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示出來。世間人拿鏡子照自己的容貌,君子用良心返照自己,君子知道做事情要有良心;學佛的人用因果的鏡子返照自己,是否符合因果的道理?聖人用本性返照自己,有沒有合本性?各有不同,法即顯了。[今先講大方廣叁義,後講圓覺一法。
大者,當體得名,即當圓覺全體。]圓滿覺性的全部。[此體豎窮叁際,] 豎就是直線的來算的話,叁際:過去、現在、未來。[無始無終,]我們圓滿的覺性,這個體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終止。[曆塵劫而常住;] 經過塵沙劫,塵劫就是無量劫,仍然安住。[橫遍十方,] 就橫的來說是遍十方。[無邊無表,]無邊就是沒有一個終止的盡端。無表呢?你沒有辦法顯示出來,因爲它是沒有形象的東西,無表,你怎麼樣指示出來呢?你怎麼樣表達呢?它沒有形象的東西,你如何表達呢?[超象外以孤標;無名立名,強名曰大。] 超象,超一切現象界以外而獨有的,那就是體。“孤”就單獨,只有它,孤標。只有這個體能夠這麼大的,無邊無表,橫遍十方,塵劫常住,豎窮叁際。說:無名立名,這個圓覺的全體,我們這個圓滿覺性的本性,無名立名,因爲它沒有名字,所以,不得已立名。強名曰大,強名就是說:不得已,我們勉強的,強名就是很勉強的來說它是一個“大”字,無法言說。所以,強名,不得不;強就是不得不,不得不講它只是一個“大”字。[當體者,非對小言大之大,] 對小說大。[若大外有小可對,則非至大。]舉例:我們世間人很不會說話,說:我很偉大!“我很偉大”,表示有對方比你差;如果我很偉大,有一天人家跟我比較,這樣,我又矮人一截了。所以,說自己很偉大的人,就是很不偉大,愚癡,不聰明!說:我很偉大!意思是說:你很愚癡,有一天人家比我們偉大,我們就變成愚癡,變成落入階段、對立的比較。你如果說:我不偉大。沒有比較,我很平凡,這樣當下、當體就是平等法,平等法,沒有經過比較;你沒有落入人家的把柄。所以,我們講話要有藝術,講話有藝術的人,就抓不到把柄。爲什麼?我們如果自己覺得很我慢;或者是覺得對別人有恩;或者是覺得自己很偉大,這樣就是落入階段,這就不是佛法,這樣會受人指陳。古代的賢人說了一句話:善于議論別人者,于邊(在旁邊),于側面,人亦議論他。這句話很有道理,就是說:我議論別人、批評別人好壞,我如果落入這種觀念,那麼,你就有懈可擊,旁人就會來討論我們、議論我們。古人很厲害!假使當相就圓滿,我今天在別人面前,不講別人的壞話,我不講別人的壞話,無論他好壞,我們都平等,別人聽到我們這樣講,無懈可擊,我們講的都是平等心,他想討論我們,就沒有資料可以討論,因爲我們沒有落入階層的比較。所以,講話的用詞很重要,我們如果講到佛理,語氣要肯定,要肯定,有決定心;如果講到自己的意見,我們就用“包容”、“參考”。譬如:人家來文殊講堂參訪師父,我們的用詞就要用[參考];今天你們四、五百人來到這裏,我提出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互相研究一下。如果講錯還能轉圜,我是說[研究]而已呢!我是說互相研究。互相研究就是說:我如果有說錯的地方,還望你指教的意思,這就不落入把柄。但是,如果講到佛的道理,講到往生極樂世界,就不能這樣講了;這個往生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們再研究看看好了!這樣就完了,這樣講經就完了!要奠定衆生的信心,怎麼可以讓你用[研究]的?對不對?講到往生是不能讓你用“研究”的,那是佛講的話,佛是聖人啊!一定要講到讓衆生百分之百相信,那是佛講的話,往生極樂世界,這不能用“參考”的。如果是我們自己講的,要用[參考]: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說錯了,大家互相研究一下。知道嗎?所以,古人說的沒錯,講話有沒有藝術,差別很大!要誇獎自己,也要誇獎得很有藝術,隨便誇獎自己,人家會受不了,誇獎自己,也要讓人起歡喜心,你明知道他在自誇,不過聽起來很舒服,比較沒有壓迫感。這個“大”,不是對小來說的大,叫做絕對的大。[亦非先小後大之大,若大是由小而成,則非本大。]不是絕大,不是當體就是絕大,本來就沒有大,是因爲有比較嘛![今圓覺之體,]是[絕對待,]對待就是二元,對立叫做對待嘛!絕諸二元對立。[無前後,] 無前後就是不受時間、空間束縛的大。有一個探險家進入深山探險,他入山之後,遇到山中的原始民族,那些原始民族的體格都很壯碩,他不知道人家背後藏了一把刀,這個探險隊就拿一把刀出來,他想:那些原始民族看到一定會害怕!那些原始民族又高又壯,看他拿刀出來,馬上從背後拔出一支更大的刀,嚇得他把刀子一丟,拔腿就跑,因爲那支刀比他的更大!那一幕你可想而知,看了就很好笑,他以爲拿那把刀出來,對方會害怕,結果人家拔出一把比他大叁、四倍的刀子,嚇得他拔腿就跑,意思是來比看看誰的刀子大啊!無前後,不是比較的大,[是至極之大,是本來之大,斯爲大義。]這就是“大”的意思。[方者,就相得名,]就是指我們圓滿本性、覺性之德相。[即指圓覺德相。此相本不離體,] 相不離我們的體性,[即體中所具功德之相。]體中所具功德之相,簡單講就是清淨之相。[又方者,正也,] “正”是什麼意思?我們說:體、相、用,大、方、廣,這個“方”就是正,[即正智圓照。]正智就是一點都不偏,中道智慧、實相智慧叫做正智,圓滿照一切。[一切諸佛,因地法行,] 因地,就是我們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皆依正智圓照。] 修行若欲達到佛的境界、入涅槃,不了解《圓覺經》的道理,無有是處!所以,最後面佛就勸你:意思教化成就無量無邊的阿羅漢,不如爲他演說圓覺的思想,所以,佛很贊歎這部圓覺的道理。因此,從因地修行到果地覺,不了解這部經典,不可能成就![ “文殊章”雲: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圓照,即自性大智慧光明,返照自性清淨覺相。] 但是,二者皆無相。話雖如此,但卻是同一體,圓照就是我們自性大智慧光明,自性大智慧光明就是我們的本性,返照自性清淨覺相。[諸佛依此圓照之正智,照空無明,] “空”就是破除,照空無明,徹底的破除這個無明,因爲有圓照的智慧,所以照空,徹底的破除無明,[得成佛道,是爲方義。]
什麼是大方廣的“廣”呢?這個“廣”字,很多人用來取名字,在出家人當中,很多人用它來作爲法號!譬如:法廣、妙廣、廣文、廣品,出家人用這個“廣”字的很多。爲什麼?這個“廣”就是很大的妙用。[廣者,從用得名,] 從這個用得名,[即指圓覺妙用。]爲何說這個[用]是不可思議呢?因爲它是從本性流露出來的。所以說:[此用亦從體起,]“體”就是本性,依體起用,這個用就不得了!若是依識起用,那個叫做分別、執著,依識起用,那個用是自私自利、我執法執;若是依體起用,依本性起用,這個就大用現前。[謂此覺體周遍,] 周遍就是平等,無所不包,那當然平等,才能無所不包嘛,你不平等,當然就有高低、對立,當然無法周遍。所以,擺平了自己,天地萬物就世界太平了!擺平了自己,還要加上一層不恐懼,也不顛倒,不恐懼、不顛倒,就是擺平了自己。我們今天爲何不能得到平等心?因爲我們有恐懼,因爲我們會顛倒,因爲我們恐懼、顛倒,所以,我們的本性不能周遍,我們每天都怕失去什麼東西。白天顛倒、晚上也顛倒;白天作白日夢,晚上作夜晚的夢。每天都在顛倒,所以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我們如果了解本性,大地無寸土,所謂的寸土就是說:一切的國土都是空性的,連寸土都沒有。也就是說:連叁千大千世界國土,他都能空了,也就是佛的度量,大到包容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哪裏像這個世間的人,一點小事就耿耿于懷,自私自利,到處傷害別人呢?聖人所過的日子,或是他擁有的宇宙,雖然跟世間人同樣生活在娑婆世界,事實上他心中的宇宙,完全跟這個世間的宇宙不同。他是活在和平的世界,無論外面的戰爭再激烈,他都空一切相。叁千大千世界他都能空了,哪有金錢不能空的道理?名利、男女一切,他會空不了?所以說:此覺體周遍,[本有過恒沙等,不可思議之用。]人人具足,每一個人都有。[潛興密應,廣多無盡。]“興”就是運、運用的意思,潛興就是暗暗的運作,然後秘密的相應。我們的本性蘊藏于內,悟道的人,他就會運用,能秘密的應用,運用于一切事相當中。“興”就是運轉,可以暗暗的運轉它,可以秘密的應用它。廣多無盡,本性通達無生,就能運用于一切事相,你做事業,悟到本性就很好用,白天認真賺錢,晚上閉眼休息時,第一個觀念:這都是虛妄的東西,我是俗家人,必須賺錢!晚上睡覺就全部放下。所以,在家人如果明心見性,妙用同樣現前,他無挂無礙、無障無礙,爲什麼?無盡的智慧都在當下這一念,雖然他白天很認真的工作,可是,晚上卻睡得很香,爲什麼?他沒有得失的觀念,因爲他已經盡力了![不獨諸佛已證覺體,大用繁興,即衆生在迷,運轉施爲,亦頭頭是道。]所以說: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無礙,礙不了他!他抽煙也無礙、他嚼槟榔也無礙、他拜佛、念佛也無礙,因爲他已經無相,什麼事礙得了他?我們今天所有的障礙,都是因爲在相裏面才有障礙。他已經完成本性的覺性,他只是表演給衆生看,變成只是一個演員,沒有一個固定的角色,本性無形象,你要他演什麼都行,他拍桌子,拍桌子也是大徹大悟,爲什麼?這只是事相而已,他心中無恨、無執著、無貪瞋癡,他只是隨順拍一下,表示:我有反應了。他要讓你知道:我有反應了,因爲我要給你答案。衆生拍桌子的心態就不同了。以凡夫和聖人來說,爲什麼祖師大德要拿香板打人?他並不是恨衆生,是爲了讓你開悟才會打你,他…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