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是谁在修行呢?无心要如何修行呢?[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者:幻性,指无明,为能生幻法之性。一切,指幻法,即身心世界,一切诸法。因闻上章,以幻智灭除诸幻,故难(去声)云:若诸无明幻性与一切幻法悉皆尽灭,则身心亦不可得。心为修行之因,]我们如果没有心,[若无有心,则将谁为修行?故反难: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耶(下佛答: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不动还是不变,就是不变,[不入断灭)?]不会说连那个觉性也否认掉。把这个幻法,幻化出来的心身、身心全部放下,清净的心还是存在,还是有,是不可得。
[己四别遮不修永失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若诸众生,本来就没有修行,在生死中,常常住于幻灭、变化出来的东西,[曾不了知]就是从来不觉悟,这是[如幻境界,]“曾”就是从来不,从来不曾觉悟,怎么样?这个是如幻的境界。就是那么,[令]“令”[妄想心云何解脱?]“令”就是“问”的意思。那么,请问佛,“云”就是如何,云何能解脱?怎么样能够解脱呢?】
若诸众生了知无明本空,佛性本有,自恃天真]以为自己很厉害,[不肯修行断惑,则于生死轮回之中,起惑造业,随业受报,轮转不休,故曰:常居幻化。既在幻化,并不曾了知(觉悟也)如幻境界。又不知以求离幻,则妄想颠倒之心,]我们不想求出离,我们一直执着。你不相信我们今天很难不执着吗?不然你叫一个歌星来,不用太出名的歌星。你要他今天来学佛,说:我放下今天的演艺,我来修行。很难,那很难,没那么简单!所以,我们人第一步跨出去的选择性,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跨出去的职业选择性是很重要的,有时候一个职业跨出去是不归路,转不过来,真的转不过来![云何而得解脱耶?][
己五结请方便渐次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上举三疑,总请开示,此专为未来,请示应修方便,故曰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之下,文意太略,]太少,[当为补足,分别演说一句,则文意连,义理显。]就是说:愿为末世,一切众生,分别演说,作何方便,渐次修习。[普贤之意:求佛说示,既知是幻,作何方便,渐次修习,]没有方便,不能成真实啊!对不对?没有方便道,哪里有真实道呢?所 以说,渐次修习,[方能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下佛答,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其实有智慧的人,一下子就尽离了,有智慧的人,哪有什么渐次不渐次?像六祖惠能大师这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句话:六祖惠能大师听到应无所住,生其心;注意!生清净心喔,那个生其心不是妄想心喔。应在无所住,不可住,自然清净心就现前,生其心那个“心”是清净喔,菩提是清净,没有分别心。六祖这样一句话就解决了;我们今天上课上这么久了,既然知道世间都是如梦幻泡影,哪里还放不下呢?为什么要这样呢?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此请法之仪,义准前释。戊二正陈问词竟。
戊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习菩萨]道。[如幻三昧,方便渐次,]方便次第,[令诸众生得离诸幻。]能令一切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重赞善哉,以普贤权示有疑,]方便示现叫做权示。方便示现有怀疑;其实,普贤菩萨怎么会有怀疑呢?[当场一问,能益现未众生。]因为普贤菩萨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样能够利益众生,现在、未来的众生。[文中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下,应加问于如来四字,]刚才师父已经跟你们讲过了,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其义方足。]这个道理才能补足。[修习菩萨,如幻三昧者:闻说如幻境界,即以观智,观察诸法如幻,本身自体;身心世界,皆无明幻力所幻现。无明幻师,亦本是幻,]本来就是幻化,观力若深,时间一到,他就顿悟了。[观力既深,时至顿悟,]诸位!听经闻法这个熏习非常重要,你不断熏习,熏习到有一天,怎么样?突然间悟到师父讲的某一句话:原来如此!因为看了师父的一句话,全台湾省写信来感谢师父的有多少呢?至少有一百封信,都是因为听到师父一句话,感恩啊!感谢师父最多的人,都是因为那句话,就是:“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因为这句话,不知道救了多少众生,写信来感谢。第二句最大的感恩就是:“时间总会过去的”。他在很痛苦、挣扎的时候,就把师父的相片拿出来,请出来。他现在不是“国父说”;是“慧律法师说: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时间总会过去的”。你看!这样两句话,救了多少众生?实在太好了!时至顿悟,[如睡梦觉,]就像从睡梦中清醒觉悟了。[当下一念不动,智与理冥,名入三昧,而得正受,]无所受名正受,正受换一个字,叫做定慧均等,无所受名正受;有所受名邪受。[身心寂灭。方便渐次,即修习如幻三昧,下手之方便,以及程序之渐次(如入门升堂入室),此二明了,方能进修,而得离幻。本科是佛牒]“牒”就是依,佛依[普贤之问辞,遂即许说,故嘱云: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为了度一切众生嘛,其实普贤菩萨哪里会有怀疑的地方呢?要如何修行如幻三昧,它的方便的次第,如何能够离开诸幻?现在佛要为他开示。
[戊四承教静听
【时,]那个时候,[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注意听佛怎么开示。
[戊五正答所问(分二)
己一长行 二 偈颂(已初分四)
庚初 标幻生觉中以示义本二 明幻尽觉满以释前疑三 令离幻显觉正示用心 四 辨幻觉不俱结酬其请
庚初标幻生觉中以示义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这句话就是:幻化不离当处就是圆觉,也就是佛说: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我们今天的五蕴,也是从我们的清净心幻化出来的;山河大地、宇宙,也是因为我们的业力幻化出来的东西。如果说:我们能够了解这个幻化,当下就将它舍离;舍离不是逃避,而是说:心无所着这种幻化出来的东西,当下你就生如来圆觉妙心。就是,修行不必寻找,当下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说: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当下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此佛标示,诸幻义本。]这是佛所开示的一切幻的定义是什么。[因普贤但问修幻之法,未问幻之所生,故佛先为标示,以为修幻离幻之义本。]藉着这幻,“凭”就是仗此来显示,[凭此以显,幻尽觉圆,]幻尽就是说:我们今天为什么无法成佛?因为这个虚妄的东西你放不下、你舍不下,所以,你一直在做凡夫。我们幻不尽,觉性就不圆满,就是说:虚妄的东西,你还有产生一念的分别、一念的执着,那么,这样还未尽。幻如果尽,就是虚妄的东西,你彻彻底底的一念放下,一念不生,空性涅槃,圆满的觉性就现前。厉害的人是在一念之间;不会的人,也可以用推论的方法。譬如:我们今天心情不好,去咖啡厅喝咖啡、听音乐,你现在观想说:我这时候开始去咖啡厅,七点半去,喝到九点半、十点半,最晚喝到十一点半,不然喝到凌晨两点半,你难道不用回家睡觉吗?还是得回家啊!这样我们内心就了解,将这个时间拉得很长,就统统了解幻化的东西都是在欺骗我们,是不实在的东西,把时间拉长,你就更能够显示无常的可怕!我们去咖啡厅喝咖啡,喝五小时的咖啡、唱歌,人家在家里已经念佛、拜佛数万次了!因此众生是不肯用决定心来修行,并不是佛法很难。我们说佛法很难,这实在是一种藉口,佛法并不是很困难,因为你没有志气,你甘愿做凡夫,你生生世世甘愿要做六道轮回的凡夫,没有志气,下不了决心!明明知道这是虚妄的东西,却还是要执着,这是很悲哀的人、很悲哀的事!幻尽觉圆,幻化的东西若能尽,这个“尽”就是离,离一切相,离一切幻化的东西。觉圆,就是觉性的圆满,我们的觉性就圆满。[诸幻灭尽,]一切幻化的东西如果灭尽,[觉心不动。]觉心就不动。[如《大乘起信论》云:“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无明就像风这样吹,这样吹动我们。[乃至若无明灭,相续(诸识相续而生,皆因无明之力,若无明一灭,所有相续即灭)则灭,]换一句现代人在描写的话就是说:在每一个动点上产生执着,就是相续,就是轮回的开始。如果反过来说:在每一个时间、空间的交会点,你念头都放得下,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空间,无论发生天大地大的事,你都很平淡的处理,这样相续就产生不了作用。[智性不坏故。” ]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不能破坏的,因为本性本来就存在。[《立喻》云:“如大海水,]大海水就比喻本性。大海水[因风波动,]风就比喻无明,无明摇动我们,这个波浪就是产生作用,无明的业。[乃至风若止灭,]就是,我们的无明如果停止,[动相则灭,]动相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就停止;我们的执着心就停止。一切的动相离不开四个字:“分别”跟“执着”,因为分别跟执着,众生就产生两种情形,就是梦想和颠倒,所有的动相就是这样。你今天当下不生不灭,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一切境界对你无碍!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古来的祖师大德在讲禅就是很伟大,一句话简简单单的,所有的事情统统解决!我们凡夫是天大地大的事,包括小事都没办法解决;而修禅宗的洒脱的祖师大德: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就解决这世间无量无边的烦恼。但无心于万物,在这个世间,你只要不一直强加自己去分别、去执着,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没有妨碍。天地万物每天千变万化,我的心没有变化,对我没有作用!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 ]湿性就…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