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疑論講記(1990年)▪P10

  ..續本文上一頁,具縛的凡夫,被煩惱困住的凡夫,如何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意思就是說:沒有斷惑怎麼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意思。

  【答:有二種緣:】緣就是條件,有兩種條件:【一者自力,】第一個條件就是靠自力,靠自己的力量。【二者他力。】下面就開始解釋了。【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實未得生淨土。】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修行,實實在在是未得生西方淨土。【是故《璎珞經》雲:“始從具縛凡夫,未識叁寶,不知善惡因之與果,初發菩提心。以信爲本,住在佛家,以戒爲本受菩薩戒。身身相續戒行不阙,經一劫二劫叁劫,始至初發心住。】這意思就是說:《璎珞經》這樣說:始從就是一開始,是個束縛的凡夫。我們現在大家都是(被)束縛的凡夫,不論你是讀到博士,拿了幾個國家的博士,都仍然是個凡夫,因爲貪嗔癡都沒有斷,只是讓人稍微有些學問而已,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說酸雨是飽學之士,對佛法講的生死就能了斷,沒有那麼簡單!“凡夫未識叁寶”,還不能了解佛、法、僧,不了解不要緊,甚至又誹謗,又會誹謗。從要在我這裏出家的孩子,就能看出衆生對佛法不了解。孩子能來出家,這是一件歡歡歡喜喜、很偉大的事,二十幾歲的孩子,他不會想去娶老婆,而想來講堂削發修行,這種人實在是大丈夫、男子漢!可是父母親不能了解,現在漸漸地會愈來愈困難,因爲現在的人口,父母親都只生兩個小孩,生個一男一女,再過十年後,想要剃度男衆徒弟就非常困難了!沒有人會讓孩子剃度出家了,因爲只生兩個孩子,一個若是出家了,就只剩一個而已,早知道就自己生了,自己生的就統統爲他們剃度(衆笑),可是不曉得會這樣,剃度別人的孩子要父母親高興才可以,才能收得到一個徒弟。現代人很少有生四個男孩的,像我家就有四個男孩,我今天若是獨子,師媽也是不可能答應讓我剃度,會叫我去娶老婆;我若是不懂佛法,也許還會娶小老婆(衆笑),這是很難說的,(中國傳統不實行一夫多妻製)雖然人長得矮小,不過還是頗有人緣(衆笑),這很難說,對不對?所以我今天能發願來出家修行。所以說真正發願要出家修行的人,對這些孩子我都非常贊歎,這很不簡單!尤其是歐居士、李居士,讀到(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畢業,這很不簡單,這是一流的學校,(臺灣)清華大學是一流的學校,而他知道要來修行,非常值得贊歎,師父非常贊歎,相當贊歎,再過不久也有師專生會來。他在社會上這麼有地位,學問這麼充實,他也能夠發願來修行。所以家裏要是有男孩子就要盡早送來,你要記得,但是不要送八十歲的人來,送年紀大的人來我還要替他換尿布,尿失禁的,不要送七、八十歲的來。要來出家的年紀要比我小,來的人年紀要比我小。有個人寫了封信給我,他聽了錄音帶之後說:我就是聽師父的錄音帶,師父救了我一條性命,我很沒有福報,師父你開出來的叁個條件,想要跟你出家的條件:第一、年紀要比你小,這一條我就不能通過了,結果我年紀比你大,我很沒有福報,很失望!師父你爲何時一定要剃度比你年紀小的孩子呢?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我告訴你們:

  我就是去受叁壇大戒時,看到腳底都發冷了!有些當祖父的人,六十幾歲了忽然跑去出家,戒師若是管他時,他反而比戒師更凶:我在家裏當祖父呢!也就是管教兒孫習慣了,他來到戒場不肯讓別人管他,不肯讓別人管,你也管不動他,六、七十歲了,你管不動他,年紀比我們大,你講他也不聽,變成他當師父了!(衆笑)年紀比我們小的,他就會尊重師父。再來就是說,若是在家已經結過婚的人,在家裏當老大,已經當習慣了,想要來修行就很困難,我慢壓製不下來,我慢很難管教。我收的徒弟都沒有娶過老婆——若是有偷娶的我就不知道了。問的結果都是示娶妻,都是二十幾歲而已,這樣就容易教導,我講的他會聽,他會尊重師父,因爲我年紀比他大,佛法比他充實,教得動他,能折服得了他。若是當父親習慣了,五十幾歲的人來出家,你說他幾句,他的嗓門比你更大。上一次有要個人去受戒,他是警察出身的,警察出身又是老芋仔(芋仔比喻生命力很強卻命薄的外省人)、外省人。戒師打他時他忍耐下來;第二天打他他還能夠忍耐,因爲叁天裏每天都晚到,大家集合時年輕人很快就排好班,他因爲又胖年紀又大,動作就慢吞吞的,一去就被戒師打了。從前受戒都要先簽約,在戒場被打死是不賠償的,要先簽約,在戒場打死是不賠償的。他一來戒師就要打他,他的手就比出個像歌仔戲的手勢(師父學那個用手點指著別人):老子和尚不幹了,我宰了你!要宰掉你,袈裟一撩起來就要打他(戒師)。拿他沒辦法了,和尚不幹了他最大。所以看到這種事,年紀大的人要來出家我也會怕,等一下他也說:老子沙彌不幹了!就要換成他當師父了。(師父笑)所以我不敢收年紀大的人,就是因爲有這種原因,因爲我沒有那種能力。也不是指每個年紀大的人都是這樣,不是指每個老人家都這樣,但是爲了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困擾,年紀大的人就跟有緣的法師出家,我因爲年紀輕,不適合收年紀七、八十歲的老人家,早上還要送稀飯去他房間,(衆笑)每天還要我送飯給他吃,這就吃力了!到最後師父變成他的侍者了,我都沒有人侍奉了,反而去侍奉別人,這就吃力了!所以我不敢吸年紀比我大的人,就是有我的苦衷,諸位年紀大的人可不要見怪。下面又說:“未識叁寶”,未識叁寶就是說他不但不了解叁寶,又誹謗叁寶、又誹謗出家人,這才是吃力!“不知善惡因之與果”,不了解因果。初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菩提就是覺悟的心,發一個覺悟的心:生死無常,六道輪回痛苦,我要趕緊來修行。以信爲本,信爲能入,信佛法爲根本。“住在佛家”,住在佛家的意思,就是說他生生世世出生在有佛法的家庭,不是說出在有佛在世的地方,不一定會遇到佛。住在佛家就是說他以深信,他有這種善根,所以生生世世就是出生在有佛法的家庭,不然就是會遇到善知識,像諸位就是這樣。所以“以戒爲本”,以持戒作爲根本。“受菩薩戒”,菩薩戒就是自利又利他。“身身相續”,把筆拿起來,就是:世世受菩薩戒。生生世世都遇到善知識,都受菩薩戒,繼續修行,叫做身身相續。“戒行不阙”,持戒清淨。經過一劫二劫叁劫才到初發心住。初發心住就是初住,初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還有四十個階段,還有等覺,要經過四十一階段才能成佛,你想想看,以信心爲本,生生世世遇到佛法,又能持戒,受菩薩戒,戒行又無缺陷,經過一劫二劫叁劫(的修行),邊樣才到初住位菩薩而已,那麼你看有多難!【如是修行十信,】通過十信位。【十波羅蜜等,】十波羅蜜,現在來解釋,諸位寫下來,把十波羅蜜寫在上面空白的地方。(第一、)布施波羅蜜,就是說教你要布施,你布施才能達到空間解脫的階段。所以我這裏若是收到錢,我就把它布施出去,只要有錢就盡量布施出去,施就是布施波羅蜜,身上盡量不要存錢,有錢只是添加麻煩,死後一阖上眼,有錢也沒有用,所以要盡量施舍。施,布施波羅蜜,這是第一個。(第二、)持戒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到彼岸,你要持戒清淨,身口意才能清淨。我們沒有親眼看見,是非就到此爲止;親眼看見了也當做不知道,能感化的就感化他,無法感化的,我們自己就好好修行,持戒清淨,持戒清淨,叫做持戒波羅蜜,這是第二個。第叁、忍辱波羅蜜,忍辱,“一切事得成于忍!”記住師父的話!一切事情一定要忍耐才有成就。“一切事得成于忍!”一切事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爲一句忍耐,忍耐、忍辱。忍耐別人的侮辱稱爲忍辱。第四、精進,要認真修行,精進波羅蜜。第五、禅波羅蜜,就是定慧均等,修禅,禅波羅蜜。第六、般若波羅蜜。譬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第六叫做般若波羅蜜。我再重頭念一遍: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這是六度。第七、方便波羅蜜,方便就是指這個人很拉長講經,他度衆生時若遇到老一輩的人,他就告訴他:念阿彌陀佛能夠消災,能夠解厄。對方若是喜歡簽大家樂(一種彩票),就告訴他念佛能簽中;他若是有做股票正上漲時,就告訴他:你一直念阿彌陀佛就能賺錢,這是權巧。有些叁、四十歲的人先生有外遇,我就教她:你若是持《大悲咒》,先生自然就回來了。其實那裏是真的?還是跑的不見蹤影,不過她已經念了很多《大悲咒》,先生雖然沒有回來,她也已經念很多《大悲咒》了。不過有些人念還真的有效,真的有效。她先生在外面包養女人,我教她念《大悲咒》,她每天就在觀世音菩薩面前求,真的有效!你們有先生的人也可以試試看,很不錯。沒有先生的就不用試了,沒有先生還需要試什麼?笑死人!有先生的人可以多少試試看,你先生若是有外遇就念《大悲咒》,一天至少二十一遍,若是要更多就念四十九遍,至于能不能把人念回來我就不知道了,你們自己試試看,有些人說很有效,一念就真的回來了,外面的符咒就退下來了。方便波羅蜜就是說我在講經弘法,或是你要度衆生要有方便、要有權巧,要有權巧,要方便善巧。譬如你先生若是反對你念佛,你就說:老公!我去跟師父受戒,對你只有幫忙啊,沒有傷害啊,我去師父那裏受戒、修行,我對你只有好處啊,我講話就會更輕聲細語,我有持戒律才不會去偷人啊,我也照常煮飯、照顧小孩啊!不然這樣好了,你若是不喜歡我去師父那裏聽經聞法,那我去跳舞好了,我就去跳舞,你是喜歡我去師父的講堂?還是喜歡我去跳舞、打麻將,對不對?你說啊?或是幹脆去舞廳、咖啡廳、KTV、MTV、W?你看我是去拜佛、念佛,好好地做個家庭主婦比較好;還是去打麻將、賭博,或是跟人跑了比較好?先生就會說:說…

《淨土十疑論講記(1990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