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无我,而众生遗失本来清净,平等法身,妄认四大假合之身,以为自己真实身相,执为实我。]执着这是实实在在的我。[此即我执颠倒。妄认二字,双贯下二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者:上句指第六意识心。]就是我们那个分别心。[此心《楞严经》呼为]“呼”就是叫做,《楞严经》,它名词不一样,《楞严经》,它不叫做第六意识心;《楞严经》呼为就是叫做,[前尘分别影事,外依六尘所缘之境,]外依,对外依六尘所缘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而起六识能缘之心,分别好丑,而生憎爱。]这就是颠倒,这不是我们的赶忙;既然不是我们的真心,为何不赶快把它放下,还犹豫什么呢?但是,圣者就是不一样,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圣人见到清净平等的本性,他虽示现这个爱跟恨,其实都是为了救度众生,这个完全不一样!就像宫本武藏他师父,外面的人都说他很残忍,来跟他抗议,说:大师,大师!你是出家人呢!他的师父回答了一句很有趣的话,他说:你不必说,我也知道我是出家人(法师笑)!人家说:你这样太残忍了!他的师父很有智慧,他的师父说:你把残忍定义一下。对方说:残忍就是折磨人家痛苦,让人家非常地不乐,残忍就是残害众生!他的师父就说:喔!那这样讲的话,我刚好是很慈悲的人,因为我是要成就他。他说:你的残忍的定义,在我都用不着,我为何折磨他,我自己知道。所以,对这个定义完全不一样。后来他成大器之后,每个人都称他师父叫做圣僧,圣僧;师父很凶的在教导徒弟时,人家说他很残忍,是不慈悲的出家人;后来大家说:他师父是个有远见的师父,变成圣僧了,人很现实,你不知道吗?人很现实!所以,我告诉诸位:凡夫俗子并没有办法看出菩萨的用心是什么,不可以凡夫之见,测度、衡量圣者的心,就是这样。因为圣者是见本性,凡夫是用第六意识心在分别,分别,当然就是用爱跟恨在判断,圣人并不是以此来判断。[前尘(现前尘境)如形,]“尘”就是境界。[此心(第六意识)如影,]因为投射的影子嘛,六尘有形状,我们这个六识,投射进来的就像影像一样。[随尘起灭,尘有则有,尘无则无,本无自体,故曰六尘缘影,毕竟非实。而众生遗失本妙明净,寂灭真心,妄认缘尘分别之心,为自己真实心相,有大功能,亦即我执颠倒,以妄认真心,为实我体故。即认身心,以为实我,必认四大、六尘,以为实法,即是法执颠倒。]这个法执很厉害,这个法执:我去过一间比丘尼的道场,她们的师父管教徒弟非常严厉,这个师父脾气很不好,脾气很刚强,这是公认的,很有威严,大家都知道她教徒弟很严格。有一次,她们里面的比丘尼来请教,请问法师!您对我们这间道场的看法如何?我说:很简单!第一个,是非不断,第二个,争执不断,第三、斗乱不断。她说:师父!您怎么会知道?法师!您怎么看出来的?我说:我们虽然希望对方好,师父希望徒弟好,以师父的观点说:我这样叫做为你好;但是,徒弟看师父,这样叫做霸道,鸭跟霸,霸道;师父都不讲道理,只会用强硬的手段,我不服!我说:这样师徒会搞得不愉快!她说:您真厉害,已经出去好几个了,都在批评我师父。所以,我跟她说:你师父这样做是没错,她是希望徒弟好;但是,这样变成一种法执,她是真的希望徒弟好;但是,这样并不能让徒弟好,不能让徒弟好。她说:法师!那应该怎么做呢?我说:我跟你讲,也不能直接影响你师父,没有用。她有她的作风,我不能说她不对。她说:法师!如果是您的作风呢?我说:我的作风很简单,第一、来到我这间讲堂,有智慧的人,我讲几句话,他自然会回光返照,不用我教他。第二、根性差的人,你跟他讲也没用,你要用感化的,用强压是没用的,意思就是:都没有我讲话的余地。喔!很厉害!不言而化,不用讲太多,劣根性的人,你讲再多也没用,真的!劣根性,他自然就待不住,自自然然他就待不住,你也不用跟他讲;当然,不是待不住就叫做劣根性,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师父有师父的看法,徒弟也有他的看法。所以,做师父的不能有法执,他只能用感化的而已,只能感化的,劝他安住身心,用感化的、劝告而已,所以,师父不会难过,徒弟也不会有压力。因此,教育徒弟是相当大的学问,所以说:世间人我执重;出家人有时候法执很重,对法的自我认同点非常强烈,他不是佛佛道同;佛佛道同,就毕竟空性了。所以,身为一个出家人,最起码的不能有法执,怎么样不能有法执?包容异己的存在,说:师父!我不适合这里,我要到别的地方去!那随缘!随缘啊!不然怎么办?来不增,去也不减,本性的平等就现前了,本性的平等。徒弟离开,我们就认为自己没有德行,我们没有德行,不够资格教人,不能怪徒弟。人家如果来,就想:他肯来这个地方,就表示我们还稍微有些优点,对他有帮助,对讲堂也有好处,我们欢喜。所以说:这种事情,出家领导,也是一种放下的工作,出家领导徒弟,也是一种放下的工作,以后他就知道,哪一个众生怎么样,做师父的人慢慢磨练,他就会有智慧。所以说:我们办这个短期出家,做法师的刚好磨练;一切法,你一直讲理论没用,一定要让他有磨练的机会,要磨练,你自己去领众,你自己去领导,自己去讲经说法,自己开示,你才能体会你的师父在做什么工作,他的心境是什么,不然你永远不能体会。所以,以前我在雷音寺,常常讲给那些法师作参考,我说:你们这些法师出去,要永远记住师父一句话,我要提醒你们一句话:你到任何一间道场,都要记得住持跟当家的辛苦,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你要记住!出家人到任何一个地方安单,要记住不要扰乱到人家的职务,职务,他领职务,他做主持,他有他的看法;他当家,他有他的立场;他做知客,他有他的看法,你到人家的道场,不要一天到晚这样不如法,那样也不如法,不然住持换你当,我去煮饭,同样是ㄓㄨˋ意思可不同!来!这就是法执啊!如果我今天去哪个地方挂单,住持怎么讲,我都服从,你叫我扫厕所,我照样去,我不会说我大法师,我没有这种想法,大法师也是人,这只是一个躯壳而已,慧律法师!你去扫厕所!Yes sir! 扫厕所!我一定会去,我一定会去的,听懂了吗?真的!我这个人如果走世间法,我这个老板一定做到让员工心服口服,无话可说,因为我会亲自去尝试,当员工的到底有多么辛苦!因此我们这个执,我告诉你们:这个执着,你如果没有从事相上好好地去磨练,我告诉你:你那个习气要断,难如登天啊!所以,人家说:修行如上战场,时时披挂上阵。你听过禅宗这句话吗?正念要常常提起来,修行如同披挂上战场,披挂上阵就是:修行人就像披这个铠甲,披这个铠甲,就是防止别人伤害我们,要怎么样别人才不会伤害我们?你时时要注意别人怎么伤害我们啊,披挂上阵,时时要保护自己。怎么保护自己?正念常现前,这句话你要记住:正念一定要提起来!我告诉你们:你不认为你悟到无生,你悟到无生,你会死在那个任病里面。“任”就是说:以为他已经有本性的功夫了,任运自如,然后把错误、恶劣的习气,认为是洒脱自在的圣者,这是最大的毛病。本性是任运自如,但是,他悟到无生,没有错,他有无生的这个理念;但是,他事相磨练不够,被这个习气、欲望所掩埋,虽是无生,但是,他动弹不得,不能发挥无生,这个叫做任运的病症,任病;止、作、任、灭,这四种病症,那天我已经跟你们讲过了。因此,[我法二执,]我告诉诸位:不是只有世间人有,我跟你们讲:学佛的人尤其这个法执特别地重!要不然,佛门中的山头主义、门户之见怎么来的?所以说:这个我法二执,不只是世间人,我们学佛的人的法执特别的重,都认为自己对![都由妄认而来,正如弃海认沤,是一颠倒;]“沤”就是水面的小水泡,水面的白沫叫做沤。“沤”就是浮在水面的小水泡。放弃这个大海,“海”就是我们的本性,认讴就是认为这个实在的我;这个躯壳是假的嘛!弃海,你放弃了那个海,认为那个沤就是海,水面的小水泡就是海,那是错误的!你放弃了清净的本性,却错误认为这个四大假合之身,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根本就错误![目沤为海,又一颠倒,]我们放弃了海,认小水泡,是一种颠倒;认为这个小水泡又是一个大海,又是一种颠倒,[故曰种种颠倒。]所以,我们骂人:颠倒的众生!我们不是颠倒,是什么?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这个“华”就是我们所讲的那个“花”,花。[及第二月。]第二月就是真月的旁边还产生了第二月,就是错觉的意思。譬如一个人眼睛有毛病,病目就是眼睛痛。譬如那个人眼睛痛,见到空中有花,因为眼睛痛,生出眼屎,生这个眼药膏;嗯!不是眼药膏,眼屎,“眼屎膏”,眼屎。眼睛痛,生出眼屎,结果看到空中:咦?突然空中有花,结果是因为眼睛生病,空中实在是没有花。这就是众生颠倒,认为这个身体是“我”,而实在是没有一个“我”,认为这个意识心,分别心、第六意识心是我们的真心;其实,那个不是我们的真心,那叫做分别的心,分别心那不是我们的真心。所以,见空中华,用及第二月,就是表示我们的本性被无明遮蔽了,所看到的都是颠倒。[】
此举二喻,以显妄认身心。]显出妄认身心。[如目有翳病,则见空中有华,真月之旁,更见二月。]佛实在很会讲话,佛实在很厉害很厉害,你光是看这几个字,就知道佛实在是厉害得不得了,很善于譬喻,譬喻得恰到好处,[空,喻圆觉真理;净眼,喻般若正智;病目,喻无明妄见;狂华,喻四大身相,似色可见;]但是,实在是假相。[二月,喻六识心相,似心能照。若认为实华真月,即是颠倒;若知病目,]就是说:我们如果知道眼睛有问题,病目。[见空华、二月]“二月”就是第二…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