行,她就說:唉!我這輩子沒辦法了,我是一個女人,我還有病苦,還有兩個小孩子,嫁了人身不由已啊!我告訴你:那個不影響!你要這樣想:我這輩子不解決生死,何時才要解決呢?換我問你啊!離一切幻,虛妄的東西就將它放下。因爲是幻化的東西,在我們心中影現,影現叫做投射、投影,它並不能合、跟本性卡在一起;如果本性跟這個無明卡在一起,那這個本性就永遠不能成道,沒有作用啊!正因爲無明卡不住本性,無明只是遮住而已。所以,《大乘起信論》最大的毛病,就是覺跟不覺和合,這是開悟、大徹大悟的衆生、每一個悟道的人都知道,《大乘起信論》這一點是講不通的,就是說:生滅跟不生滅,真如跟生滅,生滅又分覺跟不覺,覺跟不覺怎麼能夠配合呢?這是《大乘起信論》最無法解釋的一點。如果說:這個覺配合著不覺,叫做和合,那麼,覺將來就會變成不覺;不覺,無緣無故就會變成覺悟,所以,這樣講是講不通的。這裏講就對了,諸幻是産生在我們的心中,並不是我們的心會産生諸幻。所以,它不影響,是因爲你不了解,根本卡不到我們的本性。所以,[如空華生于空中,]空華生于空中,根本是因爲你的眼睛痛,就看到虛空中産生花,其實沒有。所以,這個花怎麼可能與空和合呢?“空”就是表示覺;“華”就表示無明,這個覺根本就不可以和合這個不覺,根本就不可能![不是虛空生出空華。]虛空怎麼可能産生空華?是因爲我們錯覺。[空華本無生處,]我們以爲空中産生花,其實不是,我們如果眼睛痛,看虛空當中,就認爲空中有花,其實不是,因爲是我們的眼睛有問題。所以,空華本無生處,也就是,我們今天是因爲[病目妄見,]注意聽!病目,沒有正知正見,沒有般若的空慧,妄加執著,強加分別,産生業障,我們今天就是可憐的動物,強迫自己痛苦!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因爲病目妄見,病目就是愚癡的人的心,因爲無明所看出去的這個世間,所以,虛妄一直見,一直看到的東西,所有看到的,都是虛妄的東西,叫做錯誤的東西,卻拼命一直造業,妄上再加妄,所以,本錢加利息,利息加本錢,還不完!他不了解是虛妄的,就拼命一直造業啊。一直造業,今生欠你,來世換你欠我,欠來欠去!有智慧的人則隨緣盡分,淡泊名利,一切境界無礙。病目妄見,[故謂之幻。如來二字,不指住世諸佛,乃指妙心,不變隨緣二義。]不變而隨緣,隨緣而不變的意思。[如,是不變之體,湛然常住;來,是隨緣之用,無爲寂滅。]我以前在臺中李炳南老居士那邊,研究《般若心經》,這句話每天都在聽;但是,不知道它的究竟之義爲何?我當時的觀念就是說:我們另外還有一個不變的本體,這個本體能夠隨緣,所以,把這個“如”跟“來”二分法。所以,我以前對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一直無法了解這個意思。雖然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你認爲很簡單,不然換我問你,我現在問你,注意聽:什麼叫做緣?這四個字很難的,你不要認爲這四個字很簡單,緣,你講給我聽聽看,什麼叫緣?我跟你有緣,你跟我有緣,那個人很“投緣”,緣叫做條件的湊合,有增有減叫做緣。那麼我問你:本性隨緣,隨著這個增減的東西,隨緣就是條件構成,你眼睛所看出去的東西,哪一樣不是因緣法?如果說:本性隨緣,本性隨這個緣,那本性也是生滅法,本性隨這個色身,這個色身也是生滅法;隨這個桌子,桌子也是生滅法,那到底什麼是本性?你搞不清楚!搞不清楚,你不要以爲你很厲害,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你能聽得懂,你根本就聽不懂,你也不知道在講什麼。不然你用手指出來給我看看,你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哪一樣東西不是緣所構成的?你指出本性給我看看。牆壁,牆壁是生滅法,那你是求生滅,不是求本性,本性是不生不滅,來!你指啊,你指給我看看!隨緣就不可能不變;不變的東西,它就不可能隨緣。所以,在這當中,就缺少悟道人的湊合,悟道人,他要徹底的把這個不變隨緣解釋。這四個字是沒有什麼過失;但是,因爲文字不能表示心境的東西,所以,我就必須補充解釋,你才能了解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意思。不變,當下就是隨緣,隨緣當下就是不變,這還沒解釋完。因爲沒有辦法形容,只有把這四個字連在一起。再來,緣的東西當下就是生滅,生生滅滅,當下無所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下無所住,這樣無所住生其心,無所住這顆心,就是不變的東西,這樣才能解釋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道理。緣是生滅法,隨這個生滅法,一定是生滅法的東西。所以,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在大藏經裏面從來沒有看過,也就是因爲這句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東西,印度經典傳到中國,中國強加把它解釋。因爲強迫解釋,落入文字上的東西;落入文字上的東西,他無法去解釋這種不生不滅的涅槃的體,所以,只好用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就是這樣解釋。所有大藏經裏面、經典,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講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道理,從來沒有看過!中國人就是這樣,太厲害,以致變成把它解釋成這樣。這樣解釋,如果你沒有悟道,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講什麼。我們現在開示、看經典,都會跟人家開示說:一切都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如果遇到我,你就完了!換我問你:緣是什麼?緣是生滅法,生滅的東西,怎麼會不變呢?我師父都這樣講啊!啞口無言,一句都答不出來!所以,如,是不變之體,湛然常住,注意!不變之體,不離隨緣的東西,不離當下這個緣,不是這個緣以外,另外有一個不變的體。來,是隨緣的作用,無爲寂滅。[體雖不變,用恒隨緣,]爲什麼?[用雖隨緣,]當體即空。所以,[體元不變,]爲什麼?無所住的東西,你要變化什麼?當下這一念就是空性,本無身心、宇宙、一切境界,一切生滅法都無所住,這就是本來的面目。[是之謂如來。具此如來二義者,其唯圓覺妙心也。]在座諸位,我們現在雖然不能作佛;但是,我們最起碼要做君子,君子隨緣。所以,君子斷交,不出惡言。我們今天好朋友來結善緣,很好;萬一有一天,我們兩個無緣,我們不要在背後批評對方,不要講人家屁股後面的話。國語就這樣講!對不對?我們不要在背後批評人家,那是很沒有修養的人才會這樣,非常沒有修養的人!斷交就斷交,沒有來往嘛,你講人家的壞話做什麼?所以,我們人就是爲了自己好,我如果不講對方的壞話,他就不會過來我這邊,爲了拉攏信徒,或是拉攏朋友,就是這樣。我告訴你:我們如果碰到利害關系,包括師父都攻擊,照樣如此!再好的朋友、父子、母子、師徒,照樣如此,現實的利害關系如果起沖突,什麼話都講得出來,深深能夠體會出來。我們因爲沒有妙用,我們如果要有妙用,很簡單,一切法無常。世間的君子要離開尚不能出惡言,既然我們是一個學佛的人,反而執著一個因緣法的東西?因此,我們圓覺的妙心要拿出來,我常常勸他們:將本性拿出來。

  [妙者,不可思議之謂也。口欲談而詞喪,]嘴巴想說,但是,沒有那個語言可以講,詞喪,表達不出來。[心欲緣而慮亡。]心要攀緣,攀緣不到。[正由此心,不變常隨緣,隨緣常不變,離言絕思,]離言就是不可議;絕思就是不可思。[不可思議,故稱妙心。]就是不可以用思想去分別、去想像;不可議,不可以用語言去討論它,叫做不可思議。每天都在念不可思議,竟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今天我才知道。你們每天都在念不可思議,你不相信的話,在座諸位…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