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P23

  ..续本文上一页月,[是妄,则知净眼,见澄空一月是真也。]意思是说:我们如果知道,眼睛生病见到空中的花,或是第二月是虚妄的,那么,我们就知道,清净的眼就能看到很清楚的虚空,而且只有一个月亮而已,这才是真的。

  [【“善男子!空实无华,]空中实在是没有花,虚空哪里有种花呢?也种不了。[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惟惑此虚空自性,]他不但不了解虚空本来就没办法种花,而且还迷了,认为这个花有实在的生处,[亦复迷彼实华生处;]又迷说这个花实实在在地在虚空,是在虚空的哪个地方。虚空本来就不可能有花,他现在又执着花是实实在在生在哪一处、虚空哪一个方位;他不了解虚空,又再迷花是生虚空哪一处。意思是说:我们不了解清净的本性,又认为有法可得。[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此段但约空华,而略二月,]略去、省略,就是不必把这个第二月也继续举出来讲,只讲空中,眼睛有毛病,所以,看到空中的花,就可以了,因为二个例子是一样的。[以其可以例知,故不必双约。]就是不必二种都讲出来。所以说:[谓空中实无空华之相,由病目人,]因为我们眼睛有问题,[妄执实有。]我们虚妄执着是实有的,这样我们所有的痛苦就产生了。在座诸位!懂得如何学佛的人,听到这里,早就开悟了,这样我们就知道,一切痛苦都是虚妄执着。妄执实有。[妄执与上]“与上”:跟上面,[妄认对映,]虚妄地互相对映。[由妄执实有之故,非惟(独也)惑此虚空自性,本无华相,亦复迷彼,实在空华所生之处。]虚空本来就不可能有花之相,为何还在讨论空花所生之处呢?在座诸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世间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云何你还在执着讨论快乐、痛苦等等?这样是不是增加我们的困扰呢?我们今天就是增加困扰;放下,万缘放下,才是厉害的人![二月例知云:月实无二,亦由病目妄执实有,由妄执实有之故,不独惑(迷也)此虚空,本无二月,亦复迷彼二月,所生之处。若明]“明”:了解[空华]若能了解空中有花[、二月是妄,便可觉悟圆觉自性,本无身心。迷者妄认,]虚妄的认为,妄认为真,随顺无明。所以说:迷者妄认,[由妄认故,非惟惑此圆觉自性,亦复迷彼身心生处矣。]意思是说:心也空,身也空,实在没有一个生处,当体就是无生。[今既不知圆觉自性,本无身心(如虚空本来无空华二月),又不知身心幻相,从何而有(如迷彼空华二月生处),]我们现在就是不知道身心的幻相,所以,它是从哪里来?从无明来。[由是颠倒,认妄为真,随顺无明,起惑造业,故妄见实有身心,舍生趣生,轮转生死。古德悟此,故曰:“涅槃生死等空华。”]涅槃生死,意思是说:没有所谓的涅槃,也没有所谓的生死,涅槃是二乘人所喜欢的,生死是众生所不能免的;但是,就究竟的圆觉来讲,涅槃、生死就像空中的花那么样不实在。[故名无明者:因颠倒妄执之故,遂乃理事双迷。于理,]就是对道理,[不明觉性之无生;于事,不明身心之如幻,故名无明。一先示其相竟。

  辛二后显本空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我们这个无明不是真的有体,有体就是有一个实在的东西,有体就是有根,非实实在在有一种根本、有一个依据,非实有体,没有体性,无明没有体性,依清净心幻化出来的。[如梦中人,梦时非无,]不能说它没有。[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此显无明无体。上文明]上文了解[身心本无,由无明妄执而有,喻如空华二月,虽有实无。今进一步,非唯所执之身心本无,即能执之无明,亦非实有体性。何以故?以是依他起性故,]依他起性就是都是因缘法,只是生灭法,依他起性就是缘起,缘生缘灭法,就是因为都是因缘法,依他起性就是都是因缘,性空。[有迷有觉,迷之似有,觉之即无,而觉体本无生灭也。譬如梦中人:非指做梦人,乃指梦中所现之人,正在梦时非无,]在梦中影现出来时,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清清楚楚,好像真的看到那个人;但是,直到有一天早上醒来,[及至一醒,]乃至一醒。醒来,一大早醒来,[了不可得。永嘉云]《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 [:“梦里明明有六趣,]“六趣”就是六道。梦里明明有六道轮回,就是说:我们众生就像在做梦一样;“明明”就是我们很清楚的,很清楚地有六道轮回,梦里明明有六趣,梦里就是指我们三千大千世界,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做梦;可是,我们并不知道在做梦,梦里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做梦,所以,很清楚地以为有六道轮回。“明明”就是以为。[觉后]觉悟以后[空空无大千。]大千就是没有六道轮回,大千就是一佛土,一尊佛所教化的地方的范围,叫做大千世界。没有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一切佛土皆空嘛![”做梦人,喻本觉;梦,喻不觉;醒,喻始觉。因睡而梦,睡熟而醒,总与本人无干。则知因迷,而无明生,是为不觉;]你迷了,当然无明就生,叫做不觉。[因悟,而无明灭,则为始觉,亦与本觉无干也。法合]法来合,“法合”藉着这个来与法相合。[:无明无体]性[,但由一念妄动而有,非实有自体可得;如迷位人,在迷时非无无明,到了悟后,无明了无所得。再进一步,此无明,不独悟后方空,正在迷位,为众生时,何尝实有!]正在迷的时候,为众生的时候,何尝实有?哪里有真正的无明?无明就是什么?就是你的念头。无明就是你的习气。无明就是你的习惯动作。无明就是你的烦恼。无明就是放不下的知见,都是念头的问题,讲来讲去,是不是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啊!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譬如说:空中的花突然间没有了,灭于虚空,消失于虚空,就代表眼睛的病好了。[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不能说一定消失在哪一个地方。[何以故?]在空中的花,它本来就没有,[无生处故。】]本来无生处故: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空中有花。意思就是说:本来就没有我们所谓的众生相,无明相本来就没有,哪里所谓的灭呢?这一句是显示不生不灭的道理。

  这就是告诉我们:[此明无明无因之义。]当体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无明根本没有什么原因,它只是幻化出来的,本体就是不生不灭,当处就是不生不灭,不可探讨。师父早就告诉过你们:你要明心见性,不是说等到明天;你要明心见性,不是期待未来;也不是说:等我有钱再开悟;我烦恼时再来开悟;或者等待有一天;不!有因缘要言下大悟;有因缘,你就要当下承担。[此义难解,佛再举喻以显之。但所举空华之喻,与前虽同,而所喻之法不同。前以空华喻妄身,此以空华喻无明。承前]就是依照,依照前面[难(去声)云]“难云”就是说故意问、问难,故意要你难堪,就是故意问难,承前难云,依着前面的问答,[:悟后无明,]悟到之后,无明[了无所得,毕竟灭向何处去?举喻答曰:如众空华,]虚空中一切的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不可以说,[有一定华灭之处。何以故下,征释。]“征”就是问。“释”就是答。以前叫做征释,我们现在叫做问答。[征云:何以故空华无有定灭之处?]你说空华灭于何处?有一天我们如果成佛,你说众生跑去哪里?无明跑去哪里了?没有,它本来就没有嘛![释曰:虚空本无生华之故,若有生处,方有灭处,生既无生,灭何所灭!]所以,在座诸位!你如果能听到这句话就悟,我们今天所有的烦恼,本来就是无的东西,你要去掉什么烦恼呢?都是多余的困扰,统统是多余的!所以,众生有个名词叫做无聊,无聊派,无聊的众生就是我们,无聊,每天就是过那种无聊的日子,多余的![因无生处,所以无因。]因为这一段要讲完了,就是底下这个,因为刚好是一段落,所以不能停。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是之故,说名轮转生死,非圆觉性,实有生死轮转也。]佛是证悟到圆觉性,他没有生死、没有轮转;我们尚未证得圆觉性,所以要一直轮转。所以,在座诸位!你如果不想六道轮回,继续轮转,在座诸位!要放下你的一切执着,恢复我们清净的本来面目。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有时候会产生震撼的作用,放下,放下,不要做多余的困扰。[上喻空华灭时,]空华灭的时候,[不可说言,虚空有一定华灭之处,因本无生处故也。法合:无明灭时,不可说言圆觉性中,有一定无明灭处,亦因本无生处故也。华起华灭,总与虚空无干,]为什么?它本来就没有,你怎么能说跟虚空有什么关系呢?[无明起灭,亦与圆觉无干。《楞严经》云:“此迷无本,]迷而无明,此乃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从过去一直到现在,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迷。[似有迷觉;]以为迷了求一个觉,似有迷觉,以为说我们迷了,求得一个觉性。[觉迷迷灭,]如果我们觉悟那个迷,迷当下就灭。[觉不生迷。]觉以后就不会生迷。再解释一遍:此迷无本,这个无明,迷了,本来就无本,为什么呢?因为它无体性,所以,无体性,因为缘起法,所以,性毕竟空。从过去到现在,它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迷,无迷就是:不能讲无迷,也无所谓的迷,这样比较好听,也比较圆满。昔本无迷就是:过去到现在,没有所谓的迷,无所谓这个迷。似有迷觉,所以,我们以为:“似有”就是以为有一个迷,所以,我们要求一个觉,迷觉,迷了以后要觉嘛,所以,相似、好像有一个迷的觉,我们用觉性来觉,其实不是样。觉迷迷灭,这个是指当下,你当下觉悟了迷,这个迷当下就灭,当下就无生。觉不生迷,觉了以后,迷就产生不了。所以说:大彻大悟的人不造业,就是这个道理,他不再生迷,不再造业,大彻大悟,不再生,觉悟,大彻大悟的证悟、觉悟以后,他…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