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一▪P22

  ..續本文上一頁來無我,而衆生遺失本來清淨,平等法身,妄認四大假合之身,以爲自己真實身相,執爲實我。]執著這是實實在在的我。[此即我執顛倒。妄認二字,雙貫下二句。六塵緣影,爲自心相者:上句指第六意識心。]就是我們那個分別心。[此心《楞嚴經》呼爲]“呼”就是叫做,《楞嚴經》,它名詞不一樣,《楞嚴經》,它不叫做第六意識心;《楞嚴經》呼爲就是叫做,[前塵分別影事,外依六塵所緣之境,]外依,對外依六塵所緣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而起六識能緣之心,分別好醜,而生憎愛。]這就是顛倒,這不是我們的趕忙;既然不是我們的真心,爲何不趕快把它放下,還猶豫什麼呢?但是,聖者就是不一樣,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聖人見到清淨平等的本性,他雖示現這個愛跟恨,其實都是爲了救度衆生,這個完全不一樣!就像宮本武藏他師父,外面的人都說他很殘忍,來跟他抗議,說:大師,大師!你是出家人呢!他的師父回答了一句很有趣的話,他說:你不必說,我也知道我是出家人(法師笑)!人家說:你這樣太殘忍了!他的師父很有智慧,他的師父說:你把殘忍定義一下。對方說:殘忍就是折磨人家痛苦,讓人家非常地不樂,殘忍就是殘害衆生!他的師父就說:喔!那這樣講的話,我剛好是很慈悲的人,因爲我是要成就他。他說:你的殘忍的定義,在我都用不著,我爲何折磨他,我自己知道。所以,對這個定義完全不一樣。後來他成大器之後,每個人都稱他師父叫做聖僧,聖僧;師父很凶的在教導徒弟時,人家說他很殘忍,是不慈悲的出家人;後來大家說:他師父是個有遠見的師父,變成聖僧了,人很現實,你不知道嗎?人很現實!所以,我告訴諸位:凡夫俗子並沒有辦法看出菩薩的用心是什麼,不可以凡夫之見,測度、衡量聖者的心,就是這樣。因爲聖者是見本性,凡夫是用第六意識心在分別,分別,當然就是用愛跟恨在判斷,聖人並不是以此來判斷。[前塵(現前塵境)如形,]“塵”就是境界。[此心(第六意識)如影,]因爲投射的影子嘛,六塵有形狀,我們這個六識,投射進來的就像影像一樣。[隨塵起滅,塵有則有,塵無則無,本無自體,故曰六塵緣影,畢竟非實。而衆生遺失本妙明淨,寂滅真心,妄認緣塵分別之心,爲自己真實心相,有大功能,亦即我執顛倒,以妄認真心,爲實我體故。即認身心,以爲實我,必認四大、六塵,以爲實法,即是法執顛倒。]這個法執很厲害,這個法執:我去過一間比丘尼的道場,她們的師父管教徒弟非常嚴厲,這個師父脾氣很不好,脾氣很剛強,這是公認的,很有威嚴,大家都知道她教徒弟很嚴格。有一次,她們裏面的比丘尼來請教,請問法師!您對我們這間道場的看法如何?我說:很簡單!第一個,是非不斷,第二個,爭執不斷,第叁、鬥亂不斷。她說:師父!您怎麼會知道?法師!您怎麼看出來的?我說:我們雖然希望對方好,師父希望徒弟好,以師父的觀點說:我這樣叫做爲你好;但是,徒弟看師父,這樣叫做霸道,鴨跟霸,霸道;師父都不講道理,只會用強硬的手段,我不服!我說:這樣師徒會搞得不愉快!她說:您真厲害,已經出去好幾個了,都在批評我師父。所以,我跟她說:你師父這樣做是沒錯,她是希望徒弟好;但是,這樣變成一種法執,她是真的希望徒弟好;但是,這樣並不能讓徒弟好,不能讓徒弟好。她說:法師!那應該怎麼做呢?我說:我跟你講,也不能直接影響你師父,沒有用。她有她的作風,我不能說她不對。她說:法師!如果是您的作風呢?我說:我的作風很簡單,第一、來到我這間講堂,有智慧的人,我講幾句話,他自然會回光返照,不用我教他。第二、根性差的人,你跟他講也沒用,你要用感化的,用強壓是沒用的,意思就是:都沒有我講話的余地。喔!很厲害!不言而化,不用講太多,劣根性的人,你講再多也沒用,真的!劣根性,他自然就待不住,自自然然他就待不住,你也不用跟他講;當然,不是待不住就叫做劣根性,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師父有師父的看法,徒弟也有他的看法。所以,做師父的不能有法執,他只能用感化的而已,只能感化的,勸他安住身心,用感化的、勸告而已,所以,師父不會難過,徒弟也不會有壓力。因此,教育徒弟是相當大的學問,所以說:世間人我執重;出家人有時候法執很重,對法的自我認同點非常強烈,他不是佛佛道同;佛佛道同,就畢竟空性了。所以,身爲一個出家人,最起碼的不能有法執,怎麼樣不能有法執?包容異己的存在,說:師父!我不適合這裏,我要到別的地方去!那隨緣!隨緣啊!不然怎麼辦?來不增,去也不減,本性的平等就現前了,本性的平等。徒弟離開,我們就認爲自己沒有德行,我們沒有德行,不夠資格教人,不能怪徒弟。人家如果來,就想:他肯來這個地方,就表示我們還稍微有些優點,對他有幫助,對講堂也有好處,我們歡喜。所以說:這種事情,出家領導,也是一種放下的工作,出家領導徒弟,也是一種放下的工作,以後他就知道,哪一個衆生怎麼樣,做師父的人慢慢磨練,他就會有智慧。所以說:我們辦這個短期出家,做法師的剛好磨練;一切法,你一直講理論沒用,一定要讓他有磨練的機會,要磨練,你自己去領衆,你自己去領導,自己去講經說法,自己開示,你才能體會你的師父在做什麼工作,他的心境是什麼,不然你永遠不能體會。所以,以前我在雷音寺,常常講給那些法師作參考,我說:你們這些法師出去,要永遠記住師父一句話,我要提醒你們一句話:你到任何一間道場,都要記得住持跟當家的辛苦,不能有自己的意見,你要記住!出家人到任何一個地方安單,要記住不要擾亂到人家的職務,職務,他領職務,他做主持,他有他的看法;他當家,他有他的立場;他做知客,他有他的看法,你到人家的道場,不要一天到晚這樣不如法,那樣也不如法,不然住持換你當,我去煮飯,同樣是ㄓㄨˋ意思可不同!來!這就是法執啊!如果我今天去哪個地方挂單,住持怎麼講,我都服從,你叫我掃廁所,我照樣去,我不會說我大法師,我沒有這種想法,大法師也是人,這只是一個軀殼而已,慧律法師!你去掃廁所!Yes sir! 掃廁所!我一定會去,我一定會去的,聽懂了嗎?真的!我這個人如果走世間法,我這個老板一定做到讓員工心服口服,無話可說,因爲我會親自去嘗試,當員工的到底有多麼辛苦!因此我們這個執,我告訴你們:這個執著,你如果沒有從事相上好好地去磨練,我告訴你:你那個習氣要斷,難如登天啊!所以,人家說:修行如上戰場,時時披挂上陣。你聽過禅宗這句話嗎?正念要常常提起來,修行如同披挂上戰場,披挂上陣就是:修行人就像披這個铠甲,披這個铠甲,就是防止別人傷害我們,要怎麼樣別人才不會傷害我們?你時時要注意別人怎麼傷害我們啊,披挂上陣,時時要保護自己。怎麼保護自己?正念常現前,這句話你要記住:正念一定要提起來!我告訴你們:你不認爲你悟到無生,你悟到無生,你會死在那個任病裏面。“任”就是說:以爲他已經有本性的功夫了,任運自如,然後把錯誤、惡劣的習氣,認爲是灑脫自在的聖者,這是最大的毛病。本性是任運自如,但是,他悟到無生,沒有錯,他有無生的這個理念;但是,他事相磨練不夠,被這個習氣、欲望所掩埋,雖是無生,但是,他動彈不得,不能發揮無生,這個叫做任運的病症,任病;止、作、任、滅,這四種病症,那天我已經跟你們講過了。因此,[我法二執,]我告訴諸位:不是只有世間人有,我跟你們講:學佛的人尤其這個法執特別地重!要不然,佛門中的山頭主義、門戶之見怎麼來的?所以說:這個我法二執,不只是世間人,我們學佛的人的法執特別的重,都認爲自己對![都由妄認而來,正如棄海認漚,是一顛倒;]“漚”就是水面的小水泡,水面的白沫叫做漚。“漚”就是浮在水面的小水泡。放棄這個大海,“海”就是我們的本性,認讴就是認爲這個實在的我;這個軀殼是假的嘛!棄海,你放棄了那個海,認爲那個漚就是海,水面的小水泡就是海,那是錯誤的!你放棄了清淨的本性,卻錯誤認爲這個四大假合之身,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根本就錯誤![目漚爲海,又一顛倒,]我們放棄了海,認小水泡,是一種顛倒;認爲這個小水泡又是一個大海,又是一種顛倒,[故曰種種顛倒。]所以,我們罵人:顛倒的衆生!我們不是顛倒,是什麼?

  [【“譬彼病目見空中華,]這個“華”就是我們所講的那個“花”,花。[及第二月。]第二月就是真月的旁邊還産生了第二月,就是錯覺的意思。譬如一個人眼睛有毛病,病目就是眼睛痛。譬如那個人眼睛痛,見到空中有花,因爲眼睛痛,生出眼屎,生這個眼藥膏;嗯!不是眼藥膏,眼屎,“眼屎膏”,眼屎。眼睛痛,生出眼屎,結果看到空中:咦?突然空中有花,結果是因爲眼睛生病,空中實在是沒有花。這就是衆生顛倒,認爲這個身體是“我”,而實在是沒有一個“我”,認爲這個意識心,分別心、第六意識心是我們的真心;其實,那個不是我們的真心,那叫做分別的心,分別心那不是我們的真心。所以,見空中華,用及第二月,就是表示我們的本性被無明遮蔽了,所看到的都是顛倒。[】

  此舉二喻,以顯妄認身心。]顯出妄認身心。[如目有翳病,則見空中有華,真月之旁,更見二月。]佛實在很會講話,佛實在很厲害很厲害,你光是看這幾個字,就知道佛實在是厲害得不得了,很善于譬喻,譬喻得恰到好處,[空,喻圓覺真理;淨眼,喻般若正智;病目,喻無明妄見;狂華,喻四大身相,似色可見;]但是,實在是假相。[二月,喻六識心相,似心能照。若認爲實華真月,即是顛倒;若知病目,]就是說:我們如果知道眼睛有問題,病目。[見空華、二月]“二月”就是第二…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